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O面面觀 訊息日日新
2017 (下)
基改汙染、基改風險的研究報告,有些報告認為不具汙染/風險,有些則發現是有其事,因此一般認為「學術界尚無共識」。不過,沒有共識還是可能有事。
基因改造在實驗室內或許比較單純,但實際應用時,變因太多,有不一樣的結果,並非奇怪。墨西哥玉米地方品種有沒有受到基改汙染,就是一個好例子。
墨西哥今年新研究再度證實,自古至今留傳下來的玉米地方品種受到基改汙染。
加州柏克萊大學查裴拉博士(Ignacio
Chapela)在2001年發表論文在Nature期刊,首度指出墨西哥玉米地方品種受到基改汙染。引起軒然大波。後來的研究報有些並未發現基改汙染,但是也有些認為是有的。
由這篇新的論文,可以看出來,造成兩造相反結論的一個可能原因。
Dr. Sarah
Agapito-Tenfen的研究不但發現地方品種受到基改汙染,他們還探討這些汙染的途徑。他們在兩個部落進行採樣。部落A農戶、人口數約是部落B的四倍大,部落A距離城市僅36公里,農地是個別農家所有,農人耕種也都是自家決定,所種的玉米有些是地方品種,但也有人種雜交品種,自留的種子會與外界分享。部落B距離城市204公里,農地是部落共有,農人耕種由部落決定,部落拒絕外來的雜交一代種子,所種的玉米都是地方自己的品種,自行留種,分享種子只限於部落內。
結果發現,部落A有6個樣品含有轉殖基因,三個來自農家的白玉米、一個來自超市的白玉米、一個來自市集的黃玉米,以及一個來自政府單位的玉米銷配所。但是部落B全都沒有。
作者指出,由美國進口的基改玉米當作食物,當部份墨西哥農民的種子不夠時,就會拿這些進口種子種植,導致汙染。Source
2017年關於基改的四本好書:
1.(粉飾太平:除草劑、癌症與科學腐敗的故事)
Carey Gillam《Whitewash:
The Story of a Weed Killer, Cancer, and the Corruption of
Science》。另見
2.(煙中窺鏡:除草劑審核程序的嘉磷塞檔案)
Helmut Burtscher-Schaden《The
Glyphosate Files: Smoke and Mirrors in the Pesticide Approvals
Process》。(電子書指出,歐美官方的審核,到底在照顧人民健康,或者在維護商業利益?
3.(相片挖掘下的孟山都)
Mathieu Asselin
《Monsanto:
A Photographic Investigation》。用相片與檔案紀錄下孟山都的「豐功偉績」,包括戴奧辛、橙劑、多氯聯苯、基改種子、以及被毀掉的玉米田與玉米農。
4.(慢科學宣言:另一種科學的可能)
Isabelle Stengers《Another
Science is Possible: A Manifesto for Slow Science》哲學教授Isabelle
Stengers指出現代的科學快得像速食,急需解決的問題反而因此哽噎難以前進。她認為科學與社會利益的糾葛很深,應該學會慢下步調,不要徑自往前衝。研究者不宜再自認為是人類理性思考的頭腦,不可讓本身的專業被用來阻擋社會的關切,不應散佈科學進展無可避免以及科學能夠解決社會所有問題的論調。相反地科學應該清楚楚地瞭解其所能生產的知識,應該誠實地、公開地參與智能的社會。
這位得過法國科學院哲學大獎的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在2011年對基改生物做過演講。她認為抵制基改生物是一種「公民不服從」的行動,可以阻擋侵蝕民主的黑暗勢力。Source
農藥化工與基改公司的世紀大併購,道禮與杜邦合已合體成DowDuPont
公司(
http://www.dow-dupont.com/ ),中國化工與先正達也已分別為歐盟與中國政府批准。不過金額高達660億美元,最大的拜耳與孟山都案卻觸了礁,歐盟已宣告拒絕,因此Baysanto
的前途未卜。Source
歐盟官方正在審查道禮、拜耳公司所研發,可以忍受三種除草劑的基改作物健康風險評估。德國機構Testbiotech爭取了好久,才拿到該二公司的評估報告。分析之下發現時,官方所根據的研究報告可能出現漏洞,主要是公司所用的基改大豆材料,是與一般消費者所吃到的,在種法上有所不同。
道禮公司用來進行餵食試驗的大豆種子,在試驗田種的時候,指使用兩種除草劑,而且除草劑用量只有一般使用的一半。拜耳不但只使用三分之一的除草劑用量,而且根本沒有進行餵食試驗。不使用某除草劑,或用量減少,會使所收成種子的除草劑殘留降低或沒有,種子本身的化學組成也可能改變,這都會造成風險攻上的不準確。Testbiotech認為基改公司刻意操控其風險評估報告,歐盟不應該據以審查與核准。Source
孟山都佛心大發嗎?半價大賣除草劑Dicamba
(汰克草)。不過是有條件的,就是只有買可以忍受汰克草的基改大豆種子,才有這樣的優待。
可以忍受除草劑的第一代基改作物種植以後,大農制的美國農人很喜歡用,因為多噴幾次嘉磷塞,雜草徹底被消滅,農作物卻沒有傷害。可是嘉磷塞噴多了,若干雜草產生抗性,基改種子的好處就不見了。因此孟山都研發可以忍受汰克草的基改黃豆,而且推出兼抗嘉磷塞與汰克草的基改品種。
可是汰克草容易在空中飛散,造成鄰田作物遭受傷害,使得農民非買這新一代的基改種子不可。這可讓受害農民很生氣,衍生了官司與保險的問題。
由於傷害鄰田的事態嚴重,因此阿肯色州、密蘇里州、肯薩斯州、田納西州等都已決定限制汰克草的使用,明尼蘇達州、北達科他州也準備跟進。這當然讓孟山都很緊張,畢竟公司剛花了9.75億美元建廠生產汰克草。Source
1
Source 2
對孟山都的另一個壞消息是,可以忍受汰克草的雜草好像已經逐漸出現了。Source
對我國消費者的壞消息是,這第二代基改黃豆種子若也會含有汰克草,汰克草的毒性是比嘉磷塞更大的。
許多基改作物都可以忍受除草劑嘉磷塞,因此在生產時就會多使用嘉磷塞。但是歐盟的基改作物審查方式,可以不去管除草劑的使用方式,因此德國民間團體Testbiotech
17-09-16.1就認為這個會有問題。因為嘉磷塞用量提高,種子不但殘留更多的農藥,種子的化學組成也可能改變,例如過敏原可能會增加。Testbiotech向歐盟主管機關EFSA要求黃豆種子的動物餵食試驗資料,卻遭拒絕。Source
1
Source 2
瑞士聯邦環境部發現進口鳥飼料,約一半含有基改油菜籽,其發芽率在0.4-21%之間。在鳥飼料用得較多的41個地區,有兩處發現自生基改油菜,雖然瑞士的目前仍禁種基改作物。官方已要求進口商不得輸入基改種子當作飼料。Source
按,我國的情況不知怎樣?目前海關號列中並沒有油菜籽當作飼料的品項,但有「未列名飼料用之植物產品」這一項,不知會不會含有基改油菜籽?
基因改造的新技術,基因偏向(Gene
Drive)技術,可用來將某特定族群給消滅,例如病媒蚊、蟑螂、老鼠等,看起來好像立意良好,然而後果堪慮。不少學者已公開提出警告,如:(1)
、
(2)。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早在2003年就開始實施《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用來管制基因改造活體生物的國際間運輸。因應新基改科技,CBD在2014年組成活成生物學的AHTEG
(技術專家小組專門委員會,Ad
Hoc Technical Expert Group)來討論如何避免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AHTEG已於12月5日在加拿大蒙特婁開會,基因偏向應該是討論焦點。
然而,透過資訊公開法取得的資料指出,AHTEG的活動已經受到財團的汙染。這個財團就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茲,其基金會被發現今年付給一家公關公司(Emerging
Ag ) 160萬美元,用來操控AHTEG。AHTEG與Emerging
Ag協調的委員有三位,即美國北卡州大的Dr.
Todd Kuiken、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Paul
Freemont教授,以及美國J
Craig Venter研究所的Robert
Friedman。前兩機構的相關研究團隊接受了至少9,900萬美元的經費用來研發基因偏向,資金來自美國國防部以及包括蓋茲在內的美國多個基金會。更仔細的內幕詳引文。Source
(更多內幕)
英國脫歐後,是不是經貿更會受美國左右呢?以農產品來講,美國會要求英國1.開放種植基改作物:
2.開放進口美國氯洗雞肉(chlorine-washed chicken)。不過英國環境部長持反對意見,他仍將維持禁種。七月時他也表示過不宜進口氯洗雞肉。據說美國出產的雞隻,97%出售前都曾用氯水沖洗。Source
印度Maharashtra省農產與價格委員會主席Pasha
Patel表示,該省農民正在苦惱,明年到底還要不要再種基改棉花。他很懊惱地回想。15年前種子公司引入基改棉品種,說是可以殺棉鈴蟲少噴殺蟲劑,而且提高產量。然而種同樣的基改種子,現在殺蟲劑與肥料卻要多用五倍,賺的錢被吃掉不少,讓農民覺得沒有明天。
他到處查訪,發現灌溉地區由於土質較好,基改棉種得較密,棉鈴蟲的危害幾乎百分百。種非基改傳統品種,由於莖葉較粗,少有蟲害。由於種基改棉殺蟲劑用得兇,不少農民因此中毒。Source
說基改食物安全無虞的人,經常講蛋白質吃到肚子裡全部會被分解,不會成為過敏原。這種講法不是無知,就是故意欺瞞。
胃部分解蛋白質的酵素主要是胃蛋白酶(pepsin)。可是蛋白質有些是會被胃蛋白酶,但是也有些蛋白質對胃蛋白酶具有抗性,不會被分解的。若沒有被分解當然就有導致過敏的可能。這類蛋白質稱為pepsin-resistant
proteins (PRP),基改食物中可能有不少新的蛋白質,這些成分當然需要確定是否為PRP。問題是迄今確定的方法尚未完全定案。其實歐盟基改主管機關,歐洲食品安局EFSA早在2012年就著手進行評估方法的研究,直到今年七月,在該局這篇文章中,尚未能確定如何評估。
還有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一般過敏原檢測法(使用IgE)測不出來的Non-IgE-mediated
adverse immune reactions。(參考)
這類過敏原相當複雜,文章中就承認,對於蛋白質如何導致個體過敏,至今尚為完全了解,況且是否會有過敏反應,不致是看蛋白質本身,個人與環境因素也有所關係。歐盟都還在改進基改過敏原的檢測方法,那麼現行的官方把關方式,我們可以放心嗎?
Source
墨西哥有在種基改黃豆與棉花,面積在2014年超過10萬公頃,現在則低於10萬。主管機關農牧部農產品衛生安全暨品質局(SENASICA)在2012年核准孟山都的基改黃豆種子可以在七個州種植。可是最來發現在這七州之外也有人偷種,因此SENASICA已經撤銷孟山都的種子販售許可,理由是該公司並未能做好生物安全的管控,無法預防基因改造生物的外洩到環境。這七個州是Campeche、Chiapas、Quintana
Roo、San
Luis Potosí、Tamaulipas、Veracruz與Yucatán。
Yucatán地方法院於2014年撤銷農業部2012年核發給孟山都販賣基改黃豆種子給Yucatán農民的許可證,理由是基改黃豆與蜂蜜產業無法相容,基改污染會摧毀墨西哥原有的歐盟的蜂蜜市場。為此孟山都告上法院,大都已經恢復可以種植,但還有兩州的15個市仍然不准種。Source
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立法要求基改食品強制標示,但美國官方一直都認為不需要。不過去年七月底國會通過標示法案《National
Bioengineered Food Disclosure Standard》,要求美國農部就三種標示方式選擇一樣實施,即文字、圖案或者行動條碼(QR
code,這種方式廣受批評),並且要求農部於今年七月提出標示的研究報告。不過到了八月底農業部尚未公開這份報告。
因此民間團體食品安全中心(CFS)套法院告農部違法,後來農部終於在九月初提報告,該中心已經於本周撤銷告訴。Source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蔡肇基副院長用市售10種基改黃豆,與10種非基改黃豆,分別萃取出蛋白質,然後用免疫球蛋白IgE來偵測這20種黃豆中的主要過敏原(Gly
m Bd 30K)及次要過敏原(Gly
m4)。
結果發現基改黃豆的這兩種過敏原都比非基改黃豆多出10%。但因為統計尚不顯著,所以蔡副院長在蘋果日報上的文章認為基改黃豆與非基改黃豆過敏原的含量是相同的,基改黃豆並沒有更容易引發過敏。
其實蔡副院長在國際期刊上所發表的正式研究論文並沒有寫得這樣肯定。論文中指出,除了樣品數少之外,黃豆中所有的過敏原並沒有完整的全部分析,因此無法肯定。
***********************
那麼,基改黃豆會不會比非基改黃豆更容易引發過敏呢?
看起來還是可能的:
1.
樣品數少,可能造成基改過敏原多出10%但還是統計上不顯著。意思就是說若樣品數夠,說不定結論就是基改黃豆含有更多的那兩種過敏原。該論文所得到的結論就是不能確定,因此無法說基改會提高過敏原含量,但也不可以說基改本身沒有讓過敏原更多。
2.
