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O面面觀網站

訊息日日新     2009(下)          

  • 害蟲對基改玉米已產生抗性    09-12-30.1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昆蟲學家,支持基改作物的Tabashnik教授表示,玉米和棉花害蟲已逐漸發展出抵抗Bt基因的抗性。儘管目前對美國廣大的Bt基改玉米田以及Bt基改棉花還不會有立即的威脅,不過仍要持續追蹤觀察。Tabashnik教授的研究分析了來自世界五大洲的41份報告,並發表於12月的經濟昆蟲學期刊。發表在名不見經傳的一篇期刊、未公開的一篇政府報告、以及若干有數據卻未能寫出好結論的報告,經過他的整理後,顯現了有關自然演化出抗性的「強力證據」。

孟山都的代表勉強承認在南非以及波多黎各的獨立農田有發現害蟲對Bt基因產生抗性的情形,不過否認Tabashnik教授其他的說法。Tabashnik教授表示,目前全世界約有25%的玉米和棉花是從Bt種子來的,發展抗性的機率非常低。不過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波多黎各在2006年發現一種蛾已經可以抵抗基改玉米所產的毒素Cry1fDow AgroSciences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這兩基基改公司向環保署報告之後,將該基改種子從市場回收,並且勸告農民噴殺蟲劑。

其他學者表示,Tabashnik的研究對種植者、種子公司,以及消費者在避免昆蟲發展出Bt抗性上有很大的幫助。科學家以及美國環保署要求在高劑量的Bt間應開闢庇蟲區,讓普通昆蟲能以非Bt作物為棲息地增加數量,以稀釋抗性昆蟲的數量。Tabashnik教授的研究正顯示這種規定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確實進行的話,害蟲發展抗性的速度可能更快。Source

  • 法國認為基改玉米需再研究    09-12-30.2

法國生態技術高級委員會(HCB)於本月22日表示,應該要針對孟山都的MON810基改玉米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評估對環境的影響。MON810是目前唯一准許在歐洲商業化種植的基改作物。而法國政府在去年以環境安全疑慮為由全面禁止MON810基改玉米的耕種。應法國政府的要求HCB提出了這個建議。HCB要求應進一步地研究評估MON810基改玉米的潛在危害,例如對非標的昆蟲的傷害,或標的害蟲對基改玉米產生抗性的可能等等。委員會也表示應多加研究基改玉米與其他改良技術的利弊,特別是那些較不受MON810針對的害蟲所影響的地區。

法國代表會把HCB的專業意見在歐盟討論MON810的會議中提出。這個由歐盟專家技術代表所出席的會議將於明年二月作出最後結論。法國食品安全局也在22日發表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意見。儘管安全局要求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不過他們重申同意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的判斷,認為MON810基改玉米就跟普通玉米一樣,對人體和動物健康不會造成傷害。Source

  • 澳洲產油菜混雜了基改油菜    09-12-30.3

澳洲維多利亞省西部的Dunolly和Lillimur發現有基改油菜運送到非基改的筒倉中。每個含有500噸樣品的筒倉裡有5噸的基改油菜參入其中。澳洲Graincorp公司表示那些檢查出含有基改油菜的產品整體來說仍是非基改的,因為基改污染程度低於標準。反基改團體表示,農民為了減少運送成本以及獲得更高的利潤,會把基改油菜和非基改作物的貯藏空間混合起來。不過Graincorp公司公關經理David Ginns則否認有這樣的情形。他認為沒有一個農民會蓄意做出將不同的產品送到錯誤地點這樣錯誤的事。會有這樣的情形應該是有那個環節出了差錯。Source

  • 基改作物有害健康有新證據    09-12-30.4

Don Lotter最近在『食品與農業社會學國際期刊』所發表的論文表示,長期食用基改食品對人體可能造成影響,這方面的相關研究數量之少,令人感到非常震驚。而且大多數有關食用基改議題的研究還是生技企業自己做的。會有如此現象,問題在於政府對獨立研究基改生物的補助是少之又少,而企業贊助根本是零。對獨立研究人員來說,想不受種子專利所有者的限制來獨立研究基改種子簡直就是比登天還難。

不過目前已完成的基改生物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獨立研究結果表示,基改生物的影響不容忽視。澳洲政府補助了一項關於基改玉米對老鼠健康影響的研究,多代研究的結果顯示,到了第三和第四代,餵食基改生物的老鼠在生殖功能上有「明顯的退化」。所研究的三種基改玉米品種也顯示食用這些基改玉米所做的玉米片有其他新的副作用,其影響因性別或食用量而異,而集中在兩大主要解毒器官-肝腎功能上;不過基改玉米品種不同,反應也有不同。此外在心臟、腎上腺、脾臟,與血液細胞方面也有影響。雖然性別不同會使得肝腎代謝速度上出現差異,不過就實驗的公老鼠與母老鼠所產生的數據看來,不僅是性別不同所造成的代謝差異這麼簡單。研究小組因此斷言這些基改玉米會引起腎臟中毒的現象。會有如此結果可能是新的殺蟲劑(或除草劑)會殘留在這些基改玉米中,不過也可能是基改之後造成的致變特性,產生意外的代謝不正常。

研究發現,三種基改玉米各都含有一種特殊的藥劑殘留,分別與它們所顯示的基改性狀有關:NK 603者含有嘉磷塞以及AMPA;MON 810者含有基改Cry1Ab;MON 863者含有基改Cry3Bb1。由於這些物質從未出現在人體或動物飲食中,長時間食用這些物質是否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現在仍是未知。研究人員建議應進一步進行長期的動物餵食實驗,實驗期間應長達兩年,在至少三種動物身上進行餵食實驗,實驗對象若是多世代更好。以提供關於長期基改作物、基改飼料與基改食品在毒性效果上有效且正確的科學研究數據。Source

de Vendômois JS, Roullier F, Cellier D, Séralini GE. 2009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 Int. J. Biol. Sci. 5:706-726.

Lotter D 2009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food and the failure of science – Part 1: The development of a flawed enterprise. Int. J. Soc. Agr. & Food 16: 31–49. 

Lotter D 2009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food and the failure of science – Part 2: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the loss of scientific integrity. Int. J. Soc. Agr. & Food 16: 50–68.

  • 合法基改種玉米有健康風險    09-12-25.1

國際研究證實孟山都三個基改玉米有害人體健康。這項研究是由法國卡昂大學以及盧昂大學所共同進行,並且發表在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上。研究人員分別給老鼠餵食孟山都的抗蟲基改玉米MON810MON863,和耐Roundup除草劑基改玉米NK603三個品種長達90天,然後分析試驗數據,發現老鼠食用三種基改玉米90天後,在腎臟、肝臟等具有解毒功能的器官紛紛出現不利的影響。對心臟、腎上腺素、脾臟、造血系統等也有損害。

研究報告顯示,基改玉米粒殘留了新的殺蟲劑,可能出現在食品和動物飼料中,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因此科學家要求立即禁止這三種孟山都基改玉米的進口與耕種,且強烈建議進行更長期以及多世代的動物餵食試驗。這起研究是根據孟山都的動物餵食測試數據來進行,不過科學家發現孟山都的種子和試驗的設計與執行有瑕疵。改進統計方式來研究數據,便會清楚發現在餵食基改玉米後,雄性和雌性老鼠的反應完全不同。澳洲的食品管理機關-澳紐食品標準局(FSANZ)已表明這三種基改玉米是安全可食用的,也批准基改玉米上市加入食品供應中。顯然地,FSANZ經常忽略那些顯示基改食品對人體有危險不宜食用的研究結果,法國科學家發現的只是其中之一。Source

對此FSANZ 官員表示她們的審核不須再評估;前述學者是反基改運動者,曾發表兩篇有嚴重瑕疵的論文。Source

  • 孟山都壟斷種子市場的武器    09-12-25.2

美聯社日前揭發孟山都的機密契約書,其中有好幾樣是孟山都與其他業者所簽下的機密商業授權協定。文件中顯示握有高達90%的基改種子控制權的種子公司如何壓榨對手,控制其他小型種子公司,以保護它在價值數十億美金的基改作物市場中所佔有的絕對優勢地位。去年孟山都將部份玉米種子價格調漲了25%2010年預計再調漲7%。孟山都的大豆種子價格也在去年調漲了28%,明年則可能持平或調漲6%。這可能會導致作物價格不斷攀升,影響甚至波及一般家庭。因為早餐吃的玉米片,午餐喝的蘇打飲料,以及晚餐吃的燉牛肉都可能是由含有孟山都專利基因的作物所製造的。目前至少有兩個美國州總檢察長以及美國司法部正針對孟山都的商業策略以及授權協定進行調查,他們試圖判定孟山都的作為是否違法了美國的反托辣斯法。12年前,孟山都還只是個小公司,市佔率很小。之所以能有今天領先的地位要歸功於公司旗下科學家的創新,以及律師團有侵略性地使用專利法。孟山都是第一個廣泛地替自己研發的基因申請專利,取得專利權然後嚴格控制基因用途的公司。這樣的控制方式讓孟山都能透過授權協定散佈他的基改科技,同時讓市場模式順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去改變。隨著孟山都日漸鞏固它位於種子產業領導的地位,有些獨立種子公司老闆表示他們感覺日漸被壓榨剝削。有位老闆就說孟山都有龐大的資產,有這麼多資源,旗下擁有那麼多公司,而且還不斷繼續買。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和孟山都這樣的大公司競爭,是非常困難的。Source

  • 美國施壓印度來賣基改種子    09-12-25.3

上月25日美國跨國種子企業的印度子公司派了代表拜訪印度人民黨,希望說服黨團決策者,抗蟲基改茄子就跟愛用國貨運動以及印度香辣茄子泥一樣,應該獲得印度人民的支持。美國農業公司近來頻頻遊說印度政黨的動作並不令人意外,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儘管印度基因工程審核委員會(GEAC)已經同意抗蟲基改茄子,印度政府仍尚未批准它的商業化。另外,印度國會冬季會期預計要討論兩個重要的法案,分別是種子法案以及國家生技管理機關法。兩者都在市場開放度上對農業多國企業在印度農業環境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特別為此訪問印度的行動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她在今年七月特別拜訪印度農業研究中心,並且重申美國將致力改變印度農業部門政策制定方向,以回應美國企業的需求。國務卿表示她希望能有一套嚴格的智慧產權或專利法來保護農業研究的所有權,法規的保護對「大家來說都有利」。不過印度農業政策分析家反駁這個論點,表示只有生技研究者,也就是製造Bt種子的多國企業才會獲利。隨著愈來愈多人知道基改技術或基改作物,專利將確保其他人無法在未取得授權的情況下製造或販售這些種子。

印度首相Manmohan Singh在2006年,也就是他第一任任期內批准「美印農業知識倡議」。當時他提供這些美國大型農業公司專用轎車,以方便他們遊說其他的印度政策決策者。美國在印度的農業與食品部門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價值十億的種子市場中,美國的市佔率超過一半。不過當然,還有約五分之四的印度農民是不買種子的。如果這些種植傳統品種作物以及公家雜交品種的農民都轉而種植商業雜交與基改種子的話,所創造出來的市場可能比中國市場還大。2004年的種子法案以及國家生技管理機關法只是重大事件的開端。新的種子法案被批評為削減了現有植物品種與農民權利保護法(PPVFR)的許多條文,該法允許印度農民自由保存、交換,以及貿易種子的權利。Source

  • 美國基改種子售價越來越高    09-12-16.1

隨著基改種子價格不斷攀升,且2010年價格可能再度調漲,種植者紛紛開始質疑基改作物是否真有其價值?由於基改種子價格上漲幅度太大,基改種子如今已和肥料、農用化學物質並列成為最昂貴的作物投入。明年孟山都的Roundup Ready 2基改大豆種子價格上漲超過42%,是歷史基準的三倍。玉米農也面臨了相同的價格上漲壓力,上漲原因部份是來自種子公司引入多重性狀到他們的玉米品種。基改種子轉進去的性狀愈多,種子公司就愈有理由提高價格。例如第一個含有八種獨立基因,能耐除草劑又抗蟲害的孟山都SmartStax玉米品種,預計於2010年上市,價格將會是普通玉米種子的兩倍以上。最重要的是昂貴且不斷漲價的基改種子是否真的合理。毫無意外地,基改種子價格的上揚對農民的收入也有顯著的影響。2010年想耕種Roundup Ready 2基改大豆的農民平均得付總收入的22%來購買種子,這和2009年的16.4%相比,增加比例相當大。儘管目前作物價格相對偏高,足以支撐膨脹的種子價格,不過一旦作物價格下跌,就會出問題了。然而,對於那些想重新回去種植普通種子的農民,可能也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美國的非基改種子已開始不足,農民也為此感到擔憂。Source

  • 美國基改種子售價高引爭議    09-12-16.2

正當農民團體向政府施壓,要求對種子業者不斷調漲價格和掌控市場價格作出回應之際,美國幾個主要種子公司正努力阻止政府深入調查有關其不正當競爭手法的指控。由34個美國農場組織所組成的聯盟於本月9日發表了一份報告書,指控種子業者對主要作物種源的掌控權與所有權為前所未有,且種子價格近年來已上漲超過三倍,引發對市場支配不公平情況的擔憂。反對基改的Farmer to Farmer運動表示種子市場掌握在少數公司上,最有名的就是孟山都公司。他們希望政府能改變政策,對傷害農民利益的業者集中現象採取管制措施。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農業部也針對農業的反競爭行為進行深入調查,包括種子業者,特別是孟山都。種子產業的第一次公聽會預定明年三月在美國第一大玉米生產州-愛荷華州進行。

在此同時,孟山都和其他主要種子公司表示已成立業者「工作團體」試圖平息任何法規上的憂慮。美國種苗貿易公會(ASTA)總執行長Andy LaVigne說明,工作團體的目的在於希望說服投資者,如果對像孟山都這種主要種子公司進行限制的話,可能會因為技術革新受到阻礙,反而對種苗業者全體造成傷害。孟山都和ASTA雙方皆表示他們一直以來都定期和投資者進行討論,回答有關契約、價格,以及產品的問題。不過農民團體發表的報告中仍特別針對孟山都提出批評,指出有超過80%的美國玉米面積,以及90%的美國大豆面積都種植該公司的基改作物。他們表示,隨著市場支配率的增加,種子價格也水漲船高。根據美國的資料,2009年的玉米種子較2008年上漲了30%,而大豆價格也上漲了25%Source

  • 韓國研發非基改功能性稻米    09-12-16.3

南韓研究團隊已成功耕種出含有高濃縮矢車菊素-3-配糖體 (C3G) 的新稻米品種,可緩和遺傳性過敏性皮膚炎和糖尿病。新稻是由傳統方法培育,沒有經過基因改造,因此就食品而言沒有任何穩定性的問題。在老鼠身上做的臨床實驗顯示,新品種含有比普通黑米高出10倍以上的C3G。另外也顯示新稻米可減輕約70%皮膚癢的症狀,同時又能和普通治療一般,達到降低血糖指數與增加胰島素的功效。研究團隊預計明年可將新稻米登錄於韓種子品種服務系統。一旦新稻米開始大量耕種,農民的收入也會隨之增加。Source

  • 我國核准新基改玉米的進口    09-12-12.1

孟山都與陶氏農業科學公司宣告其基改玉米SmartStax™已通過台灣與韓國的審核,可以進口作為穀物產品。由於台韓兩國是美國玉米主要的進口國,這對鼓舞美加兩國農民種植SmartStax™算是踏出重要的一步。現在該基改玉米已經可以進口到台日韓澳紐等國。SmartStax™是複合型的基改玉米,除轉殖了抗兩種除草劑的基因外,也轉入種毒素基因來殺六種地上與三種地下害蟲。基改公司利用這樣的基改轉殖項來企圖降低害產生抗性的機率,提高美加兩國農民的種植意願。Source    (編按:但是加拿大對於其安全性有異聲,見09-08-07.3)

  • 美國基改種子審核速度趨緩    09-12-12.2

三大玉米大豆種子公司先正達、Pioneer Hi-Bred,以及孟山都的執行主管於121日表示,在美國,生技種子過去曾經是以極快的速度取得聯邦批准,近年來卻有速度減慢的現象。他們認為面對批准速度緩慢的問題,種子公司也負有部分責任。過去五年來,取得批准所花費的時間起碼是先前的6倍,現在得花上好幾年才能取得批准。造成批准速度緩慢的原因之一是批准申請量過大,各個聯邦機關大多面臨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人力短缺無法應付龐大的申請案件數量。此外,種子公司提出申請的技術也日趨複雜,例如「複合式」的基改玉米種子,同時含有抗除草劑和抗玉米害蟲的基因。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在批准基改種子上卻是越來越快。近年來,巴西已成為有效率核發批准的領先國家。不過農民注意到基改大豆所提供的產量並不如基改玉米那樣有顯著的成長。大豆市場期待新一代的零反式脂肪酸大豆烹調油取得批准後,大豆銷售量能有大幅的成長。Pioneer公司原本希望他們的Plenish高油酸基改大豆能在今年夏天前取得農業部的批准,不過到現在仍未取得。除了批准取得速度緩慢的問題外,種子公司還有兩大主要目標,分別是研發出抗旱玉米種子,以及能戰勝蚜蟲的基改大豆種子。不過抗旱性玉米種子的研究人員卻因為今年玉米帶高出平均的降雨量感到相當地頭痛。Source

  • 拜耳基改米損及外銷判罰緩    09-12-12.3

美國聖路易的評審委員會於本月2日判定位於三角研究園的拜耳作物科學公司必須為2006年基改米流入稻米供應市場一案負法律責任。評委會判定拜耳必須賠償密蘇里農民Ken Bell先生190萬美元和Johnny Hunter先生5萬3千3百36美元的賠償金。兩位農民表示拜耳公司基改稻米的流入造成他們銷售上的損失。評委會並未另行判與懲罰性賠償。拜耳作物科學公司在聲明書中表示沒有被判與懲罰性賠償,也缺乏授與懲罰性賠償的立基。不過拜耳表示對補償性賠償的判決感到失望,會重新研究判決結果再考慮應如何走下一步。

根據原告律師Adam Levitt的說明,2006年拜耳公司的基改米流入稻米供應系統後,美國農業部立即封鎖了這項基改產品以避免繼續流入。這個流入事件影響了美國稻米的輸出,部份市場(包括歐盟)都拒絕購買美國稻米。Levitt先生在聲明中表示,像拜耳這樣在美國開發測試基改作物的大公司必須按照規定來,而不是讓美國農民暴露於基改污染的危險之中。拜耳公司表示含有少量的基改稻米對食品安全性沒有影響。基改米中含有的抗除草劑蛋白質在許多國家中都被視為是安全無害的,包括加拿大、歐盟、日本,以及美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和農業部也都認定拜耳作物科學的基改稻米是安全可供人類食用的。不過拜耳目前為止仍未商業化他們的基改稻米。而美國農業部的調查也無法確定基改稻米是如何進入長稻米供應系統中。Source

