基改小孩漫畫    2004基改講座    2005基改環境風險座談    2005基改食品安全座談  GMO面面觀網站  2011基改論 壇
2009基改演講台語版   殺戮農場--餵養企業化農場的戰爭     基因改造作物 台語十二講  (YouTube)  
除草劑嘉磷塞的健康風險           法國Séralini事件詳錄     台灣基改大事記

   搞非GMO 基改解密  GMO FILE 訊息日日新精選 無基改運動大事記

    參考資料書包    

2024/09/20 PODCAST:談基因編輯,就需要連基因轉殖一起講

2024基因編輯論壇發言(基編食物的消費市場考量):PPTXPDF

演講錄影片:基因改造科技與食農系統

2021電子版《基改解讀:基因改造、基因轉殖、基因編輯》 手機版    電腦版    PDF

訊息日日新 2024

  • 關於基改漢堡健康風險評估   24-12-22.1

    美國「不可能漢堡 Impossible Burger」的原料採用基改大豆的蛋白質,再加上來自基改菌的大豆類血紅素(SLH),外觀就像真正牛肉的含有血,在2016年首賣,2019年開始於超市上櫃。在美國目前僅14%受訪者知道這個品牌,其產品滲透率5%

    這個素漢堡的人造肉有兩種基改成份,來自基改菌的大豆類血紅素(SLH),以及來自基改大豆的蛋白質(當然也有嘉磷塞殘留的問題)

    該漢堡準備在歐盟上市。歐洲食品管理局日前透漏的審查結果認為安全性應該沒問題。

    但學者對此表質疑,主要是因為Impossible Foods公司對基改菌的大豆類血紅素所進行的安全評估當中,其試驗所採用的基改酵母菌,並非生產大豆類血紅素的特定酵母菌。就算如此,該公司的評估試驗結果,其實是現所餵食動物有貧血跡象、血液凝結能力下降以及腎功能問題,但公司卻解釋這些結果不能用來說其產品有安全疑慮。

    該公司對於其大豆類血紅素的潛在毒性和致敏性並未能回答,但歐洲食品安全局仍然接受公司的說明。

    再者,該公司生產不可能漢堡所添加的基改大豆類血紅素成分,其中大豆血紅素僅有65%,其餘 35%是未知的蛋白質或各類代謝物。這35%的成分並未經過風險評估,有甚麼代謝物根本不清楚。

    學者引用美國1989年爆發昭和電工口服液導致37人死亡的案例來說明。該公司採用基改菌來生產L-色氨酸,用來添加在口服液當中。卻沒料到該基改菌所產生的L-色氨酸,有0.1%轉變成為毒性極高的成分,在一般過濾的程序中無法去除,而導致悲劇。

    該生產L-色氨酸的基改菌一共轉殖了四次,加入四個基因,而Impossible Foods所用的基改菌轉殖了最少25個基因,因此,有沒有甚麼意料外的有毒代謝物,真的應該謹慎一點。  Source   另參考:201320162021

  • 基改鮭魚公司終止所有生產   24-12-14.1

基改鮭魚製造商宣布將終止任何基改鮭魚的生產,最後的生產基地(加拿大愛德華子島)也正在關閉中。

「非基改愛德華子島」的Sharon Labchuk表示,在我們反對基改生物的20年後,樂於看到該公司的回歸。

「加拿大生技行動聯盟(CBAN)」的Lucy Sharratt指出,由於投資者的炒作,政府數十年來的資助,以及聯邦基改食品強制標示規範的不足,才讓這家公司可以拖的那麼久。然而,即使有這些政府補貼和支持政策,該公司仍無法讓基改鮭魚的生產變得具有可行性。  Source   參考

  • 日民團籲停賣基編基改番茄   24-12-14.2

日本拒絕基改食品組織在今年中發起一項運動,要向超市等賣店提出停止銷售基編基改番茄的要求。

筑波大學及其衍生企業Sanatec Seed公司共同開發了基因編輯番茄,號稱GABA的含量很高,由Sanatec Seed公司與Pioneer EcoScience公司負責銷售,名稱是シシリアンルージュ・ハイギャバ (Sicilian Rouge High Gaba)Sicilian Rouge這個名稱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的紅番茄傳統品種Rosso Sicilian

由於基因編輯食品與基因轉殖食品一樣,都可能產生預期外的基因變化,令人擔憂,但其安全性尚未獲得充分的確認。Sanatec Seed公司過去曾向學校分發基因編輯番茄苗,並進行網路銷售。據悉,目前該公司也在首都圈的超市銷售該基編番茄的果實「シシリアンルージュ・ハイギャバ」與番茄醬「シシリアンルージュ・ハイギャバピューレ」。

消費者在賣店若看到這兩種產品,可以向該組織反應。  Source 

  • 加日民團不要基編基改雞蛋   24-12-14.3

為響應日本消費者聯盟的行動,加拿大生物技術行動網(CBAN)呼籲加拿大的Kewpie(丘比食品公司)的美乃滋消費者向該公司提出要求,請Kewpie不要使用基因改造雞蛋:

日本消費者聯盟呼籲,以美乃滋聞名的日本食品加工公司Kewpie Corp,停止開發基因編輯的「低過敏原」雞蛋。該雞蛋號稱不含致敏物質,卵黏蛋白 (ovomucoid)

目前,該產品的臨床試驗正在相模原國立醫院進行,預計將於2026年春季完成。

日本消費者聯盟已要求Kewpie不要支持或使用基因編輯雞蛋製作美乃滋及其他產品,因為這涉及食品安全與動物福利問題。  Source

  • 美國基編基改的鬆綁判違法   24-12-07.1

    不少國家跟隨美國,鬆綁了基因編輯作物,不過,美國的鬆綁被聯邦地區法院判違法。

    川普在第一任總統期間,於2020年修正基因改造作物的管理方式,取消對大部分基因編輯植物的監管,改由業者自行管理。前此,基因改造作物都需要通過政府機構的審核,才能開放商業種植。

    次年,食品安全中心與其他NGO提告美國農部(USDA),要求撤銷該政策,理由是違反了包括《瀕危物種法》、《國家環境政策法》和《植物保護法》在內的多項環境法。

    現在聯邦地區法院裁定美國農部是違反了《植物保護法》和《行政程序法》。

    法院指出,被告機構的基編管理規則與其自身專家的結論「直接衝突」,並且僅僅基於「感知和信念」,而非「清晰且合理的分析」,忽視了基編作物的風險。法院還指出,豁免基編作物的決定牴觸了「科學證據」,尤其是來自國家科學院的結論和建議。法院認定農部2020年的新規定「具有重大影響」,是違法行為,《植物保護法》和《行政程序法》就足以推翻,還不用進一步考量《瀕危物種法》和《國家環境政策法》的相關指控。

    食品安全中心的法律總監George Kimbrell表示,美國農部試圖將其職責拱手讓給農企業,被法院認定違反法律和科學,這是農民、地球和科學的重要勝利。  Source

  • 歐洲發展非基改穀物有進展   24-11-24.1

    歐洲發展非基改穀物

    多瑙河(Donau)不只藍色,還要減碳,這指的是位於維也納的非營利性獨立會員制組織Donau Soja,該組織致力於在歐洲生產非基改大豆,來減少對南美洲碳排超多的基改大豆。
    其實那是奧地利發展署(ADA)Donau Soja2017年以來的合作計畫,Donau Soja在該計劃中總計投入900萬歐元,在塞爾維亞的非基改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了18%,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增長40%,烏克蘭增長34%,總共100多萬公頃,產量超過230萬噸,14,000個農民與160家加工企業從中獲益。Reference

    現在該計畫要延伸,2024-2029年的新合作目標是將在東歐及東南歐(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的私營部門再投資1100萬歐元。此次合作旨在將非基改大豆擴充到玉米、小麥、豆類及其他作物,期能提升經濟效益、保護環境、發展數位農業、減少貧困,並改善上述國家農產品在西歐市場的機會。  Source

  • 基編基改會讓基因體大崩壞   24-11-24.2

    基因編輯有時會導致基因大規模崩壞,要修復一個基因反而讓17個其他基因丟失,很不精確。

    醫學研究目前會嘗試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基因缺失疾病,其中之一是慢性肉芽腫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這是少見的原發性吞噬細胞免疫缺陷病,原因是患者的NCF1蛋白質的基因缺少了兩個鹼基,讓紅血球細胞無法製造免疫系統所需的酵素。

    研究者用基因編輯的技術要「精準地」插入這兩個鹼基,來恢復其免疫功能;取出患者骨間質幹細胞(其基因缺兩個鹼基)來進行「修復」。

    然而,一些修復後的細胞顯示出現新的基因缺陷,影響了DNA的大範圍區域。在進行基因編輯修復的周圍,染色體整個片段消失。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缺失片段延伸至數百萬個鹼基對,導致許多基因的丟失;其中一次實驗中丟失了17個基因。

    這種預料外情況的原因與NCF1基因所在的特殊基因組結構有關:該基因在同一染色體上存在三個地方,其中一處是正常功能基因,另外兩次是有缺陷的偽基因,其基因的功能不完整,因此無法產生正常的NCF1蛋白質。

    CRISPR基因編輯工具無法區分這三處NCF1基因,因此偶爾會在染色體上的多個位置切割DNA鏈,包括正常功能的NCF1基因和有缺陷的偽基因。在隨後的DNA重新連接過程中,有時整個基因片段會錯位或遺失。這樣的預料外結果其醫學後果難以預測,最糟糕的情況可能促進白血病的發展。

    為了克服這個副作用,研究者採用可以減少DNA意外損傷的措施,包括CRISPR/Cas RNP複合物,或者僅導致單鏈DNA斷裂的新技術,但是都尚未能成功,仍有待進一步的技術。

    ※農業的基因編輯※

    除了人類,基因編輯其他生物體有會發生同樣的基因組大規模損傷,從而破壞或丟失許多基因功能,可能導致生物體的生化和細胞功能發生重大改變。

    在動物中,這種意外效應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引發癌症或發育缺陷。在基因編輯的農作物中,結果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毒性或致敏性,或者營養成分發生改變。

    雖然農作物基編學者表示透過篩選,可以把具有前述意料外不良基因突變的植物淘汰掉。然而,除非突變導致植物明顯可區別或無法生長繁殖,否則可能會被忽略,若這種被忽略的突變體其生化成分改變,就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危害。