基改黃豆核准種植生產的就有34種,我國可以進口的也有26種。蔡副院長的試驗結果只用市售10種基改黃豆,因此其研究論文也不能拿來推論所有基改黃豆都不會更容易引發過敏。
3.
一般黃豆的GLY系列過敏原有五種,但是蔡副院長的研究只測定其中兩種,其他三種若拿去測定,是否基改的會顯著地更高,也是可能的。
4.
蔡副院長的研究是拿IgE來偵測過敏原。但是IgE不能偵測到所有的過敏原,有些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卻無法用IgE偵測出來。5.
基改可能會產生原來沒有的新蛋白質,但蔡主任完全忽略這些。
6.
過去在美國直接萃取黃豆蛋白質進行皮下注射,曾經證實某一個黃豆經過基改,會引發過敏。
無論如何,該論文的論應該是無法確定基改本身會不會導致過敏。這樣的結論與蔡副院長在蘋果日報上投書文的結論(基改本身不會引發過敏)差別很大。另參考
澳大利亞某些州有在種基改作物,但某些州卻是禁種。南澳大利亞於2008年立法禁止生產基改作物,2019年9月禁令即將終止。不過南澳議會上議院通過立法,將禁種基改令延長到2025年,但需要下議院在年底也通過才能生效。
提案的議員,綠黨的Mark
Parnell表示,立法禁種基改,可以讓南澳洲農產品賣出比基改更好的價格。但也有農民團體對此立法不滿的,認為禁種反而削弱競爭力。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斯州已在2008年解除禁種。西澳洲則是2010年解除。目前澳洲生產基改棉花與油菜。Source
川普退出TPP後,日本主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協商,我國也表達希望加入。紐西蘭當然已經進行談判,不過在談判中會不會要求開放基改作物的種植,目前仍不得而知。紐西蘭無基改聯盟發言人Jon
Carapiet表示,政府不應該為了加入CPTPP而開放基改作物種植,或者放棄進口種苗零基改的規定,否者會弱化對消費者的保護,也會喪失紐西蘭農產品無基改的優勢。鄰國澳洲若干地方種基改作物導致農產品出口機會降低可為殷鑑。
Source
韓國媒體10月20日報導,首爾大學醫院、三星首爾醫院、慶熙大學等七位研究者在兩年期間進行589人的血清試驗,發現基改黃豆、玉米所含的新蛋白質有一個可能引發人體特異性過敏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11種新蛋白質中有10種不會對血清產生特異性反應,但基改豆中的新蛋白質“AVHPPD-03”被發現會引起特異性反應。
用AVHPPD-03對40名嬰幼兒患者(對大豆有過敏症狀)血清進行試驗,在20人的血清中發現了特異性免疫球蛋白lgE。lgE與過敏性哮喘和花粉症等過敏反應有關。研究者表示,基改黃豆的新蛋白質可能誘發人體過敏反應,為了明確瞭解反應的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不過他們也說經口攝取該新種蛋白質時,引起過敏反應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報導指出,政府領導世界研究基改蛋白質對血清等人體的影響,這情況並不多。Source
按,多年前杜邦公司的某基改黃豆透過人體皮下試驗,發現會導致過敏,因此放棄上市。問題是,若導致過敏的情況低到當場沒能測出來,也不保證長期吃會引發過敏吧。
青黴素(安比西林)、氯黴素、康黴素、四環素、賽普沙辛等都是用來殺菌治病的抗生素類藥劑。但新告指出,鼠傷寒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這兩種病菌若接觸了除草劑,忍受前幾種抗生素的能力常會增強(即靠生素較不容易殺死病菌)。研究者用的除草劑是基改作物常用的嘉磷塞、汰克草、2,4-D這三類,用量在遠低於一般使用量的濃度下。
他們也發現,商用除草劑中所用的添加物,即Tween80(乳化劑)與CMC(黏稠劑),也會增強病菌對抗生素的抵抗力,雖然程度較低。Tween80與CMC也常用於各類食品或藥品中。Source
中國化工在2016年初宣佈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各方預計中國將很快批准基改作物種植,為先正達專業從事開發和研究基改作物。但中化集團的董事長甯高甯淡化了這種預期。
在中共19屆全國代表大會上,該問題幾乎沒有得到關注,甯董在大會空檔時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觀察中國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基改作物只會「慢慢、慢慢地」採用。
他也指出化肥和殺蟲劑是土壤和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中國農業的未來就看能否逐步改善種子品質和更加針對性地施用。中國化工成為現代化的農業平臺,以服務為導向,推廣更好的種子並教會人們減少化肥施用。Source
基改蘋果本月份在美國上市,是以切片的包裝型態出現。由於不少科學家指出,這類基因沉默所作出的基改食品仍可能出現預料外變化,因此為了不讓消費者拒買,製造公司根本不會去標示基改。兩年前美國通過標示法律,但農部一直不公告施行辦法。民間組織只好自力救濟,提出辦法邀請消費者展開行動,直接到商店去找,將來就可以推出地圖,告訴消費者留意是哪家商店在賣。Source
據AGWEEK的報導,中國進口的黃豆目前以基改豆為主,主要作為飼料用,僅很少量用來加工作為豆漿、豆腐等豆製品工人食用。不過沿海若干地區還是會用進口基改豆給人吃。這幾年因食安問題,因此吃到基改豆的問題浮出檯面。
按,這十多年來中國黃豆進口大幅成長。在1996年,中國自產黃豆1322萬噸,進口110萬噸,自給率高達92.3%。在2013年,自產黃豆1195萬噸,進口6338萬噸,自給率只剩下15.9%。Source
亞美尼亞共和國食品安全局局長Ishkhan
Karapetyan:以一個人類、公民的立場,我當然不認為含基改的食品在本國上市是件好事。
亞美尼亞法律規定基改食品上市,凡含量超過0.9%者都需要標示方能上市,但兒童食物不可以含基改。本月初美國大使館在首都舉辦農業討論會,孟山都是要角,而大使館官員也表示孟山都的種子會進口到亞美尼亞。這引發人民的反彈,寫信給政府與美國大使館,表示反對基改產品之意。著名搖滾樂手塞爾吉·坦吉安(Serj
Adam Tankian)也在臉書呼籲不要讓孟山都進來。
Karapetyan局長表示讓不讓基改食物進口,並非他所能決定,但他個人反對基改食品。美國大使館則表示,能不能讓基改種子進口,那要看農民、農企業的意思。Source
1
Source 2
參與基改番茄研發,並且出版《番茄一號
:
全球第一個上市基改食品「莎弗番茄」的起與落》這本書的Belinda
Martineau博士,親身經歷基改研發,知道基改作物的可缺失,後來成為反基改大將。她最近寫一篇文章,在講美國食藥署何以在1992年公布出鬆散的基改審核制度《由新植物品種衍生食品之政策聲明》。
其實在1992年之前一年,研發公司Calgene就向美國食藥署提出該基改番茄Flavr
Savr的申請案件。當時該署的審查專家與Calgene的專家為了審查事宜曾經有多次的溝通。Calgene的風險評估報告中提到,吃了Flavr
Savr,20隻老鼠有7隻胃部產生小的病灶,為此該署與Calgene來回討論多次,直到署內專家滿意為止。
另外,該署也要求Calgene提供證據,證實Flavr
Savr基改番茄除了所轉殖的基因外,沒有插入任何其他外來基因。Calgene要求Martineau博士進行試驗,但令她吃驚的是,Flavr
Savr基改番茄居然高達20%含有其他外來DNA。這些意料外的改變怎麼能夠不加以審查呢?
但是美國食藥署高層根本不理會署內學家的努力,真相(基改風險)還沒有釐清之前,就在192年直接認定、公告基改產品「ㄧ般認為安全」,不需嚴格控管。這背後與基改公司的運作應該不無關係。
Flavr Savr基改番茄當然就核准上市,但後來因為表現不如預期,因此紫失敗下市收場。
Martineau博士這篇文章就在講當年,Henry
Miller博士的角色。Miller博士是該署生物技術辦公室的創辦的創辦主任,他的任期從1989到1994,剛好就是Flavr
Savr基改番茄申請上市的期間,對於「沒有根據科學」來制定基改管理政策,當然是要負起責任的。Miller博士也是一篇報導詆毀法國學者Seralini的幕後操刀者。
Source
菲律賓百位市長成立有機農業都會城市聯盟(LOMAC,Leagu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unicipalities and Cities),禁止種基改。
菲律賓種了80萬公頃的基改玉米,佔玉米收穫面積約3成,總作物收穫面積的5.5%。LOMAC成立後,範圍內不得使用農藥、化肥,也不得種基改作物,違者處罰,累犯甚至於可能入獄,因此菲律賓基改面積應該會受到影響。
菲律賓在2012年,有機耕地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0.7%,與我國相當。不過倒了2015年,該國已經提升到1.9%,我們才0.8%。顯然是菲律賓在2010年通過實施的《有機農業法》奏效。
LOMAC希望能夠藉著有機農業的全面實施,除了讓農地、農業能夠再生,也希望讓人民所過的日子能夠重生,所以倡導「從戰場回到農場」,提供游擊隊農地、與各種資材,從事有機農業。Source
以色列種子公司Equinom採用非基改技術研發新品種有成。首先成功的是可以用機械採收的胡麻。胡麻種子傳統上都是手工採收,因為機械採收種子容易散落。該公司研發的新品種解決了這個缺點,適合機採,要搶攻80億美元的胡麻種子市場。
接著該公司著手開發蛋白質含量特高的豆類作物品種,首先是乾豌豆。該公司蒐集了好幾百個品種,挑選出十多個,採用非基改的傳統雜交育種,組合各品種的基因,蛋白質含量從20%提升到28%,而且產量不變。公司估計這個品種可以搶下2.5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但要等到2020年才會上市。其他豆類也陸續研發中,包括綠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Source
基因改造作物科技強調只要改變一個或幾個基因,就可以創造出優質的品種。轉殖一個或幾個基因來改變作物的特性,其實這是基改科技比較容易的地方。基改科技困難之處,也是基改公司、基改學者不願意面對的真相,則是如何防止基因科技所導致的非目標(預料之外)的改變。這些意料外改變可能造成農作物體內交錯複雜的代謝作用受到干擾,而讓基改作物具有不可預料的風險。
科學界多年以前就不斷提出這樣的質疑。新報告指出,基改黃金米就是最佳的註解。
黃金米是把兩個合成胡蘿蔔素的基因轉殖到水稻,讓稻米胚乳可以合成胡蘿蔔素,因此白米就顯現出黃色,吃了黃金米,胡蘿蔔素就可以在人體內轉換成維他命A
(其實效果就如同吃個黃色的普通番薯一樣)。
然而在印度的研究顯示,基改科技雖然產生了黃色的稻米,但是卻也讓水稻生長衰弱(圖右),這就是意料外改變最好的例子。原來,這個基改稻米體內的代謝作用遭受池魚之殃,意外地被改變,使得三種植物賀爾蒙以及葉綠素的形成不足,因此影響到基改黃金米的生長,產量大降,根本不敢推廣給農民種。
Source
(按,每次做出來的基改作物,可能都各有不一樣的意料外改變。麻煩的是,若這些改變在外觀上看不出來,例如產生某個毒素,那麼,吃了會怎樣也沒人告訴我們)
導演Cyrus
Sutton去年年底推出了《Island
Earth》(島嶼斯土)
紀錄片,由一位本島研究生物科技的年輕學子Cliff
Kapono與其他兩位追查基因改造科技的實際面,以及追尋農業永續經營之道。夏威夷是全球最密集的基改試驗基地,有必要瞭解一下。短片、本網、評介、臉書、(夏威夷相關資訊):
FB 1、FB
2、FB
3、FB
4、FB
5、FB
6
美國南加州歷時23年的追蹤研究,同樣一個人,其尿液中所含除草劑嘉磷塞(以及初代謝物,其毒性相同)含量,平均由1993-94到2014-16,增加五倍。這期間嘉磷塞用量增加15倍,主要是大量種可忍受嘉磷基改作物,除草劑用量大增。此外農民採收小麥、燕麥等穀物前,也都噴嘉磷塞來促進收割作業。Source
要不要讓基改作物種植上市,不只是農部的權責,環境部也有權決定,因為其上市就是「環境釋放」。
印度本土開發的基改芥油菜,雖然遺傳工程主管機關希望能開放種植,但因各界強烈反對,因此被環境部擋住而無法生產上市。這是印度繼2010年基改茄子上市受阻之後的第二個申請案件。Source
這標題是基改企業的標準洗腦手段:「種基改作物,玻利維亞玉米產量就可倍增」Utilization
of GMO crops could double Bolivia’s corn yields。這對非農業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怎麼可能。
阿根廷在沒有基改大豆的1996年,大豆每公頃生產2.1噸,後來幾乎全面種基改大豆,2014年每公頃2.8噸,增幅33%。迄今沒種基改的烏克蘭,1996年大豆每公頃生產0.9噸,2014年每公頃2.2噸,增幅1.2倍。
種基改,單位面積會倍增,那是天方夜譚。
或許報導指的是種基改品種,栽培面積就可以倍增。這也是莫名其妙。美國在還沒種基改前,玉米面積是8000萬英畝,目前是9000萬英畝,增幅也才12%。何況在玻利維亞,玉米早已是第三大作物了,能夠增加多少面積呢?