  • 印度基改茄子審查爆發醜聞    09-12-12.4

印度基因工程審核委員會(GEAC)之下的專家第二小組(EC2)主席R. Arjula Reddy教授是否承受「極大壓力」,必須在印度推廣Bt. Brinjal基改茄子的商業化耕種?隨著帶有製造Bt基因毒素的基改作物即將商業化,以及社會團體強烈的反對聲浪,印度基改作物的爭議似乎出現了新轉折。Reddy日前向科學家P.M. Bhargava透漏他現在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接到來自業界、農業部長和GEAC要求他點頭同意基改作物商業化的電話;Bhargava目前也是對GEAC的最高法院法官候選人。Reddy教授也在與Bhargava博士的機密電話會談中證實,Bhargava所建議的基改作物八項安全性檢驗,都不被GEAC接受。Reddy教授也表示,其他的檢驗項目中,過程缺乏說服力且不適當。

Bhargava博士表示當Reddy教授向他表明所面臨的難題時,他建議Reddy應憑良心作判斷。Bhargava博士現在已經將這份電話會談錄音,連同他簽名的聲明和GM-Free India聯盟發表的備忘錄,寄給首相Manmohan Singh和環境與森林部長Jairam Ramesh,要求他們重新考慮基改作物的批准。位於印度海德拉巴的永續農業中心執行長,同時也是GM-Free India聯盟成員的G.V. Ramanjaneyulu向印度報紙The Hindu表示,Reddy教授的坦白證明了社會團體所言,即基改作物檢驗報告是為了幫助基改茄子Bt. Brinjal的商業化,根本缺乏適當的檢驗,看起來專家第二小組就像是為了批准Bt. Brinjal而設立的。他要求應立即撤回這項報告書。Source

  • 自願性無基改標示法國前進    09-12-04.1

法國政府生技諮詢委員會日前發表一份自願性無基改標示系統的規則大綱。目前歐洲法規中並沒有無基改產品的相關規範,但基改成分超過0.9%的產品則必須標明基改內含物。不過這項規定不適用於肉類和乳製品,對那些餵食基改飼料所做成的動物類產品也不需要特別標記出來。法國生技諮詢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預計會在2010年的後半年正式施行。包括植物類產品以及動物飼料內含的基改成分上限為0.1%,並向管理機關提出應規定養蜂場和種植基改作物農田間的隔離距離下限等。產品標示的部份則會清楚區別基改食品以及無基改植物產品,「餵食無基改飼料」所製成的動物食品以及餵食無基改飼料的「衍生」類動物製品也會加以區分,此外,無基改蜂蜜也會加以標示。

藉著建立起「技術上可達成以及社會可接受」的門檻將有利於那些不使用基改生物來生產食品的食品製造商以及生產者,突顯它們與其他產品的不同。同時也能告知那些希望避免購買無基改產品的消費者。這個標示系統意在消除目前無基改、普通、有機產品同時存在於市場的混亂。許多法國食品公司,例如那些生產高品質雞肉產品的公司可能會樂於接受基改成分0.1%上限的規定。他們能藉此宣傳一直以來致力於生產無基改產品的努力,變成一種行銷手法,進而合理化他們高於市場平均的價格。生技諮詢委員會也建議應為那些處於中間「灰色地帶」的產品做標示,這些產品將在五年內逐步將基改成分從0.9%降到0.1%。委員會也徵詢其他的意見來決定應如何命名這些灰色地帶的產品,以避免誤導消費者。

位於英國的非營利組織GM Freeze於本月初對法國政府的這項政策表示讚賞,且要求英國政府應跟進實行類似政策。德國、義大利、澳洲和瑞士都已立法建立無基改標示的相關規定,愛爾蘭也將隨後跟進。2006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87%的受訪者支持建立無基改標示。Source

  • 美國買非基改食品有新網站    09-12-04.2

美國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IRT)1130日開啟了一個新網站。這個網站意在消除社會大眾對如何避免食用基改生物和基因結合食品的猜測與迷思。民意調查顯示有九成的美國民眾希望能夠明確地標示基改生物,網站中對於各個廠牌的比較勢必會對消費者在超市裡選擇商品有顯著的影響。53%的美國人表示會避免購買基改產品,這個網站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成立的。網站中列出那些不使用八大基改作物(如基改大豆或基改玉米)的知名品牌。同時也列出那些絕不使用極具爭議的基改牛生長激素的乳類製品。

美國第一大非基改有機大豆優格品牌WholeSoy & Co.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表示,他們相當了解殺蟲劑和除草劑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也不使用基改生物來製造產品。他們十分高興能被列在網站上,也期待看到有更多消費者能更有意識地選擇安全的食品。北美第一大有機穀物製造商Nature’s Path的行銷主管也表示,他們公司從成立以來25年一直位於有機食品運動的最前線,並且從未支持基改成分的使用。IRT的「美國人吃得更健康活動」動員了市民、組織、業者,以及媒體以引爆消費者拒絕基改食品的趨勢。Source

  • 兩千科學家要墨西哥禁基改    09-12-04.3

根據Nature.com的報導,科學家為墨西哥北方種植基改玉米的情況感到憂心,認為該國隔離設備的簡陋將無法保護玉米地方品種抵抗基改污染的侵襲。超過2000名科學家簽署了一份請願書,要求應封鎖Dow Agri-Sciences和孟山都所共同實行的田間試驗。墨西哥禁止種植基改玉米已有11年了,不過兩家公司都在今年10月取得了種植基改玉米的正式許可。政府官員表示已採取必要措施來避免基改基因汙染到自然品種。農地面積很小,而且種植時間會和自然品種的種植錯開,也會詢問農民基改玉米是否對他們的作物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不過墨西哥重量級生物學家則表示墨西哥目前沒有能力安全地完成基改種植。如果墨西哥想種植基改玉米,應該要在擁有良好實驗環境以及完善的監視能力的情況下來種植,不過這兩樣墨西哥一樣也沒有。Source

  • 澳洲基改民調顯示意見分歧    09-12-04.4

根據最新澳洲國立大學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澳洲人民相信澳洲的農民是以永續且合乎倫理的方式來製造安全的食品,民眾認為應該給農夫額外的經濟補助。而澳洲人對基改作物的意見相當分歧,有三分之一的澳洲人認為基改是危險的,四分之一的民眾對基改的安全性感到質疑。一直到現在,澳洲人仍與荒原叢林關係親近,且羨慕那些居住於農村和鄉村的人,認為他們是自給自足,有活力且致力於社區的發展。受者的回應幾乎是一面倒性地相信農業是澳洲未來的關鍵,有85%的受訪者表示同意。另外13%的受訪者認為農業是相當重要的,只有1%的人認為不重要。儘管隨著澳洲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經濟對人民心理的影響也逐漸下滑,不過這項調查仍顯示民眾認為對荒原來說最大的議題是乾旱,國家整體最大的議題則是經濟和就業問題。調查也發現民眾對基改食品仍有顧慮。調查結果有一半的澳洲人支持基改,不過大多數只是溫和地表示同意。有近40%的民眾反對農業生物技術,另有11%的民眾表示不確定。值得注意的是,基改支持者的態度絕大多數都是低調且溫和的,間接顯示基改反對者的感覺較為強烈,也比較容易聚集。此外,少數民眾認為基改食品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險的看法也不容忽視。Source

  • 歐盟審查基改玉米還是老套    09-12-02.1

歐盟農業部長在1120日的會議中針對是否批准瑞士公司Syngenta的基改玉米議題未能做出決議,相關官員表示,會議間未能針對批准或不批准做出明確的決定,因此該案將送回歐盟執委會做最後決定。動物飼料進口商表示,基改玉米MIR604是否能獲得批准對畜牧業所需的大豆以及豆類餐點能否重新進口歐洲有著重要的影響。對許多歐盟國家來說,基改食品議題不僅敏感,有時更成為外交衝突的導火線。由於歐盟法規允許如果農業部長久久無法取得共識時,基改生物的批准便會在缺乏審查的情況下輕易地通過。自2004年以來,歐盟執委會已透過這種方式批准了好幾種基改產品。今年夏天已有超過20萬噸的大豆和豆類餐點因為被驗出含有少量歐洲尚未批准的基改玉米品種,因而被拒絕進入歐盟港口,大部份位於西班牙。Source

  • 英民眾希望基改資訊能公正    09-12-02.2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民眾希望能有獨立確實的資訊,好決定是否接受基改食品。消費者也希望能有明確的標示系統,以便知道他們購買的食品是否為基改食品,像乳製品或肉類等動物產品的動物是否食用基改飼料等等。這項探討民眾對基改食品態度的研究由英國食品標準署(FSA)所發表,意在促使社會大眾對基改食品進行首度的公共討論。

最新的研究建議消費者不要全盤相信他們獲得的基改產品相關訊息,並且對政府的立場採取懷疑的態度。研究結果表示,FSA是提供社會大眾基改食品訊息最適當的單位,但這只在能向社會大眾證明其獨立性,不受政府、業者,以及活動組織團體所影響的情況下才能成立。消費者認為目前的標示系統不一致且令人困惑,他們希望所有的基改食品都能有清楚的標示。改進的方法包括在店內劃分明確的基改專區,或者採用警示燈來將食品分級,分為不含有基改成分、含有基改延伸成分,或是含有基改成分等。研究人員訪問了30名先前曾在「British Social Attitudes」年度報告中,針對基改食品問題有所回應的民眾。這30名經過特別挑選以反映多樣不同的意見,好讓研究能完整地呈現民眾對基改食品的觀點。Source

  • 中國已批准基改玉米的生產    09-12-02.3

中國首次批准基改玉米種子販售後,中國第三大種子製造公司-北京奧瑞林種業公司在那斯達克的交易指數立即上漲超過兩倍。中國農業部日前批准一種可製造植酸酶的基改玉米品種,植酸酶為一種飼料添加物,可幫助動物吸收磷並減少排泄物排到水道中的汙染。位於北京的奧瑞林公司於11月21日的聲明中表示,中國是繼美國之後,全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

新種子將在2010年限量上市,根據分析家在9月17日發表的預測,基改玉米上市第一年可望有高達10萬英畝的土地種植新品種的玉米。奧瑞林公司擁有來自中國科學院以及四川生技公司的獨家許可,有權將抗嘉塞磷基因運用於玉米、大豆、棉花、稻米,以及油菜中。此技術能讓植物不受孟山都Roundup除草劑的影響。獲得批准後,奧瑞林希望能在第一年就賣出50萬英畝的抗除草劑基改玉米,第二、三年起能成長為35百萬英畝。Source

  • 基改米生物安全中國過初審    09-12-02.4

中國農業部表示已經初步通過基改稻米的生物安全審核,為兩三年後進一步在限定地區的生產鋪路;在這之前還需要進一步的審核。目前中國已核准若干基改木瓜、棉花與番茄的生產。不過基改稻米在外銷上可能遇到困難;目前中國外銷稻米到南韓與西非,也販賣米製品到美洲與歐洲。歐洲執委會在七月間還要求中國加緊外銷米的管控,因為貨品中含有未被核准的Bt-63基改成分。Source

  • 基改作物增加農藥的總用量    09-11-25.1

根據本月17日由健康與環保團體所共同發行的報告中指出,美國農民快速採用基改玉米、大豆、棉花的行為造成殺蟲劑使用量的大幅增加,抗除草劑的雜草四處傳播,食品中含有更多的化學成分殘留等。環保團體表示,研究指出除草劑的用量在1996到2008年間增加了3億8千3百萬磅,其中光是2007年和2008年的增加就佔了總增加量的46%。這項報告是由非營利團體有機中心 (The Organic Center, TOC)、科學家關懷聯盟,以及食品安全性中心所共同發行的。

他們指出,雖然除草劑的使用量不斷地增加,但殺蟲劑的使用則因基改作物而有減少。採用帶有抗害蟲的基改玉米和基改棉花使得殺蟲劑的用量從1996以來減少了64百萬磅。不過儘管如此,殺蟲劑以及除草劑的使用量仍在基改作物商業化的13年間增加了318百萬磅。Source

  • 愛爾蘭名廚歡迎無基改標示    09-11-25.2

由名廚Richard Corrigan以及Darina Allen共同參與的團體於本月17日表示,愛爾蘭可望成為歐洲最可靠的無基改食品品牌。在記者會上該團體對愛爾蘭政府保證要禁止種植基改植物以及引進無基改食品標章的政策表示歡迎。愛爾蘭牧牛羊業者協會主席Malcolm Thompson表示,當看到無基改產品獲利優渥時,愛爾蘭農民將很快地改種無基改的產品。於Genetic ID公司負責基改測試服務的John Fagan博士也否認無基改飼料的供應和成本過高。無基改的飼料是從南美洲運送到歐洲的,問題只是如何讓無基改飼料進到愛爾蘭而已。現在無基改食品的利潤,一公升的牛奶僅有不到半分歐元,一公斤的豬肉也只有約三分歐元的利潤而已。

不過,愛爾蘭在成為無基改食品製造國上擁有先天上的優勢:良好的追蹤系統,海島地形不容易受到其他鄰國的基改污染,而且愛爾蘭的牛羊吃的是有機的牧草。Richard Corrigan表示,愛爾蘭的綠色形象已經越來越不顯著,價格也逐漸向下滑。未來市場是無基改產品的天下,所以愛爾蘭農業必須在無基改製造上取得先機。Darina Allen也預測無基改市場將比有機市場要更廣大,人們將會對無基改產品的利潤感到相當吃驚。愛爾蘭將成為繼奧地利、德國、法國後第四個由政府支持對食品和家畜製品採用自願型無基改標章的歐盟會員國。無基改標章將伴隨著非基改成分認證,產品包括牛肉、乳製品、羊肉、豬肉、雞肉、養殖魚、穀類加工食品、水果和蔬菜等。

Genetic ID公司的John Fagan博士駁斥飼料進口商認為無基改動物飼料是不可得或負擔不起的。產品取決於需求。今年巴西收成了2千8百萬噸的非基改大豆,加上印度生產的部份,共有35百萬噸的大豆供應量。歐洲玉米有99%是無基改的,每隻動物的額外成本其實很小。無基改的供應鏈是完全隔離的,驗證過程也可靠、不貴,而且比有機驗證還簡單。其他國家還得花錢為他們的無基改生產線建立一套追蹤系統,可是愛爾蘭早就已經為牛肉建立起追蹤系統了。結論再明顯不過,愛爾蘭擁有在快速興起的市場中成為歐盟領導國的絕佳地位。Source   Source

  • 美國基改大豆外銷歐洲受阻    09-11-25.3

雖然歐盟批准了三種基改玉米品種,歐洲的穀物貿易商及飼料製造商仍對大豆再度進口歐洲不表期待。歐洲飼料生產商協會表示,由基改玉米Mir 604目前仍禁止進口歐盟,美國的大豆供應商也將選擇繼續避開歐盟市場。日前在美國大豆貨櫃中驗出基改玉米的性狀,導致超過20萬噸的美國大豆滯留在歐洲港口無法入關。如今也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美國大豆進口到歐洲了,過去在十月到隔年三月間都會有6750萬噸的大豆進口到歐洲。在美國大豆貨櫃中驗出的基改玉米品種為Mon 88017Mon8903459122 x NK603三種,它們在最近獲得歐盟執委會的批准,可以合法在歐盟上市。歐盟糧食商會發言人表示,那些被滯留的美國大豆可望在近期解除管制。不過只要基改玉米Mir 604沒有獲得批准,美國大豆就不會再進口歐洲,因為貨品中混入基改玉米的風險對供應商來說實在是太大了。Source

  • 美國基改米輸非洲引起非議    09-11-25.4

奈及利亞首要環保團體「環境權行動(ERA)」日前指控美國用污染米淹沒奈及利亞和其他西非市場。「環境權行動」也隸屬於地球之友,這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環境保護聯盟。地球之友於119日對美國這種行為提出警告,並將聲明稿寄給記者。ERA指出,2006年美國農民因基改稻米種子汙染田地對拜耳作物科學公司(Bayer CropScience AG)採取法律行動,進一步證實了ERA在相同期間對奈及利亞和其他西非國家的稻米樣本進行測驗,顯示稻米受到汙染的結果是確實無誤的。

超過1000名來自德州、路易西安那、密西西比、阿肯色斯,以及密蘇里州的農民對位於德國Leverkusen的拜耳公司提出控告。美國地方法院法官Catherine Perry正引導雙方進行庭外和解。拜耳的辯護律師和代表密蘇里州農民的律師團於本月4日向九位陪審團成員進行開庭供述,明年一月也會有來自阿肯色州以及密西西比州的農民進行另一場的法庭審判,他們將主張2006年美國農業部宣佈長稻米存貨中含有拜耳的基改稻米,使得他們的作物出口量大為減少。

對於美國農民和拜耳之間的訴訟,ERA表示生技公司與其夥伴將會暗中破壞食品供應,將基改米賣給對基改污染較不敏感的消費者,特別是缺乏完整的生物安全法令的非洲國家。ERA執行總監指出,當環保團體為這類的訴訟感到歡欣鼓舞時,令人氣餒的是這些令人驚訝的事實並沒有讓奈及利亞政府承認污染米的測試結果,或是採取建立有效的法令或行政公共架構來阻絕不健康食品的非法傾銷。

他表示這些以各種形式非法散佈基改種子的方式破壞了預警原則,這些生技公司以及跨國農業公司多年來一直用世界糧食計畫的名義將基改生物送到非洲,而世界糧食計畫最主要的援助國正是美國。新聞也報導在基改稻米LLRice 601汙染了歐洲和日本後,非洲地球之友團體也在ERA的協助下對非洲最主要的稻米進口地區-西非進行稻米供應監測。他們在奈及利亞、迦納、獅子山等國採取樣本送到實驗室檢驗,結果發現LLRice 601,也就是污染美國農田的基改米出現在樣本中。這說明了美國,以及其他製造基改生物自己卻不想要基改生物的國家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基改生物送到非洲。ERA也反覆重申要求在能驗證進口物品是不含基改生物以前,禁止從美國進口任何稻米。Nnimmo表示,奈及利亞人民要求聯邦政府應緊急釐定嚴格的生物安全法規,將非洲模式設為最低標準。任何無法通過這道標準的物品將破壞奈及利亞的食物自主權以及奈及利亞人民的健康。Source

  • 日本發現加國亞麻含有基改    09-11-25.5

日本厚生省日前在加拿大的進口貨品中發現未經許可的基改亞麻籽。農林省官員表示,在日本,大多數的亞麻籽使用來製造像油漆等工業用油,而製造過程中的剩餘便用來製造動物飼料以及可供人類食用的食品。如果基改生物的含量超過1%,便無法用在動物飼料上。厚生省在抽樣檢驗這批今年十月抵達日本,由加拿大Canmar穀物產品公司所出口的食用亞麻籽貨物時,發現含有基改生物FP967。現在所有來自加拿大的食用亞麻籽貨品都必須經過嚴格檢驗,以確保未受到基改污染。這樣的檢查過程通常得花上一個禮拜才能完成。這樣嚴密檢測將持續到加拿大政府肯正視問題,並提出具體措施來改善為止。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他們也將開始對飼料用的加拿大進口亞麻籽進行檢查。Source