    研究指出,農作物基編工作若其目標是多個基因時(多重編輯),大規模DNA損傷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因為會在細胞DNA中同時產生多處斷裂,因此在DNA修復過程中發生大規模缺失和重排的風險極高。

    因此基因編輯的目標位點需要仔細審查,以避免由此機制引發的此類後果。但農作物基編研究者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這麼謹慎,因此無法保證編輯結果不會導致生化變化,而產生意外毒性或致敏性,或者營養成分受損。相關法規應當制定審查機制,以要求對所有這些可能性進行深入的風險評估。  Source     論文

  • 種基改間接害到有機泡菜業   24-11-17.1

    美國禽畜糞尿做成的有機肥,可能是有機泡菜產業危機的元兇。

    德國泡菜首重新鮮清脆,品質軟爛者就不受試嘗歡迎,在美國的研究發現,禽畜糞尿有機肥因為含有嘉磷塞除草劑的殘留,導致有機泡菜的軟爛。

    新的論文指出,這是因為在美國的黃豆、玉米很多是可以忍受嘉磷塞除草劑的基改品種,因此嘉磷塞除草劑用得很多。有些穀類作物在成熟後期農民也施用嘉磷塞來加速成熟的速度與整齊度,這些都讓飼料含有嘉磷塞,因此禽畜糞尿做成的有機肥就可能也含有嘉磷塞。

    含有嘉磷塞的有機肥施放到土壤,由於大多數土壤生物缺乏完全分解嘉磷塞所需的碳-磷酸裂解酶,因此嘉磷塞難以降解,特別是在酸性或黏質土壤中,會積累嘉磷塞至顯著的濃度。

    土壤出現嘉磷塞,會讓高麗菜缺乏微量要素,特別是銅、錳、鋅、鐵、硼。這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嘉磷塞在土中容易螯夾礦物質,讓植物的根部無法吸收這些微量要素,其二是嘉磷塞會抑制土壤益菌,讓這些菌無法幫助根部吸收養分。而植物細胞壁及木質素的形成都需要這些微量要素,一旦缺乏,高麗菜就很容易軟化,做出來的德國泡菜就不及格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進一步探討補救的技術,採用含有植物乳桿菌的生泡菜汁,以及PB027PB027SK兩種微生物混合物來施用於土壤,只要每公頃放140.25公升,這些菌種可可以分解嘉磷塞。結果顯示,這些措施可在67個月內將土壤嘉磷塞降低 80~90%,並顯著提高玉米粒和青貯玉米的產量與品質。 Source論文

  • 墨西哥願高價買非基改玉米   24-11-11.1

阿肯色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墨西哥消費者約有46%知道政府禁止基改玉米進口做為食物,這些人當中有77%表示支持該項禁令。大多數了解其政府對基改玉米禁令的墨西哥消費者,願意支付顯著更高的價格來購買非基改食品,包括:雞肉溢價91%、雞蛋溢價71%,以及玉米餅溢價66%。不過,支持該法令的低收入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溢價為雞肉72%、雞蛋50%,以及玉米餅48%

https://www.rfdtv.com/a-survey-finds-that-mexicans-are-willing-to-pay-significantly-more-for-non-gma-goods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71-024-01483-8

  • 南非法院撤銷基改玉米許可   24-11-02.1

南非:最高上訴法院撤銷抗旱基改玉米的商業准種

歐洲與非洲的基改作物種植面積只佔全球1.71%,其中以南非330萬公頃為最,其次是蘇丹的20萬,再來是西班牙的4.8萬公頃(2023年數據)

南非目前准種的基改品項是玉米、棉花、大豆分別為14103項。不過號稱耐旱的MON87460還沒正式列入名單。

全球基改作物以抗蟲與耐除草劑的居多,(2019)99.1%。其他特性包括抗線蟲、抗病、改變品質、增產、與抗逆境如耐旱等約19公頃。

耐旱基改作物有甘蔗的NXI、大豆的HB4、小麥的HB4、以及玉米的MON87460;總面積不詳,不過其中小麥就佔了4.4萬公頃(2023),都在阿根廷。耐旱玉米的種植面積尚不詳。

目前MON87460的種植以美國為主,其他准種的國家是加拿大與日本,但日本並沒有實際在種。可以當作食物或飼料使用有21個國家,包括我國。

MON87460在南非的申請種植相當曲折。其實早在20156月南非的基改法規執行委員(EC)就核准其種植。對此非洲生物多樣性中心(ACB)提出抗告,但201691日被上訴委員會駁回,2016122日農業、林業和漁業部長確認上訴委員會的決議。這期間ACB多次努力,總算在20241022ACB宣稱南非最高上訴法院已撤銷前述上訴委員、農部等的核准種植,並要求EC重新考慮孟山都(現拜耳)的申請MON87460商業生產。

ACB一直主張,EC並未對未對MON87460是否危害人體健康或環境的薄弱證據進行批判性審查,而且忽視了ACB所提專家的反面證據,就加以批准。對此,最高上訴法院認定EC違反基改法規,因為孟山都並未提交環境影響評估。

在一審法院中,ACB提出預警原則,要求在可能對環境有顯著影響的情況下,決策者必須考量現有知識的局限性,採取風險防範和謹慎的態度。但ACB的主張被當時法官拒絕了,理由是「只有觸發預防原則時才需要環境影響研究」,對此最高上訴法院並不認同,因此在裁決書中加以駁斥。 Source

  • 大鼠吃基改油品的身體狀況   24-10-19.1

發表於醫學期刊Int J Drug Res Clin 的新論文顯示,大鼠飼料若含有基改大豆油,吃了90天後,其肝臟和腎臟有顯著的器官變化;胰島素、尿素和三酸甘油酯也顯著增加。不過作者寫到,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評估其長期影響,以瞭解這些變化的影響。Source

一般認為(包括美國食藥署)基改大豆做成黃豆油,轉基因分子,以及該基因所表現的蛋白質都被拿掉了,不在油裡面,所以沒有健康風險。

對於這類基改原料做成的高級加工品(豆油、醬油、蔗糖),我國仍需上市標示原料是基改的,不過可以註明不含基改成份

  • 香港檢出基改木瓜台灣品系   24-10-19.2

根據美國農部外國農業署的報告,香港漁護署(AFCD)20222023年間,檢測了396個農產品、動物飼料、大豆、種子、花卉和魚類的樣本,來源包括進口與本地產,檢測是否含有基改成分。

396個樣本中,有109個樣本(28%)顯示含有GE成分,其中3個樣品來自斑馬魚,而其他106個全都是木瓜。這個結果與2021-2022年的調查非常相似。

本次所檢測的基改木瓜來自中國、美國(夏威夷)、泰國、澳洲、南非、台灣和香港,香港自產的有83件,進口者有23件。調查結果顯示,從菲律賓進口的木瓜並非GE品種。

香港並未禁種基改作物,但在種植前須事先獲得漁護署的批准。迄今改署並未收到任何種植基改作物的申請。但是由於基因改造條例的豁免規定,種CUH-CP551-8(來自夏威夷)Huanong 1(來自中國)這兩種基改木瓜不需事先獲得該署的批准。

不過傳聞市場上有來自台灣,未獲豁免的基改木瓜種子,這些種子在中國被廣泛使用。

由於對種子供應商採取法律行動需有證據證明他們明知進口了未獲豁免的基改木瓜種子,因此香港政府用教育

按,報告中並未指出:進口的23件基改木瓜中,果實或種子各自幾件?來自台灣者分別幾件?我國相關單位或許可聯繫香漁護署加以瞭解。

而非訴訟手段來應對此情況,並提醒種子商不要從未知來源進口種子。Source

按,報告中並未指出:進口的23件基改木瓜中,果實或種子各自幾件?來自台灣者分別幾件?。我國相關單位或許可聯繫香港漁護署加以瞭解。

  • 反農藥反基改黑名單在哪裡   24-10-13.1

    調查指出,美國公關公司 v-Fluence建立了一個祕密社交網站,裡面蒐錄了3千多個組織和500個批評殺蟲劑或基因改造生物的科學家、活動家、聯合國人權專家、環保人士和記者的個人檔案,包括個人詳細信息,如住家地址和電話號碼等。該網站只允許1000個人可以查詢,包括農藥基改企業、其支持者,包括公司高級主管以及來自多國的政府官員。Source 1    Source 2

  • 英國基編基改法規需要補救   24-10-13.2

    英國在2023年通過《基因技術(精準育種)法》,將某類被稱為「精準育種」的基因改造生物排除在監管之外,類似美國相對較弱的標準。因此在英國使用基因編輯等技術開發的新基改生物將不再需要進行健康和環境風險評估,也不用遵守可追溯性或上市標示的要求。

    日前糧食安全與鄉村事務部部長Daniel Zeichner 宣布,將針對該法提出施行細則。對此,分子遺傳學家和毒理學家 Michael Antoniou 教授與 GMWatch主任 Claire Robinson 向部長致信,力陳應在施行細則中加以補救,以確保新型基改生物能夠在基於科學原則下進行負責任的監管。

    信中強調,該法讓開發者自行聲明其基改生物是「精準育種」,這是不夠的,開發者必須證明該生物可以通過傳統方法開發。這需要使用長讀取全基因組定序,並對該基改生物進行完整的分子特徵分析,以證明它不包含意外的毒素或過敏原,或其他對健康、環境造成其他有害的成分。

    信中還補充,開發者應該提供基因改造生物的種子或其他材料,以及檢測方法,以便在其產品釋放或消費後出現不良影響時,可以識別和檢測。

    由於Zeichner部長的演講中,對新基改作物過度吹捧,其聲明稱這些作物將帶來各種預想的好處,包括抗蟲害作物和氣候變化適應作物等,其實並無證據,而且至今也無此類作物的商業化,因此信中表示基改研發者的偏見可能影響了 部長的決策。  Source

  • 去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   24-10-13.3

    2023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為2.063億公頃,比2022增加1.88%

    全球基改作物栽培面積,88.8%在美洲 ,比去年略增,亞澳地區微降到9.49%,而中東與非、歐非微增。

    顯然還都是集中在大農制地區。

    依國家,2023年計有26個國家種基改作物,其中美國(36.1%)、巴西(32.4%)、阿根廷(11.2%)、加拿大(5.6%)、印度(5.9%)、中國(1.4%)等六國就佔了92.6%的面積。其他面積較大的還有巴拉圭2.1%、南非1.6%

    2022年相較,阿根廷、美國、印度、中國面積分別減少40303010萬公頃,而巴西、烏拉圭、巴拉圭增加37012060萬公頃。

    依作物,主要的四大基改作物為大豆(48.9%)、玉米(33.6%)、棉花(11.9%)、油菜(5%),佔99.4%,其他為苜蓿(0.58%)、甜菜(0.24%)、水稻(0.0242%)、甘蔗(0.0029%)、小麥(0.019%)、茄子(0.0015%)

    比起2022年,2023年玉米增加310公頃,大豆增加200萬公頃,油菜增加30萬公頃,苜蓿增加10萬公頃,水稻增加3萬公頃。

    棉花則減少130萬公頃,小麥減少9.6萬公頃,甘蔗減少9.4萬公頃。

    過去被大肆宣傳的(夏威夷)抗輪病基改木瓜,在報告中已經消失。中國應該還有在種,但沒有公開的數據。圖與Source

  • 日本豐田汽車推非基改大豆   24-10-05.1

    Toyota也在賣非基改、高油酸豆乳!