Source
在美國,慣行農民都買農藥去噴,噴農藥總是有各種風險,因此不少農民會買保險。使用農藥發生的問題,在過去主要是用錯了農藥,或者藥桶沒洗乾淨產生汙染,比較少發生傷及鄰田而被告的事情。美國不少州政府都訂定農藥飄移法(pesticide
drift laws)來預防、處理這些傷及鄰田的案件。
但是這兩年卻發生大規模農藥跨田傷害作物的事件,這是因為孟山都為了因應第一代抗除草劑嘉磷塞基改作物失效(雜草產生抗性而殺不死),而推出可以忍受嘉磷塞與汰克草(dicamba)兩種除草劑的第二代抗性基改作物。
汰克草揮發性高,容易飄到鄰田,但是過去用得少,現在透過基改種子,當然汰克草的使用會大幅增加,農藥傷到鄰田的案例就大為爆發。因此好幾個州已經立法限制使用汰克草。這當然嚴重影響到基改種子的出售,怪不得孟山都要告州政府違法。
汰克草的使用傷到鄰田,到底誰要負責賠償?保險公司說,汰克草的使用傷到鄰田,噴施農藥者與保險公司都不用負責。
保險公司的做法是,施用農藥者(保險人)若是在無意下傷及鄰田,保險公司就會負責。例如地方政府規定風速在16米以下才可以空中噴藥,若他在18米下噴,出問題就得自己負責理賠。若風速原來是10米,但是施藥時突然吹起一陣大風而讓除草劑飄到鄰田造成傷害,那麼,保險公司就會理賠。
但保險公司表示,經過公司農務人員的調查,汰克草案件中,施用者都符合規定,也沒甚麼意外的強風,問題出現在汰克草這個產品本身,所以保險公司不負責理賠,應該是由產品製造者負責。
問題是在美國法庭上,要讓產品製造者負起使用者出現的問題,那是蠻困難的。這讓被波及的農人可能求償無門的困境。顯然,這個保險與法律的問題需要一些時間才會有解決的方案出來。顯然,這個法律問題需要一些時間才會有解決的方案出來吧。Source
美國黃豆玉米的種植廣採基改種子,讓基改公司賺很多錢,卻使得消費者要付更高的費用購買非基改食品。
近年來美國食品業中,非基改食品是市場成長最快速的品項之一。在明年,非基改與有機這兩樣產品預計會成長12%。過去三年,貼有「非基改」標示的食物與零食由1%躍升到11%,業者當然會往這邊生產。但是整個生產體系都需要高度透明化,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心。食品業者須要確保產品不含基改成份,才能通過第三方非基改驗證。這除了要確保原料來源是非基改外,也需要留意工廠內分離、清理的過程不受到其他生產線基改成份的汙染。Source
基改公司與學者吹噓了二十年,說基改作物可以增加產量、抵抗逆境。但是最近英國Rothamsted研究所的基改學者與先正達(基改)公司的研究者共同發表論文,總算承認迄今提高產量並未達到,而抵抗逆境也只有一個出現(其實美國農部曾說該耐旱基改玉米效果不彰)。
他們指出癥結在於對於決定植物如何與環境互動,調控產量、抗逆境能力的基本知識仍然不夠。
但顯然他們還不知道基改科技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不瞭解該科技「化約論」的本質,所以還在說基改作物殺蟲、忍受除草劑的成功案例,卻不去面對種植後所產生的諸多後遺症。Source
1
Source 2
他們還在認為透過trehalose
phosphate phosphatase這個酵素的作用可望調控醣類代謝而達到高產。
他們不去想控制產量的因素有多複雜。以稻、麥作物來說,單位面積的產量是種植株數/每公頃
x
分糵數/每株
x
開花數/每分糵
x
稔實粒數/開花數
x
每粒重量/稔實粒數。而每變動一個因素,就會影響到其他因素
,更不用說環境影響每個因素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例如增加每粒重量就可能減少稔實粒數、種得較密,就會減少分糵數(我以前上課時說,這叫做掠龜走鱉)。光是想到這些,就知道光處理一個酵素是無法提高產量的。
這不是說研究不重要,我們還是需要了解各層面的控制因素,但是在運用這些知識時,要了解整個複雜體系,然後選用有效、安全的運用方法。這方面,分子輔助選種就遠比基因改造技術要來的好。
廣種會產生毒蛋白的殺蟲基改作物之後,卻演化出抗毒蛋白的超級害蟲,或者毒蛋白抑制頭號害蟲,確認二號、三號害蟲躍升成新的頭號害蟲,不但傷害基改作物,還傷及其他作物。廣種可以忍受除草劑的基改作物之後,除草劑用多了的結果,卻演化出殺草劑殺不死的超級雜草,還讓墨西哥的帝王斑蝶奇觀為之蕭條(因為除草劑把帝王斑蝶的食物,雜草馬利筋,全都消滅)。
這些都是近十多年來陸陸續續看到的消息,而介紹在GMO面面觀網站。北歐兩位學者把這些資訊彙整寫成一篇新論文,指出基改作物所以會有這些對環境不利的後果,是因為該科技採用化約論(reductionism)的研究方法。
化約法是科學研究經常使用的手段。把作者不要探討的因素拿掉,彰顯出要探討的目標,就可在不受各類因素的影響下,比較容易者出科學理論。
問題是這樣得到的科學理論若應用在研究外的領域就很容易有後遺症跑出來。
這兩位作者太客氣了。我演講時都說基改作物的研發是化約論的極致,認為複雜的農業問題、人類營養問題,只要轉殖或處理幾個基因就可以解決。這根本是極端簡化的想法,怪不得基改作物種植出現那麼多的後遺症,除了前述環境的不利影響,還有農民的遭殃,例如南美洲農民、原住民的悲慘故事。Source
《失敗的承諾:印度基改棉的起與落》是英國土壤協會出版的新報告。報告中描述接受、種植基改品種後,害蟲的反撲,與棉農的受難。
印度今年基改棉的種植一下子少了10%。過去基改棉賣得很貴,現在卻削價求售。政府已經鼓勵棉農重新種傳統品種。Source
小農制也可以有高品質。國際上嬰幼兒奶粉的著名廠商都用哪裡的牛奶?答案是愛爾蘭,而愛爾蘭的酪農產業到今天仍然維持小農制。
最近愛爾蘭營養食品公司Glanbia就表示對無基改(GMO-Free)乳製品的興趣。在愛爾蘭語,Glanbia的意思是「純食物」。該公司擁有愛爾蘭農業合作社Ornua的股份高達25%。Ornua的愛爾蘭奶油品牌Kerrygold已在德國上市,對德國消費者的意向相當清楚,察覺德國已經轉向要求Kerrygold貼「無基改」標示。
Glanbia一位主管Sean
Molloy就表示,「無基改」的需求在部分歐陸市場已相當明顯,特別是德國,因此該公司認真研究過這方面的產業,認為「無基改」市場是個長期趨勢,而非短暫流行。
在美國,Kerrygold奶油的訴求是Truly
Grass Fed(真正牧草養出),而且也已經通過Non-GMO
Porject的查證。
「無基改」飼料從原料的船貨入港到倉儲,到成品的備製與分送,都要求嚴格監控整個供應鏈,摻雜率也不得超過允許值。飼養場若來養其他牲畜,情形更為複雜。該公司表示,即使如此,只要有需求,該公司已經準備好,可以供應無缺。Source
按,GMO-Free與Non-GMO兩個名詞有點講不清楚,各家說法也不盡相同。從字義上GMO-Free指沒有GMO的存在,而Non-GMO指的是原料並非來自GMO。美國Non-GMO
Porject是第三方查證公司,要求整個產業鏈的查證,非基改原料中基改的摻雜率採用歐盟的標準,即0.9%。
我國要推國產非基改飼料,若採用美國Non-GMO
Porject的方式,成本會拉高很多。或許用產銷履歷,確保飼料皆為國產而沒有混合進口飼料,這樣可能比較單純。
全球基改作物有53%都會製造出至少一種殺蟲毒蛋白,有些還高達六種的。毒蛋白的基因常來自各類品系的蘇力菌。這些毒蛋白可能成為過敏原,因此各國政府都會審查,認為無導致過敏之虞才會核准。不過毒蛋白的風險評估試驗結果都是由基改公司提供,基改公司所用的評估方法是培養蘇力菌萃取出特定毒蛋白來進行,而不是來自轉殖其基因的基改作物,理由是同一個基因所產生出來的蛋白質,不論在細菌或在植物體都是一樣的。
這個理由長期以來都被各方學者質疑,現在美澳與瑞士三位學者聯合將過去的科學論文整理,比較來自細菌的同一基因,在細菌與在植物上面所表現出來的蛋白質到底一樣不一樣。
結果不但列舉了一大堆不一樣的地方,還指出比起原來的細菌所產生的,同一個基因在基改植物所表現出來的蛋白質,其毒性可能高出很多。因此現行的審查辦法,若毒蛋白風險評估用的是來自細菌的,那就需要檢討改進了。Source
印度Maharashtra省最近傳出農民噴施農藥,多人生病,死了50多人,當地政府已展開調查。記者訪查結果,發現受害者都在種抗棉鈴蟲的基改棉。照道理種殺蟲基改棉可以少噴殺蟲劑,然而印度種了幾年的基改棉,棉鈴蟲已經產生抗性,而今年棉田的蟲害又較危嚴重。
不過過去棉農噴農藥,即使防措施不好,也少有發現立即受害的情況。今年特別厲害,可能是多種農藥農同時使用、採用新的(不明)農藥、或者農藥用量加大等,倒底是哪個原因尚待釐清。過去種基改棉也導致許多棉農自殺,那是另有原因。棉農借款買高加基改棉,哪一年收成不佳,無法還貸款,銀行錢莊就會把抵押的農地收走,導致農民自殺
。Source
農委會準備開始監控進口基改種子的意外散播了。
我國正推動國產雜糧復興工作,但運輸掉落的基因改造玉米、黃豆會發芽,卻可能汙染國內種子,日前台南和高雄都被發現有基改種子「落地生根」,因過去無監測機制,難以確認影響程度;農委會決定參考日韓作法,與主要榨油廠、飼料廠合作,下月起啟動全國監測工作。
農委會十月起開始進行基改作物運輸監測。農委會說,已請國內主要黃豆榨油廠與玉米飼料廠,提供運輸路線,預計監控兩年;車輛經過的路線、可能散落多少、掉落在哪裡,以及是否發芽成長,都是監測內容。Source、全球基改種子的意外散播、全球基改污染註冊網站
基因編輯等新的基改技術陸續發展出來,在沒有轉殖外來的目的基因下,透過遺傳工程技術,修改生物體內的基因,創造出新的基改品項,例如不會褐化的洋菇等。
但是研發者為了逃避花錢花時間的基改作物審查,以利上市,因此一再強調基因編輯沒有引進外來基因,不會產生外來蛋白質,沒有健康風險,不應該視為基改作物,所以根本不用申請,上市後也不用特殊的追蹤,就與一般農產品一樣。反正沒有外來DNA與蛋白質,上市後難以檢測。
不過,這幾年來已經有不少科學研究發現這些新的技術還是很可能產生目標外的反應,健康風險仍然存在,因此還是需要視同基因改造,上市前應審查其風險,上市後應以追蹤追溯制度管理,並且要求標示為基因改造。
現在ENSSER
(歐洲社會環境責任科學家網絡,The
European Network of Scientists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發表聲明,力主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應視同基因改造,進行相同程度的管理。本聲明一開始就得到國際上60位學者專家的認同簽署。
聲明中列舉各項科學理由,說明基因編輯為何就是基因改造。首先基因編輯卻時會產生意料外的改變,其次基因編輯也可能針對好多項特性加以改變,改變一多,累積起來就可能相當可觀,非人類干預無法得到。而基因編輯所做出的作物,集DNA既然已經改變,也可能有非基因的改變,當然也可以偵測得到。此外,對於用基因偏向(gene
drive)來創造基改生物,以期消滅特定族群,本聲明也予以警告。Source
孟山都長期廣告,說除草劑嘉磷塞不傷人類動物,讓各國放心使用少加管制。現在各項風險一一浮現,世衛組織於2015年宣稱很可能讓人類致癌。孟山都的危機處理是一方面詆毀世衛組織的決議,另一方面企圖影響政府主管單位,在美國是環保署,在歐盟是食品安全管理局。透過資訊公開法律,這些手段的內幕最近就被公開。
對此,歐洲議會決定於10月11日由環境與農業委員會找開公聽會,招集學術界、官員與各方遊說者發言,討論孟山都的上述做法,冀以釐清真相。然而孟山都卻悍然拒絕,表示歐洲議會並非討論此議題的好地方,反咬說太過政治化了。
這可惹毛了歐洲議會成員,準備祭出新法規,該法規針對議會要求出席公聽會、聽證會而不理會的公司,得禁止該公司人員進入議會。據說議會各黨團領導人都已同意此項禁令。Source
這可能是繼1962年《寂靜的春天》後最重要的一本關於農藥的科普書籍。作者Carey
Gillam "好像在寫推理小說一樣,很有技巧地將孟山都如何成功地欺騙世界,讓大家相信除草劑嘉磷塞很安全的伎倆鋪陳開來。"
這些伎倆包括金援科學家、利誘政府官員、詆毀說真話的學者等。
被揭瘡疤的政府單位包括歐盟的食品安全局與美國環保署。諷刺的是,環保署就是美國政府因應《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得出版才設立的。Source
等不及看翻譯本(假設有的話)的朋友,可以先看本網站的記事
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在2011年就於菲律賓呂宋地區五的地方進行基改黃金米的田間試驗,但民間多所反對,理由是其健康風險以及商業生產對農民的影響等都尚未明瞭。不過IRRI於2014年宣告不進行商業生產,理由是產量低落。
去年四月一篇論文也指出,當地農民尚未能種黃金米,不能歸咎於綠色和平的阻檔,根本是黃金米的品種產量低落,尚未達到推廣的階段。不過兩個月後百名諾貝爾獎得主卻在不明裡就的情況下,發表公開信函指責綠色和平阻擋黃金米的商業生產。
但是今年四月研發單位又再度申請其田間試驗以及作為食用、飼料用與加工用。六月時主管機關公告申請案件,並只給予60天的時間接受各方意見。但時間未到,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就披露該申請案件已經過關。
對此,苦勞群眾黨Ariel
Casilao議員提案要求調查基改黃金米的再度申請,冀望能夠讓基改黃金米的各種狀況更加清楚。Source
孟山都從1996年推出可以忍受除草劑嘉磷塞的基改作物,賺很多基改種子以及嘉磷塞的錢。不過因為田間除草劑用得多,導致雜草產生抗性,嘉磷塞再也殺不死,第一代基改種子形同無效。
很會賺錢的這家公司沒在怕,馬上推出可以忍受兩種除草劑的基改種子,第一種殺不死雜草,第二種總該可以吧。可是夜路走多,孟山都居然選了汰克草(Dicamba)來與嘉磷塞搭配。汰克草的缺點是容易飄散而傷及鄰田,因此孟山都研發較不易飄散的汰克草配方,推出Roundup
Ready® 2 Xtend新基改種子。可是等不及官方通過新配方的上市,孟山都就已經賣種子給農民種。農民買了基改種子為了達到除草效果,因此就違法噴用汰克草舊配方,導致去年好幾個州大量鄰田作物受害,引發農民到法院告孟山都的件數超過上千件。
事件爆發後,密蘇里州就暫時禁用汰克草,直到訂出嚴格使用規範後才准許使用。阿肯色州政府也立即下達暫時禁用令,可是今年核可使用新配方後,鄰田受損的案件仍然層出不窮,幾個大學的研究也發現新配方照舊會傷及鄰田。此外,連附近的蜂農、家庭菜園、動物保育工作也都受到影響。
因此該州農業局植物委員會票決通過建議州政府禁種要使用汰克草的基改品項。違法使用汰克草的農民罰金要提告到25,000美元。一般認為該州政府會通過執行。Source
透過基改作物,可以改變種子油脂的成分,用來製造含有含有omega-3脂肪酸,類似魚油的產品,這不是新鮮的事。孟山都就有這類的基改黃豆,嘉吉(Cargill)與巴斯夫(BASF)也有類似的基改油菜,而英國Rothamsted研究所也做出基改亞麻薺(camelina),企圖搶攻市場。類魚油市場包括人類食用以及飼料用,目前市場大小約24億美元,但預估高可達220億。
不過基改公司面臨更強大的競爭對手,那就是有十多家廠商用大型槽培養非基改藻類。
藻類培養比起基改作物有多重優點,1.