  • 基改麥進軍加國孟山都長考    09-11-25.6

孟山都加拿大地區發言人表示,孟山都是否開發加拿大基改小麥市場,其商業化的方式將取決於加拿大小麥業者的態度。現時點孟山都仍不確定是否應進駐加拿大市場,他們才剛開始觀察做生意的可能性。2004年時在加拿大農民強大的反抗下,孟山都放棄引進基改小麥。農民擔心基改小麥的引入會對加拿大小麥的貿易造成不利,那時絕大多數的小麥消費者也表示他們不想要基改小麥。今年七月,孟山都以45百萬美金買下位於蒙大拿州的小麥育種公司WestBred,並且宣佈WestBred將用來開發適合美國的基改小麥,預計1012年後商業化。發言人表示,不用等加拿大或澳洲的同意,美國無論如何都會採用基改小麥。這是因為美國小麥業者,包含美國小麥協會以及全國小麥種植者協會(NAWG)已要求孟山都著手開發基改小麥。美國小麥業者相信他們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無論是基改或是非基改。不過那是在消費者可以接受在非基改的貨品中出現一小部份基改小麥的情況下。要做到零容許度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五月時美國、澳洲、加拿大支持基改小麥的農民團體,包括西加拿大小麥種植者協會和加拿大穀物種植者聯盟共同發表宣言要求基改小麥必須「同步商業化」。他們表示,既然沒有團體成員能夠否決其他人的作為,他們相信,以協調一致的方式引進基改小麥品種,進而減少市場分裂並縮短市場調整期,是對所有人來說最好的方式。2008年,NAWG表示希望在基改小麥商業化前與開發商進行商談。NAWG也希望能取得所有主要小麥出口國的食品與飼料使用批准。而一旦美國採用基改小麥,加拿大農民是否準備跟進,各方說法各有不同。發言人說,加拿大小麥種植者協會成員表示基改小麥是不能接受的,而全國農民聯盟(NFU)則表示是基改小麥的引進這一點無法接受。至於消費者對基改小麥的接受程度則並未提及。不過她表示,基改小麥取得批准是絕對的。孟山都將致力於取得那些具有實質功效管理機制國家的批准,發言人認為,歐洲有管理機制的運行,但無管理機制的功效。最近在加拿大出口的亞麻中查出含有微量基改亞麻的例子也強調了歐盟對尚未取得批准的基改作物是多麼的敏感。

另外,發言人也表示在基改小麥沒有取得所有主要小麥進口國的認可前,孟山都是不會停止推動基改小麥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否決基改小麥的上市。不過她強調,孟山都會努力不破壞加拿大小麥出口商的生意。90年代中期,即使歐盟尚未批准基改油菜,在加拿大油菜公會的同意下,基改油菜仍在加拿大商業化上市,理由是油菜業者認為讓油菜農得以使用新科技是非常重要的。事後也證明了這是正確的選擇,很多的種植者也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儘管加拿大油菜因此損失了歐盟這個市場,但出口商開拓其他市場後,其造成的經濟影響已經趨緩。在加拿大油菜被拒絕進口前五年間,平均有44萬5千2百5十噸油菜出口到歐盟,僅佔加拿大總油菜出口量的18%。

如果孟山都決定開發適合加拿大農民的基改小麥,他們將建立一個小麥開發諮詢協會,邀請所有加拿大小麥業者、學術和地方性的團體共同加入。孟山都也要聆聽「激進團體」的意見,不過當然是在能進行「建設性對話」的情況下,好比像加拿大生技行動聯盟或全國農民聯盟這種持不妥協態度的團體,就不在考慮之中。發言人表示,因為還有許多其他的團體,有更正當合理的想法需要表達出來作為參考的。Source

  • 孟山都撤回基改申請惹懷疑    09-11-17.1

由於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因安全考量要求孟山都為其產品提供進一步的安全證明,孟山都因此戲劇性地撤回其基改玉米LY038在歐洲的商業化申請。今年四月底時,孟山都歐洲地區的子公司Renessen向EFSA遞交兩封信件,表明要撤回2005年時提出的基改玉米商業化申請。歐洲Renessen公司在寫給EFSA的信中表明,考量到進一步科學研究所需要的花費以及因此而短少的商業利益,已經沒必要再做其他的安全性研究了。

整起事件本來都在檯面下進行,沒有任何一家主流媒體報導這項消息,EFSA的官網上也沒有這項紀錄,直到後來被GM-Free Cymru的Brian John博士所發現才公諸於世。而孟山都撤回的不僅僅是LY038的商業化申請,另外由LY038和MON810交叉交配而成的新品種申請也同時被撤回。這項基改玉米LY038經過改造能製造出高度的胺基酸離氨酸,在美國已解除管制許可上市,加拿大、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以及紐西蘭也在2006到2007年間認可LY038是安全無虞可供食用的產品。(編註:台灣也已通過)

不過,根據學術期刊的報導,所謂的「二代基改」、「增強營養素」、對消費者有益的新基改品種只不過是誇大渲染的說法而已,其實是在不知不覺間危害消費者的健康。這項高離氨酸基改玉米在2004年時向澳紐食品標準局(FSANZ)提出申請,儘管當時這項申請遭到來自紐西蘭基督城的坎特伯里大學生物安全研究中心(INBI)強烈的反對,認為食用基改玉米可能會增加致癌、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的機率,FSANZ仍在2007年12月認可其為安全無虞可供民眾消費食用。FSANZ強調基改玉米LY038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而其撤回歐洲商業化申請的行動純粹是基於商業上的考量。

遺傳學者Jack Heinemann博士認為孟山都的這項舉動是策略上的考量而非純粹商業理由,並且質疑為什麼FSANZ在經過這樣的事情後仍認為讓紐澳民眾食用這個基改玉米是安全沒有問題的。Heinemann博士表示,他個人並不相信LY038的申請撤回是為了經濟理由,孟山都粗估基改玉米LY038大概的價值約為每年十億美金。誰會相信每年十億美金的市場對孟山都來說太小?最起碼Heinemann博士表示強烈的懷疑。申請撤回的真正理由應該是歐洲食品管理局要求孟山都要提出更多的產品安全性數據。

另外,Heinemann博士也指出,就他目前獲得的消息,芬蘭似乎對動物飼養研究的研究數據以及研究品質不甚滿意。馬爾他也基INBI反對的理由而拒絕這個基改玉米,INBI同樣的科學研究也送到了FSANZ,但FSANZ卻選擇不予理會。Source

  • 基改大豆玉米書歐洲不樂觀    09-11-17.2

雖然歐盟批准了三種基改玉米品種,歐洲的穀物貿易商及飼料製造商仍對大豆再度進口歐洲不表期待。歐洲飼料生產商協會表示,由於基改玉米Mir 604目前仍禁止進口歐盟,美國的大豆供應商也將選擇繼續避開歐盟市場。日前在美國大豆貨櫃中驗出基改玉米的性狀,導致超過20萬噸的美國大豆滯留在歐洲港口無法入關。如今也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美國大豆進口到歐洲了,過去在十月到隔年三月間都會有6到7百50萬噸的大豆進口到歐洲。

在美國大豆貨櫃中驗出的基改玉米品種為Mon 88017Mon8903459122 x NK603三種,它們在最近獲得歐盟執委會的批准,可以合法在歐盟上市。歐盟糧食商會發言人表示,那些被滯留的美國大豆可望在近期解除管制。不過只要基改玉米Mir 604沒有獲得批准,美國大豆就不會再進口歐洲,因為貨品中混入基改玉米的風險對供應商來說實在是太大了。Source

  • 基改麥進軍加國孟山都考量    09-11-17.3

孟山都加拿大地區發言人Trish Jordan表示,孟山都是否開發加拿大基改小麥市場,將取決於加拿大小麥業者的態度。現時點孟山都仍不確定是否應進駐加拿大市場,他們才剛開始觀察做生意的可能性。2004年時在加拿大農民強大的反抗下,孟山都放棄引進基改小麥。農民擔心基改小麥的引入會對加拿大小麥的貿易造成不利,那時絕大多數的小麥消費者也表示他們不想要基改小麥。今年七月,孟山都以45百萬美金買下位於蒙大拿州的小麥育種公司WestBred,並且宣佈WestBred將用來開發適合美國的基改小麥,預計1012年後商業化。發言人表示,不用等加拿大或澳洲的同意,美國無論如何都會採用基改小麥。這是因為美國小麥業者,包含美國小麥協會以及全國小麥種植者協會(NAWG)已要求孟山都著手開發基改小麥。美國小麥業者相信他們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無論是基改或是非基改。不過那是在消費者可以接受在非基改的貨品中出現一小部份基改小麥的情況下。要做到零容許度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五月時美國、澳洲、加拿大支持基改小麥的農民團體,包括西加拿大小麥種植者協會和加拿大穀物種植者聯盟共同發表宣言要求基改小麥必須「同步商業化」。他們表示,既然沒有團體成員能夠否決其他人的作為,他們相信,以協調一致的方式引進基改小麥品種,進而減少市場分裂並縮短市場調整期,是對所有人來說最好的方式。2008年,NAWG表示希望在基改小麥商業化前與開發商進行商談。NAWG也希望能取得所有主要小麥出口國的食品與飼料使用批准。

而一旦美國採用基改小麥,加拿大農民是否準備跟進,各方說法各有不同。加拿大小麥種植者協會成員表示基改小麥是不能接受的,而全國農民聯盟(NFU)則表示是基改小麥的引進這一點無法接受。至於消費者對基改小麥的接受程度則並未提及。孟山都將致力於取得那些具有實質功效管理機制國家的批准。最近在加拿大出口的亞麻中查出含有微量基改亞麻的例子也強調了歐盟對尚未取得批准的基改作物是多麼的敏感。

在基改小麥沒有取得所有主要小麥進口國的認可前,孟山都是不會停止推動基改小麥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否決基改小麥的上市。不過孟山都會努力不破壞加拿大小麥出口商的生意。90年代中期,即使歐盟尚未批准基改油菜,在加拿大油菜公會的同意下,基改油菜仍在加拿大商業化上市,理由是油菜業者認為讓油菜農得以使用新科技是非常重要的。事後也證明了這是正確的選擇,很多的種植者也會同意這樣的說法。

儘管加拿大油菜因此損失了歐盟這個市場,但出口商開拓其他市場後,其造成的經濟影響已經趨緩。在加拿大油菜被拒絕進口前五年間,平均有44525十噸油菜出口到歐盟,僅佔加拿大總油菜出口量的18%。如果孟山都決定開發適合加拿大農民的基改小麥,他們將建立一個小麥開發諮詢協會,邀請所有加拿大小麥業者、學術和地方性的團體共同加入。孟山都也要聆聽反對團體的意見,不過當然是在能進行「建設性對話」的情況下,好比像加拿大生技行動聯盟或全國農民聯盟這種「持不妥協態度」的團體,就不在考慮之中。Source

  • 基改作物在美造就超級雜草    09-11-14.1

美國種了十幾年的抗除草劑基改作物之後,目前在南方已經出現了抗除草劑的超級雜草,大面積農戶需要噴施比過去更多的除草劑才能克服。有8個野莧的品系已被列為頑劣雜草,這些野莧已會抵抗嘉磷塞,而且長的很粗壯,會絆住農業機械,也導致68%以下的減產。由於情況惡劣,使得喬治亞州Macon1萬畝農地荒廢。對此結果兼賣基改種子與嘉磷塞除草劑的孟山都公司怪罪到農民,認為農民施用過多的 嘉磷塞,建議農民混合嘉磷塞與傳統藥劑如2-4,D來除草。孟山都在2001年已經得到該混合配方的專利。Source

  • 基改馬鈴薯申請在南非失利    09-11-14.2

南非基改生物執行處日前宣告對於抗蠹蛾基改馬鈴薯的審核不通過;該基改生物的申請是由農業研究局提出。南非早在1999年就實施基因改造生物法,並根據該法成立執行處、登記處與諮詢委員會。執行處列舉了超過11項,包括生物安全上的、社會經濟上的、以及農藝考量上的拒絕理由。執行處的決定呼應了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反對意見。該中心反對基改馬鈴薯為害人類、環境健康以及農民的風險。生物安全中心表示基因改造生物執行處的決定表示農業研究局毒理學的試驗不恰當、設計不科學,基本上是有瑕疵的。而且蠹蛾對農民而言不是大問題,農民頭痛的是缺水缺種薯。不過鼓吹基改的團體則認為執行處的理由不足,而那些理由可以提供更多資訊來澄清;南非種11年的基改玉米也沒有引起危害情事,蠹蛾在南非也造成馬鈴薯生產的損失;基改馬鈴薯可以降低農民的成本,減少噴農藥。Source  Source

  • 基改庇蟲區美農民不太遵守    09-11-11.1

根據本月5日發表的報告指出,種植基改玉米的美國農民,有高達25%沒有遵守聯邦法規的規定來維持基改作物對害蟲侵襲的抵抗力。幾年前,僅有10%的的農民規避法規,如今有更多的農民不守規定,不僅增加了害蟲對玉米中致命毒素產生抗性的風險,也令人質疑環境保護署以及農業生技公司是否全力執行生產法規。

目前已有些微的跡象顯示害蟲已逐漸對玉米中的毒素產生抗性。如果害蟲真的具有抗毒性的話,將不僅是基改玉米無效而已,更會影響到以噴灑蘇力菌作為天然殺蟲劑的有機農民。為了不讓這樣的情況發生,美國環保署要求玉米帶的農民應在其農地上種植20%的非基改玉米,作為玉米害蟲的庇護區。由於每家生技種子公司必須負責確認其客戶,也就是購買基改種子的農民都遵守這項規定,因此孟山都、先正達、拜耳作物科學、Pioneer Hi-Bred、Dow AgroSciences等五大生技公司每年都共同調查農民的種植情況,並將調查報告交給環保署。

透過資訊公開法的要求,Jaffe自環保署取得這些調查報告。從這些種子公司對農民進行的調查中,Jaffe發現在2003年到2006年間,約有90%的農民遵守環保署的規定庇蟲區。不過到了2007年,守法農民的比例降到80%,2008年則降到78%。此外,2006年尚有89%的農民確實建立起足夠大小的庇蟲區來抵抗玉米根蟲,到了2008年只剩下74%;其中,又只有63%農民的根蟲庇護區靠近他們的玉米田(靠近了才有效)。種子公司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於兩年前開始推行「重視庇蟲區」的活動,包括發送明信片給農民,在玉米帶的高速公路路旁豎立起告示牌等。

造成農民守法比例下降背後的因素之一可能是2007年時玉米價格突然的飆漲,誘使農民種植更多的基改玉米。此外,由於新玉米品種的基因似乎能同時抵抗玉米螟和玉米根蟲,但兩種害蟲的庇蟲區規定卻不盡相同,農民有可能因此對庇蟲區的界定感到困惑而無法確實遵守規定。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環保署將評估調查報告,如果認定必須採取額外措施來預防害蟲產生抗毒性的話,環保署也會採取行動。

不過就生技產業的角度來看,他們關心的是確保Bt基改技術能有效地對抗害蟲,所以生技公司也在尋找減少庇蟲區面積的方法,好讓農民能種植更多昂貴的基改玉米。方法之一是在玉米中加入能對抗多種害蟲的基因,降低害蟲產生抗毒性的機率。譬如,孟山都和Dow AgroSciences共同開發的SmartStax基改玉米便取得庇蟲區僅需佔種植面積5%的許可,這是因為SmartStax基改玉米本身含有6種對抗不同害蟲的基因。另外,Pioneer公司也在其新產品Optimum AcreMax種子的申請中引進「袋中庇蟲區」的方法:每袋種子中含有約2%的非基改種子。如此一來,農民將不需要另外建立分離的農地作為庇護區,因為非基改作物將分散在整個農田。不過環保署的科學顧問對Pioneer的作法持保留的態度,目前為止環保署也尚未批准這個方案。Source

  • 基改惹禍加拿大農民頻叫苦    09-11-11.2

北美大草原的亞麻農擔心他們會被強迫接受昂貴的檢驗來挽救其在歐洲重挫的名聲。全國農民聯盟主席Terry Boehm表示,每年產值高達3億美金的加拿大亞麻產業每天都在賠錢。如果不能儘快解決這樣的困境並且成為歐洲地區可信賴的供應商的話,加拿大亞麻農會永遠失去歐洲這塊市場。話雖如此,農民本身仍不確定是否應該接受檢驗。大部分的農民都有向銀行借款,而他們不確定是否有能力憑著種亞麻來償還債務,因為他們不知道種出來的亞麻是否能真的賣出去。

今年9月,歐洲在一批加拿大來的亞麻貨物中發現含有基改種子,隨即拒絕接受這批貨物。這起事件嚴重地打擊了加拿大亞麻的信譽,一旦有退貨的情形發生,往往得花上好一段時間才能讓消費者遺忘,而重返市場又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最後農民必須為此錯誤付出代價。對加拿大農民來說,亞麻(特別是有機亞麻)是非常重要且報酬優渥的商業作物。不過如果這種販賣的不確定性一直持續到明年春天,農民可能會選擇改種其他作物。然後其他國家便順理成章地接收加拿大亞麻農的外銷市場。Source

  • 美國學者表示基改非萬靈丹    09-11-06.1

美國權威科學家Michael Hansen博士表示,基改作物非解決食物安全性問題的萬靈丹。真正解決食物安全性問題的方法其實是那些小規模,符合生態倫理,專注於地方食物系統的永續農作上。在所有作物中,以大豆基改的比例最高。90%的美國大豆種植面積,98%的阿根廷種植面積,以及60%的巴西種植面積均耕種基改大豆。然而,科學數據卻顯示Roundup型的基改大豆產能較普通大豆少10%。所以如果要增加產量來養活更多人口的話,基改大豆顯然無法解決問題。Hansen博士表示,國際間對使用何種農業方式才能解決饑餓問題已有初步的共識。根據400位科學家歷經四年的評估後,斷定不能再接受一直以來的做法。科學家認為像基改技術或奈米技術這種高科技並不能解決問題,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小規模,符生態倫理並著重地方食物系統的農業。應該改革貿易規定,制定環境政策,並且注重性別問題。此外,針對美國生技巨擘孟山都公司宣稱其Bt基改棉花能減少水的使用量且能對抗害蟲的說法,Hansen博士也提出反駁,指出在巴基斯坦的PunjabBt基改棉花的水使用量較普通棉花高出25%,在Sindh地區的水使用量更是將近一般棉花兩倍。Source

  • 孟山都開發含好油基改大豆    09-11-06.2

在取得聯邦許可後,孟山都與Solae公司共同開發的基改大豆油上市之路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026日宣佈,兩家公司聯合開發的SDA Omega-3大豆油「大致上」是安全且可被用於食用產品中的。FDA發給其認可為安全的食品這種安全性許可,但FDA在許可申請時並不要求進行科學安全性審核。孟山都與Solae約在兩年前向FDA提出他們自家產品的食品安全審核資訊,現在他們將這份資料呈交美國農業部,農業部將決定這個基改大豆是否能商業化,並讓農民耕種。

儘管FDA的安全性審核過程並非強制性的,不過官方人員表示這兩家生技公司都自行進行了安全性審核。在基改大豆油的申請上,孟山都繳交了經過他們自己公司內部審核小組許可的數據。要讓消費者要真正買到含有基改SDA Omega-3的食用油還得花上幾年的時間。食品公司必須要先測試如何運用這種基改油到他們的產品中,這個工作就得花上幾年的時間。此外,孟山都和Solae公司也正努力開發一種專門用於油炸的Omega-3基改油,不過尚未取得安全性許可。2005年時,孟山都公司開發出名為Vistive的大豆,這種基改大豆沒有部分氫化的問題,能更耐貯藏。Source