    豐田汽車(Toyota)運用其經驗與專業知識,致力於提升農業生產力、確保食物的穩定供應、並且推動環境友善的農業,發起『透過農業量產微笑和幸福』,參與多項農業與畜牧業的改進,其中之一是<國產大豆支援計畫>

    該計畫採用佐賀大學農學部高木教授研發的國產高油酸大豆品種佐大HO1高木教授結合兩個新發現的突變基因,而不依賴基因改造技術,降低大豆容易氧化的亞油酸含量,而把具氧化穩定性的油酸由20%提升至約80%。此外,由於亞油酸含量降低,因此也少有大豆特有的臭青味,加熱過程中油分也比較不會氧化。這些特性使得高油酸大豆成為具備功能性、且適合用作加工食品原料,展現出其廣泛的應用潛力。

    Toyota與食品商Marusan合作,從101日起網路銷1000ml售盒裝純豆乳,大豆固形分含量為10%

    佐賀大學的佐大HO1已經與九州大學、森光商店、農業協會(JA)、佐賀縣、武雄市、生產者及各類製造商進行產官學合作,積極推動該大豆品種在國內的生產銷售。在國外則與加拿大合作,在當地用佐大HO1作進一步育種,期能適應當地環境,育成LINOVA品種,並於2015年開始大規模種植高油酸大豆。  Source 1    Source 2    Source 3

    按,美國也有傳統育種選出的高油酸大豆品種,soyleic

    美國透過基因編集所研發的高油酸品種雖然媒體多為報導,不過市場反應不加,已經停產了

  • 美國非基改農民被迫種基改   24-09-29.1

一位美國農民被迫非得種基改大豆不可。

15年來種的都是非基改飼料大豆,他用覆蓋作物免耕犁等再生農法來減少雜草,整體花費較低而賣價較高。

28年前美國開始種可耐除草劑的基改作物,除草劑用得較兇,也導致若干雜草產生抗性,原有的雜草殺不死。基改公司就研發雙抗品種,這樣的基改作可以同時忍受兩種除草劑,種植的農民也需要施放兩種除草劑來防雜草。不過若新的除草劑很容易飄到鄰田,那就麻煩了,例如汰克草(dicamba)

這位農民就是因為鄰田都種雙抗基改品種,使用了汰克草,因此自家非基改大豆田常受到汰克草的危害,只好放棄堅持,改種基改大豆。

實際上這就是基改公司的伎倆,他們推銷雙抗基改品種的口號,就是說:防止鄰田的危害。

(這個除草劑會飄移,傷害鄰田作物,在美國引發噴農藥傷及鄰田的保險責任問題,也引起相當多的官司訴訟)

2020年,聯邦法院撤銷了美國環保署(EPA)對汰克草的註冊,指出環保署未能檢視「汰克草的使用將撕裂農業社區的社會結構」。

然而四個月後,環保署再次批准汰克草的使用,聲稱新的措施將減少損害。今年二月,聯邦法院再次撤銷了環保署的重新批准。但在五月,拜耳公司再次要求環保署重新批准汰克草Source

***********
廠商說除草劑Dicamba無害人體,這是假的。研究發現,除草劑Dicamba提升施用者罹癌的機率,包括肝癌、膽管癌、急性或慢性血癌、被套細胞淋巴瘤等。

該研究是分析近20年來,美國愛荷華、北卡兩州約五萬施用者的癌症發生率,所得到的結果。Source    News

我國進口農品可能會含有Dicamba,目前列有大豆、大麥、小麥、玉米、甘蔗、高粱、棉籽列有其殘留容許量標準。

  • 日本議會要求基編基改標示   24-09-15.1

    日本若干縣、市議會已通過基因編輯標示之意見書。

    基因改造食品從1996年開始進口到日本,那是第一代的基改食品,也就是透過基因轉殖科技創造出來的產品。

    2020年開始,日本政府針對第二代基改食品,即透過基因編基(其實是基因轉殖+基因編輯)科技創造出來的若干產品,在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和食品安全性評估的情況下,就核准生產上市。由於政府表示基因編輯產品無法檢測,因此上市後也沒有強制要求標示。

    對此,日本消費者聯盟與「不需要基因改造食品!」運動正在呼籲全國的夥伴,推動地方議會通過要求國家強制標示基因編輯食品的意見書,並在都道府縣、市區町村議會採納這一提案。

    推動者表示,食品標示是保障消費者選擇權的重要手段。只要有消費者對基因編輯食品感到擔憂,標示就必須存在。如果從生鮮原料到最終食品都有標示,食品業者也可以避開基因編輯,並進行有無使用基因編輯的標示。

    這個運動由第一代基改食品的經驗得到啟發。

    1996年基因改造食品進口時,尚未有法律的規範,因此進口基改食品都沒有經過安全性審查、環境影響評估,亦無標示制度。由於消費者呼籲「不想吃基因改造食品」、「至少要有標示」,因此日本消費者聯盟發起了「不需要基因改造食品!」運動,要求基因改造食品的標示義務化,進行簽名運動、集會和學習會等活動,並推動地方自治體議會向國家提出要求基因改造標示的意見書。超過100萬人簽署了請願書,加上多個地方議會向國家提交了意見書,最終在2001年建立了基因改造標示制度。

    學習過去的經驗,這次日本消費者聯盟與「不需要基因改造食品!」運動一起發起了「要求基因編輯標示的意見書採納運動」。

    2019627日岐阜縣議會開始,到2024710的静岡市為止,已經有16個自治體通過意見書。他們並製作google地圖加以標示(其中靜岡縣的6個自治體只標出一處)  Source

  • 歐食品業要求基編基改標示   24-09-08.1

    歐洲超市、零售商聯署在0904要求針對新一代基改產品(基因編輯)實行嚴格的標籤要求,來保護消費者的選擇權。

    歐盟執委會提出法律草案,認為若干基因編輯(稱為NGT,新基因組技術)產品與傳統育種作物等同,建議不需要進行基因改造的審核與上市標示的規定。對此,歐洲議會原則同意,但要求維持上市標示的規定。農業部長會議則因各國意見相左,因此尚為達成共識。

    由於各國農業部長即將在匈牙利首都召開非正式歐盟理事會峰會,因此這包括奧地利的Spar、德國第二大超市連鎖店REWE、法國有機食品零售商Biocoop,以及健康食品和化妝品連鎖店DM376家公司向匈牙利農業部長István Nagy遞出公開信,呼籲通過透明化來保障「選擇自由」,並敦促部長們與歐洲議會的立場保持一致,即所有基編植物的產品都應清楚標示。

    德國全食連鎖店Alnatura創辦人Götz E. Rehn表示:「針對是否將這種技術的產品放上餐桌,顧客希望能自由選擇」。他強調,要達到此目標,在農業上需要實行明確的共存規則、徹底透明化以及所有產品上的標示。

    乳製品公司Schwarzwaldmilch的生產主管Heinz Kaiser表示,缺乏標示對有機食品行業構成生存威脅,因為這會阻止顧客區分傳統食品和基因改造(註,含基因編輯)食品。他說:「我們需要在國家及區域施行強制性的共存措施,以確保公平競爭」。

    Biocoop副總裁Fréderic Faure表示,現代基因編輯作物與傳統轉基因作物有許多相同的缺點,他列舉了「專利性、農民對種子和農藥企業的額外依賴、對環境的外溢效應以及由此對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Source

  • 歐食安局的基改小組涉偏差   24-09-08.2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 掌管歐盟基因改造政策的,但其GMO小組組成有偏差。

    今年7月,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任命了新的「GMO小組」專家,該小組負責基因改造生物的評估。Testbiotech的研究顯示,小組中現在包含了大量從事基因改造(GE)植物開發的研究人員,其中一些與產業有聯繫,並積極遊說放寬對基因編輯(NGT)的管制。

    GMO小組16名成員中,將近一半參與了基因編輯等基改植物的開發。部分成員曾/或正在與業界合作,如先正達和科迪華(前身為Pioneer/DowDuPont)。小組中有五名專家曾申請與基因編輯等基改植物相關的專利,且多數是與公司共同申請。GMO小組的主席甚至還向業界提供EFSA風險評估的建議。

    在過去,EFSAGMO小組成員比較均衡,現在如此偏重基改植物的開發者,大大減少了小組中具備其他關鍵領域專長(如生態學)且不以開發角度看待風險評估的專家。

    此外,與業界的密切合作明顯造成了利益衝突,而EFSA在專家選拔過程中並未充分評估這一點。小組主席更應嚴格遵守利益衝突規則,但對其顧問活動的輕率處理令人難以理解。

    Testbiotech指出,許多小組成員活躍於像EPSOEU-SAGEARRIGE這些組織,這些組織正積極遊說放寬基因編輯植物的管制。一些小組成員支持這些遊說組織,但在他們的利益聲明中未提及此事。這些人的影響力相當大,因此EFSA幾乎不可能再進行獨立的風險評估,也無法進一步發展適當的風險評估指導方針。Source

  • 基改作物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24-08-31.1

    若干國家採納基改作物的生產,主要的特性是抗蟲與耐除草劑,這對環境有何影響,可參考Science雜誌的這篇新綜論。Science, 30 Aug 2024, Vol 385, Issue 6712, DOI: 10.1126/science.ado9340