藻類培養期短、較為穩定、可預期,基改作物每年採收一次,環境風險較高;2.
藻類培養較為高產;3.
藻類新品系育誠所需時間較短,也不需田間試驗;4.
同樣的培養槽除了產生油,還能夠產生蛋白質會其他飼料成分。Source
歐盟審核都可能有問題了,那我們台灣的呢?
德國民間生物技術評估研究單位Testbiotech指出,歐盟官方對於兩項基改黃豆產品的審查有疏漏,缺乏重要的風險評估。第一項是拜耳的FG72
x A5547-127,第二項是道禮的DAS-44406-6。這兩項初審通過,尚待會員國票決才能過關進口。
【第一項在我國】
根據ISAAA,我國已在2016年核准FG72
x A5547-127的進口,不過食藥署的資料庫卻沒有放進去,是忘了,或是ISAAA有誤呢?
不過我國分別在2013與2010年核准了FG72與A5547-127作為食用。A5547-127是可以忍受除草劑固殺草的基改項,而FG72可以同時忍受嘉磷塞以及能抑制HPPD酵素的除草劑(如異惡唑草酮等)。因此FG72
x A5547-127可以忍受三種除草劑。FG72的風險前面已有提過:(之一)
(之二)
【第二項在我國】
DAS-44406-6也是可以忍受三種除草劑的基改黃豆,分別是嘉磷塞、固殺草與苯氧基除草劑(如2,4-D等),我國早在2014就核准進口作為食用。此外道禮進一步將可生產兩種毒蛋白來殺蟲的DAS-81419-2拿來與DAS-44406-6交配,推出二合一的轉殖項DAS-81419-2xDAS-44406-6,目前只有台灣與阿根廷核准作為食用。
【第一項在歐盟官方的缺失】
Testbiotech由歐盟主官機構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拿到
FG72 x A5547-127以及DAS-44406-6這兩個轉殖項的若干申請資料加以審視,發現EFSA未能認真把關。
就拜耳所提供FG72
x A5547-127的風險評估資料,Testbiotech認為田間試驗所設計的方法有問題:(1)試驗用的嘉磷塞劑量為每公頃1.06公斤,但實際上在美國推薦用量是每公頃4公斤,而孟山都所提關於嘉磷塞的專利申請書,其用量有時還更高。(2)能抑制HPPD酵素的除草劑除了異惡唑草酮外,其他尚有十多種藥劑,例如硝草酮(Mesotrione)就可能使用。而其餘者拜耳大多擁有專利。除草劑噴了之後,基改作物的殘留會有多少,對其成份有無影響,是重要的調查項目,但是拜耳的風險評估只限於異惡唑草酮,而不及於其他可能的類似除草劑,顯然相當不足。
【第一項在歐盟官方的缺失】
道禮的DAS-44406-6也有類似的問題,苯氧基除草劑除了有名的2,4-D外,還有2,4,5-T、4-CPA、3,4-DA等藥劑。此外道禮的專利申請書表示,DAS-44406-6除了可忍受嘉磷塞、固殺草、苯氧基除草劑外,尚能夠忍受吡啶基氧基乙酸(吡啶基氧基乙酸與2,4-D
類除草劑的作用都是能抑制酵素AAD12,而吡啶基氧基乙酸類除草劑有三氯比、氟氯比、MCPA等)。然而,道禮提供的只有嘉磷塞、固殺草、2,4-D,其他的六種能用道的除草劑都沒有數據。Source
歐盟目前可以種植生產的基改作物只有抗蟲基改玉米MON810一項,這是1998年通過的。
2013年,義大利研究機構兩個科學研究顯示基改作物有其風險,義大利政府據以要求歐盟執委會採取緊急措施禁止種植基改玉米MON810。但執委會認定新證據無法推翻過去MON810安全的結論。即使如此,義大利政府仍在當年下達行政法令禁止在義大利境內種MON810。
不過仍有若干農人違反禁令,在2014年私種MON810而遭起訴判罪。被告不服於2016年控告政府,要求賠償損失,但已被法院拒絕。
為了審判,義大利地方法院曾向歐盟最高法院詢問,關於食物相關課題,是否得以採預警原則。所謂預警原則的是若在科學上未能確定是否有所風險,成員國得採取措施,期以預防不利後果。
最高法院於九月中表示,僅根據預警原則,尚不足以支持義大利的禁種規定理由是沒有證據證明基改產品很可能對人類健康、動物健康或環境構成「嚴重」危險。
不過就算最高法院不支持義大利以預警原則為理由禁種MON810基改玉米,其實也無法限制會員國的禁種,因為2015年通過法案,歐盟核准種植的基改品種,各會員國仍可選擇禁種。到2015年已有19個會員國表示完全禁種基改作物,當然包括義大利在內。Source
1
Source 2
基因編輯等新技術陸續出爐,利用這些新技術做出來的植物新品種,是否要視為基因改造生物,到現在還沒有一致的看法。美國政府是認為基因編輯技術不需要當作基因改造,因此所做出來的品種不需要審核。但是不少民間團體認為基因編輯技術仍然會產生意料外的改變,還是有安全上的疑慮,因此其產品(如玉米、馬鈴薯)仍應視同基因改造一樣地進行管理。
不過歐盟主管機關到現在尚未能做出最終決定。今年四月歐盟執委會科學指導機制(Scientific
Advice Mechanism,SAM)發表相關的解釋文,指出仍舊需要歐盟各界對於此新技術提供廣泛的意見。執委會將於九月底舉辦研討會,此項議題會是主要的討論焦點。
荷蘭政府表態,認為基因編輯的產品不需要當作基改來管理,以便減少研發成本。歐洲農民之路則強烈反對荷蘭的立場,認為基因編輯是基改企業對於消費者的反對基改而做出來的因應辦法,名字改變,但風險依舊。Source
釋放基改的雄埃及斑蚊,來與雌蚊交配,產生的後代長為成蟲前就會夭折,因此不會繁殖,這樣連續釋放基改雄蚊,就可以消滅埃及斑蚊。理論上是這樣,實際的情況如何呢?透過資訊公開法,GeneWatch取得開曼群島一份試驗結果報告,並加以解讀其內容,認為效果不佳。
試驗在每週釋放約20-40萬隻基改雄蚊下,雌蚊的數量仍比對照組高,而且有兩次高過150%,一直要等到冬天乾季溫度下降,蚊子族群大幅降低後,雌蚊的數量才比較有降低的趨勢,而且還是在有噴殺蟲劑的情況下。
雌蚊的數量反而較高,可能是因為技術上的關係,在釋放基改雄蚊的同時,也需釋放雌蚊。試驗計畫中寫的是每次釋放會含有1,000隻雌蚊,但是由於區分雌雄蚊的技術仍然有問題,實際上每次釋放中,雌蚊數高達9,000隻,因此將來實際釋放時,每週會放出180,000隻會盯人的雌蚊。就算區分技術解決,每週釋放的雌蚊仍高達20,000隻。Source
這可以供我國參考。國家蚊媒中心表示預計要3年後才可能會評估是否在高雄旗津及屏東小琉球兩個離島,施放基改蚊。Source
1 Source
2
南韓決定中止稻米、黃豆、馬鈴薯等食用作物的基改研發。
南韓於2011年推動「新一代生物綠色21計劃」,其中包括全國基改作物中心,目標為開發國內外商用GMO及評估管理GMO風險,期望在2020年育成5種基改作物,有1項基改作物進入世界市場,成為GMO輸出國家,並且在沒有公告的情況下。於各地試種稻米、黃豆、馬鈴薯、辣椒等基改品系。這引起民間反對聲音高漲,成立「反GMO全北道民行動」在試驗田前紮營抗議130多天,終於讓農業振興廳做出中止推動基改作物商用化及解散基改作物中心的決定。
我國農委會幾年前也出過聲明,說不做食用作物的基改品種,這能算是覺醒較早嗎?不過話說回來,南韓政府的新政策那是白紙黑字寫下來的,強度比我國的要大。Source
1
Source 2
印度農民對於基棉種子高額權利金深表不滿,導致印度政府要求孟山都取消權利金。對此,孟山都前曾揚言說要退出印度的基改棉花種子市場,現在終於成真了。該公司為了讓拜耳購併案能順利獲得法律上的核准,因此開始清理若干商業的的運作,目前正準備將該公司在印度的基改棉花種子業務出售給印度的Tierra
Agrotech公司,但是其他蔬菜、玉米種子、農藥,以及二代基改棉花的專利等仍將保留。Source
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的號列陸續將玉米與油菜區分成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從2016年7月開始有非基因改冷凍造甜玉米、8月開始有非基因改造生鮮或冷藏甜玉米、9月開始有非基因改造其他乾甜玉米、11月開始有非基因改造冷凍油菜。而飼料用非基因改造玉蜀黍則從今年1月開始。
今年上半年仍然不見基改甜玉米的進口,與過去沒有兩樣。進口的基改飼料用玉米共計191.4萬公噸,但只有1、2、5三月有進口飼料用非基改玉米,來自美國、緬甸、泰國、印度等國,才5,322公噸,佔總進口飼料玉米的0.28%。進口飼料非基改玉米的平均單價是每公斤7.19元,為基改飼料玉米(6元)的1.2倍。去年同時期的進口黃豆粒,非基改的是基改的1.88倍,顯然黃豆價差比玉米還高,原因為何有待高明解說。
嘉磷塞在歐盟的生死待卜。嘉磷塞在歐盟早於過了核准使用期限,需要重新審查獲得許可,才能繼續販賣使用。可是由於嘉磷塞的健康風險證據相當多,因此歐盟執委會以尚待研究的理由,一再延遲使用期。雖然六月時超過百萬份公民簽屬,要求禁用嘉磷塞,但食品安全局/執委會早就準備同意再核准使用十年。現在總算拖到攤牌時刻,執委會提案予以重新核准,會員國將於10月4日表決該提案。
不過法國環境部長表示,法國將公開反對,因為嘉磷塞的危險性一直無法確定。法國的反對可能讓通過的票數無法達到。這很不簡單,因為法國是歐洲使用農藥最兇的國家之一。這樣的立場顯示出這些年來法國政府推行減農藥政策的決心。對此,歐盟健康主事長官(起身維護其決定)表示:
身為醫生,我仰賴科學,因此會基於科學以及法規來做決定。
這樣的話意含反對者是不科學的、不理性的。但實際上科學證據認為嘉磷塞具健康風險的學術論文可說汗牛充棟,難道那些發表的學者都不科學嗎?難道官員/孟山都才能認定甚麼是科學嗎?這位長官的話令人作嘔,但我們也常聽到。電力公司、核能專家不也常批評反對者不科學嗎?基改企業與部分基改學者不也常譏笑反對者不懂科學嗎?