  • 美國馬鈴薯業者考慮走基改    09-11-06.3

美國馬鈴薯業者正努力將基改馬鈴薯重新引入美國市場,有四、五家公司正努力開發基改馬鈴薯品種。這種新品種將含有複合的性狀,其中一部分讓馬鈴薯能抵抗害蟲以及疾病,對農夫有利,而且對消費者的健康也有益處,因為其減少了丙烯醯胺產生的程度。當馬鈴薯這種澱粉類食物在高溫下烹調時,會產生致癌物質丙烯醯胺,新的基改馬鈴薯則減少了這種危害。儘管目前尚無任何基改品種達到商業化上市的標準,不過馬鈴薯業者希望能夠做好準備。馬鈴薯協會將於今年秋天成立特別工作小組,決定要如何在不影響原有市場的情況下,將基改馬鈴薯重新引進美國市場中。

馬鈴薯業者希望不要重蹈90年代中期引進孟山都的New Leaf馬鈴薯時的錯誤。當時,儘管許多農夫喜歡New Leaf馬鈴薯能抗科羅拉多甲蟲以及其他馬鈴薯病毒的特性,但New Leaf馬鈴薯卻未能被幾個重要市場所接受,包括薯條業者,馬鈴薯公司最後不得不放棄這項產品。在2001年,日本回收了價值數百萬美元含有乾燥基改馬鈴薯的零食產品,美國也因此展開昂貴的乾燥馬鈴薯出口測試計劃以作出回應。由於某些國家,如日本,仍未許可基改馬鈴薯產品的上市,因此美國產業可能要將基改與未基改馬鈴薯隔離,不能再像第一次引進基改馬鈴薯那樣。不過,馬鈴薯產業必須要思考的是,在乾燥馬鈴薯的部份,要做到怎樣的隔離與測試才能確保基改與非基改馬鈴薯不會相混。

目前開發中的基改品種可能還得花上幾年的時間才能商業化上市並進行耕種。由於尚無任何基改馬鈴薯品種向美國農業部提出正式的許可申請,基改馬鈴薯的引進市場還得花上許多時間。Source

  • 基改作物看不到的成本很高    09-11-06.4

生物學者指出,能抵抗病毒疾病的基改南瓜反而容易遭到致命的細菌感染攻擊。1990年代中期,美國農業部批准了基改南瓜的商業化申請。基改南瓜能抵抗種植時三種最重要的病毒危害,然而,儘管抗病性作物對商業化種植的農民來說是一大福音,生態學家卻擔心基改作物的背後隱藏著更高的代價。他們擔心當作物對病毒產生抗性,這些病毒將會轉移陣地到野生植物中,因而改變了野生植物的生態。這有可能對原生野生南瓜的植物社群多樣化產生影響。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隨著病毒感染橫掃基改與野生作物並生的田地,黃瓜甲蟲對基改植物所造成的損害較普通作物來得嚴重。一旦病毒侵襲了野生植物,基改植物遭到甲蟲攻擊所造成的損害明顯地嚴重許多。因此,基改植物更有可能遭受到致命的細菌性青枯病的侵襲。對此研究人員解釋,那些不具有抗病毒基因的植物會感染疾病,但因為黃瓜甲蟲喜歡吃健康植物而不喜歡吃病毒感染的植物,所以甲蟲會集中攻擊那些健康(大多數是基改)的植物。Source

  • 歐盟基改審核各國化有利弊    09-11-02.1

英國最高科學研究組織「皇家學會」於1021日發表了一份報告,要求應有公家贊助的研究計劃投入基改作物科技中。報告中表示這樣的投資能使得歐洲北部晉身「世界主要麵包籃」之列。在基改技術發展上,目前唯一的法令限制在歐盟。所有新的基改生物的申請批准都是掌控在歐盟執委會手中。不過荷蘭日前提出一項法案,要求一旦基改作物獲得歐盟健康與安全批准後,該作物是否能被允許種植,最後決定權應交由各個會員國獨立判斷。在荷蘭的這項提案下,其他會員國對批准新基改品種的反對聲浪也能很快地不再會造成耽擱。顯然地,荷蘭的法案實際上是基改政策的會員國化。

目前,歐盟會員國能借由所謂的「防衛條款」來封鎖基改。只要有合理的理由證明基改對人體健康或環境有害,會員國能憑藉防衛條款勒令禁止基改生物的使用和販售。奧地利、法國、希臘、匈牙利、德國以及盧森堡皆分別於近幾年援引防衛條款來對付基改。然而,根據最新的調查,在歐洲大多數民眾都反對基改作物的情況下,有58%的作物許可申請面臨到困難,即使執委會改組後也依然如此。

不過諷刺的是,荷蘭的主張早已出現在歐洲法關於基改作物的相關法規中。法規中指出,「管理基改產品時,其他合理的要素,如社會或倫理上的關心等應列入考慮當中。」而環境保護團體長期以來也一直用社會大眾的質疑與不安來抨擊目前這一代抗除草劑或設計來製造殺蟲劑的基改作物。荷蘭的提案將使得個別國家可以自行宣稱為無基改國家,也能解除目前歐盟管理機關通過基改作物所面臨的龐大壓力。在義大利與德國的許多地區都已經宣稱其為無基改,愛爾蘭也表示將禁止一切基改作物的耕種。威爾斯國民議會長期以來也一直對基改表示反對,其所持的一貫立場是對基改作物採用最嚴格,但不違反歐盟以及英國法令的政策。

不過儘管奧地利、希臘、波蘭等會員國對荷蘭的提案表達支持,反基改團體仍相信這項提案可能是相當危險的一步。因為這將意味著目前各個會員國在歐盟議會中互相討論辯論基改議題的情景將不復見。歐盟執委會也將有更多的政治自由來忽略基改這個燙手山芋,並樂於將處理的責任留給各個會員國各自解決。這會瓦解歐洲反基改的勢力,並且讓荷蘭與西班牙等國種植更多的基改作物。此外,由於美國和加拿大很有可能對各別國家的禁令提出抗議,這個提案也可能使得各個會員國遭到世界貿易組織對其採取法律行動。Source  Source

  • 英國皇家學會推動基改遭批    09-11-02.2

英國皇家學院日前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基改作物的使用有其必要性。這份報告由八位學者共同撰寫,表示已證實基改技術在加強作物產量和對抗疾病上效果顯著,所以英國也應該使用基改技術。此外,由於科學家預測在西元2050年將有災難性的糧食危機,因此更應該運用基改技術和基改物來避免如此災難的發生。針對皇家學會的報告,反基改團體GM Free Cymru提出譴責,表示這項鼓吹運用基改的活動是憤世嫉俗又投機的行為。包括英國食品標準署、英國政府、John Beddington教授以及其他推廣基改的組織,都聯合起來利用氣候變遷和糧食短缺對人類的威脅,進而合理化基改技術的使用。GM Free Cymru抨擊道,近二十年來,基改產業不斷地保證要創造出「奇蹟作物」來提高產量,抵抗乾旱和土壤鹽分過高等不利的耕種條件,並且為小農帶來實質的利益。可是在耗費了英國納稅人數百萬英鎊的稅金後換得的只是一場空。實際上普通或非基改作物的產品是更安全、更有營養、更好吃、更便宜,更容易加工的。大型基改企業走入的是一條死巷,這也是基改技術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GM Free Cymru也指出,那些宣稱基改性狀具有高產量的說法,不過是基改企業拿來混淆大眾的花招罷了。真正的科學家不應被這種說法所愚弄。Source

  • 歐盟農業部長拒新基改玉米    09-10-23.1

歐盟各國農業部長在19日的會議上拒絕簽署允許進口美國農民種植的新基改玉米,這包括孟山都兩個以及先鋒公司的一個基改玉米。允許美國基改玉米進口一案最終的決定權將落在歐盟執委會上,如果各國農業部長無法達成共識的話,位於布魯塞爾的執委會將做出最後決定。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的基改作物被允許在歐盟種植,不過在這些許可的作物中,只有1998年通過批准的孟山都MON810基改玉米少量種植。MON810 基改玉米的案件已經成為大西洋兩岸摩擦的起點。美國警告歐盟不要將環境議題當做保護主義的藉口。而6個歐洲國家,包括奧地利、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盧森堡等,都採用了防衛條款來禁止MON810基改玉米在她們國境內種植。Source

  • 印度基改茄子的種植再延後    09-10-23.2

儘管印度最高生技管理機關已認可基改食品作物的安全性,反對者堅定的立場仍使得印度政府不得不延後基改食品作物商業化的行動。印度基因工程審核委員會(GEAC)14日同意允許印度農民耕種抗蟲害的基改茄子。不過不到24小時,印度的環境森林部長Jairam Ramesh便表示這項耕種許可將請示過所有相關人士後再正式決定。環境森林部將徵詢民眾對基改作物的意見直到今年年底,部長也將在明年一、二月時徵詢科學家、農業專家、農民組織、消費者團體以及NGO等的意見,再決定應如何做。這個基改茄子品種是由位於印度JalnaMaharashtra 雜交種子公司以及美國種子公司巨擘孟山都所聯合成立的生技公司Mahyco Monsanto Biotech所研發出來的。Source

  • 皇家學會與英政府合推基改    09-10-23.3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John Beddington再度重申使用基改作物來確保全球食品安全性的看法。部長、科學家、農民以及食品公司皆認為現在是軟化民眾對基改產品看法,並且試圖讓民眾看到基改優點的好時機。政府官員已要求其外圍團體詢問社會大眾對基改產品的態度是否有所改變。由於食品製造商與超市也擔心海外食品製造中大量運用基改技術,可能很快地便無法維持供應非基改食品,因此這項活動也是對食品製造商和超市的擔憂做出適當的回應。

六年前也有類似的活動進行,當時詢問的結果是大多數的民眾都不願選擇吃或購買基改食品。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FRA)發言人表示,政府始終認為基改是解決食品安全性的方法之一,也對基改技術保持開放的態度。不過仍需要基改試驗中得出的具體科學證據來證明種植基改作物對人類健康或環境是絕對無害的。目前僅有一項英國利茲大學的實驗正在進行當中,科學家對一種抗枯萎的基改馬鈴薯品種進行監測,這是由一種使作物大量毀滅的常見害蟲所造成的。Source

  • 資策會科法中心基改新網站    09-10-22.1

我國最專業、最完整的GMO管理法規網站,即日起開站,網址為: http://stlc.iii.org.tw/gmo,歡迎各界人士多多利用。

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相關研發與應用活動,業已展開多年,但不可諱言的,國內相應的管理制度與法規,卻未及時跟上科技的快速發展。有鑑於此,「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於2006年底,特別設置「基因改造科技跨部會工作小組」(以下簡稱工作小組),專責協調與溝通各部會的管理立場、消除法規障礙,並凝聚政策共識。

為確保工作小組能順利運作,並逐步解決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研發與應用涉及之管理疑義,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委託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執行基因改造科技法制計畫,並擔任工作小組的法制政策智庫,以國內外相關法制政策研究為基礎,協助完善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管理體系。

基因改造科技法制計畫執行迄今已累積許多國內外相關研究能量,對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管理現況及政府運作架構有深入的了解,並正漸次填補規範上之落差及真空,又社會各界對於此類資訊公開事宜亦甚關切。為擴散這些能與知識,建構透明化之基因改造科技法規環境,讓社會大眾可以了解政府現在及未來相關管理方向,計畫執行團隊特地建置國內第一個以GMO管理法規為主的網站:GMO管理法規資訊網。 本網站將一向為我國各界所廣泛關注的GMO管理法規、國內外有關GMO管理規範訊息及重要網站等蒐羅其中,使用者可在本網站中,蒐集到所需的GMO管理法規。

此外本網站的內容更涵蓋:最新的GMO法規新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我國、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及國際組織對基因改造科技之管理精神、架構及體系,並特別就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政策之內涵與趨向,提供完整的樣貌;而堪稱創舉的法規地圖的建置,更是將我國龐雜的GMO管理體系以最清楚、簡單的方式,以地圖方式展現,使一般使用者能夠輕鬆地了解,並能夠依其選擇,列印符合使用者自己需要的個人化地圖。

再者,本網站亦提供具有深度的GMO管理法規研究報告免費下載,以饗希望能夠深入了解我國與國際GMO重要規範的使用者。 本網站的建置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使用者最專業、最完整的GMO管理法規資訊,歡迎各界多加利用並提供意見,使本網站更為精進、充實。資策會科法中心提供

  • 影片指証基改害慘南美農民    09-10-20.1

在歐洲大部分地區,肉品低價化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過廉價肉品背後隱藏的,是拉丁美洲地區因大規模地種植大豆以及因化學物品過度使用所帶來的毒素污染與環境破壞行為。生態學者影片小組(Ecologist Film Unit)最新公佈的影片「殺戮農場:歐洲廉價牛肉的真正代價」指出,歐洲超市販售的低價肉品與乳製品,大部分都是拉丁美洲最窮困的國家裡嚴重傷害人權以及破壞環境下的產物。於巴拉圭進行的研究發現,為了供應集約畜牧業所需的飼料而大規模地種植大豆,已經衍生出一連串社會與生態問題,包括農民被強制驅離家園,無農地可耕種,貧困、殺蟲劑的過度使用、不當砍伐森林,以及增加食品的不安全性。這部影片突顯了現代食品製造中「非永續」的本質,並讓民眾知曉對隱藏在歐洲低價肉品與乳製品背後,大規模工廠是農業系統下所不為人知的巨大成本。

隨著國際間對全球食品不安全的擔憂日趨加深,提醒世人的活動也隨之而起。由於受到氣候變遷與金融危機的雙重威脅,最新的警示是可能有數百萬極度貧窮的民眾將在未來幾個月或甚至幾年間,面臨到饑荒的威脅。氣候變遷影響到的是大部分開發中國家的農場地區,而金融危機則使得全球各國的糧食救援經費大幅地遭到削減。

巴拉圭如今是全球第六大大豆製造國,有超過2百6十萬公頃的土地耕種大豆,同時也是全球第四大大豆出口國。絕大多數都是出口到鄰國阿根廷,再從阿根廷運到中國以供應其對動物飼料日漸增長的需求。歐盟則是巴拉圭大豆第二大的進口地區,德國、義大利、荷蘭是其最大的消費者。而出口取向的巴拉圭大豆種植業帶來的是一整片森林遭到摧毀,以空出農地供大豆種植,連帶威脅到當地生物的多樣性,並耗盡農村所需的生態資源。工業規模的大豆生產,特別是基改抗除草劑大豆,都仰賴強力殺蟲劑的使用或其他農業化學藥品。約90%的巴拉圭大豆是基改大豆,其對環境品質的破壞,以及大豆農田鄰近居民的健康都有負面的影響。此外,化學藥劑的噴灑也汙染了水資源,對大部分的農業地區造成影響,毒害家畜與野生動物,威脅植物的生存,並導致當地居民產生健康上的疾病,包括腹瀉、嘔吐、基因畸形、頭痛、視力損失,甚至是死亡。

巴拉圭長久以來在土地使用上紛爭不已,大規模大豆耕種的導入也遭受到許多農村的抗議與拒絕。自耕農以及當地的農民組織不時抗議外力入侵他們的田地,他們發動抗議行動、封鎖道路、佔領土地以防止噴灑殺蟲劑。不過在政府當局下令警方和軍隊全力支持下,種基改豆的大農則十分殘酷地反擊那些小農,包括隨意拘留、經常消失、暴力驅逐、毆打、乃至於槍殺。自耕農組織詳盡記載有關巴拉圭大豆產業暴力鎮壓農民的相關檔案,人權團體則要將集約農業背後不為人知的人力成本公諸於世。從巴拉圭自1990年爆發大豆種植潮以來,估計每年約有10萬名小農被迫遷移到都市中,約有9000個農村家庭由於大豆生產業而被迫趨離家園。可是一旦到了都市中,許多家庭被迫在貧民窟中力求生存。在工作機會極少,政府補助又極度不足的情況下,許多家庭面臨到的是永無翻身之地的貧窮生活。影片Killing fields: the true cost of Europe's cheap meat   Source 

  • 孟山壟斷種子美司法部調查    09-10-10.1

傳聞美國司法部正調查孟山都被指非法掌控基改種子市場,該公司表示會予以合作,但並無收到正式調查的要求一事,強調司法部指示加以詢問若干問題。杜邦公司曾表示孟山都的商業行為是不合法,八月時農部與司法部表示正在調查種子產業中不公平競爭與壟斷的事情。孟山都指出其品牌在美國的佔有率,棉花、玉米、大豆分別為413629%。但杜邦指出孟山都與其他200家公司透過授權幾乎掌握全美所有該三種種子的市場。Source

  • 非法基改亞痲子二八國出現    09-10-10.2

自從上月初德國爆發加拿大非法基改亞麻子"Triffid"進口事件後,目前已在歐洲23國家以及模里西斯、南韓、斯里蘭卡、新加坡與泰國等28個國家發現類似案件。穀物、麵包與混合核果等產品若發現受污染都會下架。然而目前加國農民仍然無法瞭解污染的來源,要得到政府證實任何細節,仍有好幾個星期要等。亞麻價格仍然低落。Source  "Triffid"是一本科幻小說中會吃人,但可以製造油的植物。Source(wiki)   Source(影片)

梵蒂岡三月間召開宗教會議時發表工作報告,要求必須承諾開發非洲,但對利用基改產品來解決非洲大陸饑荒問題的想法提出警告。報告中表示,基改作物的風險包括消滅小農的生存,廢除傳統的播種方式,使得農民只能依賴那些大的種子生產公司提供種子。不過在羅馬的專題討論會上,發言人則肯定適當地利用新的生技方式,並且強調基改產品只是新式農業技術的一部分而已。梵蒂岡官員以及農業專家表示,非洲農民應該要能夠使用新的生物科技,包括基改生物,來幫助他們的地區脫離貧窮。非洲未開發和饑荒的情況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使用已過時且不適當的農業方法。新的農業技術可以刺激並且幫助非洲農民,因此應該讓非洲農民也能使用新科技,包括經過基因工程改良的種子。如果數據顯示生物科技能為非洲的開發帶來莫大的進步與好處,道義上就應該允許這些非洲國家自行從事相關實驗。Source

  • 非法基改零含量歐盟討論中    09-10-10.4

從美國出口的大豆貨品再也不敢送到歐洲了。經過幾次在貨櫃中發現基改玉米Bt MON88007MIR604的蹤跡並強制退回後,所有的進口商都不願負擔這種進口的風險。出口商估計,最晚12月飼料產業就會出現原料不足的窘境。考量到這個情況,德國各個聯邦以及農業部長紛紛要求進行快速授權程序。儘管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MON88017MIR604歸類為無害,它們在歐盟仍未獲得授權。在所謂的零容許度規定下,含有未經授權的農業基改生物,哪怕含量極低,也不能在歐盟進行販售。去年歐盟執委飼料進口相關部門曾希望為未經授權的基改作物引進一種「容許程度」的標準,但後來卻改為要求加速原產國內已獲批准的基改作物的授權過程。動物飼料產業已經不只一次地指出他們在市場競爭上已經岌岌可危,並且要求迅速引進實用的規範。於918日召開的秋季會議上,德國各邦農業部長也要求為基改飼料進行快速授權程序,以及更實際地運用零容許度規定。他們要求聯邦政府在歐盟執委會為此議題進行遊說。不過由於巴伐利亞邦居民對基改所持的保守態度,巴伐利亞邦目前正極力爭取成為歐洲的「無基改地區」。Source