    生產基改作物會改變農業操作方式、農藥的使用、以及產量和利潤,而導致直接、間接的影響環境,包括農業面積的擴張、汙染與人類健康、溫室氣體釋放與氣候變遷、以及生物多樣性。除了對生產國的影響外,這樣的影響可能會通過市場和生態相互作用,導致非採用地區出現顯著的經濟和生態溢出效應,影響環境結果。

    採用基改作物會影響農藥使用、生物多樣性、森林砍伐和人類健康,不過其相互作用相當複雜。例如抗蟲基改作物的採用,可以減少殺蟲農藥的使用,而耐除草劑基改作物的採用則增加除草劑的使用,兩個相反的作用對環境的影響可能相互抵銷。然而若種植抗蟲基改作物導致抗性害蟲的出現,則減少殺蟲農藥的好處也會降低。

    關於種植基改作物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證據仍不一致,如基改作物對鳥類多樣性的影響。基改作物生產對食蟲鳥類有正面的好處,但是對取食植物和種子的鳥類則有負面影響。

    生產國由於農業擴張和集約化,對環境可能有負面影響。不過由於基改產品外銷的擴張,可能讓進口的非生產國減少農業生產的擴張,因而反而對環境有好處(按,不過對進口國的糧食自主則有所損傷)   Source

  • 美國核准生產HB4基改小麥   24-08-31.2

    美國已核准耐旱基改小麥HB4的種植,這是阿根廷Bioceres公司從向日葵耐旱、耐鹽基因HB4轉殖到小麥的。Bioceres公司在今年五月開始發售基改小麥HB4的種子給該國農民種植。

    目前核准基改小麥HB4食用的國家。除了阿根廷外,還有巴西、哥倫比亞、巴拉圭、致立、澳洲、紐西蘭、奈及利亞、南非、泰國、印尼、美國;可准生產的國家除了阿根廷,還有巴西與巴拉圭,加上最新的美國。

    不過美國小麥最大的輸出國,日本、墨西哥、菲律賓則尚未核准食用。日本農林水產省的官員表示,就算核准,還要看麵粉商與消費者買不買單。

    一位德國交易商表示:「近年來,基因改造問題已經陷入沉默的僵局,但許多進口地區,尤其是歐洲和亞洲,對於接受基因改造作物的抵制並未減弱。」 Source

    HB4基改小麥過去的報導

    按,2013年美國發生基改小麥事件,就受到日本海關的短暫禁止進口

  • 紐西蘭基改政策改變野黨反   24-08-24.1

    紐西蘭的基改政策多年來採比較嚴格的立場,因此有效地阻止基改作物的田間生產。不過最近執政黨提出修法,擬參考澳大利亞2000年的法規,稍微放寬,若干基改技術可以免除於基改法規的管理,例如風險極為微小、無法與傳統育種區分者。

    不過勞工黨與綠黨仍然堅持不放寬。Source

  • 黑龍江基改政策唱中央反調   24-08-10.1

    雖然中國民間對基改食品的安全,以及外國控制基改技術的恐懼日益加劇,不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表示,中國必須「大膽研究和創新,並且佔領基因改造技術的制高點」,此後中央政府對基改技術的發展給予了強有力和一貫的支持。
    不過黑龍江省卻於201612月頒發一項省級基因改造作物禁令,不僅禁止基改作物的種植,還禁止基改食品及含有基改成分產品的生產、加工和貿易,顯然與國家食品安全法不一致。

    黑龍江的禁令引起了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科技日報》在內的幾家國家媒體的罕見公開批評。

    黑龍江省所以敢違反中央,主要是因為要護本地大豆產業。黑龍江是中國最大的非基改大豆生產區,加工壓榨廠數量龐大。然而,自1995年中國開始進口大豆以來,該國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導致了黑龍江省許多大豆壓榨廠的關閉。

    公開反對或甚至偏離中央政策,對當地領導人來說具有很高的政治風險。黑龍江省政府採取了三種主要方式,來應對其高調禁令的政治風險:一是加深公眾對基改食物的不信任;二是利用內部分歧和中央政府對基改生物政策的模糊性;三是巧妙地將其基改生物禁令宣傳為實施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舉措。Source

  • 歐盟通過基編基改玉米進口   24-08-10.2

    歐盟通過基改玉米DP915635的進口,研發者是美國科迪華公司(Corteva)(前身是杜邦/先鋒種子),也是歐盟首次審查核准的基編基改作物。

    DP915635的研發首先轉殖了包括一套基因編輯用的CRISPR/Cas,以及一套在目標位置建構「登陸板」的構築體,以及用來增強再生的兩套。基改程序結束之後,「著陸板」構築體仍保留,其他三組構築體會透過傳統育種拿掉。

    再來是轉殖了三組構築體,其中一個用來產生可忍受除草劑故殺草,一個可以對抗切根蟲,另一個則提供可做篩選的基因。

    雖然歐盟食品安全署依照慣例進行各方面的審查,但德國的TESTBIOTECH提出許多點來質疑其有效性。Source

  • 巴基斯坦有機米遭基改汙染   24-08-10.3

    根據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警報系統(RASFF)於82日的通知,巴基斯坦外銷到歐洲的有機香米在731日被檢查出來受到基改汙染。

    這並非孤立事件。20216月,歐盟也檢測到印度進口的稻米受到基改汙染。因此巴基斯坦加強了對稻米貨物的監管,以遏制基因改造稻米的貿易。不過還是發生了這個事件。Source

    過去巴基斯坦由中國輸入了雜交稻米種子,不過有時候發現中國水稻種子摻雜有基改稻種子,這可能是汙染途徑

  • 日本外洩基改種子未見汙染   24-08-03.1

    基改穀物在運送時可能外洩,種子在野地自生,而有花粉跑到附近農田,造成基改汙染到官作物的疑慮。

    日本從2006年開始就在偵測路旁自生的基改種子,是否導致基改汙染情事,對象主要是基改大豆與油菜籽。

    最近官方表示並無類似的情況發生;有65個地點長出自生基改油菜,但尚未擴展到其他地方,而雜交也沒有變化。基改大豆也未見成長,並未影響到附近野生大豆。因此外洩基改種子尚未危機當地生物多樣性。 Source

  • 基改殺蟲玉米失效也無高產   24-07-28.1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昆蟲與植病系Dominic Reisig教授表示,他在八年前就發現玉米穗蟲對殺蟲BT基改玉米(的Cry 毒蛋白)已產生抗性,因此當時就建議農民還是要使用殺蟲劑農藥。在若干州的試驗顯示,該等基改玉米的產量也不會比非基改品種高。

    此外他也指出,基改種子公司為了延遲害蟲對基改玉米的毒蛋白產生抗性,所販賣的基改種子袋中,混了20%的非基改種子,稱為"Refuge-in-a-bag”,目的是讓害蟲有機會吃到非基改種子,因此這些害蟲不會產生抗性,沒有抗性的抗蟲跑去與產生抗性的害蟲交配,後代就比較不會有抗性。

    然而他的試驗指出,種了"Refuge-in-a-bag”的玉米,反而加速抗性的發生,而且在單一世代內就發生。  Source

    其實,早在2016年學者也有相同的發現。  

  • 基編基改農藥風險大要留意   24-07-20.1

    基因編輯的生物性農藥即將來臨,其新風險需要特別留意。有機農業不可使用基改生物,更應該避免買到這類新產品。農藥的「先進」研發是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來做出,這些農藥通過噴灑、灌溉或土壤顆粒施用,據稱比化學農藥更環保,但有沒有新的風險呢?新的研究報告值得參考。

    *****************

    由於不少國家放寬了對基因編輯的管制,這意味著這些基編農藥產品可能在無需事先風險評估、追踪或監控的情況下,在農田開放使用。用在田間,其環境是無法控制的。

    這些基因農藥有沒有可能也會「編輯」了人類、益蟲、好菌,讓正常所需的功能被「靜默」而無法進行或中斷?

    這不是匪夷所思,新論文透過電腦模擬,認為這是非常可能的。

    該論文指出,暴露於CRISPR/Cas基編農藥,可能會無意中改變廣泛的目標與非目標生物的基因,潛在的後果相當嚴重,甚或致命都可能。這種無意的基因編輯以人類受害風險最高。

    論文研究選了18種常見於農業環境的物種做為模擬的對象,包括人類、牛、雞、老鼠;玉米、大豆、棉花和普通豆類;野生植物;蜜蜂、捕食性昆蟲;以及蚯蚓、真菌,這都屬於基編農藥的非目標對象。

    也選了三種目標對象的生物:西方玉米切根蟲、擬榖盜和菌核菌,作為CRISPR/Cas基因編輯農藥的研究標的。透過電腦軟體,研究者搜尋了這18個物種基因組區域內,可能成為所用CRISPR/Cas攻擊目標的基因。

    電腦模擬發現,在調查的18種非目標生物中,有12種受到CRISPR/Cas基因編輯農藥意料外的影響。受影響的總計有155條代謝途徑,包括蜜蜂中樞神經系統形成的基因、人類癌症和激素代謝相關基因等,其中人類基因組者較為多數。人類最有可能受到灌溉水中CRISPR/Cas農藥的影響。

    作者指出,這種意料外作用可能導致非目標生物,包括人類,受到影響而出現顯著的生物效應,例如免疫反應、必需分子生物合成、和中樞神經系統等;這些模擬結果與現有基編科技的文獻一致。

    基因編輯農藥如果上市,將大量使用於數百萬公頃的土地上,必然使非目標生物受到影響。

    基因編輯農藥的意料外影響不好預測。因此,需要在風險評估中分別檢查所有有關的物種;而政府和監管機構必須認真對待戶外使用基因農藥的風險,不可以受到基編遊說者的虛假保證而放棄其監管。  Source 1    Source 2

  • 菲律賓剛通過基編基改香蕉   24-07-14.1

    菲律賓允許進口/生產基編基改香蕉,這個新品在成熟時不會出現褐斑。

    該新品是英國的生技公司Tropic Biosciences所研發,透過基因編輯與基因沉默技術,讓香蕉成熟時香蕉皮不會長褐斑。  Source 1   Source 2   Source 3

  • 吹噓基編基改法律公司調查   24-07-14.2

    美國與加拿大號稱對基因編輯採放鬆方式不加管理,不過迄今上市過的只有Calyxt公司在2019年推出的基編大豆,號稱大豆油含高油酸,比較不會產生反式脂肪;其次是Cibus公司同年推出,可忍受硫醯尿素類除草劑的基編油菜。