官方/企業只仰賴科學,不搞政治嗎?
請見孟山都對「嘉磷塞危機」的處理技倆:
29551008、278546008。
Source
來個頭腦體操。這篇文章批評基因改造標示,舉一個例子來強化其說詞:
礦泉水標非基因改造,那不是很荒謬嗎? 這樣的講法好樣有道理?
是很荒謬,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反對標示。政府規定標示基改,並沒有說產品是不安全的,就好像政府規定標出砂糖,也不是說砂糖是不安全的。但我們現在都知道砂糖吃多了不好。政府核准進口的基改食品,當然有通過安全評估。但安全評估有其不足之處,認為基改產品有健康風險的文章還是陸續出爐,因此採用標示制度,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要買要吃,這使是剛好而已。
針對這頻文章的批評,其實我們台灣的法規已有所規定,例如目前沒有任何的筊白筍是基因改造的,那麼任何筊白筍都不可以標示為非基因改造。這不是很清楚嗎?
Source
美國雖然在去年立法通過基改產品需要標示,但到現在怎麼標都還沒搞定。食品雜貨生產者協會(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GMA)針對高層次加工食品如食用油、糖類等,認為若來自基改產品也需要標示,就算檢查不出來還是要標,才能算透明化。
這方面美國可要學台灣。我國的規定來自基因改造產品的這些油類糖類等也要標基因改造,但可以附加說明,指出不含基因改造成分(因為不含基因轉殖所產生的DNA與蛋白質)。這些產品由原料到加工,都需要建立追蹤追溯方式,因此製造者明瞭其原料是基改,當然依法需要標示。
縱然基改的DNA與蛋白質已都被分解,但是基改產品是否有"意料之外"的成份,仍然未知,而且由於該等基改作物的種植可能對環境、農民、農村造成各種威脅,因此消費者可能仍然不想吃到其產品,這是消費者知的權利,是透明化的表現,美國得好好學一下。
按,美國民間團體已經到法院告政府未遵守法律於七月前公告標示辦法。
Source
印度目前僅核准種基改棉花,但政府機構已經研發出基改油菜籽,而且早在2010年就獲得基改科技主管機關GEAC允許種植,但民間團體不斷地反對,因此環境部長一直沒有核准。
現在印度國會科技、環境、林業委員會提出新報告《基改作物及其環境衝擊》,指出根據耐除草劑基改作物過去種植的經驗,清楚地指出其環境衝擊。報告指出,任何基改作物,其生物安全與社會經濟衝擊都需要先經過長期性研究,並且用參與式的、獨立的、透明的方法加以檢驗研究結果,否者都不應該核准種植。報告也指責基改科技主管機關GEAC不理會法院的裁決以及州政府的反對,不處理各種疑問就要通過種植,是相當不妥的。Source
日本消費者廳在2016-2017交替之際花了20天進行消費者對於基改食物認知的網路調查,回應者計10,648人,男女比率接近1:1。
調查顯示,有69.6%知道或聽過基因重組(基因改造),有61.3%知道或聽過基改安全性的篩檢。回答「對基改食物是否有所疑慮」這個問題時,有40.7%說是,11.4%說否,其餘則回答不知道或不在乎。所有回答是或者否的人,有80%表示只把疑慮藏在心中沒有表達出來,83%的人表示會避免吃到基改食物。Source
孟山都被認為涉入馬拉威種子法規政策的研擬
馬拉威報紙在七月底刊登一則小新聞,指出農業部與種子商協會要合辦種子展覽活動,農業部給的消息中,告訴參展者,參展種子商的資格是需要先向政府註冊生產品質驗證種子。
這則消息在時機上還蠻敏感的,因為馬拉威政在制定新的種子法規與政策,強調「驗證種子」,可能代表農民保留、交換、販賣種子的權利不會被放在種子法上面。但是馬拉威農民所播種的種子高達80%都是農民留種或者在種子市集上買來的,根本沒有經過「驗證」,將來可能無法販售。
負責國家種子政策的國立研究所所長Dr.
Wilkson Makumba堅持其政策,認為農民應該放棄「原始的」的種子,改採商業改良品種。
馬拉威全國小農協會對此新種子政策不以為然,認為是站在種子商的立場,傷害到種子自主權。
有趣的是,參與種子政策草擬的兩人之中,有一位叫Paul
Chimimba卻是孟山都公司在馬拉位的經理。這樣出來的種子政策當然有助於孟山都開拓馬拉威的種子市場。Source
按,政府核准推廣販售的種子,通常具有四個條件,就是可區別性、一致性、穩定性,再加上具有「種植利用價值」,所販售種子的品質也須達到一定的標準。原意是為了保護種子業者以及購買者,避免紛爭以及買到劣質種子或者品種表現欠佳的種子。種子管理法規寬緊的程度各國不一,例如歐洲就相當嚴格,沒有達到標準就不可以販賣。
不過由於生物多樣性、有機農業概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過去認為種子應該具有一致性才好,但這不見得一定是對的,因為基因太過一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因此在許多國家都有農民保種運動的興起,建議小規模耕作的有機農民留種自用。
在此潮流下,歐盟執委會總算在2008年通過一向指令,提出「保育品種Conservation
variety」的概念,特定的地方品種可以列入國家名單,並且能上市。這些保育品種在可區別性、一致性、穩定性等條件,各會員國可以設定得較為寬鬆,但只能在其來源地採種,且僅於其起源地上市,而其種子仍需接受驗證。對此,民間團體認為仍然太過嚴苛,背後還是有種子企業操控的痕跡。
我國《植物品種及種苗法》也有種子管理專章,仍須登記為種苗業者才能販賣種子,種子的品質需要維持一定的要求(發芽率),但並沒有要求需要達到是可區別性、一致性、穩定性,這些特性由種子生產販售商自行管理。因此種苗商販售地方品種是沒問題的。
孟山都推出MON87427×MON89034×MIR162×MON87411這個混合四個轉殖項的基改玉米,積極地向各國提申請,包括我國、歐盟與南非等。
其中一個組成份是MON87411。單單MON87411這個轉殖項就可以產生一個蛋白質來忍受除草劑嘉磷賽,一的毒蛋白來殺鞘翅目昆蟲,較特殊的是用RNAi
技術產生雙股RNA來殺玉米切根蟲。其他三個轉殖項合起來可以產生一個蛋白質來忍受嘉磷賽,以及三種不同的毒蛋白來殺鱗翅目昆蟲。
我國尚待審查的混合型基改玉米含有MON87411的還另有兩種,一個是孟山都的MON87427
× MON89034 × TC1507 × MON87411 × DAS-59122-7
,另一個是道禮的MON87427
× MON89034 × TC1507 × MON87411 × DAS-59122-7 × DAS-40278-9。
而MON87411早在2015年就已通過可以進口。此基改玉米所產生的雙股RNA
(DvSnf7)具有潛在的風險,可是我國基改審核基準中對於這類成份並沒有具體的審查辦法。Source
「農業枷格」立法風吹到美國種子產業。聽過「農業枷格」法律(ag-gag
laws)這個名詞嗎?這是美國畜牧企業為了防止環保、動物福利行動者未經同意的拍攝飼養場、屠宰場等,以避免汙染、虐待牲畜的情況曝光,形象受損,因此從1990年代開始若干州就透過州政府立法加以禁止,也有不少州立法沒成功的。不過愛達荷州在2015年,猶他州在2017年先後被法院判定相關法案違憲。
現在這股歪風已吹到種子部門,有28個州通過所謂種子優先權法案(seed-preemption
laws),禁止州內各地方政府自行設置種子相關規定。由於奧立岡州的Jackson郡,以及科羅拉多州的Boulder郡已先後透過地方公投進種基改種子,因此基改企業為了預防其他地方政府群起效仿,而透過全美議會交流理事會(American
Legislative Exchange Council,ALEC)發動立法工作。
這28州包括奧立岡州。孟山都與先正達在2014年為了反制Jackson郡的禁種公投,投下了50萬美元左右,但是失利。孟山都、先正達與道禮在夏威夷投下690萬美元。總算成功地在三個郡取得勝利。
推動種子優先權法案者表示,地方小郡的科學水準不如州,因此可以種甚麼應該交給州政府。而各郡若有不同法規,會讓事情變得複雜。反對者認為這樣的州立法會讓地方政府喪失自主權,連要禁止種子裹上類尼古丁農藥,以避免蜜蜂消失都可能無法進行。Source
四噸半的基改鮭魚已經在加拿大上市,其進度在美、加兩國可說是互有先後。美國AquaBounty公司在1989年就作出生長速度快五倍,可以節省飼料的基改鮭魚。然而申請上市一直不順利,直到2015年11月美國食藥署才核准,過了半年後加拿大立刻跟進。該公司在加拿大離島,愛德華王子島生產基改鮭魚卵,然後送到巴拿馬生產。
AquaBounty公司已在愛德華王子島地方政府申請在Rollo
Bay地方建養殖場生產基改鮭,地方政府已答應。然而聯邦政府尚未核准在該處生產,因為環境影響評估尚未完成。而基改鮭有健康與環境風險
所以目前加拿大尚未核准基改鮭的養殖,卻已經開賣,而且標不標基改是無所謂的。該公司已經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購置養殖場,預計2019年開賣。為什美國是上市反而比較慢,原因卡在標示法規。美國國會在2016年才通過基改產品公開法,但沒有明確規定如何公開,責成美國農部在2018年七月公告標示方法。因此大概要等到那個時候才有辦法上市。Source
1
Source
2
素漢堡作法很多,想吃素救地球的人應該會捧場。不過要小心其成份。美國Impossible
Foods公司推出Impossible Burger,宣稱是素肉作出來的,為了增加肉色,其成份中加了豆類血紅素。豆類血紅素是豆科植物根瘤部位的成份,業界將豆類血紅素的基因轉殖到酵母菌,培養這個基改酵母菌,然後萃取出來加到素肉裡面。該公司宣稱這個血紅素是天然的蛋白質,人類吃千萬年了,完全無害。然而這是騙局。
首先,一開始的時候該公司有送文件給美國食藥署,申請這個血紅素「一般認為安全GRAS」,若獲得FDA的承認,其上市就不要作特別管理。但後來撤銷申請,改成要求該署核發「無問題函no
questions letter」。但食藥署並沒有這樣核發,卻還是在矽谷上示販賣。還有另一樁問題。由基改酵母菌萃取出來的基改血紅素,其實除了這個豆類血紅素,另外還有46種不明的蛋白質,佔了27%。這些蛋白質也沒有經過風險評估。Source
孟山都的傲慢導致失敗:布吉納法索的案例
基改公司想複製在美國的成功經驗,到非洲推賣基改棉花種子,但進展並非順利。伊郎只種了一年就消聲,埃及還種五年、布吉納法索七年也告中斷,目前僅有南非與蘇丹還繼續種若干。
布吉納法索種植抗蟲基改Bt棉的時期是2008到2015年,2013到2015達到最高之後,2016年佔有率卻突然剩下30%,今年全面停種。布吉納法索農民的覺醒,主要是民團COPAGEN
(非洲種源保護聯盟,Coali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African Genetic Heritage)背後的推動,而推動的動力之一來自印度。
印度協助小農的組織,德干發展協會,(Deccan
Development Society)在2012年推出記錄片《A
Disaster in Search of Success: Bt cotton a 3-year Fraud》,透過小農的紀錄,控訴基改棉花在印度的(部分)真實情況。
COPAGEN邀集了兩百位小農,參考印度的作法,展開調查、記錄與比較試驗,終能製作布吉納版的紀錄片《Bt
Cotton and Us: Truth from our fields》。
他們得到的結論是基改Bt棉的種子貴了30%,但抗蟲的能力低落,反而需要噴更多的殺蟲劑。Bt棉的總生產成本增加7%,產量卻減少7%。(此外基改棉的棉絮較短,品質較差)。這些數據使得各地都有人出來要求孟山都退出棉花種子市場。而去年回種傳統種子,收量反而衝到最高峰。
為何在美國成功的基改棉,到了布吉納法索反而失利呢。這可能與孟山都的輕視有關。孟山都把美國基改棉用回交的方法,把基改殺蟲特性轉移到布國的傳統品種(在美國也一樣,基改轉殖項或種植後,回交到傳統品種然後才賣種子)。一般回交育種需要進行4-7次,確保遺傳穩定性。但孟山都在布國卻只做了兩次,產品的表現當然不佳。Source
基改鮭魚與基改埃及斑蚊各是哪家公司的?基改鮭的研發公司是美國AquaBounty,基改斑蚊是英國Oxitec,不過現在都被Intrexon公司買下了。