  • 基改審核美法院判農部違法    09-10-01.1

小布希政府時代農業部批准RoundUp Ready基改甜菜的種植。食品安全中心以及地球公平組織代表農民以及消費者提出告訴,美國聯邦法院已於9月21日宣判,農部審核的過程是不合法的。法院命令農業部必須針對該作物對農民以及環境產生的風險或經濟影響進行嚴密的評估。

  • 基改審核美法院判農部違法    09-10-01.1

小布希政府時代農業部批准RoundUp Ready基改甜菜的種植。食品安全中心以及地球公平組織代表農民以及消費者提出告訴,美國聯邦法院已於9月21日宣判,農部審核的過程是不合法的。法院命令農業部必須針對該作物對農民以及環境產生的風險或經濟影響進行嚴密的評估。

加州北區地方法院判決農部動植物健康檢疫局(APHIS)違反了國家環境政策法案(NEPA)。由於APHIS在對孟山都的抗嘉麟塞除草劑型Roundup Ready基改甜菜解除管制時,未能提出環境影響聲明(EIS),因此食品安全中心、有機種子聯盟、美國環保團體山巒協會(Sierra Club),以及High Mowing種子等,由地球公平組織和食品安全中心為代表,在20081月時對APHIS提出告訴,控告APHIS在未經過適當評估基改作物對環境、健康,以及連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便毫無限制地批准了Roundup Ready甜菜的商業化種植申請。食品安全中心執行長表示,法院的判決對歐巴馬政府下的農業部是一大警示,呼籲他們不可輕忽基改作物可能產生的生態污染和經濟影響。判決中已經清楚地表示,美國農業部的責任在於保護美國農民以及消費者,而不是保護孟山都的利益。

在2009年9月21日的判決書中,法官Jeffrey S. White要求APHIS提出一份環境影響聲明,並強調「潛在性地消除農民選擇種植非基改作物的權利,或是消費者選擇食用非基改食品的權利,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消除或減少某種特定植物的可利用性,而這種植物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法院因此斷定,APHIS所認為「農民和消費者仍然可以選擇普通甜菜,基改甜菜不會有任何影響」這樣的結論是毫無根據且不合理的。

法院同時也認定APHIS未盡到分析基改甜菜對瑞士菾菜等相關作物的生態污染的責任。有機種子聯盟提倡者會長Mathew Dillion表示,有機種子是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整體性的基礎,人類必須持續保護這個自然資源,並保障有機農民在經濟上不會受到基改作物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保障消費者選擇食用不含有任何基改成分的非基改食品的權益。Jeffrey S. White法官也在判決書中裁示,將針對此案後續的處理方式,包括日後法院命令的解除條件等,於10月30日在法庭內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外界推測,司法部內處理反托辣斯案件的部門也正在對孟山都在基改種子和基改性狀市場中疑似抑制競爭的作為進行詳細的調查。

儘管業者宣稱基改甜菜採用的比例相當高,不過食品製造商卻不太願意接受基改甜菜。目前已有超過100家廠商加入非基改甜菜登記處,反對基改甜菜的引進,並保證在製造產品時盡一切努力避免使用基改甜菜。Source

  • 基改甜菜違法基改農民不服    09-10-01.2

在聯邦法院判決美國農業部批准基改作物過程違法後,業者表示,基改甜菜的種植者不會毫無抵抗地放棄Roundup Ready品種。921日聯邦法院判決管理機關必須針對Roundup Ready甜菜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詳細的科學研究。此舉可能使得農民在明年無法繼續種植基改甜菜。根據業者表示,今年在美國種植的甜菜計有116萬英畝,其中有95%是種植Roundup Ready基改甜菜。美國大部分的甜菜種子是在奧勒岡州Willamette谷製造的,那裡的種子種植者也遭到這次判決的波及。據業界估計,最多有3,000英畝的Roundup Ready甜菜種子已經種到土壤裡,預計明年8月便可收成。而一旦Roundup Ready品種遭到禁止,是否有足夠的普通甜菜種子能完全供應明年的種植所需則還不可知。種植Roundup Ready甜菜的農民認為Roundup Ready的產量較高,整體來說,除草劑的使用量也較普通甜菜來得少。

不過提出告訴的有機農民、食品安全提倡者,以及消費者團體將在1030日向法官申請強制令,在重新調查完成前,禁止耕種新的甜菜。環境保護團體表示,管制機關在批准作物商業化耕種前,未盡到適當評估其環境、健康,以及連帶經濟影響的責任。法院的判決對尋求停止基改甜菜生態污染的支持者而言,是一大勝利。法院已清楚指出美國農業部的責任在於保護美國農民與消費者,而非保護孟山都的利益。有些農民擔心Roundup Ready甜菜可能與相關作物交叉授粉,例如有機唐萵苣和瑞士菾菜,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Source

  • 賽普勒斯嚴禁基改可能受罰    09-10-01.3

賽普勒斯國會日前獲知,因為他們禁止使用基改生物所製造的生物燃料,可能面臨歐盟嚴重的罰款。賽普勒斯為求和歐盟法律達到一致,於2005年通過生物燃料及其他再生式燃料促進法,不過法條中有一項條款,禁止供應販售基改植物製成的生物燃料。歐盟於2007年警告賽普勒斯這項條款違反了歐盟法令,不過塞普勒斯並沒有加以修改。賽普勒斯國會議員表示,國會是有意識且一致地決定保留該條款,試圖維持賽普勒斯無基改的狀態。

不過今年5月歐盟執委會求助歐盟法庭,現在賽普勒斯可能面臨高達數百萬美金的強制罰款。不僅如此,賽普勒斯納稅人也必須額外繳納每噸50美元(相當於27歐元)的證明費,以證明進口的生物燃料並非由基改生物製成。不過該證明的真實性卻無法檢驗。賽普勒斯是以液態油的形式進口生物燃料,混入柴油引擎中做運輸之用。能源部部長Solon Kasinis解釋道,要辨明該植物是否為基改生物,必須檢驗植物種子的DNA。但進口的燃料是液態油的形式,不太可能檢驗其是否為基改生物製成。司法單位表示賽普勒斯缺乏司法或科學論點來支持其採取的立場。奧地利也在類似的案件中敗訴,法國也被罰款1000萬歐元。能源部長表示,應該要有明確的定義來區別賽普勒斯成為無基改島的決心,並刪去這項條款,因為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議題。內閣已經決定在國會會期結束,國會議員準備廢棄這項備受爭議的法條前,重新討論法律條文。然而,這些作為仍不代表賽普勒斯便可就此抽身。Source

  • 反對基改作物有其深層理由    09-09-25.1

英國衛報社論作者Verlyn Klinkenborg長期反對基改作物,其主要論點如下:

基改作物的問題所在並不僅僅是基因改造而已,更嚴重的是基改作物完全具體化了現代農業邏輯上的謬誤。顯示出商業種子取代傳統且適應地方特性品種的傾向,這種模式在1930年代引進雜交玉米後更為強烈。基改作物的出現也顯示出世間面對農業問題時始終有著運用昂貴的高科技來解決的偏見與迷思。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運用簡單、低科技的農業技術仍然成效較好,農民也較能負擔的情況下。然而,基改作物促進了以賺取金錢為目的的商業作物大量的散佈,取代了農民賴以生存的傳統作物。

表面上,基改作物創造一種更多更好選擇的幻覺,不過事實上,基改作物所代表的是基因所有權的縮小,以及一種只有在實驗室中才能成立的基因多樣性模型。也正因如此,基改作物可能降低食品的安全性,特別是當新的非食物品種(譬如作物經基因改造來製造藥品等)也開始進行生產時。基改種子審查時法規上的限制,政府無法獨立進行環境影響研究評估等也增加了基改的危險性。

最重要的,就是基改種子創造了假象,好像農業技術革新不用有太多的變化。種植基改作物的農民的確花費了較少的時間與燃料在田裡,這是好事。不過當整個農業系統都需要改革的情況下,試圖改造種子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工業化農業與生物、社會、文化或政治上的多樣性都是相對立的。要了解基改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只要看巴西大豆的例子就知道了,巴西大豆是一種商業作物,其種植地區本來是亞馬遜雨林。

工業化農業所帶來的巨大產量,不過這生產力只是產量與勞力之間單純的關係,絲毫不考慮土壤健康或當地居民福祉。在追求農業工業化模式無情的邏輯之下,留下的是一個充滿著未知變數的世界。

對美國人而言,世界其他地區對基改作物持續進行的抵抗或許顯得有點不切實際,一種對既定事實的無謂抵抗。不過這不僅僅是對某一個種子的抵抗,同時也是對某種農業模式的抵抗,而這種農業模式很清楚的,是已經挫敗了。Source

  • 非基改技術可得到相同效果    09-09-25.2

有別於農業生技巨擘孟山都,美國Cibus公司採用另類的方式來改良植物基因。

Cibus公司最主要的資產就是「快速性狀發展系統」。有別於孟山都的基改方式,Cibus的技術是從基因組中剔除某些性狀,而非殖入不屬於植物本身基因。運用這個方法能在高度控制的環境中加速植物育種的速度。簡單地說,就是研究人員將某分子插入植物細胞中,使得植物能依照期望產生突變。原本在自然環境中可能要花上數萬年才能完成的突變,Cibus的研究員可以在3~5年內完成試驗上市販賣。這種無需殖入不屬於植物本身的基因,卻又能達到相同功效(例如抗蟲害或抗除草劑等)的技術,預估將會受到市場的肯定以及反基改人士的歡迎。此外,孟山都研發成本很高,一項基改產品的上市,包括在美國通過一切審查批准上市,得花上5千萬美金。不過Cibus公司的作法則僅需花5~7百萬美金,便能讓產品上市。開發成本的低廉也讓Cibus公司得以開發種植面積較小的作物品種。

目前Cibus公司已經完成數種作物的田間試驗,並且有兩個抗除草劑型油菜品種已達準備階段,一個是Cibus自行研發的產品,預計於2011年正式上市;另一個產品則是與BASF公司共同開發,預定2013年引入市場。Source

  • 印度兩萬民眾拒食品有基改    09-09-25.3

在綠色和平組織發表了一份可能有採用基改產品的公司名單後,超過2萬4千名民眾要求印度的大型加工食品製造商,包括雀巢公司,不要使用基改食物產品。

綠色和平組織7日於網站上發表了一份名單,提及表明有使用基改食品,以及對此項問題未做出正面回應的廠商名單。由於印度禁止販售基改食品,網友對這份名單的迴響已經迫使5家「紅色名單」裡的廠商正式去函綠色和平組織,澄清他們在賣到印度的食品當中決無使用任何基改成分。而「紅色名單」與「綠色名單」的分類是依照綠色和平組織詢問大型加工食品製造商是否在其產品中使用任何基改成分,所得到的答覆來分類的。

自從名單公佈後,包括雀巢、吉百利(Cadbury)等公司紛紛寫信給綠色和平組織表明在賣到印度的產品中絕無使用任何基改成分。這些公司早先因沒有針對問題做出正面回應而被列在紅色名單中。不過,雀巢管理部門在信中表示他們認為基改食品是好的,已有許多雀巢的消費者寫信給雀巢公司表示他們不要食品中含有任何基改成分。Source

  • 西班牙基改玉米混雜並不多    09-09-25.4

最近歐盟針對普通玉米田裡是否存有自播性或「混入性」基改玉米的現象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基改玉米混入普通玉米田裡的現象並不多,具體數字也沒有超過歐盟偶發基改成分最高不得超過0.9%的門檻。這項調查主要針對西班牙的12個玉米田所進行,田裡種有普通玉米和基改玉米,2004年時種植基改玉米,普通玉米則是於2005年種植的。過去三年裡,自播性基改玉米的分佈情形均有紀錄下來並進行分類,調查過程也對自播性基改玉米的生長過程以及開花結穗程度進行監控。

結果發現,自播性植物分佈的密度從疏(每公頃少於30株)到極度稠密(每公頃超過8000株,佔總植物數量的近10%)。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如此的變化,好比氣候或播種前的準備工作等等,如為了灌溉而進行犁田工作,可減少絕大部分的自播性植物。自播性植物大多是有缺陷的,它們很少結穗,即使結穗也通常結不出穀粒。花粉的散佈程度也相當有限,因為自播性植物比其他正常植物要來得矮小。即便確實有交叉授粉的情形發生,比例也很低。

考量到玉米田中自播性植物的數量以及繁殖力的基礎上,此項研究對種植基改玉米後接著種植普通玉米,田裡自播性基改植物或基改生物殘留的程度進行評估。結果發現基改生物的殘留比例,依照農田的不同從0.016%到0.16%不等,遠低於歐盟0.9%的門檻標準。然而,自播性植物對偶發性基改程度的影響程度仍不容輕忽,特別是如果自播性植物開始時的密度就超過每公頃1000株以上的話。這個資訊對想要事先知道自播性植物在偶發性基改生物的風險程度的種植者來說,非常的有幫助。

運用現代的農業技術便能輕易地管控自播性玉米植物,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也因此顯得較無關緊要。Source

  • 基改公司醜聞讓消費者擔心    09-09-22.1

自基改作物首度商業化種植到現在遍佈全球,始終存在著一個謎團,那就是未曾有獨立科學的研究來探討基改食品對人體或白老鼠可能的影響。現在謎團背後的真實原因逐漸浮上檯面。主要原因就是大型生技公司如孟山都、巴斯夫、先鋒、先正達等等阻撓了獨立研究的進行。

頗受敬重的美國科學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在2009年8月號的社論中報導這個令人震驚又擔憂的事實。自1994年基改產品加入並擴散到所有食品供應圈以來,在知名科學期刊上找不到任何基改產品的獨立科學研究成果發表。原因很簡單,就是要獨立地查明像孟山都的Roundup Ready基改大豆或是MON8110基改玉米的表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孟山都宣稱這些基改作物不具有任何危害,因為他們禁止基改是否有害的研究。

孟山都、先鋒、先正達等要求他們的基改種子購買者簽署一份同意書,禁止買方將種子用於任何獨立研究中。也禁止科學家試驗基改種子在何種條件下會種植成功或失敗。他們也不能將基改種子與其他公司的基改或非基改種子進行比較。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公司禁止科學家檢驗這些基改作物是否可能對環境、動物,或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預料的副作用。而唯一被允許發表在知名科學期刊上的是經過孟山都以及其他基改產業事先審核過內容的研究。

在孟山都的要求下,美國政府在批准基改種子的過程當中,不會對基改種子的安全性進行特別的檢驗,因為老布希總統認為基改種子「實質上」等同於非基改種子。這樣的批准過程也被視為有特別偏好受賄的嫌疑。此外孟山都的前法律顧問隨後在環保局(EPA)以及食品藥物檢驗局(FDA)任職,負責基改種子管理法規的制定,也被認為有失公平。政府始終不曾針對基改種子安全性進行獨立檢驗,所有的檢驗數據均由基改公司(如孟山都)所提供。無怪乎基改生物聽起來是如此的正面,而孟山都與其它公司也能錯誤地宣稱基改生物是人類饑荒的解決之道。

在美國,24名任教於頂尖大學的玉米害蟲科學家致信美國環保局,要求EPA強制改變基改公司的審查行為。並表示目前的做法就好像雪佛蘭或飛雅特,因為他們對原本的測試結果感到不滿意,就自行審查自家車的撞擊測試,再發表於消費者報告或類似的消費者雜誌上的作為是一樣的。

下次食用美國早餐穀片時,如果用的是基改玉米的話,最好三思。Source

  • 研究結果警告基改魚的危險    09-09-22.2

如何抑制漁業的過度濫補,還能讓養殖漁業蓬勃發展?專家認為,能大量繁殖的基改魚不失為可行之道。研究人員已經靠基因轉殖技術製造出快速生長,或對疾病抵抗力更強的基改魚品種。基改魚耐寒的程度較強,產量也更高。不過歐盟委託的瑞典研究人員則提出警告:若基改魚脫逃進入自然環境中的話,可能帶來很多問題,對人類的福祉產生許多影響。基改魚可能帶有危害,為自然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環境中的毒素也可能在基改魚內累積,因為基改魚對這些毒素的免疫力較高。此外,基改魚含有的高生長激素也可能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在缺乏更進一步的資料時,基改魚應該養育在陸地上封閉的環境中。

目前已有研究人員研究基改鮭魚和基改彩虹鱒的生態危害,是否可能為自然環境帶來大災難。研究結果顯示,當改鮭魚和基改彩虹鱒脫逃時,和產卵場中的非基改魚相比,基改魚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要大得多。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基改魚的存活率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基改魚在競爭力以及食物轉換的能力上比較強。研究人員表示,基改魚主要的問題在於它可能擊敗它其他自然界中的同類。不過很難界定基改魚逃脫時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因為實驗室環境與真實的環境還是有所不同。專家表示,在正式地施行商業化養殖前,必須獲得國際間的共識。也必須實行預警原則。辦法之一是將基改魚養殖在陸上,這樣就能避開脫逃的風險。

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批准基改魚業養殖,不過在歐盟和美國已有幾個類似運作的申請書正等待官方審核批准。Source

  • 歐盟可能讓會員國可禁基改    09-09-22.3

歐盟執委會考慮允許會員國自行對歐盟批准的基改作物頒布禁令。歐盟農業執行委員Mariann Fischer Boel 9日在布魯塞爾的農業會議上,轉述執委會主席José Manuel Barroso的話,表示執委會希望在基改議題上給會員國更大的自由。她也對這個想法表示贊同並給予支持,同時希望能夠加速通過新的基改玉米品種,以消弭歐盟和基改外銷國內因基改批准不同步所造成的貿易壁壘。Source

  • 紐西蘭民調作基改立法根據    09-09-22.4

紐西蘭北島作民調,探討居民是否支持對環境中的基改生物進行地區性控管,結果將在下個月初出爐。評估基改生物土地使用的跨部會工作小組表示,8月間Colmar Brunton市調公司針對這項議題進行了電話民調,調查結果將於月底呈報工作小組。小組召集人Kerry Grundy博士表示,來自各個區域,共400位居民代表參與了這項調查,包含遠北地區(Far North)。調查內容主要是訪問民眾在國家層級的管理之外,是否支持地方層級管理基改生物,以及何種形式的管理制度較為恰當。工作小組是由七個北島的區議會以及奧克蘭議會所共同組成,他們將決定應如何運用這項民意調查結果。

選項包括:

?             由環境風險管理部(ERMA)所管理的基改動植物不另加予以控管。

?             對某些或全部的基改動植物予以禁止或要求提供資源同意書。

?             要求放牧或種植基改動植物者提出保證金,基改生物侵入或污染非基改作物時予以適當的賠償。

此外,北島的無基改團體指控北島地方議會減弱了其基改預警政策。刪去了反基改生物田間試驗或反基改生物釋放十年計畫等文字,不顧其他支持預警政策民眾的聲音。而且政策的第二版將基改生物的控制與管理責任交給ERMA,但該構對近來的案例,以及對調查報告所顯示出中央政府管理機關的缺失則都視而不見。不過地方議會主席反對此項說法,表示預警政策從未減弱。刪去十年計畫的用意主要是希望政策能更加反映出現有法規所能完成的部份,以及實行政策時所希望達到的目標。Source