    不過該基編大豆市售情況不如預期,導致股票狂跌

    Cibus2023年併購了Calyxt,而被列入今年全球最具創造力的公司之一。在併購之後,Cibus宣稱該公司其精準基編技術領先相關企業,傳統育種15年做出來的產品,他們3年就完成了;並自吹將公司與拜耳/孟山都並列。

    但有市調公司調查指出,Cibus過度吹噓基因編輯,而有欺騙投資者之嫌,因此已有幾家法律公司也展開調查。

    報告列舉證據指出農家抱怨其基編種子產量低,因為收益減少;而且由於種子類型和種子特性問題,因此大種子公司與經銷商放棄與Cibus的合資和合作關係。這導致到了2022年,市面上已很少看到該基編品系的產品。

    報告中還指出,其基編油菜一上市時還吹噓外界無法檢測出種子,但隔年馬上有報告說可以檢測出來,Cibus馬上改口說其實所謂基編種子並非基因編輯技術而產生突變,而是研發過程中組織培養的變異所致,因此不是基編產品。

    根據調查,截至2024年第一季,Cibus每月燒掉約500萬美元現金,但每月收入不到約20萬美元,而公司現金不足約2400萬美元。估算其技術幾乎沒有收入,因此調查公司做空Cibus,認為其股價將大幅下跌,接近歸零。

    話雖如此,許多向大眾、政府鼓吹基因編輯的媒體還是會引用Cibus做為成功的案例。  Source

  • 基編基改意料外風險新證據   24-07-14.3

    CRISPR-Cas9做基因編輯在基改科技上已成主流,號稱可以很精確地處理某個特定基因,使之無法作用。因此基改科技公司/學者宣稱與傳統育種,一般逢機突變無異,可以不視為基因改造。

    不過多研究已證實基因編輯會導致四類意料外的突變,而新研究用CRISPR-Cas9來處理人類細胞,其後檢視17,065個基因,指出在被處理的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沒有關聯的基因意料外地,也會有類似的改變。

    此新發現指出,基編處理的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其重大結構變化會發生得更加頻繁。

    論者指出,對人與動物而言,這樣的改變可能與癌症風險相關。對於植物來說,意料外風險主要包括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和植物成分的變化。如果這些意外變化未被注意到,它們可能會在基因材料中累積,從而損害未來植物品種的遺傳穩定性及其在農業中的適用性。  Source

  • 日消連要超市下架基編番茄   24-07-06.1

    日本研發的基因編輯高GABA番茄在2021年獲得政府允許上市,一開始的時候,為了試水溫,公司宣布免費分發幼苗,但是全國各地的市民紛紛向當地政府寫信,要求他們不要接受基編番茄幼苗。迄今,尚無任何市政府宣布將接受這些幼苗。

    不過基編番茄還是上市了,對此對此日本消費者連盟寫信給三浦屋、成田屋、明治屋、Advance KuriyamaYS-MART等超市,要求他們下架。  Source

  • 基編基改標示地方包圍中央   24-07-06.2

    由地方包圍中央,要求日本中央政府規定基編產品標示。

    針對部分基因編輯產品(SDN1),日本政府允許放寬審核,通過後上市也採自願標示。

    對此,日本「拒絕基改食品運動」組織在521日集會,推出「從地方開始改變」,希望地方議會能夠要求基編標示。

    基因編輯食品在沒有安全性和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在日本國內生產和流通。由於沒有強制性標示規定,這些產品在市面上出售也難以分辨。雖然有自願性標示,但有些產品使用非常小的字體,實在難以辨識。

    過去第一代基改產品(基因轉殖)剛出現時,全國地方議會提出標示意見書,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日本中央政府採用基改標示的政策。

    因此,該組織決定推動全國自治體議會的通過意見書,實現基因編輯產品的強制性標示。

    521日的啟動集會上,食政策中心的安田節子以「地方的聲音推動國家改變——學習基因改造標示的經驗」為題,分享了過去的經驗和本運動的展望。

    富士之國學校午餐會理事長小櫛和子報告了如何讓靜岡縣議會採納其意見書的推動經驗。「OK種子計劃」的原野好正介紹了手冊編寫,以及推動各地方議會採納意見書的工作。  Source

  • 年內歐難放鬆基編基改管理   24-06-29.1

    歐盟若要放鬆基編管理,一年內可能不會實現

    歐盟執委會想要部分放寬基因編輯產品(NGT1)的管理,歐洲議會有條件通過,但強力要求基編產品不得給專利,上市也需要標示。部長會議到現在仍未有共識。本週,歐盟提出放寬基因編輯規則的提案進行了最後一次努力,但未能成功,因此該計劃暫時擱置。儘管比利時提出了新的文本,試圖解決專利種子不會為中小型生產者提供平等技術使用機會的擔憂,但波蘭、匈牙利等國仍拒絕支持該修改文本。由於在初步談判中,支持率不足以達到合格多數,因此原本會在週三的議程中討論的一案已被撤下。由於歐盟輪值主席任期即將屆滿,若由反對該立法的匈牙利和波蘭擔任,那麼基編鬆綁的決議可能會再延遲一年。
    Source
     

  • 瑞士可能五度禁種基改作物   24-06-29.2

瑞士長期以來都禁止種基改作物,該禁令將於2025年到期,因此民間團體再度提出請願書,第五度要求延長禁令,該起願書共有24,780個簽名。 Source

  • 歐食品業者籲管理基編基改   24-06-23.1

    根據IFOAM國際有機農業聯盟歐洲分會的報導,德國若干食品業者已發起聯署,要求歐盟農業部長會議慎重處理基因編輯品的管理法規。IFOAM歐洲分會建議各食品有者參加聯署。Source

    歐盟執委會將基因編輯命名為「新基因組技術,NGTNew Genomic Techniques」,依編輯的結果分成兩類,將所謂變動最小的稱為NGT 1,並提出新法案,NGT2植物需要按照歐盟管理基因改造生物的規定進行管理,而NGT1植物則可以豁免,不需風險評估,產品上市也不用標示。Source

    該法案送到歐洲議會審查,結果是有條件的通過,即執委會需承諾確保NGT1的可追溯性,以及其產品仍需標示(修正案264265)Source

    現在剩下歐洲農業部長這一關,過去各國部長對此的意見分歧,因此成為各方遊說的重點。Source

    德國若干食品業者的聯署書指出,為了保護消費者和維持公平競爭,他們希望在公司內部實施歐洲議會所採納的所有NGTs產品的標籤和可追溯性義務。

    為此,業者需要針對使用新基因技術生產的所有產品(包括NGT1)的檢測方法。

    想要在歐盟市場銷售NGTs的公司必須提供檢測方法、參考材料和基因改造數據。

    此外,業者需要全歐盟統一的法律基礎,各成員國必須據此採取詳細的共存措施,永久保護農業和食品業免受第1類和第2NGTs的污染。這是向顧客提供無基因改造產品的唯一方法。業者還支持在國內禁止種植第1類和第2NGTs

    聯署書英文版:https://www.ohnegentechnik.org/fileadmin/user_upload/01_unternehmen
    /b_zertifizierung/b12_unternehmen_fuer_wahlfreiheit/NGT_open_letter_ag._ministers_EN.pdf

  • 低苦味基編基改芥菜將上市   24-06-17.1

    基改大廠拜耳公司透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做出苦味較低的基改芥菜,授權給Pairwise新創企業,準備作為生食沙拉用食材出售。批評者表示,這些產品尚未評估健康或環境風險,可能含有毒素或過敏原。  Source

    按,比較不苦的芥菜品種老早就有了,用基因編輯來做只是噱頭,而且是消費者不會喜歡的噱頭。

  • 菲律賓禁基改米產量可確保   24-06-09.1

    雖然菲律賓政府力推種植基改黃金米與基改茄子,但法院在四月判決政府需暫停推基改,理由是這兩種作物對消費者和環境的安全性存在科學不確定性。

    幸好法院的及時踩剎車,才避免菲律賓的稻米減產噩夢。菲律賓政府本來打算在2028年前種植近五十萬公頃的基改黃金米,這約是全國總稻米生產面積的10%

    菲律邊在2023年全國稻米平均收量是4.3噸,而基改黃金米只有2.8噸,若真的全面推廣基改米,那麼稻米收量會減少75萬噸(4%),那可是400萬菲律賓人一整年的主糧。

    基改黃金米目的在克服鄉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症,問題是菲律賓政府已經克服主要的問題,用的方法是提供維生素A補充劑,並鼓勵農村在家旁種蔬菜,效果還不錯。Source

  • 西班牙種基改玉米面積銳減   24-06-02.1

    歐盟目前僅允許一項基改作物的種植,那就是其毒蛋白可殺死玉米螟等鳞翅目特定害虫的MON810玉米。過去二十年來,僅西班牙(葡萄牙少量種植)有在種,在2013年達136,962公頃。但是過去十年來,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種植MON810的面積幾乎持續減少。2022年,西班牙種植MON810的總面積降到67,620.05公頃,2023年更減少到46,327.42公頃。

    西班牙和葡萄牙減少MON810種植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基改種子更昂貴,但收益和好處並沒像宣傳的那麼好,另一方面則是公眾對基改作物的抵制。根據農民工會負責人的估計,到2030年,西班牙將不再種植這品種。

    其實多年來,隨著經驗的積累,許多地區的農民已經學會了減少玉米螟蟲害的影響,即調整種植時期和栽培方法,並不需要購買和種植MON810種子。 Source

  • 基改進口禁令的法律與科學   24-05-18.1

    基改糧食進口政策違反貿易協定?法律與科學的考慮

    墨西哥禁止食用基改玉米的進口(但飼料基改玉米仍可進口),引起美、家兩國政府的不滿,認為違反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指出該禁令並未基於科學證據,涉貿易障礙。但墨西哥隨即提出科學證據,獲得美家民團的支持。Source 1Source2Source 3

    上個月,美國公布最新的法律文件,對墨西哥提供的科學證據表示懷疑,持續稱墨西哥違反了USMCA貿協義務。Source

    對於美國的文件,美國有學者提出反駁,認為科學與法律上都站不住腳。

    首先,墨西哥人玉米消耗量方面是美國人的10倍,因此墨西哥有正當理由要求美國提出科學證據,證明含有嘉磷塞除草劑的基改玉米對墨西哥人食用是安全的。但美國所提供的證據是不足的。美國的反駁中,所提科學證據有十幾篇論文都是由基改、農藥公司提供經費,涉利益迴避之嫌;也沒有討論墨西哥提交的幾十份可靠的高品質論文,包括一些指出基改玉米可能存在人類食品安全問題的文章,因此可說美國的回應是政治文件而非科學文件。