基改鮭魚雖然已經可以在美國上市,但民間對於美國食藥署FDA的把關抨擊很大,認為不科學,特別有三種風險並無法釐清,包括魚體生長賀爾蒙,以及可能令人致癌的IGF-1(類胰島素成長因子)的濃度有沒有過高,以及有無新的致過敏物質。例如Michael
Hansen博士就指出,FDA審查關於生長賀爾蒙的兩篇報告就很不夠水準。第一篇只用了5隻基改鮭,而且是小到無法上市的幼鮭。雖然基改鮭的聲長賀爾蒙濃度高出41-90%,但因為樣品數太少,因此得到「差異不顯著」的結論。第二篇雖然用成鮭,樣品數也提高,但採用的檢測方法太不敏感,
73隻鮭魚都測不到生長賀爾蒙,FDA竟然同意報告說賀爾蒙的測定結果並無差異的說法。Source
1
Source 2
Source 3
Source 4
秘密文件顯示,孟山都在背後操控Séralini基改論文風波。
科學研究不斷地有新的研究論文發表,當一篇有意思的論文出現,就會有其他人跟進或重複其試驗,而被引用。原報告正確的話,會得到其他論文的支持(或局部修正),逐漸形成一個被接受的新理論。原報告不正確,或無關緊要,就會被多如牛毛的論文掩蓋,以致後來就無聲無息地、永遠地躺在圖書館某本期刊的某幾頁上,就算該期刊是SCI的也一樣。
無論將來留名或是無聞,論文一發表,有些同行若對該文章不太認同,可能寫信給編輯部加以指陳其不當。編輯部認有道理,可能轉新給原作者請求解釋,也可能直接將信件刊印於下一期的某處加以公開。目前電子期刊的型態,有意見的人就直接播在論文網頁相關處。因為方便,現在會發表意見的人數較遠比過去多。
有這樣自由發表意見的空間,對科學進展是好事。然而,若這些有意見的人,背後是受到某單位的操控的話,那就有問題。若操控的目標是撤掉該輪文,那就有可能成為學術迫害了。
基改論文相當多,有許多研究的結果認為基改產品(在某方面)並沒有風險,但是也有不少論文認為是有風險的。這也是科學研究的常態,兩種說法各有支持的看法,但是到最後總有共識的一天。可是真正的情況是,若論文寫出基改產品沒有問題,大多會相安無事,若有問題頂多做個說明。可是若論文的結論指出基改產品有甚麼問題,而這個論文結果是有份量的話,那麼作者可能會被萬箭穿心,更可能遭到撤銷。
基改科學家遭受迫害至少有五個事件,必非孤例
。其中論文被撤的案件有兩個。
第一個是加州大學的Ignacio
Chapela,他在Naturez發表,指出玉米起源地所在的墨西哥發現傳統玉米品種受到基改污染。這篇論文引發無數的批評,最好導致論文被撤銷,要等等到8年後其他學者再度證實汙染,Nature才予以恢復。
基改污染的再度證實比較簡單,有些研究因為相當難以進行,要「再度被證實」就很不容易。Séralini在2012表的有名的論文就遭受類似的攻擊。
一開始主編還讓他再度於同期刊發表一篇很完整的論文,答覆諸多的挑戰。但過不久來呵一位與孟山都有關的副主編,情況馬上改觀,導致論文被撤。撤銷三點理由都很牽強,前兩個試驗上的理由其實Séralini早以充分說明理由。第三個理由是說該論文的論不夠明確(指某特定基改玉米與/或除草劑嘉磷塞導致大鼠產生更多的腫瘤),可是結論不太能肯定不就是很多論文到最後面的的寫法嗎?
反正這三點理由並不在出版倫理所規定的要件內,因此許多人都推測,論文的被汙名化是因為孟山都的商業利益在背後搞鬼。
現在這個推測已經有文件加以證實了。這些剛被公開的秘密文件顯示孟山都真的聯合不少的第三方(組織),商量如何提供批評、要求撤銷的意見給期刊。後來孟山都有指派專人與主編聯繫討論撤銷事宜,還提供經費給主編進行其他工作等。Source
****************************
孟山都今年可說流年不利,許多秘密文件被法官允許公開,被稱為X檔案。毒檔案
(Poison Papers);孟山都檔案
(Monsanto Papers):之一、之二
孟山都的旗艦產品,除草劑嘉磷塞靠著不實廣告、隱瞞對動物具毒性的試驗、勾結美國官方等各種手段,搶佔全球過半市場,賺盡了錢。但世衛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
署(IARC)在2015年3月宣稱嘉磷塞會讓動物致癌,也「很可能」讓人類致癌,這樣的宣告當然會嚴重打擊其業績。
那麼,孟山都的危機處理是怎樣做的?
這值得企業較好好學習(誤)。
首先透過美國環保署高層,成功地讓該署以及歐盟的食品安全局在IARC之後進行消毒,分別宣稱嘉磷塞「不太會」讓人類致癌。
再者,就是對IARC的相關委員會及其結論直接展開反擊。現在孟山都檔案再添一樁,新的孟山都檔案透露出孟山都反制IARC的手法。這包括推出一份《專家小組文稿》,來跟IARC相關委員會(來自11個國家的17位專家)打對台。
孟山都自稱這個專家小組是獨立運作的,與孟山都無關。然而曝光的文件顯示孟山都的專家Dr.
William Heydens在配後操刀,有些小組成員也接受公司的金錢當作顧問,這些成員甚至於在IARC尚未正式宣告前,就計畫好與一位專家作,在富比世雜誌上登刊攻擊IARC的文章。根據這些文件,公司的策略就是就是要讓IARC的宣告起不了作用,目標就是要讓IARC將來不會對其農藥或者基改作物作出不利的決定,而其作法就是要用美國政治影響力來向世衛組織等施壓,期能控制IARC。Source
印度有一群經濟學家上書Narendra Modi首相,建議允許基改油菜上市,理由是基改油菜因為有雜交優勢,可以提高產量。太可笑了,基改作物並沒有提高產量,所謂雜交優勢可提高產量,那不是基因改造,而是1920年代就開始的傳統雜交一代育種。
更早前,包括Panjabrao農業大學的前副校長Sharad
Nimbalkar博士在內的一群科學家寫信給首相,請求不要准許基改油菜籽上市。這些經濟學者大概是要出面反制嗎?
Source
前印度內閣秘書長Subramanian公開懺悔,表示1990年代他開放基改棉花的種植,導致數以千計農民自殺身亡。印度基改棉農自殺有其原因。Source
美國種了3,600多萬公頃的基改黃豆,其中有八成多可以忍受除草劑嘉磷塞,種久了許多雜草產生抗性,嘉磷塞噴不死雜草。基公司沒在怕,推出可以忍受兩種除草劑的基改品種,孟山都近年推的是嘉磷塞+汰克草。偏偏汰克草很容易被風吹到鄰田,特別是空中噴得更加嚴重。根據調查,美國農田遭鄰田施汰克草而受損的,面積高達100萬公頃,
告到官方的訴訟案超過1,400件。Source
各界紛紛報導加拿大官方核准基改鮭魚的上市。但聯邦政府本月指出,愛德華王子島地方政府的確在上個月允許AquaBounty公司在Rollo
Bay生產基改鮭,然而聯邦政府尚未核准在該處生產,因為環境影響評估尚未完成。Source
農委會啟動「基因改造作物產業利用管理體系之規劃」,用白話文解讀,大概主要是指基改作物的田間種植規範吧?
在2014年當時國科會準備推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法,而農委會也開多次會議討論農業基因改造生物管理條例草案,從2014到2015版本至少更新了三次。
不過這幾次的版本並沒有規定的很詳盡,例如種苗生產、商業種植、採收、包裝、貯運等銷售前之行為是連貫的,法規如何作到如食藥署對於進口基改食品設出的追蹤追溯制度等,都應該進一步考慮。
在核准基改作物種植上,其許可過程不宜單獨由中央政府決定,應加入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農民等共同參與的明文規定。
審查核准種植與否的審議代表,其規範條文並未週延,可以參考澳洲基因科技法相關條文,詳列。1.
審議者的權責、人數;2.
人員的成分如基改學、農學、公共衛生、環境、生物安全、倫理等學者,以及消費者與農業界代表。
此外若因基因汙染或其他重大事件而導致他人健康或農作物產銷受損時,過去的草案登沒有明定補償機制。Source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大數據,連農業也不例外。不過當大農企業掌握了大數據,對農民有好處嗎?
大數據與農業,那要看誰擁有大數據。范達娜˙席娃博士認為這是繼化肥、農藥、基改之後,農民所面臨的新陷阱。
孟山都在2013年花10億美元買進了全球最大的氣象數據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隔年再併購了最大的土壤數據公司Solum
Inc。但席娃博士指出,數據不等於知識,孟山都會用數據來套牢農民。這個公司只會販售氣象數據,不會平白地讓農民利用數據來迴避天災。他只會套土壤數據來賺錢,不會告訴農民如何管理土壤,而讓土中生物多樣性永續存在。
從前化工公司把空氣的氮固定成氮肥,廣告詞說「從空氣中作出麵包」。孟山都認為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可以作出「不需要農人的農業」。不要因為現在農場缺工,就把「不需要農人的農業」奉為圭臬,那可是人類的死路。Source
媒體研究者若想研究企業如何操控媒體,可以參考這篇報導。在這裡不去談這篇文章的內容,不過文中所提人物的事跡,若干在過去臉書介紹過:Bruce
Chassy 與
Kevin Folta;Jay
Byrne;Marion
Nestle;Kevin
Folta:
(1)、(2)
Source
基改企業最植入人心的說詞是:
基改作物提高產量,因此能夠解決世界糧食不足的問題。這句話幾乎每個人都聽過,相信者的比率也很高。可是這句話是謊言,是透過無孔不入的各類型廣告深植國人腦海的。
「基改作物提高產量」這個命題邏輯上當然是可能的,所以很容易讓人相信。但真像是玉米、黃豆等這兩種糧食作物的基改品種推出了20年,還沒有一個品系是真的能夠靠基改技術達到提高產量的成果的。
西歐西班牙、葡萄牙以外的國家都不種基改玉米,20年前每公頃玉米產量比美國的低。可是現在雙方已經不相上下。不靠基改技術,玉米的產量還是不斷上升。
那怎麼解釋20年來美國玉米產量的提升?很簡單,基改作物是拿比過去品種產量還要高的新品種,來加個殺蟲/抗除草劑的基因,產量比過去高不是基改的功勞,是傳統育種的貢獻啊。
基改技術是改變一個或若干個性狀,不過這很難提高產量。糧食作物的產量決定因素很複雜,簡單用乘號(x)來寫公式,單位面積產量=每公頃植株數x每株穗數x每穗花數x結實率x每粒種子重量。一看之下好像提升每一項,都可以增加產量。
其實不然,農作物也會掠龜走鱉,種密一點提高每公頃植株數,結果要不是每株穗數降低,就是每穗結出的種子較小較少...等。提高每粒種子重量也可能讓種子數量降低。因此,向來提高產量的育種就是要在田間種植採收,選擇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當作新品種。
不敢說將來的基改技術可不可以打破這個產量魔咒,但是過去20年來真的還沒有,基改企業騙很大。
雖然澳洲設有《基因工程法》來規範各種基改科技及其產品,也成立基因工程管理辦公室來主辦動植物與微生物的基改科技,但總有違法的事件發生。根據該辦公室的彙整,2011年以來少有32件,觸法者包括大農企業與政府、大學的研究室。
坎培拉大學研究登革熱病毒,將之轉殖兩個基因,用來製造疫苗,希望能夠治療紅谷腦炎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virus)。然而被發現在進行過程,部分設施原先的規定中必沒有准許使用。另一項過失是某基改作物試驗田未能管理好,讓羊隻進入啃草。此外也發生拜耳公司移送基改還花種子時有種子外洩情事,基改疫苗流入下水道等。
但是該辦公室表示,這些事件都屬輕微過失,並沒有發生危害見框或環境風險。胎辦公施會加強與申請者連系,確保遵循規範。Source
基改科技解決飢餓問題?
那可是誤判問題的危險方案。生態農業,而非基因改造,才是解決世界上飢餓問題的好方法。這在2008年的《農業知識與科技促進發展之國際評估(IAASTD)》就已經點出來。本文是支持IAASTD結論的最新論文,指出基改作物在富裕國家的缺失,包括沒有更增產、病原產生抗性...等。而在窮而飢餓的地方倡議基改作物,並沒有怎樣增加收入,反而減少自給式農耕,造成負債的情況。Source
RNA干擾技術與新基改玉米的風險
上個月美國環保署在公告開放公眾評論,僅15天後就悄悄地核准SmartStax
Pro基改玉米的上市,還違反慣例地沒有刊印在聯邦公報上,讓民間團體措手不及,無法展開討論。這個基改玉米會產生雙股RNA來殺死玉米切根蟲。
這種技術已經用來研發基改馬鈴薯。
********************************************************
全文分幾個段落來討論這個新基改玉米SmartStax
Pro:
1. SmartStax Pro的歷史背景
2.