  • 東南亞國家討論禁基改大豆    09-09-18.1

越南即將加入其他五個鄰國,發表宣言反對基改大豆的使用。在第二次泛湄公河流域六個會員國(GMS)研討會中,越南代表宣佈了這項消息。越南代表在會議中表示,從其他會員國家所收到的稻米、大豆、馬鈴薯非基改品種在收成相當良好。泰國首先提出禁止基改原料的活動。泰國也加入了世界其他國家的行列,全面禁止基改大豆的進口。GMS的會員國包括越南、緬甸、泰國、中國、寮國、柬埔寨六個國家。GMS的基本功能是在測試適合湄公河流域高產量的植物品種。柬埔寨農業研究與開發學院校長Ouk Makara博士形容,這場由越南農業科學院以及亞洲開發銀行所共同舉辦的國際會議對各國的合作關係以及共同資產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此外,研討會中也同時發表了教導農民使用新農業技術的計畫成果。Source

  • 歐盟檢討進口大豆基改含量    09-09-18.2

歐盟的農業主管14日要求27個會員國在年底前擬定相關規定,允許重新自美國進口活性大豆。美國的大豆因食品安全疑慮而暫停進口已有數個月。儘管歐盟自04年以來依照制式程序批准了一系列的基改生物(主要為基改玉米品種),不過尚未獲得歐盟的批准的基改產品,則不允許其出現,哪怕含量極少。在瑞典南部舉辦的歐盟農業部長會議上,歐盟農業執行長Mariann Fischer Boel向路透社表示,年底前應可提出相關提案,處理進口產品內基改成份的最高容許殘餘量。她表示,歐洲進口大量的大豆是既定的事實,他們急切需要大豆來餵食豬群和製造肉品。大豆中含有高蛋白質,是飼料的主要原料。不過由於歐盟的主要大豆供應國:阿根廷、巴西、美國三國皆主要種植基改品種,歐盟的飼料製造商越來越難取得非基改的大豆原料。進口大豆的封鎖使得歐盟飼料產業人心惶惶。除非未經批准的基改生物零容許度政策有所改變,否則製造商將無法依照計畫購買數百萬噸的美國大豆。Source

  • 大豆零基改歐盟食品業難過    09-09-18.3

丹麥食品部長Eva Kjer Hansen日前表示,行政處理的遲緩以及基改成份零容許的政策正威脅著歐盟的食品供應。於97日舉行的長會議當中,她要求歐盟執委會針對這樣的情況提出解決方式。在部長會議上,歐盟執委會警告,由於南美洲收成不佳,近期內飼料用與食物用的大豆和玉米作物的供應可能會面臨短缺。Hansen部長認為執委會以及部長會議應合作加速批准新的基改生物,而執委會也應該針對未經批准基改生物的零容許政策所造成食品產業的困境提出解決方法。Eva Kjer Hansen部長表示,零容許政策的嚴格執行是技術性問題,但卻對整個歐盟的食品供應造成嚴重經濟上的影響。當進口商在進口無基改原料時,製造者越來越無法保證他們的產品無論在運送過程或是貨櫃內絕無基改生物的殘留。製造商在保證原料完全不含未經批准的基改生物方面所背負的風險越來越大。對食品供應安全以及零基改食品製造業而言,零容許度政策反而是個障礙。Source

  • 加國國內反彈基改亞痲事件    09-09-18.4

加拿大有機貿易協會日前表示,最近在歐洲發現基改污染亞麻子的事件是「無法接受」,因缺乏適當的封鎖策略而造成的損失,生技公司必須負起責任賠償。加拿大貿易協會會長Matthew Holmes表示,生技公司應該當個好父母,負起管理小孩的責任。如果生技公司的基改產品不適當地在其他國家或產品中出現,因而造成市場損失的話,必須負起市場損失的法律責任。有機標準不接受基改產品,加拿大有機部門非常關切在歐洲、亞洲,以及其他地區主要市場的損失。最近北美洲一連串地快速核准新基改作物,包括基改甜菜根,七月時批准了孟山都與Dow生技公司的SmartStax基改玉米,以及基改苜蓿和基改小麥,緊接著就發生備受爭議的非法污染亞麻子事件。有機報告2009年夏季刊中有文章指出,若基改苜蓿引進加拿大的話,將嚴重地傷害到有機和非有機作物在加拿大國內或國際間的銷售量。苜蓿是有機農業的基礎:輪作時作為土壤的綠色營養素,以減少農民對單一栽培與化學肥料的倚賴程度。有機貿易協會已不斷地要求,在基改科技對人類健康、環境,以及經濟影響上更深入的調查尚未完成前,應中止引入新的基改作物到北美市場。Source

  • 基改豌豆種子可治療染病雞    09-09-15.1

德國科學家日前表示已育成種子含有治療雞隻球蟲病用抗生素的豌豆品種;球蟲病是由雞隻上的寄生蟲所引起。德國Novoplant公司研究人員開發了這種基改種子。研究人員不採用單株抗體來讓雞群產生被動式免疫,主要原因是抗體製造與治療進行的成本太高。治療成本高的原因在於抗體必須透過靜脈來運行,否則就會在動物內臟中被消滅。透過豌豆種子來表現出抗體的話,就能保護抗體不受動物消化系統的影響,也能大幅地減低治療成本。研究人員把含有抗體的豌豆種子混入飼料中餵食雞群,他們發現,食用帶有抗體的雞群較食用普通豌豆種子的雞群不容易感染球蟲病。含有抗體的豌豆種子採用現有農業技術製造起來,成本也較為低廉。這種技術也能與其他抗寄生蟲的藥劑相結合。Source

  • 非法基改亞痲子在德國出現   09-09-15.2

根據報導,由加拿大薩克斯其萬省所培育,後來被除名並規定永久不得商業化耕種的亞麻品種,可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基改亞麻子,日前出現在德國的食品加工工廠中。這樣的發現可能為已經因市場價格不佳而備感壓力的加拿大亞麻產業,帶來更大的困境。歐盟執委會的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98日接獲德國的通報,告知某公司在檢查其穀類和烘培製品時,發現產品中摻有亞麻品種FP967(又稱作CDC Triffid)

在RASFF報告出爐的前一週,已有謠傳加拿大亞麻貨櫃在歐洲港口被拒絕卸貨,因而造成西加拿大的亞麻現金叫價一跌千丈。儘管加拿大亞麻協會主席強調,絕對沒有基改品種的亞麻種子在加拿大有登記或商業化耕種,不過觀察人士指出對基改敏感的歐盟境內發現基改亞麻子,可能為景氣不佳的加拿大亞麻出口商帶來更多的麻煩。

德國綠色和平組織發言人Stefanie Hundsdorfer在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德國從未批准過任何的基改亞麻品種,但多虧了加拿大的幫助,德國人現在吃的麵包與穀類中含有非法且未經許可的亞麻。這再度證明了,一旦基改生物被釋放到自然環境中,便無法控制基改產品的流向,也難以進行回收。至少目前已知的是,亞麻產業無法管理其產品的流向。加拿大相關人士也指出,自2001年起加拿大就不曾種植任何的基改亞麻品種,發現這樣的基改污染非常地令人感到驚訝。這起重大國際性基改污染的事件正顯示了任何基改作物的田間試驗和開發對農民以及消費者都具有極大的危害。Source

  • 基改雞殺了不痛吃的安心嗎    09-09-15.3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校區的Adam Shriver主張,透過基因改造,改變乳牛、雞,以及其他食用性動物的基因構造,人類食用肉類時可以不讓動物受苦,不失為解決動物倫理問題的方法。研究人員已經研究出讓老鼠缺少某一個特別的基因,使老對熱和壓力的敏感性降低。未來科學的進步可能可以讓科學家關掉食用性動物身上的疼痛接收器,讓牠們能人性化地持續生命與死亡。不過批評者表示移除動物對疼痛的敏感性可能不符合動物倫理,因為這將使得動物更容易暴露在生理上的危險當中。工廠式農場中對動物所做的殘酷行為在最近發表的影片中再度被突顯出來,這個影片偷偷地在美國愛荷華州的某間孵卵所中拍攝,影片顯現用不到的小雞活生生地被拋入磨碎機當中。Source

  • 我國大量通過基改玉米上市    09-09-09.1

衛生署上個月批准了先正達台灣分公司四個複合性狀基改玉米產品的申請。目前為止,衛生署共批准了11項複合性狀基改玉米產品的申請,包括8項雙重,2項三重,以及1項四重基改玉米玉米產品。由於美國穀物協會委託的研究小組對衛生署以及基改食品諮詢委員會的協助,使得審查順利通過。而美國穀物協會台灣地區負責人,以及先正達台灣分公司的生技法規事務負責經理也對美國穀物協會的協助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幫忙組織研究小組並且定期安排會議,與衛生署相關官員和基改食品諮詢委員進行會面,以促進批准申請的進行。美國穀物協會的台灣負責人表示,研究小組提供了一個相當難得的機會,讓生技公司能與基改食品諮詢委員面對面的討論協定。這也讓小組成員對美國的複合性狀基改產品的控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負責人表示,毫無疑問地,批准複合產品的最後一關就是協助美國玉米能順利地進口台灣。(編按,今年衛生署一口氣批准了11項複合性狀與2項單一性狀基改玉米,效率大幅度提升;過去七年中,每年批准的數目平均約僅2項,全都為單一基改性狀) Source

  • 德國食品基改成份檢查出爐    09-09-09.2

2008年時德國的食品檢察官再次發現違反基改標示商品的例子。由德國四個邦歷經數年收集到的資料顯示,大豆類食物中經常發現含有些微的基改大豆成分,但玉米製成的產品卻幾乎不含任何基改物質。整體而言,大多數產品都有依照基改標示的指示,只有在巴登符騰堡邦(Baden-Württemberg)發現兩樣產品違反標示規定。分別是從菲律賓進口的玉米脆片以及德國糕點製作用的大豆卵磷脂,兩者的基改成分比例都超過了0.9%,應標示含有基改成分。含有大豆成分的食品中,經常可見含有些微的基改物質。以巴登符騰堡邦受檢的172項產品看來,有57項驗出含有些微基改物質,佔全體比例33%,較前一年200739%,比例略有下降。不過在含有玉米原料的產品方面,大多數都不含有基改物質。巴登符騰堡邦受檢的產品中,僅有4%的產品驗出含有基改玉米。一般而言,含有未經批准基改作物的食品會經過食品及飼料快速預警系統篩選出來,並禁止食品入境。這套預警系統主要是預防未經批准的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德國消費者保護局表示,德國在2008年有26件食品安全警告通報,大多都是稻米或米製品,計有23件,驗出的未經批准基改米的比例則在0.1%之下。Source

  • 日新政府基改政策影響澳洲    09-09-09.3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日本民主黨新政府對基改食品採取的立場可能影響未來澳洲基改油菜作物的耕種。反基改的綠色和平組織宣稱,日本民主黨發表將建立一套食品追蹤系統,並不斷重申基改食品標示規定應該要更加嚴格。綠色和平織基改活動負責人在聲明中表示,因為日本是澳洲油菜的主要出口市場,所以民主黨的執政影響很大。更嚴格的標示法規可能導致非基改油菜產品的需求增加,而含有基改成分需要加以標示的基改產品需求則可能下降。基改油菜目前是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省以及維多利亞省進行商業化耕種,西澳地區因對基改作物進行複審,所以暫時停止耕種基改油菜。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有幾個日本團體已針對西澳的基改作物複審提出了意見書。Source

  • 無基改產品美國團體貼標章    09-09-05.1

美國產業團體發起檢驗食品中基改成分的活動,要將完全不含基改成分的食品張貼新的標章。由於北美生產的玉米、大豆、油菜,以及砂糖大都使用基改種子,食品公司的生產原料中很難避開生技作物。不過許多有機天然食品的製造商堅信,必須堅持完全不使用基改成分才能維持消費者對他們的信賴。主持非基改計劃並執行食品檢驗與標記行動的組織表示,新的標章是為了讓消費者能安心購買,他們也會對食品進行嚴密的檢驗。他們與食品公司合作,檢驗其產品成分並且改善其製造過程,同時也針對賣場架上的食品進行檢驗。

非基改計劃的標章是在呈打勾形狀的綠草葉片上,停著一隻蝴蝶。這個標章將於今年秋天出現在食品包裝上。這個計畫並不是要保證食品中完全沒有任何基改成分,而是確認製造商在食品製造時是否順從一定的程序,包括進行檢驗,以確保食品主要成分中不含有超過0.9%的基改物質。這也是歐盟認定的門檻標準,如果產品中基改成分超過0.9%時必須加以標示。計畫成員表示,為了保護業者不受基改物質的散佈所影響,是有必要進行檢驗並加以標示。目前已發現有機食品中有微量基改污染的現象,如果讓它繼續發展下去,等到有一天有人檢驗有機食品結果發現污染程度超出合理範圍,好比5%或10%的話,那將使消費者對有機產品喪失信心。此外,縱使有農民不願種植基改品種,但他們大多被種有基改作物的農田所環繞。製造商也是,即使他們希望避免使用基改作物以及副產品,但目前的情況也讓他們越來越無法這麼做。

雖然聯邦有機法規中限制農民種植基改種子,但對於鄰近基改作物授粉所產生的汙染議題,卻缺乏相關規定。儘管有少數法規針對食品標示「天然」的部份進行管理,不過批發商表示,消費者希望的是天然食品中能完全不含任何基改成分。

關於食品中是否含有生技成分的標示問題一直以來就備受爭議。最早是生技產業要求基改食品應加以標示。等到後來幾家天然食品製造商開始使用「不含基改成分」標示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便出面批評這樣的標示方式有誤導消費者的可能性。從此食品標示便成了灰色地帶,呈現各家產品個別表述的狀態。

生技產業的支持者質疑這項新的標示活動是否能符合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標準。支持者表示,要釐清的是,那些食品上的標章是以行銷以及商標為目的,而非食品安全性的標記。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則表示,在標章尚未上市前他們無權批准。不過一旦開始使用這種標章,而有消費者投訴這樣的標章有誤導的可能性時,管理局可以針對標章進行審查。Source

  • 愛爾蘭違法進口基改觀賞魚    09-09-05.2

基改金魚在英國出現,現已流入愛爾蘭。英國環保署表示,繼之前發現進口基改觀賞魚的事件後,他們提醒愛爾蘭的進口商,進口基改魚不僅違反國家法律也違反歐盟法。依據2003年的基因改造生物(蓄意釋放)管制條例,將基改觀賞魚引進水族館亦構成蓄意釋放,視為違法行為。為此,環保署提醒進口商從歐盟境外,特別是從印尼購買斑馬魚或虹帶斑馬魚時,應該檢查魚是否會發出螢光,在黑暗中是否會發出亮光。不過基改魚只有在某種特定的水族光照下,例如黑光或有光化性的光照下,才會發出螢光,因此進口商還是有可能會無法辨認出基改魚。Source

  • 英國特易購無意售基改食品    09-09-05.3

儘管普遍認為英國特易購(Tesco)超商正商談恢復上市基改食品,但該公司澄清並無此意。他們的立場是以消費者為主,但目前消費者並不歡迎基改食品。由於十年前有報告指出基改食品有害人體健康,因此英國商店開始禁止含有基改成份的商品。十年過後一般推測是否商店會改變想法。英國家長們這星期忙著送小孩上學,他們接到建議,不要準備包裝食物,要替小孩弄便當裝新鮮食物。Source

  • 基改魚對環境的影響勿忽視    09-09-01.1

儘管生長快速的基改魚能為養殖漁業帶來一股新的革命,並紓解捕撈漁業過度剝削海洋資源的壓力,不過如果基改魚逃脫控制,游入自然環境的話,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基改魚研究人員代表歐盟發出警告之聲。基改魚的產量較高,生殖力也較強,對養殖漁業好處多。然而,基改魚也可能危害自然環境。例如,基改魚對環境中毒素的抗毒性可能比一般的魚要來得高,這樣一來,殘留在魚體內毒素可能更多,經過累積最後進到了消費者的肚子。另外,基改魚內高含量的生長激素也可能對人體產生影響。此外,萬一養殖魚群流入自然環境中時,基改魚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也比非基改魚要來得嚴重。譬如,基改魚在食物短缺的條件下存活率較非基改魚高,日後水溫升高,基改魚也比非基改魚更能適應。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商業化養殖基改魚的批准必須先取得國際間的共識,而且一定要沿用預警原則。可行的辦法是把基改魚養在陸地上,以減少魚群脫逃的可能性。研究人員表示,至少要把雌魚養在密閉系統中。儘管目前為止尚無任何一個國家批准商業化養殖基改魚類,不過已有美國與歐盟的相關單位在考慮進行幾個類似的操作與運用。Source

  • 百事董事與股東基改不同調    09-09-01.2

百事公司2009年的股東委託報告書中包含了一份提案書,提案中完整地描述百事公司使用基改食品原料的現況,以及公司對基改議題所持的態度。為了維護「公司產品的完整性」,提案書中建議百事產品中不應有基改成分。報告書中反映的是社會大眾對百事產品中可能含有基改玉米、稻米、油菜、大豆,以及砂糖等的顧慮,並且引用了十二份完整說明基改作物危險性的事件記錄或研究。委託報告書所記載的僅僅是諸多證據的一小部分,不過也清楚地傳遞了基改食品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的訊息。提案書清楚地將這項資訊提供給百事公司以及它的股東,並建議應移除百事產品中的基改成分。不過百事公司對這項提案書的回應是:「我們相信基改產品能為世界各地的經濟、社會、環境產生正面的貢獻,特別是鬧饑荒時」。百事公司的董事會建議股東投票反對這項提案。Source

  • 基改米污染美國農民告拜耳    09-09-01.3

美國將近1,500位稻農準備針對基改稻米性狀問題,對德國拜耳作物科學企業以及附屬公司提出告訴;農民宣稱他們的作物被拜耳公司生產的稻米所污染。阿肯色州聯邦法院於本月18日接受了這起訴訟。20068月美國農業部宣佈在美國產的長米中發現了一種未批准的基改稻米,而這次的訴訟中指稱,拜耳公司以及Riceland食品公司早在06年初就已經發現基改稻米的蹤跡,卻一直到7月或8月才告知農民、政府,以及社會大眾這項訊息。控告書中並未提及以美元為單位的損失金額。拜耳的發言人表示他還沒看到訴訟書,因此無法做出任何評論。Source

  • 澳洲對種子混雜基改有政策    09-09-01.4

背景

雖然澳洲已批准幾種基改生物能商業化上市,包含基改康乃馨、幾個基改棉花品種,以及兩種基改油菜等,但國外有更多的基改生物准許商業化使用。目前在16個國家中約有80中不同的基改作物准許商業化種植。因此,未經批准的基改物質可能以「非預期摻入」的情況,經由一般的進口途徑進入到澳洲。澳洲的規定是,用於耕種的種子非預期摻入基改的檢查應優先於其他物品,這是考量到其可能為環境帶來的危害。非預期摻入的對策已於20055月經過生技部門會議批准。 

對策

此項對策有三個主要的指導原則:1. 產業共同管理;2. 離岸風險隔離;3. 政府監控以高危險性進口商品為主。對策實際內容有六:1. 風險分析整理 找出非預期摻入可能性最高的進口種子;2. 品質保證/產銷履歷;3. 實驗室測試;4. 澳洲管制機關的審核與進一步的風險評估;5. 上市後檢測;6.執法行動。 

民間團體在育種計畫中發現有未經批准基改物質的非預期摻入時,該怎麼做? 