    此外,美國政府也沒有認真對待基改玉米品種對玉米原生地,墨西哥玉米生物多樣性存在風險的科學證據。Source

    在法律方面,USMCA的重點在於「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PS)」協議義務,包括適當保護水準(appropriate level of protectionALOP)。依照SMCA採用WTOALOP的定義,乃是由制定措施的國家認定何為適當的保護水準,而墨西哥明確表示,對於人類食用基改玉米,其ALOP是零風險,不能由美國來指定何為ALOP

    SMCA的另一重點是風險評估。根據WTO的案例,風險評估只需確立有「潛在」的不利影響即可,只要認為公共健康的保護受到威脅即可,墨西哥就是採用這樣的理由因此在法律上站得住腳。

    此外,自食用基改玉米禁令實施以來,美國對墨西哥的玉米出口其實是大幅增加的。 Source

  • 美消費者更加關切基改食品   24-05-05.1

    美國消費者愈來越關心食品中是否含有基改成份。在2013年,71%的消費者不會因為是否含基改而影響其購買,但到了今年第一季,此比率下降到53%,也就是說在意者增加了近20%。但儘管對基改食品存在疑慮,大多數消費者仍然更關心價格。只有11%的人願意為非基因改造食品支付「顯著」更多的錢,有54更可能只購買與基因改造等價或更便宜的非基改食品。Source

  • 基編基改科學的偏見還不少   24-05-05.2

    新書:《科學的造假、偏見、疏忽與炒作》。Source

    造假可能被抓到而受罰,但偏見、疏忽就會沒事,但其不良影響可能更大。

    科學的偏見在農業基因編輯上很凸顯。那麼多科學證據指出基因編輯會導致很多意料外的改變,但執意說基因編輯很精準,只改變對象基因,因此與傳統育種無異的人,只相信正面的結果,就是不理會那麼多反面的科學證據。

  •  基編基改食物消費市場考量   24-05-05.3

    在農業部委辦2024-04-30基因編輯論壇中,關於「基編食物的消費市場考量」的投影片:Source

  • 美加民團挺墨國禁基改玉米   24-04-28.1

    美國、加拿大政府透過「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要求墨西哥撤銷禁止食用基改玉米進口的禁令。對此,十多個民間組織投書該協定的祕書處,贊同墨西哥的立場,其中六個來自美國,五個來自墨西哥,三個來自加拿大。

    美國的有Center for Food Safety、Friends of the Earth U.S.、The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Rural Coalition and Alianza Nacional de Campesinas、Farm Action、Glob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Tufts University)、

    美國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BIO)則贊成美加政府的立場。  Source

  • 基編基改專利阻礙傳統育種   24-04-20.1

    基因編輯用在農作物育種,目前在媒體上相當風光,不過除了可能具有風險之外,也有阻礙育種工作之嫌。

    歐洲民間團體「No Patent On Seed種子不可專利」就指出,巴斯夫、拜耳、Rijk Zwaan和先正達等大公司提出20多個CRISPR/Cas相關專利的申請,涉及抗番茄褐皺果病毒(ToBRFV)的番茄植株,其專利範圍涵蓋基因工程與傳統育種,若獲得通過,將嚴重阻礙歐洲傳統番茄育種工作。

    也就是說,傳統技術本來就可以進行抗褐皺果病毒的番茄育種,不過一旦大公司獲得那些專利,其它公司就連傳統育種都不能做。

    歐洲專利法本來只授於技術專利,植物品種本身不能申請專利,但植物新品種可以申請植物品種權保護。

    但基因改造方法出現後,歐洲透過生物技術指令,讓基改品種得申請專利保護。一開始,只有基改植物品種申請得到專利,但後來歐洲專利局逐漸放鬆,連部分動、植物傳統育種的成果也通過專利保護,一般認為這是鑽專利法的漏洞,背後有大公司的利益在作梗。

    近年來「種子不可專利」極力對抗歐洲專利局對於種子專利的浮濫審查,希望能遏止此歪風。 Source    另參考

  • 歐盟基編基改管理延緩定案   24-04-20.2

    在業者與基改學術界的強力鼓催下,歐盟執委會提出法案,準備放寬部分基因編輯產品的管制。今年二月,歐洲議會有條件通過該法案,但仍要求上市後標示。

    不過該法案仍需獲得歐盟決策第三個支柱,即歐盟農業部長理事會的支持,但波蘭、奧地利、克羅地亞、斯洛伐克和德國,仍然拒絕接受,他們的擔憂尚未解決,追溯性和專利問題尚未明確解決,因此迄今部長理事會中尚未達成協議,這意味著在歐盟選舉之前無法完成。比利時農業部長代表該國當前的理事會主席宣布,新的基改立法將推遲到下一屆立法期間。

    法國食品安全管理局ANSES在一月完成的爆炸性評估,證實批評者的擔憂乃有有根據。不過該報告被壓下,直到四月才公告。

    反對放鬆管制者仍有機會,德國農業部長仍有機會說服其他歐盟國家的部長。  Source

  • 菲法院判政府基改決策違法   24-04-20.3

    菲律賓政府批准基改抗蟲茄子和黃金米的商業生產。農民、環保團體提告政府違法,法官堅持預防原則,宣判政府機構不可批准任何基因改造生物的應用,包括控制環境內使用、田間試驗、直接用於食品或飼料、加工、商業繁殖和進口,直到風險評估程序完備,並向上訴法院提交後再審查。  Source

  • 加民團挺墨西哥禁基改玉米   24-04-14.1

    加拿大民間團體CBAN贊成墨西哥禁止食用基改玉米。

    玉米原產墨西哥,至今仍是該國主糧,美國1996年開始生產基改玉米後,墨西哥也隨之進口基改玉米,而在2001年發現部分玉米土種受到基改汙染,引發國內與國際的關注。

    墨西哥於2006年開放種植基改玉米,不過在小農與民間團體的強力要求禁止下,墨西哥法院2014年下令禁種基改玉米,。而鑒於墨西哥在2019年是美國玉米最大的進口國,因此民間持續反對基改玉米的進口。該國總統於2021年宣布逐漸限制基改玉米的進口。

    但由於美國強烈反對,因此墨西哥總統在2023年表示只限制食用基改玉米,飼料用的仍然持續開放進口。然而美國仍然不買單,還邀加拿大政府加入反對墨西哥限制食用基改玉米,認為該限制沒科學根據;雖然加拿大並沒有外銷基改玉米到墨西哥。

    對此,墨西哥提出完整的報告,引用相當多的科學論文,主張基改玉米的健康風險不可忽略。

    現在,加拿大民間團體CBAN也提出報告支持墨西哥,指出墨西哥是主權國家,有權決定其食品的供應。計有31個農民、勞工和環境團體也發表聲明,反對加拿大參與貿易挑戰。 Source

  • 禁食用基改玉米的科學基礎   24-03-24.1

    墨西哥禁止食用基改玉米的進口引起美、家兩國政府的不滿,認為該禁令並未基於科學證據,涉貿易障礙。

    現在墨西哥政府提出了長達189頁的報告,引用150多篇的科學論文,內容涵蓋植物生物學、毒理學、兒科、血液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以及數據挖掘等多個領域的科學觀點,給予反駁,認為禁令有理。

    墨西哥引用基改玉米的田野和實驗室研究,參考了超過五十項個別研究,其中包括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以及(PLoS One)、《自然》期刊,指出攝取基改玉米的負面後果,包括腎臟、消化功能的改變等等。

    此外,墨西哥也參考了超過12個科學研究,以及來自美國農業部、國際生物技術組織(ISAAA)和墨西哥科學委員會的數據庫,描述了除草劑嘉磷塞和基改玉米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根據墨西哥國內的研究,在母乳和血液,以及兒童的尿液中都檢測到了除草劑殘留。而嘉磷塞可能引發肝癌、糖尿病和心血管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嬰兒出現神經損傷、糖尿病、肥胖和肺功能受損。  Source

  • 基改專利令小種子公司害怕   24-03-16.1

    可能被基改公司告侵權,植物育種者和種子零售商越來越擔心。

    美國Baker Creek種子公司專門販售傳統非基改種子,今年的目錄出現了非基改紫番茄Purple Galaxy,結果被創造出基改紫番茄的英國Norfolk Plant Sciences公司,透國美國子子公司Norfolk Healthy Produce的關切,警告Purple Galaxy可能來自其基改紫番茄,涉嫌侵權。

    Baker Creek公司表示其種子來自歐洲傳統育種家。不過兩造還是合作進行測試,目前尚未能完全確定兩種紫番茄的關聯,但Baker Creek公司還是暫時撤銷其種子的販售,表示也可能在歐洲就受到基因汙染。

    問題來了,由於歐盟尚未允許Norfolk Plant Sciences基改紫番茄的商業種植與上市,目前只能在研究機構內種植,因此不論是Baker Creek公司所說,Purple Galaxy受到汙染,或者Baker Creek公司入侵Norfolk Plant Sciences研究基地竊取種子,Norfolk Plant Sciences都涉嫌違法,洩露了這些種子,無論是意外還是故意。

    Purple Galaxy真的是非基改的,那麼Norfolk Plant Sciences可能是藉專利侵權,在虛假理由下迫害了一家種子公司,這會加劇了植物育種者和種子零售商的訴訟恐懼,可能使該行業陷入癱瘓,並且扼殺了育種創新。目前拜耳、迪華農業科技、先正達、和巴斯夫等四家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60%以上的種子市場與眾多相關專利。

    由於專利法律復雜且含糊,許多小規模育種公司,以及公立育種家難以搞清楚想要使用的種子是否已經被專利,這剝奪了他們進行研發的自由。   Source          按,目前植物品種仍不能申請我國專利,所以不用擔心。不過若我們的新品種要外銷歐美,或其他專利可保護植物種子的國家,那麼還是得小心。

  • 採再生農法農家轉種非基改   24-03-09.1

    Advancing Eco Agriculture」公司協助大農場採用再生農法,其創辦人John Kempf指出,在美國越多越多人採用再生農法,由基改作物轉種非基改作物。這些農家轉種非基改種子後,才發現原來過去說基改作物產量較高是假的。 他說再生農法促土壤健康,非基改玉米就比較不需要基改特性。而非基改大豆、米種子價格省了一半,當然農民就不再買基改種子了。 Source