雙股RNA的秘訣
3.
雙股RNA的健康風險
4.
我國食藥署如何審查RNAi?
5.
後語
********************************************************
1. SmartStax Pro的歷史背景
美國在1996年開始種抗蟲基改玉米,全株含有可殺死玉米螟的毒蛋白,2001年開始種含cry3Bb1毒蛋白,可殺死玉米切根蟲的Mon863玉米。但經過若干年以後,切根蟲逐漸演化出抗Cry3Bb1毒蛋白的能力,切根蟲對Mon863逐漸產生抗。
其後道禮公司也在2004年推出基改玉米DAS-59122,可生產Cry34Ab1、Cry35Ab1兩種其他毒蛋白來殺切根蟲。
孟山都與道禮兩公司合作,在2008年推出很有名的SmartStax基改玉米。這個基改玉米結合九個外來基因,除了能忍受嘉磷塞與固殺草兩種除草劑之外,還可以在玉米全身,包括玉米粒裡面產生六種毒蛋白,用來殺死玉米螟、切根蟲、鱗翅目害蟲、秋行軍蟲。其中用來殺切根蟲的就有前述Cry3Bb1、Cry34Ab1、Cry35Ab1等三種來自細菌的基因。
不過在2008年推出之後三年,就發現切根蟲再度進化,SmartStax的三種Bt毒蛋白聯合起來,已經殺不死切根蟲了htt/gmo.agr0.3。
因此孟山都就採用RNA干擾(RNAi)新科技,研發出可以產生DvSnf7
雙股RNA,以及Cry3Bb1毒蛋白、可忍受嘉磷塞的新基改玉米MON87411,要透過RNAi來殺蟲。
這個MON87411玉米於2014年首先通過美國的允許食用,2015年美國允許種植。我國於2015年也通過供食用,日、韓兩國於2016年通過,歐盟迄今尚未核准作為食用。(不過看起來好像沒有實際生產?)
有了可以產生生DvSnf7
雙股RNA的MON87411作為基礎,緊接著孟山都與道禮再度合作,拿SmartStax來進一步作基改,使得該玉米除了原來的六種毒蛋白,還額外可以產生DvSnf7
雙股RNA,把這新基改玉米稱為SmartStax
Pro,預計2020年(之前)上市。
2.
雙股RNA的秘訣
那麼,雙股RNA為何可以殺蟲?
過去都認為RNA就是單股的mRNA,承接DNA的密碼,轉譯出蛋白質(酵素),只有訊息傳遞者的任務,吃下去很容易分解。
後來發現雙股RNA的存在,不少病毒就具有雙股RNA。這個雙股RNA進入其他生物體,會找到宿主體內特定基因所轉譯出來的mRNA,讓這個mRNA無法轉譯成蛋白質(酵素),因此使該特定基因無法再作用,形同被關掉。
雙股RNA的具干擾作用在1998年被發現,八年後發現者就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一開始醫學界很興奮,因為RNAi技術很可能具有醫療上的用途,例如當作標靶藥物來處理腫瘤,或者關掉某基因來治療某疾病等。
概念簡單,實際上的應用還蠻複雜的,因此用雙股RNA來做醫療用途的方法,迄今尚未能合法上市,倒是醫學院用RNAi來進行研究,還相當普遍。
不過基改/農藥企業倒是手腳很快,已經用基改技術來製造雙股RNA,用來作為殺切根蟲的新利器。
孟山都的MON87411所轉殖的個基因中有一叫做dvsnf7,可以讓玉米全身細胞都會產生一個約僅240個鹼基的雙股RNA,切根蟲吃到MON87411的根,就會把這特定的雙股RNA吃進去。切根蟲吃到這雙股RNA,會以為是病毒入侵,因此產生自衛反應,要把虛擬的病毒消滅,方法是自行把snf7基因給關掉,結果不是關掉病毒基因,而是關掉切根蟲的重要基因snf7,因此切根蟲就會死掉。
除了透過基改作物,孟山都還在研發階段的另一種應用是大量製造雙股RNA,然後向農藥一樣地噴灑,用來殺掉害蟲。
對於嘉磷塞具有抗性的雜草,是因為體內突變後產生了可以忍受嘉磷賽的酵素。只要找到對的雙股RNA,就可以撒在抗性雜草上,這個抗性雜草就能夠用嘉磷賽來除掉。
把特定雙股RNA加在糖水,用來噴蜜蜂,就可以殺死寄生於蜜蜂的蟹蟎,而不會影響到蜜蜂本身。
打賭,孟山都將來會用「生物性農藥」的名義來賣雙股RNA製劑。其他基改企業如先正達也砸下重金來研發這個領域。
3.
雙股RNA的健康風險
那麼,雙股RNA有何健康風險?
首先,大自然中生物種類何其多,何其複雜,每個生物的基因又多如牛毛,因此就算用生物資訊庫來嚴挑獨特的雙股RNA序列,其應用仍然很可能傷及目標以外的其他生物。這是美國農部兩位昆蟲學者在2013年發表的論文所提出的警告。同年,就有學者指出,殺死玉米切根蟲的另一個雙股RNA也會殺死瓢蟲。
就算孟山都說的,他們選的雙股RNA序列沒有在瓢蟲出現,因此SmartStax
Pro不會殺死瓢蟲。可是,他們真的這麼有把握把瓢蟲與其他生物所有的基因都比對過了嗎?
此外這兩位昆蟲專家也提到,外來的RNA小片段也有機會刺激到哺乳類動物的免疫反應。
這篇論文的首位作者Jonathan
Lundgren還寫一篇論文討論RNAi與蜜蜂的關係,但美國農部不允許發表。再加上其他的迫害,Lundgren只好辭職到自己購買的農地繼續試驗工作。他自稱並非反對RNAi,但是把無數的雙股RNA放到廣大的玉米田是另外一回事。這讓我想到俠醫林杰樑的學生,長庚大學顏宗海教授日前告訴我的話。他說醫界在研究RNA,那是把定量的RNA放在某個體,甚或某器官,可是用基改作物來產生雙股RNA,讓人類天天吃,他無法理解為何可以這樣。
針對RNAi的可能風險,Jonathan
Latham與Allison
Wilson兩位學者就指出,至少要釐清三件事:
1. RNAi對目標植物有無產生目標外的影響;
2. RNAi對無脊椎動物吃下該特定RNA有無影響;
3.對哺乳類動物有無潛在影響?
澳洲科技研究機構CSIRO在2012年用RNAi技術基改研發出具有較低的升糖指數,有利於控制血糖濃度。可是包括紐西蘭遺傳與分生學者Jack
Heinemann等期期以為不可,認為該基改小麥被關閉的基因,與人類製造肝醣酵素的基因類似。因此若該基改小麥的特殊RNA傳到人體,可能導致肝醣製造功能受損,嚴重還可能讓孩童致死。倫敦國王學院分子遺傳學者Michael
Antoniou認同這樣的說法。
美國生技公司Alnylam
Pharmaceuticals專攻RNAi技術的應用於新藥開發,吸引多家大藥廠的投資。不過所研發的新藥revusiran在去年臨床二期試驗當中因治療組患者死亡率過高而被迫中止,羅氏、輝瑞和雅培等公司紛紛打退堂鼓。
(以上主要參考以下兩篇報導)
不是所有的雙股RNA都會有甚麼後遺症,但也不會是都沒有安全疑慮。對消費者而言,最佳方式是上市前應該做嚴格的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而這樣的評估需要進行長期(一年以上)的動物餵養試驗,才能發現是否有慢性風險。
那麼我國是如何做審查的?
4.
我國食藥署如何審查RNAi?
掌管基改食物健康風險的食藥署在2013年核准基改黃豆MON87705作為食用。這是一種含有低飽和脂肪及高油酸的基改黃豆,此外就是前面提到,2015年核准的基改玉米MON87411。這兩個轉殖項都用到RNAi技術。
該署對於這新技術是如何審查的呢?目前該署的審查是根據2010年公布的《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評估方法》。其內容是有提到廠商需要提供待審轉殖項的各種新的成分,包括未轉譯之RNA。若這個新物質(RNA)經評估結果與已知具食用歷史之物質非等同時,則須再依(六)之2.所列項目進行評估。所以依照該準則,基改植物新產生的新RNA是需要進行安全性評估的。可是(六)之2.所列的各項安全性評估大多是針對轉殖植物所產生的新蛋白質,對於新RNA如何評估其可能的風險,並未有像蛋白質那樣明確的規定。因此該署對於RNAi的把關是否足夠嚴謹,令人好奇。
其他國家常會將基改作物審查結果報告於以公開,讓各界獲得,可是我果食藥署並未如此做,因此外人無法得知這兩項用RNAi技術得到的基改作物,到底是怎樣審查的。這樣的不公開,怎會讓消費者安心呢?
再者,這兩項基改作物有沒有進口上市,讓消費者吃到了呢?
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藥署核准上市的基改食品,其輸入業者應建立基因改造食品原料供應來源及流向之追溯或追蹤系統。照道理,業者輸入時應該針對產品附上傳殖項的國際統一編碼,這樣才達到追蹤追溯的要求。
我們不曉得海關有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是海關進口統計資料上顯然是沒有詳列統一編碼,而市場上的標示當然也只指出是基因改造,可是到底是哪個基因改造項,那是無法得知。因此這兩項基改食品有沒有被消費者吃下肚,消費者當然就莫名其妙了。
5.
後語
要處理害蟲的問題,有機生態農法是仰賴生態平衡,讓農場上下的各種生物來平衡害蟲的危害,以期達到穩定的收成。
慣行農法的思維是見不得病蟲害的發生,沒發生期可能會施藥來預防,發生了一定要噴農藥,來達到最高產量。不過長年來慣行田也經常發生病蟲害,而且由於病原逐漸產生抗性,因此第二代的抗蟲方式就是採用基改技術,讓農作物產生毒素來殺蟲。可是沒多久,害蟲還是會產生抗性。
問題來了,用新的RNAi基改作物來殺蟲,看來一開始也會有效,可是能維持多久呢?今年三月份科學美國人有一篇文章就在探討這個問題,其中一個警句值得大家思考:「面對創意十足的敵人,對抗切根蟲的新科技可能只有短暫效果」。Source
1
Source 2
Source 3
印度目前僅核准種基改棉花,但政府機構已經研發出基改油菜籽,而且早在2010年就獲得基改科技主管機關GEAC允許種植,但民間團體不斷地反對,因此環境部長一直沒有核准。最近一群科學家又寫信給Narendra
Modi首相請求勿准基改油菜籽的上市,這些科學家還包括Panjabrao農業大學的前副校長Sharad
Nimbalkar博士。
信中痛陳位居政府高官的部分學者罔顧農民與生物多樣性,引進不恰當的科技,會讓印度農人的種子掌控在外國公司的手上。信中也呼籲首相調查研發者與GEAC之間的關係。
五月時接任環境部長的Harsh
Vardhan準備在做最後決定前,與民間人士舉辦一連串的會議。Source
全球許多消費者對基改食品抱持懷疑的態度,這牽涉到基改企業與官方的溝通技術問題。所謂溝通,就是要雙方能夠站在相同的地位互相表達自己的想法,盼能達到共識。若有一方企圖用「教育」的方來說服對方,那就不叫溝通了。農藥/基改公司道禮(陶氏Dow)化學就患了這個毛病。
該公司在中國表示,中國仍有許多消費者拒絕基改食品,但只要提供基改作物提高生産力的事實和數據,就能針對群眾展開教育,有助於消除對基改產品的誤解與疑慮。
看起來基改企業還是學不到二十年來的教訓。Source
英國Oxitec公司研發帶有殺雌基因的基改小菜蛾OX4319L-Pxy,釋放後與一般雌蛾交配,所產生的後代若是母的,毛毛蟲長了就就死掉,雄的繼續成長再找一般雌蛾交配,如此循環幾代後雌蛾數量逐漸減少,就可以達到防治小菜蛾的目的。該公司目前已經併入Intrexon公司的名下。
該公司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合作,擬在紐約州立農試場附進行釋放研究。康大於去年三月向美國農部動植物防檢局申請試驗許可。但各界對此頗有疑慮。
防檢局於今年四月發部審查結果,認為該基改蛾的釋放沒有甚麼環境風險。經過兩個月的公告受理各界670個意見後,該局表示各界的疑慮不至於發生,因此於七月六日公告核准OX4319L-Pxy基改蛾的釋。
對於防檢局的決定,紐約東北區有機農法協會表示不滿,認為該局的評估不夠完整,也未考慮區域性的差異,要求紐約州環保局再核發該州釋放許可前,先根據該週環境相關法律(State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view Act)進行完整的評估。
今年四月也有業者想引進Oxitec的基改埃及斑蚊,企圖用來防治登革熱。登革熱大家都怕,可是在我國會傳播登革熱的蚊子除了埃及斑蚊,另外還有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分布於本島南部;而白線斑蚊則全島皆有,雖然數量不多。若釋放基改埃及斑蚊,終究讓南部成為白線斑蚊的大本營,會不會就讓登革熱遍布全島,這個可能性是否該考慮呢?