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應儘快通報基因技術管理局。澳洲的基因科技法案於2007年經過修改,新增加的條款中註明管制機關能核發一種「非蓄意持有(Inadvertent Dealing)」執照。若當事人能證明並無蓄意持有基改物質,那麼在當事人同意下,管制機關能認為該當事人已依照基因科技法200040A章,就非蓄意持有提出申請。當事人也得依第40章就非蓄意持有提出申請。管制單位得核發當事人有效期12個月以內的臨時執照,好讓他能在保護人民健康與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妥善處理持有的基改物質。非蓄意行為的申請的程序較其他種類要來得簡易。 

選擇主動加入管制系統 

若發生未經批准基改物質的非預期摻入的情況,民間單位也可以考慮成為基改科技管制系統的一部分。這樣一來公司團體便能採用較有彈性的處理方式;民間團體在得到批准前就可以處理基改物質,只要該行為是在符合適當標準的溫室內進行即可。前提是民間團體在察覺到摻入有未經批准的基改物質之前,必須依照基因科技法符合某些特定的條件。特定的條件如下:1. 擁有適當的溫室且通過PC2溫室驗證;2. 與某生物安全委員會(IBC)有所聯通;3. 該生物安全委員會能評估其「需申報低風險持有NRLD」,以確保該團體將來能遵照法定標準,執行NRLDSource

  • 基改作物導致南美用藥增加    09-08-27.1

拉丁美洲農藥行動及對策組織(RAPAL)指出,改種基改作物後,有毒農業化學用品的使用不減反增,與基改產業的宣傳剛好相反。他們在最近的新聞報中提到巴西和烏拉圭的有毒農業化學品的使用現況。他們引用今年七月巴西國家衛生監管局在巴西利亞一場,以「農業毒物、健康,與社會」為題的討論會中所提出的相關數據,指出巴西是世界上主要農業毒物消費國之一。基改大豆已經增加有毒農業化學品的使用,基改玉米、甘蔗、棉花也朝這個方向陸續跟進。2008年,巴西市場的農業化學用品銷售量是673,862噸,證明基改作物提高了農化物的使用量。烏拉圭的情況也與巴西相近。根據烏拉圭政府提供給RAPAL的數據顯示,2002年到2008年間,除草劑、殺蟲劑,以及殺真菌劑的進口量加了258%2002年的進口量是5,336噸,到了2008年,計有13,770噸的有毒農業化合物用在農作物上,主要為基改大豆。販售基改種子與賣農業毒物的是同一家公司,他們的獲利是兩倍。少數幾家跨國企業,如孟山都、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等,不僅掌控基改市場,同時也是殺蟲劑製造業的龍頭老大。 Source

  • 菲律賓有機團體力唱反基改    09-08-27.2

菲律賓將近150位農民、教會成員,以及公民團體集合在西內格羅省省議會前,要求省議員支持省立第007號法條禁止基改,以確保內格羅斯島能成為菲律賓的有機農作首都。綠色和平組織也在819日向議會表示,立在內格羅斯島面前的是兩條道路,一條通往有機、無基改的未來,另一條則是基改污染的未來。他們要求議員在這兩種未來間做出選擇,並表達立場。西內格羅省在2007年通過007號法條,也稱做「基改生物防控法」,率先禁止基改生物。東、西內格羅兩省一直採取防衛措施,力圖將內格羅斯島轉化成有機食品島。去年4月,西內格羅地方政府在首都巴科羅市港口拒絕了一批非法基改玉米貨物,展現了貫徹禁令的決心。但此舉也使得基改生物製造商派出遊說團體試圖修改法令。儘管省政府重申維護禁令的決心,但上個月反有機農作團體成功地影響了省議員,使得省議會決定舉行公聽會,重新審議007號法條。Source

  • 美國團體反對進口紐基改桉    09-08-27.3

美國土壤健康組織要求禁止紐西蘭出口的基改生物。美國預計種植26萬棵來自紐西蘭的基改桉樹,美國評論家Jim Hightower形容這是個「不負責任、危險且愚蠢」的政策。Jim Hightower是國家級的評論家,每天有超過150家商業以及公共的電台播放他的評論節目,他也在網路上發表評論。同時他也曾兩度被選為德州農業委員長。最初建議批准耕種大型基改樹木的就是美國農業部(USDA),他們目前正在考慮林業生技公司ArborGen的申請書。如果提案批准的話,基改樹應會在美國南方7個州,總計330英畝的土地上,先進行未來生物燃料製造的相關試驗。對於農業部的建議,土壤健康組織持反對意見。

Hightower表示,政府幾乎在沒有任何媒體報導或公共參與的情況下做出這些決定。之所以會種基改樹就只是因為有一批國際投機客希望透過加強纖維素的桉樹所製造出的乙醇來獲利,更不用說他們這些自私的行為與那些毀滅性、侵蝕性的科學怪樹可能對美國的原生林造成不可逆轉的汙染。在土壤健康組織看來,紐西蘭出口像基桉樹這種會開花結種子危險性高的產品根本就是雙重標準,同樣的樹木如果要在紐西蘭種植的話,也不會被紐西蘭人所接受。美國農業部已收到將近17,500條公共意見,也有來自紐西蘭的,對其建議批准ArborGen的提案表示抗議,只有39個意見條表示贊成。 Source

  • 基改食品埃及政府嚴格把關    09-08-24.1

埃及政府於8月5日公佈,所有進口到埃及的農產品必須要有一份原產地證明,表示該產品未含有基改成分,自埃及出口的農產品也同樣適用此規定。部分俄羅斯小麥因品質上的顧慮而被拒絕入關,此後食物品質在埃及便成為狂熱的政治議題。國會議員要求訂立更嚴格的規定與更高的糧食自給率。埃及農業部長Amin Abaza說到,任何進口到埃及以及從埃及出口的農作物必須要有一份原產地證明,表示該產品未含有基改成分物質。在貨物樣本尚未通過檢驗前,所有農產品,特別是小麥、玉米、大豆均不能入境。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之一,同時也進口其他產品如玉米、食用油、砂糖等等。埃及出口的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等,主要銷往歐洲。Source

  • 歐盟為續種基改玉米而溝通    09-08-24.2

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邀請反基改份子,包括綠色和平組織以及地球之友的成員參加九月初的科學討論會,以回應他們對在歐盟申請續種基改玉米MON810的審核議題報告上所提出的意見。針對綠色和平組織與地球之友共同發表的報告,EFSA在記者會中表示,他們認識到在基改科技議題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觀點,他們也知道基改審查小組對申請續種基改玉米MON810的審核所提出的科學意見可能與綠色和平組織以及地球之友所提出的觀點不盡相同。

科學家也指出綠色和平組織與地球之友的評估報告中仍存有科學不確定的部份。不過,全盤性考量所有關於基改物質的意見不是科學家的工作,是風險管理者的。因此EFSA在聲明中再度強調,耕種基改玉米MON810為非標的生物(例如蝴蝶或其他昆蟲等)帶來反效果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除此之外,所有蛋白質,無論是MON810本身含有或是理論上可能含有的蛋白質,都經過仔細的調查,因此EFSA認為MON810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

EFSA的基改生物審查小組由來自歐洲各地的科學家以及基改風險評估專家所組成,並有額外的外部專家協助處理範圍廣泛的專門技術知識等。EFSA除了與所有歐盟會員國以及其他管理機關進行基本的諮詢會談外,他們也在今年5月26日與所有會員國進行了一場特別會議,針對基改玉米MON810的環境風險評估,新的耕種適用範圍等議題彼此交換意見。雖然歐盟批准基改玉米MON810的耕種,但有幾個會員國在國境內頒布了禁止耕種的禁令。Source

  • 菲律賓政府對基改作物積極    09-08-24.3

在一片基改作物安全性的懷疑聲浪中,菲律賓較其他國家更敢於冒險。續基改玉米的商業化,菲律賓政府準備引進富有維他命A的基改黃金米。官方研究機關 菲律賓水稻研究所目前已提供農民超過60種高產量的水稻品種,除此之外,他們也開發出兩個黃金米品種,預計2011年便能在農田上耕種。研究人員表示,基改米在菲律賓的受程度很高。調查結果顯示有69%的農民完全接受基改米,表示在特定條件下才願意接受的農民佔了25%。只有6%的農民表示絕對不接受基改作物,因為它對人體健康有害。不過黃金米必須先通過嚴格的規定檢驗程序,才能正式商業化合法上市。Source

  • 多力多滋含基改遭印度扣關    09-08-20.1

印度政府於8月14日在孟買Nhava Sheva港口扣留了一批多力多滋「Cool Ranch」玉米脆片的貨品,這批來自美國的玉米片因懷疑含有基改成分,故扣留在海關做進一步的檢驗。海關同時也扣留了另一批多力多滋玉米片,這批貨是由台灣製造從新加坡進口到印度。印度政府聲明中表示,他們認為這批貨物在未經環境部基因工程批准委員會(GEAC)許可的情況下進口到印度,環境部在接獲綠色和平組織代表人員通報後,採取扣留行動。官方聲明中指出,若進口商進口貨物不符申報者,或是未先經過GEAC同意便擅自進口基改產品的話,將依照相關法規進行處罰。另外,隸屬於衛生部的食品安全與標準機關也正在研擬有關基改食物進口的相關規定與指導方針。截止目前為止,並沒有禁止基改食品進口的禁令。不過,基改食品的進口必須事先經過GEAC的許可,法律也規定進口商必須在貨品入關時提出申報,指出此批貨物含有基改物質。去年綠色和平組織發現進口的多力多滋玉米脆片含有兩種未經合可的基改玉米成份,分別是MON 863 與NK 603。奧地利政府科學家在去年11月發現NK 603會引發老鼠生殖方面的問題。Source  Source

  • 助非洲英國研發基改受批評    09-08-20.2

根據最新公佈的白皮書中顯示,未來五年英國政府將大幅增加高科技農業方面的預算,主要用於非洲的基改作物研究與種植。非洲的環境權行動聯盟/奈及利亞地球之友(ERA/FoEN)指出,開發預算中有8千萬英鎊會用於研發含維他命添加成份的作物;6千萬英鎊會用於研究非洲用抗旱玉米;另有24百萬英鎊則是會用來研究抗蟲害農作。這份含有非洲開發內容的聲明書在810日發表於奈及利亞最大城Lagos,而ERA/FoEN表示這是「假幫助非洲之名,行控制、殖民、污染食物供應之實」。他們說,雖然白皮書裡沒有提到「基改」兩個字,但科學家與協助開發的專家都知道大部分的錢會用在基改作物上。ERA/FoEN的執行總監Nnimmo Bassey指出,英國政府忽略那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例如非洲在解決饑荒上投資不足、缺乏足夠的公共設施以及農村社區的延伸服務,然後狹隘地把饑荒問題和產量不足、維他命的缺乏畫上等號,這是十分愚蠢的。而且在已有科學研究提出反證的情況下,英國政府仍然相信基改作物的產量比有機或傳統作物品種要來得好,更是令人驚訝。Bassey強調,ERA的立場是必須讓非洲人擁有食物選擇權,可以決定他們想吃什麼食物,以何種方式耕種,在那裡耕種等等。他說,南非的研究報告顯示南非的土雞不願意吃基改玉米。如果連雞都不吃基改食物了,為什麼要非洲人吃?Source

  • 西澳民間團體推無基改農區    09-08-20.3

正當西澳政府準備同意接受基改作物之際,環保團體譴責政府在基改政策的複審上遮遮掩掩。綠色和平組織指出,西澳民眾對「無基改農區法」的複審一無所知,因此要求政府延長提交公共意見的期限。相關人士指出,基改作物的引進將大幅地改變西澳農業的面貌,可能像加拿大一樣面臨農作物出口的衰退。但政府幾乎不曾公開「無基改農區法」的相關審查內容,只給社會大眾四個禮拜來提出意見。去年進行的一項新聞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的澳洲民眾不願意食用基改食品。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歐洲與日本都有類似反基改的態度,而這兩個正是西澳農民主要的出口市場。Source

  • 基改玉米抗根蟲仿效舊品種    09- 08-17.1

由瑞士國家競爭力中心主持,瑞士與德國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研究計畫發現,基改玉米的植物根部會釋放天然活性物質β-caryophyllene (石竹烯)。石竹烯能吸引線蟲來對付西方玉米根蟲的幼蟲。田間試驗結果顯示,線蟲數量的增加可降低玉米根部的損傷,並大量減少根蟲的數量。

西方玉米根蟲是美國最嚴重的玉米害蟲,造成無數金錢上的農業損失。目前對付根蟲的方法包括噴灑殺蟲劑、輪作作物、以及改種Bt基改玉米。在西方玉米根蟲首度侵襲巴爾幹半島後,2007年也在德國南部發現根蟲的蹤跡。玉米根蟲以玉米的根鬚為食物,不斷地入侵根部深處;不過歐洲目前仍未批准該基改玉米的耕種。現在,有了這個新發現,利用根蟲的天敵來對付玉米根蟲將比用殺蟲劑要來得更環保。

研究人員發現,古早玉米品主的根部被根蟲侵襲時,會自動釋放石竹烯以吸引線蟲來自我保護。但令人驚訝的是,在經過數十年的育種後,大多數的北美玉米品種已不再釋放石竹烯,也因此失去了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瑞士國家競爭力中心的研究計畫是要讓無法釋放石竹烯的玉米能回復其原有的自我保護能力。他們將能產生石竹烯酵素的基因特性轉殖入玉米中,讓玉米能不斷釋放石竹烯。這種基改玉米目前已在田間試驗階段。

實驗顯示,重建天然石竹烯信號的方式使得利用線蟲來對付西方玉米根蟲的效果更為顯著。除此之外,能製造石竹烯的基改玉米,其根部損傷情況也大為減低,與非基改玉米植物相比,葉甲玉米根蟲的產生機率減少了60%,與普通使用人工合成的殺蟲劑效果相差無幾。其他的實驗結果也顯示基改植物吸引的線蟲數量較非基改植物要來得多。Source

  • 孟山都遊說南澳廢基改禁令    09-08-17.2

生技巨擘孟山都表示他們目前正在遊說南澳政府取消基改油菜籽的相關禁令。南澳於去年初延長基改禁令的效期,孟山都澳洲分公司人員Tony May說,南澳是很大的市場,而且去年也有很多的南澳農民參觀維多利亞省的基改作物。我們都有讓南澳農民知道孟山都在澳洲東部地區進行的事務,不過主要還是集中於維多利亞省與新南威爾斯的農民,目前也在西澳進行田間試驗。西澳地區進行的基改油菜籽田間試驗,在第一年已有令人滿意的表現。雖然在季節初期因為雨量過剩使得種植過程有些問題,但作物現在「看起來不錯」。Source

  • 瑞典飼料商誤買摻基改玉米    09-08-17.3

市佔率高達70%的瑞典最大動物營養產品批發商Svenska Lantmännen,日前不慎從荷蘭供應商買了一批1,200噸的非基改玉米,原產地是波蘭。這批貨物應不含任何基改成分,卻檢驗出含有3.9%MON810基改玉米。就歐盟法規(EC) No. 1829/2003看來,3.9%的含量實在無法認定為偶然參入。這批貨物應標識內含基改成分,Lantmännen也就不會誤買含有基改成分的產品。

儘管Lantmännen Lantbruk的品管系統檢驗出了這項錯誤,但有100噸玉米已賣出或送到牧場。從最大的乳製品製造商Arla到地區性的Skånemejerier,都受到影響,他們十分不滿。儘管Lantmännen對這起事件的處理方式無論就法律規定或協調處理方面看來,都相當得宜,且MON810基改玉米在歐盟也是合法作物,Lantmännen也在第一時間公佈事實,但顯然地,這還是不夠。

首先是收到那100噸汙染飼料的酪農與乳製品製造商們,現在面臨到乳品標識不全與消費者信心問題。在不知道與玉米供應商、混合飼料、牛乳的交易協定細節的情況下,就先大膽假定這些交易協定的規定都相當鬆散好了。Lantmännen對此次事件的官方聲明中表示,在飼料與未經加工的原料中,若基改生物含量超過0.9%時,必須要有標示。

或許0.9%的規定聽起來可能太過嚴苛,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歐盟的標示法規中規定,所有的基改成分都必須要有標示,除非是在偶然參入,或技術上無法避免,且含量不超過0.9%的情況。或許有些歐洲飼料產業拒絕接受這項規定,但法條早在2004418日便已實行,廠商應有足夠時間去適應這項規定。

另外,如果Lantmännen或荷蘭的貿易公司有把取樣檢查納入他們的品管系統的話,便可以在技術上解決混合型飼料的汙染問題。但顯然地,他們並沒有做到。再者,就偶然參入而言,此次的污染事件看起來既不像偶然也不像意外。根據Lantmännen網站上的官方聲明中的內容推斷,如果Lantmännen確信買來的無基改貨品中的基改成分是在0.9%以下的話,供應協定上記有基改生物含量要少於0.9%或類似規定的可能性極大。間接證明了這起事件並非偶然的意外。

歐盟會員國的奧地利、德國,以及義大利都訂定自有的無基改宣言相關規定。再過不久,法國也會加入這個行列。有別於一般大眾的觀念,在建立起正確的國家規定後,廠商能在提高到0.9%的低污染範圍內,仍宣稱其產品為「無基改」。

不過這些做法都無法幫到乳製品製造商如ArlaSkånemejerier,他們還是得撤回他們的產品,向一般消費者做出解釋,並對他們的酪農尋求解決之道。Source

  • 美大豆摻基改玉米被歐退貨    09-08-17.4

在查出美國大豆餅貨品中含有基改玉米MON88017MIR-604的性狀後,歐盟的大豆進口商主動停止進口美國大豆。資料來源指出,有50,000噸的美國大豆餅遭基改污染,在西班牙最大港Tarragona卸貨時,貨品被扣留在港口。這批貨物在歐盟邊境遭到拒絕,其他已經進入到歐盟內市場的同種貨品,除了吃下肚子裏的大豆以外,都被要求下架撤回。這起事件使得歐洲畜牧業主要飼料成份供應方面面臨的難題浮上台面。主要問題在於歐盟法規不允許非經歐盟授權的基改生物性狀進入歐洲,哪怕基改生物的含量微乎其微。Source

  • 複合基改棉防害蟲抗性堪虞    09-08-12.1

目前科學界普遍假定,在植物中轉殖入多種抗蟲基因後,該植物對混合型殺蟲基因產生交叉抵抗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而實驗室試驗的結果似乎也證明了這個假設的可靠性。為了抑制蟲害,有些基改作物製造兩種不同的毒素來對付同一種害蟲。這種「金字塔」型的策略在兩種毒素不會互相交叉抵抗時效果最好。金字塔策略廣泛地使用於基改棉花,基改棉花能製造Bt毒素Cry1AcCry2Ab,兩者之間的交叉抵抗被推測為可能性極低。根據這個科學結果,北美洲的農政單位近來改變庇蟲區的大小(編按:基改田法定需要種植非基改品種的部分稱為庇蟲區refuge,用來讓害蟲生存下來,防止基改品種部分的害蟲產生抗性),若農民種植複合型基改種子,庇蟲區的範圍可以大幅度降低;法定玉米庇蟲區的比例從原本的20%下降到5%;棉花則從50%降低到20%然而,Tabashnik等人意外的發現使得情況有了變數。他們發現毒素Cry1AcCry2Ab兩者間產生交叉抵抗的情形是有可能的,某些主要的害蟲對兩毒素的確產生交叉抗性。Source 研究報告