  • 報告指出禁基改的科學基礎   24-03-09.2

    針對墨西哥禁止食用基改玉米的進口,美、加兩國政府極力反對,認為違反美墨加貿易協定,不過加拿大生物技術行動網絡在今年一月底提出了爭端的評估報告

    報告指出墨西哥的禁令符合保護原住民與生物多樣性的國際要求,以及國家的保護玉米政策。墨西哥的禁令不影響加拿大的貿易,該禁令也是有科學的基礎。

    關於科學基礎,該報告羅列不少科學研究論文,包括最近的,指出1. 食用基改抗蟲玉米對人類有潛在危害的跡象;2. 耐除草劑基改玉米所用的嘉磷塞有健康風險。

    報告指出,蘇力菌長期用來防治害蟲,所產生的Bt毒素會損害特定類型害蟲的腸道,但不會傷害其他昆蟲。抗蟲基改作物有轉殖蘇力菌的基因,因此整株玉米都會製造出Bt毒素。然而蘇力菌所分泌的Bt毒素與基改作物所製造的Bt毒素在結構、功能和生物效應上都與天然Bt毒素不同。研究報告一直指出,基改作物的Bt毒素會傷害非預期目標的昆蟲,包括蜘蛛、黃蜂、瓢蟲和草蛉等天敵。

    若干動物飼養試驗發現,抗蟲基改Bt作物可能對哺乳動物產生毒性作用,在血液、胃、小腸、肝臟、腎臟、脾臟和胰臟以及免疫反應中都觀察到了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和毒性跡象,但其機制尚待研究。然而美國或加拿大政府並沒有要求進行動物餵食研究來證明基改食品的安全性。 Source

  • 基編基改與傳統育種差異大   24-03-02.1

    不要再說基因編輯與傳統育種沒有差異了

    包括歐盟執委會在內,不少國家都要針對部分基因編輯給於免管理或降低管理程度,理由是與傳統育種無異。不過,實際上兩者還是很大不同。

    首先,鼓吹基編者說,基因編輯可以精準地改變特定基因,實際上基編工具或許可以精準地找到目的基因加以切斷,然而切了以後染色體切斷之後,細胞會自行修護,該而修護的結果有多種,都是研發者無法掌控的。再者,基編工具也會處理到非目標基因,有時會產生基因組大規模基因的丟失、插入、重組,甚至於染色體碎裂,因此可以說並不精準。

    其次,天然突變也可能發生,類似基因編輯。這也似是而非。天然突變或者傳統育種所發生的預料外突變在數量上少了好幾倍,本質上也不同於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導致全基因組的大規模隨機突變。但相比之下,但是在天然突變或者傳統育種則是非隨機的,某些基因組區域會受到保護,不會突變,甚至於誘變育種也是如此。

    基因編輯號稱不含外源基因,實際上基因編輯步驟的前半段也是基因轉殖,也加入了外源基因,只不過在做出基轉植物後用回交的方式百外源基因給拿掉。但進行基編的研發者可能回交次數不夠,因此所做出的基編植物仍舊含有外源基因的事件也不少,他們用來檢測外源基因的技術也可能不夠好,導致檢測不出。  Source

  • 墨西哥大可禁食用基改玉米   24-03-02.2

    墨西哥於2020年禁止基改玉米進口,引起美國抗議,因此在20232月大幅限制禁令,只限於用在人類直接食用的玉米餅等最低加工產品,通常是白玉米,飼料用基改玉米仍可以進口。

    不過美國商業組織與美國政府仍舊認為墨西哥仍然違反貿易協議,認為所有的基改玉米都不得禁止。

    不過墨西哥過去每年約進口1650萬噸美國玉米,其中白色玉米才約60萬噸,而美國生產的白與米約只有一半是基改的,所以目前墨西哥的禁令

    的限制基改白玉米,其實只影響到玉米總進口的不到2%,況且,仍可以鼓勵美國農家生產非基改白玉米,而賣到較好的價格。Source

  • 基改作物後代若無外源基因   24-02-25.1

    基改作物其後代若不具外源基因(Null-segregants, NS),算不算基改作物。通常基改作物的後代仍舊示為基改作物。不過若有人拿基因轉殖作物來與傳統作物交配,選出的後代若不具轉殖的外源基因,那怎麼看待呢?

    紐西蘭環保署已經定調,認為不是。Source1   Source 2

    這會減輕政府認定上的負擔,其考慮的基礎在於認為基因轉殖的改變只是所轉殖的外源基因,後代若不具該外源基因,就不是基改的。

    但是這樣的基礎室有問題,因為科學研究早已指出,基因轉殖除了外源基因的表現,還可能有預料外的改變,是傳統育種所沒有的,因此所謂不具外源基因的後代,可能仍然帶有預料外改變,仍然可能有別於傳統育種。

    話說回來,用基改作物進行交配,來得到不具外源基因的後代,何必呢?不要用基改做來做育種不就得了?

  • 歐洲花錢研發基編基改檢測   24-02-25.2

    基因編輯等「新基因組技術NGT」可以做出不含外源基因的基改作物,一般認為成品不含轉殖基因,那就無法做市場監測。不過科學研究指出,仍有方法可以做,但需要龐大經費來研發。

    歐盟執委畫一殖都不想出錢做研究,不過歐盟已經撥了1,100 萬歐元開發NGT檢測技術了。一個是由挪威研究中心(NORCE)主持的DARWIN計畫,經費是500 萬歐元;另一個瑞典農業科學大學(SLU) 主持的DETECTIVE計畫,經費是600 萬歐元。值得注意的是,DETECTIVE計畫的參與者包括基改企業的遊說團體Euroseeds Source

  • 法國官方棄守基編基改管理   24-02-25.3

    針對歐盟執委會針對部分基編基改生物要放寬管理,法國研究機構ANSES曾經提出辦告,認為沒有科學根據。不過ANSES的第二篇報告卻被法國農業部長壓下來,至今尚未公布。

    法國世界報(Le Monde)的記者Stéphane Foucart指出,這構成了「違反了科學專業知識與當權力者之間的民主契約」,而在法國這不是第一次,在1997年秋季,當時的研究部長克洛德·阿萊格(Claude Allègre)試圖阻止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所Inserm關於石棉的專家報告的發布。 Source

  • 紫基改番茄可以在美國上市   24-02-25.4

    美國國立公共廣播電台(NPR)最近報導,英國紫皮紫肉的基改番茄可在美國上市,目前該紫色番茄種子只在美國市場可買到。電台根據研發者的說法,指出該紫皮紫肉番茄的青花素含量相當高,有助於抗癌、抗發炎;而青花素的基因則來自金魚

    不過英國健康服務署(NHS)與英國癌症研究所(CRUK)都對該基改番茄持懷疑態度。NHS的文章指出,所謂對健康有好處只來自小鼠的試驗,而所使用的樣品數很少,意味著結果可能是偶然發生的,因此無法支持該基改番茄可治療癌症的主張。

    CRUK也說:癌症是一種很多致因的複雜疾病,基改番茄好處的報導都忽略了這種複雜性,更是基於簡化為「抗氧化劑可以預防疾病」的不合理假設。

    GMWatch指出,透過基因改造來提高青花素含量,可能導致意料外突變,而導致生化變化,從而可能產生新型毒素或過敏原。但美國官方並未對此做風險評估,所以也不知道有沒有後遺症。

    花青素等抗氧化物可以中和生物體自行產生的活性氧物種(ROS,例如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羥基自由基)ROS會損傷DNA和細胞,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但是ROS也有健康功能,某些類別的免疫系統細胞產生ROS來摧毀入侵的病原細菌、真菌和酵母菌,來預防感染。因此攝取過多青花素等抗氧化物,也可能產生不良的後果。

    許多蔬菜都含有適量的青花素,番茄古老品種或者傳統育種也都有紫色番茄,其花青素只出現在果皮,果肉仍然是紅色的茄紅素,這修都可以避免攝取過多的青花素。 Source

  • 歐洲議會放寬基編基改管理   24-02-18.1

    歐洲議會以307票贊成,263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歐盟執委會的提案,針對第一類「新基因組技術NGT1(在基因編輯上的SDN1),給予豁免基改生物的法定管理,即不需要進行風險評估。

    歐洲議會議員投票前對歐盟執委會的提案,承諾確保NGT1的可追溯性,以及其產品仍需標示(修正案264265)

    不過修正案並沒有強制要求公開檢測NGT1的方法,因此難以做到可追溯性與產品標示,因為大種子公司會故意不說其種子乃是NGT1,這會誤導小種子公司與農家。

    歐洲農民總聯盟(ECVC)呼籲歐洲部長理事會繼續反對NGT1的去監管化,並呼籲歐洲議會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委員會提出修訂歐洲專利法,以保護農民、小型種子公司和食物主權的權利。

    部長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是歐盟最重要的兩個決策機構。 Source 1      Source 2

  • 小心素的牛奶可能來自基改   24-02-18.2

    來自雀巢、Bel Group、JuiceLand、Myprotein、Renewal Mill等食品公司的牛奶、巧克力、奶油乳酪、冰淇淋、和烘焙混合物等,公司會標榜是不含乳製品的食品,來吸引不吃乳製品的消費者。

    他們使用的乳清蛋白常來自Perfect Day公司出品的人造乳清蛋白ProFerm™,不是來自牛乳。

    可是ProFerm™乳清蛋白卻含有92種未知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都沒經過風險評估,而且還會有農藥殘留。

    這類人造乳清蛋白其實是基改菌的產品,但公司不會說是基改產品,必要時只會說是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產品。

    這些人造蛋白質是怎麼做出來的的?核心技術上稱為「精準發酵 precision fermentation」;實際上一點也不精準,說成精準只是認為市場上比較會被消費接受,因此不敢直白地寫成基改,就好像「精準育種」其實就是採用基因編輯的育種一樣。

    Perfect Day公司採用基因改造技術,將合成牛乳清蛋白的基因轉殖到酵母菌,用高果糖糖漿與一些養分來培養這個基改菌,基改菌就會大量合成乳清蛋白。然後,過濾掉基改酵母菌,將乳清蛋白純化、乾燥。

    食品製造商Bored Cow公司就買來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糖以及其他成分做成人造牛乳,來達到與真正牛奶相似的口味和質地。