國家蚊媒中心對此採比較保守的態度,在六月下旬表示,預計要3年後才可能會評估是否在高雄旗津及屏東小琉球兩個離島,施放基改蚊。Source
1
Source 2
我國核准三種具高油酸的基改黃豆進口作為食用,包括杜邦的DP-305423-1與孟山都的MON87705、MON87705xMON89788。
可是落花生油的主要成分就是高油酸。當初糧商、食品公司由美國大量進口黃豆作沙拉油與飼料,告訴大家黃豆油很好,使得我國落花生種植面積由10萬降到2萬公頃。
現在好了,美國基改農藥公司又說黃豆油品質不好,要改吃高油酸的基改品種。
實際上,攝取食物的關鍵是均衡取食,不是仰賴單一種食物。好吧,就算單一種食物提高某單一成分有其好處,也要考慮有沒有代價,例如基改產品的潛在風險。
何況提高黃豆油酸含量的育種並不需要用到基改技術。傳統育種也作得到。
美國密蘇里州黃豆農出資委託大學作傳統育種,已經作出高油酸非基改品種,油的品質媲美橄欖油。不但黃豆,油菜、向日葵也都有非基改的高油酸產品。Source
五月底時自然雜誌登載一篇研究論文,指出CRISPR基因編輯導致數百個意外突變,一點也不精準。
這論文引起兩家廠商的不滿,指控該有所錯誤的論文讓其股價垂直落下,應求期刊撤掉該論文。
怪了,指出基因編輯會引發意外突變的論文可說不少,為何單挑這一篇。廠商的理由能夠說明:
該論文引發媒體大幅報導,讓大眾注意到,導致對公司的明顯傷害。怪都要怪Nature雜誌名氣太大了。
這可是笑話,簡直把科學當作牟利的工具,科學不可以阻擋其利益。
根據在關心論文被撤的組織Retraction
Watch
的說法,公司要求撤銷論文,因為該論文對之不利,這種事情可不是第一次。法國Seralini事件大概是最慘烈的吧。Source
按,Nature所登的論文當然也可能出錯。科學研究就是這樣,一篇接過一篇,真相就會逐漸明朗。也不是說這篇錯了,就表示該技術就是安全的,還要看其他的論文。
Nature發表的論文不是不可以撤,但撤掉一篇論文有其準則(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該公司可以提出各種科學上的論據給期刊,但不宜把商業利益作為要求撤掉的理由之一。因為這若成為常態,會讓科學家在研究、撰稿時蒙上陰影,甚至於退縮,而影響到科學進展。
Nature期刊應該把受到基改企業壓力下撤掉Ignacio
Chapela的論文,其後才再度恢復的事件牢記在心。
紀錄片影展的主辦單位要小心。
前幾天華府環保影展(Environmental
Film Festival in the Nation's Capital,DCEFF)推出了一部叫做《Food
Evolution》的紀錄片。這個影展很有名,在2014年上映過齊柏林的「看見台灣」。
不要以為傑米奧利佛把他的《食物革命》影集,或者他的相關著作拍成紀錄片。差多了,食物革命是Food
Revolution,少一個字母,大大不同(圖)。
圖,三張海報。Food
Evolution:(下)
華府環保影展;(左)
紀錄片本網;Food
Revolution:(右)
傑米奧利佛。
《食物演化Food
Evolution》來頭不小,導演Scott
Hamilton Kennedy在美國紀錄片上略有名氣。片中請到的敘述者(narrator)是電視科學節目名人,《宇宙大探索》的主持人Neil
DeGrasse Tyson。
紀錄片中受訪者還包括《雜食者的兩難》作者Michael
Pollan、紀錄片《牛糞傳奇》描寫的Vandana
Shiva、《欺騙的種子》作者Jeffrey
Smith。
慢一點,還含有《美味的陷阱》一書的作者,紐約大學Marion
Nestle教授,以及許多食農紀錄片現身過,美國食品安全中心的創辦人Andrew
Kimbrell。
光是看到這五位翻轉食農的健將,大家可能會期待這個新紀錄片。
!!!!!錯了!!!!!,這是基改企業用來漂綠的。
【此紀錄片的企業背景】
《食物演化》的經費來源是食品技師協會(Institute
for Food Technologists),這個研究所部分的資金來自幾家大食品公司,目前的所長Cindy
Stewart曾經在杜邦工作過。
在記錄片簽約時,該研究所的所長是Janet
Collins,她曾是孟山都與杜邦的部門經理,現在是美國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科技與法規部的副總裁。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CropLife
International)在台灣也有分會,是赫赫有名的農藥推展機構,在各國花錢辦事鼓吹農藥與基改,資金的來源當然是那些大農藥/基改公司了。
當然紀錄片製作單位會說,即使錢來自基改企業,他們仍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會做到平衡報導。前面提到的五位就是以批評基改作物聞名的。
【此紀錄片的企業影子】
不過,這幾位被訪問的時間縱使很長,實際放到影片上的卻很短,而且遭斷章取義,扭曲原意。
Marion
Nestle就為文澄清,她一再要求將她講的那一段剪掉,導演一直不肯,認為影片是做到平衡報導,但Nestle不以為然。她表示「經常受訪,很少會被錯誤引用或誤會其意的,但《食物演化》卻是這樣,我認為這不啻是基改企業宣傳的狡詐伎倆」。
Michael
Pollan同意Nestle的說法,表示有類似的感受,認為這個紀錄片是基改企業所資助,他被引用的話無法精確地反映本人的觀點。
該紀錄片於五月時就提前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放映,但是映後有45位學者聯署公開信,指出《食物演化》有基改企業贊助的背景,以及當作基改食物的宣傳片本質。
他們指出片名採用演化兩字,就是要把「基改有異與傳統」的認知給沖淡。
的確,遠古時期人類所吃的食物都是天生的,一萬年前發明農耕以後,透過選種、留種自播,逐漸將野生植物馴化而成作物。歷經數千年,透過天然雜交、突變,以及各地農民的慧眼巧手,創造出琳瑯滿目的品種。就是近代科學育種,還是透過天然的雜交與突變,只是在遺傳學的基礎上,能夠加速品種的育成。
《食物演化》企圖讓觀眾先體會萬年來由野生植物到地方品種,而後到近代品種的一連串的自然演化過程,接著要誤導觀眾說基因改造只不過是這個演化過程的最新趨勢而已,真自然,很安全。
這個說法其實是二十年來基改企業以及若干基因工程學者一貫的論調,就是基改科技與傳統育種沒什差別。只是過去用講、用寫的,現在換成影片罷了。
除了堅稱基改食品安全外,影片還把認為基改食品可能有風險的學者專家都打成反科學、無知、愚蠢之徒;有機食物是不好的,提倡者都在騙人。
實際上基改科技是近二十年來農藥大公司透過遺傳工程,在細胞的層次強行操控基因,做出天然雜交、突變所無法做到的,產生許多無法預知的改變,增加未知的風險,這是為何許多研究會發現基改食物飼料導致動物產生各種病變甚至腫瘤,也讓許多消費者對基改食物產生疑慮的原因。
這種疑慮恐怕不是一片Q&A為主的記錄片可以消弭的吧。
【此紀錄片的企業漂綠】
應用科技的成果要不要推廣,還得看各種層面,不能光談科學。基改作物是要種來做生產的,其生產牽涉到的範圍很廣,包括糧食生產、環境維護、種子供應、農民生計與國民健康等,基改作物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真的不敢恭維,也是最為人詬病之處。
這部紀錄片是企業漂綠的動作,企圖用一些名詞來洗刷不良紀錄。類似的伎倆在2010年出現過。
當年基改公司、農藥公司、大宗穀物貿易商在南美洲成立「良心大豆圓桌會議
The Round
Table on Responsible Soy」還把最著名的保育組織WWF給拖下水,企圖掩飾南美洲廣種基改引起的嚴重社會問題。不過有沒有良心,不是他們自己說的算,眼光雪亮的人多的是。
製作單位應該會透過各種管道,找各種方法在台灣上映這部紀錄片,不管片子的譯名是不是《食物演化》。紀錄片影展的主辦單位要小心了。Source
1
Source
2 Source
3
德國在2014年檢查中國進口的維生素B2(80%,飼料級),發現其中含有具活性的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孢子。法國在2015年也有類似的情況。現在德國方面已經確認該菌不但用來製造維生素B2,還具有對抗氯黴素的基因。此外,在染色體外的質體也可以找到抵抗其他五種抗生素的基因,包括紅黴素、四環黴素、卡那霉素、撲類惡素、安必西林等。
維生素B2
(核黃素)不但是營養補充劑,也是食用色素E101,用於食品加工。早期都用化學合成的方式來製造核黃素,後來培養細菌來萃取,目前大多用基改菌來提高產能。
相對於基改作物的受到諸多批評,基改微生物因為都是在密閉環境下培養,然後萃取最終產物,產品不會有菌體或者轉殖基因,因此並未受到關注。然而歐盟的基改管理較為嚴謹,相關準則規定在最終產品,不論做為食用或飼料添加用,都不得檢出該基改菌或者其轉殖DNA。
透過外交途徑,德方詢問中國廠商,廠商只承認其產品含有抗氯黴素與紅黴素的基因,至於這基改菌種是刻意使用,或者是疏忽汙染,目前尚未能確認。
研究報告也指出,該基改芽孢桿菌具有各種不同的新特性,讓蛋白質的產生不穩定,可能會因此產生新的蛋白質。Source
1
Source 2
巴西核准基改甘蔗,專家有所疑慮
巴西國家生物安全技術委員會(CTNBio)於六月初宣告,甘蔗技術研究中心(CTC)研發抗甘蔗螟蟲(Diatraea
saccharalis)的基改甘蔗,已經審查通過,給予食用、飼用與種植許可。
該CTC公司執行長表示,即使通過,至少3年後才可望出口,也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讓此基改蔗佔有該國甘蔗田的10%。他們已經向美、加、俄、中、日、韓與印尼等國提出進口審核。
有趣的是印尼早在2013年就通過三項耐旱基改蔗的種植許可,然而到2016都沒展開生產。
不過CTNBio的成員,南大河州聯邦大學的Valério
De Patta Pillar教授認為其實該基改蔗並沒有做好環境影響評估,包括與野生種產生交配的機率等。
環境部一位專家也表示該公司並沒有檢討基改蔗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而外國種抗蟲基改作物也衍生了一些問題,如害蟲產生抗性,毒蛋白對於非目標生物,包括土壤內微生物等都會有所影響。Source
1
Source 2
美國民眾大多希望基改食品要標示清楚,但是基改企業向來不喜歡,害怕標示後消費者不會買,因此遊說美國政府加以阻擋。但是民意的力量驅使國會展開行動,總算在2016年立法成功,比我國慢了兩年。
不過通過的法案沒有明白規定如何標示,因此預計明年出爐的標示規定,有沒有符合消費者的要求,還在未定之天。
美國基改標示立法所以成功,四隻「魚車」可能貢獻不小。基改作物種植以後,歷經15年美國人才於2011年3月展開大規模的遊行,由紐約苦行到首都,要求基改標示。
當年Rica
Madrid受委託要在汽車上座話當作道具,沒想到她居然做出「魚車Fishy
car」,前後包括於魚玉米、魚黃豆、魚甜菜、魚蘋果等(圖)。本來要做一個魚貝果象徵基改小麥,後來沒做出來。
有人說魚象徵基改作物可以把動物的基因轉殖到農作物。不過Fishy一字也指不可靠的、惡的,有譴責基改食物的意思。
這個魚玉米車是由玻璃纖維加上鋼絲、鐵絲做出來,重約250磅。五年來這些車子全國跑,現在立法成功,可以功成身退當骨董了。史密森美國歷史博物館曾經與她接洽,希望能捐出做為館藏。但魚玉米車已經放到eBay拍賣,目前標價1076美元。Source
圖來源:魚玉米、魚甜菜、魚黃豆、魚番茄
基改公司先正達被堪薩斯州聯邦法院裁決,要賠償農民損失2.2億美元。原因是該公司基改玉米MIR
162 (Agrisure Viptera®)在中國還沒有核准前就賣種子給農人種,結果被中國禁運。律師說這才開始,還有好幾千個玉米農人在等。Source
1
Source 2
紫米有益健康,因為含有抗氧化成分花青素。一般紫米的顏色都在米糠層,碾米後米心還是白的。最近中國學者將八種基因放在構築體內,一口氣轉殖到水稻,得到的紫米,米心也都有色素。圖最左是一般紫米(上),碾米後成白米(下)。右三個是基改米,碾後還是有色素。
問題是,要冒基改的風險,有需要嗎?傳統紫米的色素還不夠嗎?花青素來源不是很多元嗎?
Source
到2017(上)
2016(下)
2016(上)
2015(下) 2015(上)
2014(下)
2014(上)
2013(下)
2013(上)
2012(下)
2012(上)
2011(下)
2011(上) 2010(下)
2010(上)
2009(下)
2009(上)
2008(下)
2008(上)
2007(下)
2007(上)
2006(下)
2006(上)
2005(下)
2005(上)
2004(下)
2004 (上)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