    可是Bored Cow的人造牛乳,其蛋白質的胺基酸成分還是與天然牛乳有很大的不同,不但含有92種未經風險評估的化合物,在培養基改細菌時還加入殺菌劑,在過濾之後,還是會留下殘留的殺菌劑,以及基改DNA的片段。

    Perfect Day公司表示他們採用的是發酵這種古老技術,這只是一廂情願的說法,來讓消費者放心而已。  Source

  • 小心素的雞蛋可能來自基改   24-02-18.3

    雞蛋有三種,最自然的當然是雞生的蛋,第二種是植物性來源製造出來的蛋,第三種是基改發酵菌做出來的,含有雞蛋白的基改蛋。

     基改公司Formo (他們自稱「合成生物學」公司)即將推出第三種蛋,不過不會稱為基改蛋,品牌名稱會是"What Came Third"(第三種蛋) Source 1

    這是將雞蛋白質的基因轉殖到酵母菌,培養基改菌大量產生雞蛋白質,市售產品是黃色的液體(就好像全液蛋一樣),可以倒入平底鍋中炒出炒蛋,或者煎成蛋捲。

    另外一家Clara Foods也會推出類似的基改蛋,品牌名稱是EVERY ClearEgg™Source 2

  • 基改微生物我國應盡速立法   24-02-04.1

    農業基改微生物有其風險。※我國應該盡速立法加以管理※

    我國已經開始以微生物作為生物性肥料或者農藥,來取代化學肥料或農藥,這是好事。

    可是若業者拿「農用基改微生物來我國申請,會面臨無法可管的窘境。

    不少先進國家都立法直接管理基因改造生物,但是我國並沒有全面性的法律,農業部只有《植物品種及種苗法》中簡單的一條處理基改植物種苗,衛服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只針對食品部分。其他涉及基因造生物的領域都沒有相關法律(畜牧、漁產的只有行政命令)

    農用基改微生物本身是放到農田,並沒有直接作為食品,因此衛福部管不著,農業部也沒有管理基改微生物的法律,因此才會說是無法可管的窘境。

    過去的農委會曾經討論過《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法》草案,算是比較完整的規範可惜後來不了了之。由於農用基改微生物有其風險,不能夠不去管理,因此盼望農業部與新會期立法院能夠積極一點。

    ****************

    生技公司如拜耳等研發基因改造微生物,要作為生物性肥料與農藥等用途。

    美國環保署網站聲明已登記了八種基因工程微生物作為殺蟲劑,但該監管體很不透明,除了兩種以外,大家都不知道是何等微生物,或者是否已經商業化。

    目前所知的兩種,一個是Pivot Bio的基改固氮菌,另一個是BASF號稱可以增進作物健康的基改菌,配合殺蟲劑與非基改殺線蟲細菌等,作為種子披衣的材料。

    由於微生物之間很容易進個體間的基因轉移,因此基改微生物一旦釋放在田間,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基因汙染,對於人體健康、環境安全,乃是社會問題,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導致武漢肺炎的病毒,被認為可能是經過基因改造,可見一斑 Source 1    Source 2

  • 慢食運動反對基編基改鬆綁   24-02-04.2

    「食農系統面臨多重危機,解決的方案不包括歐盟執委會對基因編輯的法規鬆綁,因為這會剝奪農民和公民知曉與選擇和種子和食物來源的權利,國際慢食運動秘書Marta Messa長如是說。

    比利時慢食運動的19位主廚也聯合簽屬公開信,提出反對的五大理由:
    1.
    廚師很看重食材的標示,基因編輯食材若無標示,無法讓廚師有選擇的餘地。

    2. 消費者若長期食用基編食品,有無風險仍然未能確定。我們主張採取謹慎的態度,對基編食品進行嚴格的安全評估,來保護顧客。

    3. 我們希望有機食材不會受到基因編輯的污染,供應者應該能夠知道他們的食材是否來自基因編輯。這需要制定規則來強制實施對基因編輯生物的可追溯性。

    4. 在地生產者能夠保護獨特風味和烹飪傳統。解除管制基因編輯,以及基因編輯的專利對大型農業企業有好處,但可能危害小規模生產者的生計,會危及食農系統中的公平和問責。

    5. 慢食廚師是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我們的烹飪傳統之所以得以保存並持續受到歡迎,歸功於自然中可取得的多樣成分。偏愛單一種植和使用合成輸入,基因編輯生物的鬆綁將傷害生物多樣性,可能危及已經烹飪了數世紀的當地品種。這需要嚴格監控基因編輯生物,並防止其擴散、汙染,來保護農作物和授粉者的生物多樣性。

    除了慢食運動者以外,科學家,包括歐洲科學家社會和環境責任網絡(ENSSER)的成員,以及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BfN)和法國食品、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國家機構(ANSES)等官方機構,都強調對基因編輯產品應該加以安全評估、標示和能夠追溯,但不為官方所接受。  Source 1   Source 2

  • 農民之路反對基編基改鬆綁   24-02-04.3

    針對歐盟執委擬會對基因編輯的法規鬆綁,歐洲農民之路協調會(The European Coordination Via Campesina)也表示反對。

    他們指出,法國官方的食品、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國家機構(ANSES)針對執委會決策所根據的報告,提出若干評論,包括1. 目標區、NGT1植物的定義都不夠精確;2. 技術上有不族的地方,如NGT1與傳統育種相同的機率有多高、沒有考慮預料外的改造等;3. 用基因改變的數量來界定是否為NGT1植物,但新植物的風險無法與基因改變數量呈正比,依此仍需檢驗植物體。

    歐洲議會的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也贊同執委會的提案,而且還加碼說基因編輯植物不應給予專利。但協調會認為這是打假球,因為不予專利乃是違反歐洲專利法和歐盟的國際承諾,不可行,因此鬆綁後會傷害到小農。 Source

  • 非基改馬鈴薯能對抗晚疫病   24-02-04.4

    晚疫病傷害全球馬鈴薯高達30%,不論基因轉殖或基因編輯,迄今都無法做出抗病品種。

    不過傳統品種可以找到抗病能力較強者,荷蘭種苗公司Solynta採用基因組圖譜,篩選選出抗病性較強的親本,透過傳統雜交育種,做出F1品種的種子,先在苗圃育苗,在移植到田間,得到的馬鈴薯具有超強的抗晚疫病能力,可以降低農藥的需求,而且高產。 Source

  • 歐盟擬放寬部分的基編基改   24-01-27.1

    歐盟可能將部份基編基改生物排除基因改造生物的管理

    在歐盟,目前基因編輯仍屬於基因改造,其產品適用基因改造的法規來管理,被認為是最強的管理方式。

    不過基改大廠近年來積極遊說,導致官方積極尋求解套的方法。在歐盟,這樣的改變要還需要歐洲議會的批准,議會在表決之前,其內部的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要先行討論。

    歐盟執委會擬放寬部分基因編輯生物的管理,在去年提出方案,把基因編輯納入「新基因組技術NGT」,透過該等技術的植物稱為NGT植物,而把NGT植物分成兩大類,NGT1植物與NGT2植物。NGT 1植物是指通過新基因組技術做成的植物,而這些植物也可能在自然環境中發生,或者可以透過傳統育種技術而得到。

    不屬於NGT1植物的其他NGT植物都歸於NGT2植物。NGT2植物需要按照歐盟管理基因改造生物的規定進行管理,而NGT1植物則可以豁免,不需風險評估,產品上市也不用標示。

    NGT 1植物在進行田間實驗/上市之前,需要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實(verify)該植物是否真的屬於NGT1,由主管機關按照準則進行核實。不過其核實屬於技術性質,不涉及任何風險評估或風險管理的考慮。

    被宣告為NGT 1的植物須於予識別編號並登錄於資料庫中,該植物進行繁殖時應賦予識別編號標籤,以保持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有機生產仍舊不得得採用任何NGT植物。

    由於需要確保產銷鏈可以將NGT植物排除在外,以確保消費者的信心,因此NGT1植物須列入公眾可查詢的資料庫。雖然產品不需標示,但在銷售NGT1植物種苗給農民,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提供其繁殖材料時,都須予以標示。

    再者,NGT1植物的後代,以及與NGT1植物透傳統雜交的後代,都仍視為NGT1植物,適用前述的管理。

    日前歐洲議會的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以4731的票數接受執委會的提案。

    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執委會的提案可的縮減風險評估、標示,能違反歐盟憲法相關法律,包括歐洲聯盟運作條約(TFEU)的多個條文,以及歐盟基本權利憲章的一些條文。此外,它也可能侵犯農民擁有財產權和經營自由的基本權利,提案中防止農作物受到新基因改造生物污染的措施也相當不足。

    他們呼籲歐洲議會臨崖勒馬,否決執委會的提案。 Source 1Source 2Source 3

  • 基編基改白楊會有生態後果   24-01-27.2

白楊樹透過CRISPR進行基因編輯,改變能夠調節開花基因,得到種植四個用後立即能開發的新個體,而原來的白楊需要7-10年才能開花。此基編基改個體一旦開放種植,可能會透過花粉,將受改變的基因擴散出去,這會造成怎樣的生態後果,事先難以預料。

歐盟政府擬開放部分基編基改植物,不需要風險評估即可上市。這可能產生無可挽回的後果。任何基編基改植物都需要一一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後才可以上市。  Source

  • 最新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   24-01-14.1

    2022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為2.023億公頃,比2021增加3.3%。全球基改作物栽培面積,88.67%在美洲 ,比去年略增,亞澳地區微降到9.59%,而中東與非、歐非與中東不變。顯然都集中在大農制地區。

    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 、中國等五國就佔了97.2%的面積。除了五強,面積較多的還有巴拉圭(1.8%)、南非(1.6%)、中國(1.4%) 。

    依作物分,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各佔全球基改作物面積的49、33、13、5%。 Source

******************

2023 2022  2021  2020(下)  2020(上)  2019(下) 2019(上) 2018(下)  2018(上)  2017(下)  2017(上)  2016(下)  2016(上)  2015(下) 2015(上)  2014(下)  2014(上)  2013(下)  2013(上)   2012(下)  2012(上)  2011(下)  2011(上)  2010(下)   2010(上)   2009(下)   2009(上)   2008(下)   2008(上)  2007(下)  2007(上)  2006(下)  2006(上)   2005(下)   2005(上)   2004(下)   2004 (上)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