  • 基改公司控制作物研究自主    09-08-12.2

美國主要科學期刊Scientific American的編輯者表示,製造基改種子的農業生技公司應停止對獨立研究的限制。編輯指出,透過最終使用者協議,孟山都、Pioneer、先正達這樣的大公司能否決掉獨立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檢驗基改種子安全性的努力。儘管Scientific American期刊瞭解最終使用者協議主要的用處在於保護種子公司的智慧財產權,然而,大多數的情況是商業主管利用這種合約來避免自家產品被嚴格的檢驗。期刊編輯寫道,食品安全以及環境保護取決於是否能讓植物產品定期的接受科學檢驗。所以農業科技公司應該立即取消其最終使用者協議中限制研究的規定。不僅如此,美國環保局也應該讓獨立研究人員能自由地取得目前在市場流通的產品,並將此列入新種子販售許可的條件。農業革命非常重要,因此不能故步自封。Source  期刊原文

  • 基改玉米安全歐盟內有異聲    09-08-07.1

孟山都的MON810抗蟲害基改玉米是惟一允許在歐盟內商業化種植的基改作物。儘管它為期10年的耕種許可在20084月已經到期,但重新申請許可期間,仍可繼續耕種。上個月歐盟食品安全管制中心(EFSA) 提出針對孟山都的基改玉米安全性所作的意見,遭到國際綠色團體的抨擊。EFSA的科學見解斷定MON810基改玉米對環境與動物健康的影響上「和其他普通玉米一樣安全。」並表示MON810玉米就使用範圍而言「不太可能對環境產生反效果。」這個使用範圍也包含了用於耕種的種子。綠色和平組織以及歐洲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Europe, FoEE)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已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孟山都的MON810基改玉米是有害的。這兩個國際綠色團體指出,位於義大利的EFSA毫不留情地將各國科學家的擔憂踩在腳下,即使去年12月歐盟環境部長提出要求重新檢視歐盟許可的相關法令,並採取更嚴謹的長期安全性評估,EFSA仍不為所動。綠色團體所提出的報告中指出,EFSA不承認基改玉米對環境或健康的影響存在著科學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忽略(或輕忽)其他負面結果的研究。目前已有研究顯示,MON810基改玉米所製造的殺蟲劑可能對歐洲的蝴蝶與其他昆蟲有負面的影響。Source

  • 基改玉米安全德國內有異聲    09-08-07.2

德國的基改玉米MON810暫時性耕種禁令被生物安全中心委員會(ZKBS)視為缺乏「科學性根據」。ZKBS特別針對禁令所根據的6項新的科學研究進行分析,這些研究顯示目前為止無須擔心基改玉米MON810對環境的影響,但並非完全排除其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不良的影響主要指MON810所製造的Bt蛋白質可能對石蛾、水蚤、特定的蝸牛種類或是二星瓢蟲的幼蟲造成危害。ZKBS重新審查這些研究後所得出的結論認為耕種基改玉米MON810不會對環境有害。在所有有關基因科技安全問題的事物上,ZKBS被視為是科學上的智囊團。由德國食品、農業與消費者保護部所任命的12位專家所組成。Source

  • 新基改玉米安全加國內異聲    09-08-07.3

加拿大生技行動網(CBAN)要求聯邦政府立即收回基改玉米SmartStax的批准,直到加拿大衛生部進行徹底獨立的檢查為止。CBAN是在得知衛生部尚未對SmartStax進行人類健康安全性評估後才做出這項要求。SmartStax是一種抗多元除草劑,並能產生多元殺蟲劑的基改玉米品種,由孟山都與Dow AgroSciences共同開發而成。目前獲得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認可,但尚未經過加拿大衛生部的檢驗。CBAN表示,加拿大衛生部不僅沒有實施或要求對這個新的8性狀基改玉米進行檢驗,也沒有正式批准該玉米流入食品系統。衛生部完全拋棄其應有的責任。光一顆玉米粒就含有8種基改特性,對於吃下基改玉米可能對健康造成的危害,衛生部只是聳肩帶過。專家指出,結合多種基改性狀可能提高意外效果產生的可能性,對健康可能帶來反效果,例如產生新的過敏原或毒素,或使得現有的過敏症狀更加惡化。CBAN表示,加拿大衛生部保護的是生技公司的利益,而不是加拿大人民的健康。加拿大忽視食品法典Codex指導方針針對綜合性狀基改植物應進行檢驗的規定。Codex指導方針是加拿大政府協調所制定的,加拿大的標準如果無法高過Codex,至少也應該比照CodexSource

  • 英國再度進行基改洋芋試驗    09-08-07.4

英國里茲大學的科學家表示抗線蟲基改馬鈴薯的開發,能替英國馬鈴薯產業每年省下5千萬英鎊以上,造福世界各地的農民,同時也能替其他作物在抗線蟲危害的行動上鋪路。但由於歐盟法規要求田間試驗的地點必須公開在公共登記處,去年五月時基改馬鈴薯的田間試驗遭到反基改抗議人士的突襲與破壞。這一次,儘管抗議人士揚言將再度破壞實驗作物,研究人員仍在北約克夏Tadcaster的實驗田裡種植了400株基改植物。研究人員表示,破壞者無法分辨研究試驗與產品開發試驗的不同。現在,試驗田的周圍設有圍籬,並有閉路電視以及警衛看護。在得到環境釋放物指導委員會(ACRE)的獨立專家們的同意後,英國環境、食品及農村事務部(DEFRA)在去年批准了這項實驗。該基改馬鈴薯將不會被用來作為食品或動物飼料,而且法定的同意書上也特別載明預警條件,以確保試驗完成後基改物質不會存留在實驗田裡。Source

  • 奧爭取基改不耕種權獲迴響    09-07-30.1

基改作物是否能在歐盟境內耕種的問題可能即將依照政治偏好來決定,而不是取決於科學根據。14個歐盟會員國,包含法國、波蘭、葡萄牙等,表示應允許27個會員國在風險評估外,各自決定是否允許在國境內耕種基改作物。6月底時,奧地利在盧森堡環境議會中提案建立一套政治動機的退出機制。許多科學家以及部份親基改政府也表示,比起現有的防衛機制,這項提案能提供「更誠實」的解決方法。現有的防衛機制只允許在有實質科學證據證明基改相關危害時才能退出。

不過針對這項提案,產業代表則顯得興趣缺缺。EuropaBio的基改專家表示,目前已有相關規定讓國家可以選擇禁止基改作物。任何修改現有歐盟法令的的手段將使得目前實際上進行的基改禁令更加延長,也會延誤批准那些經過評估,證實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是安全無慮的產品。此外,這項提案也反對自由市場的概念,所以應該在不修改現有法令的情況下,尋找其他的方法。

奧地利、保加利亞、賽普勒斯、希臘、匈牙利、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斯洛維尼亞、荷蘭等國已簽署奧地利的提案,法國、波蘭、葡萄牙,以及部份的德國聯邦政府皆表示支持。提案中反駁了上列的意見,表示考量到令人不滿的現狀以及許多會員國中大多數人民對基改生物負面的態度,是時候尋求新方式來處理農業中基改作物批准與使用的議題。而最完整的法律解決方式就是一套相關歐盟法令的修改法案,引進獨立會員國能個別限制或禁止在其境內耕種基改作物的權利。

提案起草人之一的Haas博士提到,他們與歐盟執委會曾有過非正式的對談,談到法令應有怎樣的修改。這些修改將影響到指令2001/18/EC、規則1829/2003,最終影響到指令2002/53/EC 與2002/55/EC。修改的法源將是Article 5 TEC的輔助原則與Art. 175 TEC的土地使用上全體一致原則。Haas認為,可能要等到下一任執委會才能促使進一步的對談。

現任歐盟執委會在歷經今年3月歐盟議會上,勸說奧地利與匈牙利取消基改禁令無功而返後,也戲劇性地修改了其基改政策。議會開會前幾天,歐盟環境委員最高事務官也證實了這項政策修改,表示歐盟執委會將不會批准任何有違歐盟議會意見的基改生物。

而對基改抱持懷疑的環境委員Dimas宣佈將要求所有會員國提供意見,來參考擬定允許退出基改耕種的社經標準。Haas博士希望即將在2010年6月發表的報告書能夠提前發表。奧地利環境部長表示,沒人反對這項提案,但那些親基改的會員國似乎意見有些分歧。捷克環境部長表示,捷克的立場向來尊重會員國各自決定基改耕種的權利。而西班牙的立場則顯得有些模糊。

奧地利的提案獲得了那些通常對基改生物釋出到環境持絕對反對立場的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也有一些有名的科學家表示贊同。奧地利綠色和平組織表示,這項行動的目的是保有一般的批准程序,但讓那些對基改持批判性立場的會員國可以獨自禁止基改的耕種。生物安全研究國際協會現任主席Jürgen Schiemann教授認為,問題在於如何停止現在這種永無止境的循環:一個會員國用偽科學的論點啟用防衛條款,EFSA反對這種論點,執委會要求會員國取消基改禁令,議會拒絕執委會的提案。為什麼不建立一套能用不同速度接收基改耕種的制度,讓有些會員國耕種基改,其他的不呢?

前EFSA基改小組成員也表示,在不封鎖基改批准的情況下,基改產品也能進入歐盟市場,WTO對此應該也樂見其成。最重要的是,個別的退出條款能讓目前濫用科學與科學評估來作政治目的決策的情況畫下句點。

相較之下,基改產業的反應則較為冷淡。德國生技協會執行長表示,把這個議題提高到國家的層級將導致農民間競爭的不平等,貿易障礙,以及國內市場的分裂。執委會沒有說明他們對這個提案的想法,也沒說這個想法是否合於現有的國家法令,以及歐盟法令。別的意見也指出,提出的基改耕種國家化是否會改變會員國在議會投票時的行為,或委員會是否有能力處理基改批准上市的問題。不過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的話,歐洲在基改上不同速度的處理方式將可以減輕科學家以及政府不少的壓力。但對那些已經在產品開發上投入許多資金的公司而言,這樣的解決方式只是差強人意。Source

  • 加國基改油菜籽輸歐有進展    09-07-30.2

加拿大國際貿易與亞太事務部長Stockwell Day於本月15號宣佈加拿大與歐盟已同意中止在WTO進行長達6年,關於基改產品的批准與販售的紛爭。這項紛爭的解決意味著加拿大基改農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機會大大提升,特別是油籽。

1996年之前加拿大每年出口相當於425百萬美金的油菜籽到歐盟國家。不過到了1996年,某些歐盟國開始拒絕基改油菜籽,1997年更進一步禁止基改產品。1999年,某些國家也開始停止新基改作物的授權。2003年時,加拿大、美國、阿根廷三國針對歐盟的禁令,向WTO提出質疑。之後WTO也判定歐盟在19992003年間的中止貿易是不正當的。如今禁令取消,對加拿大所有農產品(包含基改產品)生產者,都是一項好消息。

Day部長表示,基改紛爭的解決顯示了WTO紛爭解決程序是可行的,加拿大油菜籽產品如今有更多的機會進入歐洲市場。歐盟也表示將努力與加拿大進行更多的對話,以幫助提高生技產品進入市場以及避免在貿易上不必要障礙。這對加拿大所有基改農產品的生產者來說是一大好消息。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長也說到,加拿大農民在製造健康、高品質的油菜籽上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一直都站在加拿大農民家庭這邊,同時也樂於見到歐盟實施WTO審查小組的判定。歐洲市場的再開放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買家出價購買油菜籽。

加拿大薩克斯其萬省油菜籽種植者協會執行主席表示,禁令的取消是項好消息,但他也對油菜籽是否能再度被歐盟市場接受,感到憂心。儘管近來歐盟消費者對基改產品的擔心已經下降不少,但消費者的選擇仍是一大變數。他認為關鍵在歐盟消費者是否願意接受薯條裡有基改油菜籽。

在現有的協定下,加拿大至少建立了一套「進行中的對話」程序,加拿大希望能藉由這套程序讓歐盟也開放其他產品的進入。除了油菜籽外,歐盟目前沒有禁止其他加拿大的基改產品的進口。不過加拿大官方擔心未來歐盟可能會拒絕某些加拿大玉米和大豆製品,但目前為止官方還沒有針對這方面提出抗議。

另外,在處理油菜籽禁令的問題上,歐盟與加拿大也建立了一種新的解決議題的途徑,雙方可以避開WTO冗長的抗議程序。歐盟與加拿大同意每年至少進行兩次的會面來討論新的基改產品、行銷上的主動權,以及任何新的或未決的法律制定等。

歐盟方面則表示,油菜籽禁令的取消不表示修改限制全體基改產品在歐盟境內販售的法規制度。事實上在防止基改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上,歐盟與阿根廷以及美國之間有著許多的貿易摩擦。不過在與加拿大的油菜籽協議中,歐盟似乎建議在未來可將基改產品視為特殊情況,以個案的方式來處理。歐盟貿易執行長表示,與加拿大簽署的互相協定表示這種對話處理方式是可行的。他們希望未來也能以同樣的模式處理與阿根廷還有美國的貿易問題。Source 1  Source 2

  • 耐霜基改小麥損害澳洲麥農    09-07-25.1

澳洲團體Network of Concerned Farmers發言人表示,耐霜基改小麥的引進可能會對全球的小麥市場帶來很大的衝擊,小麥的價格與獲利率也會大幅地下降。此基改小麥對澳洲小麥的競爭者而言,實際上是大幅的進步。因為澳洲農民本就能種植耐霜作物,但競爭者卻因寒流的緣故無法種植。如果研發耐霜基改小麥的話,便能開發俄羅斯以及烏克蘭肥沃的農田,全球小麥市場將因此過度供應。據估計,全球生產量可能會成長近乎兩倍,澳洲小麥的價格也將因此一落千丈。發言人表示,必須建立一套規定來確保非基改農民的權益,必須保護這些農民,並讓他們保有不耕種基改作物的選擇權。她說,耕種作物的理由就在於銷售,如果作物賣不出去的話,那農民為什麼要種?如果基改小麥賣不出去的話,就沒有意義,只是賠錢而已。如果僅僅是選擇耕種基改小麥的農民蒙受損失的話,還不算太糟,但是那些選擇不耕種基改小麥的農民們也必將遭受損失。基改小麥的引進,影響到的是每一個耕種普通小麥的農民。Source

  • 孟山都開發基改麥爭議仍大    09-07-25.2

儘管許多美國農民已逐漸能夠接受孟山都在基改小麥上的努力,但要讓國際市場接受主要糧食作物的基改替代品種,仍有許多困難。孟山都於14日宣布收購WestBred LLC公司,這是一家專門利用小麥種子資源,開發更耐旱、氮肥需求量少、高產量基改小麥的公司。孟山都的收購更宣示了其在基改小麥開發上的決心。

另一方面,孟山都的對手如Syngenta AGBASF,以及Dow Chemical Co.旗下的Dow AgroSciences等,也表示將投入資源於小麥開發上。在開發技術上,有些公司將重心放在轉殖其他物種DNA的基因,有些則專注在操控小麥本身特定的基因。

目前世界上尚無任何基改小麥品種商業化的耕種,這是受到消費者以及食品業者反對的影響。其中最顯著的情形就是日本。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小麥進口國之一,過去也率先批評且反對引進基改小麥,一直到今天,反對立場仍十分堅定。許多歐洲國家也持續地反對基改作物。美國小麥協會主席表示,在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對基改小麥仍有很大的顧慮,也有一些反對的聲浪。她說,日本每年進口約55十萬噸的小麥,其中大約有3百萬噸是來自美國。日本現在開始認識到支持基改小麥的論點,不過要達到全面地接受,仍有很多路要走。美國小麥協會也與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合作,建立一套規範系統與容許度,好讓基改小麥商業化後能持續進口。

有些美國農業團體也對基改小麥抱持懷疑。他們認為傳統的育種方式也能創造出相同的利益,而且不會遭到市場的反對。批評中也指出基改小麥的開發主要是增加像孟山都這樣大公司的獲利,對農民並沒有幫助。

而大部分消費者和環境保護團體則害怕從其他種類生物轉殖基因可能會對人類有害,而且基改小麥與普通小麥種子與產品的隔離也是一大困難。農民團體也表示,海外市場對基改的反對與拒絕並沒有任何改變,誰都不該倉促地試圖商業化基改小麥。就連身處全球基改玉米和基改大豆領導地位的孟山都公司,也在五年前因國外買家宣言要抵制進口的情況下,放棄耐除草劑基改小麥的商業化計畫。反對者認為,基改小麥的引進仍會對美國市場造成不小的衝擊,只要想想當初在引進基改玉米後,美國玉米損失了多少歐洲買家就知道了。

不過基改小麥支持者則表示,全球小麥作物需要技術上的刺激。過去幾年內,農夫減少小麥的耕種面積,轉而耕種獲利更高,更容易種植的作物如玉米或大豆。另外,對於全球糧食短缺的恐懼,以及全球人口的快速成長,使得小麥價格在去年攀到了歷史的新高,即使今年小麥的供給充足,價格仍居高不下。這些因素都促使美國與澳洲的企業與研究人員不斷地投入資源開發小麥。有些農民團體也支持基改品種的商業化,表示基改小麥商業化前,他們會花數年來對應買家的恐懼。他們已經證明有能力能滿足消費者對穀物的任何需求,如果有人選擇非基改的穀物,他們也能提供。Source

  • 基改動物不易繁殖但可製藥    09-07-25.3

自從19967月第一隻複製羊桃莉誕生以來,動物DNA的操控有長足的進步。在美國麻塞諸塞州,山羊現在可以製造出含有藥物成分的羊乳。猴子的DNA則能散發綠光好便於科學研究。但是,不論或全部複製,或僅操控一部份的動物DNA,動物基因組的研究仍較先前想的要困難得多。到目前為止,尚無任何一種基改動物能在野生環境中繁殖,不像某些基改植物已經在一般農地上普及。儘管如此,無論是小動物如白老鼠,或豬這樣較大的動物,都證明基改動物在醫學研究上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希望能確保基改動物使用的安全性,並在幾個月前批准了第一個自基改羊乳中製造出的藥物,一種抗凝血蛋白質。人類從事動物基因複製的相關工作已行之有年。但基改動物是否能提供奇蹟藥物、更好的食物,或是污染較少的豬隻,成果還有待商榷。就算有一天這些全都能實現,科學家是否能安全地控制基改動物,仍是一個潛在的問題。Source

  • 基改玉米安全法國槓上歐盟    09-07-25.4

法國日前宣佈拒絕承認由歐盟食品安全監察機關所發布的調查報告,報告當中宣稱一項備受爭議的基改玉米特性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法國生態部與農業部共同發表的聲明表示,歐盟食品安全管制中心(EFSA)無視其他會員國要求改變風險評估方式的意見。以法國為首,五個其他歐盟會員國,包括奧地利、德國、希臘、匈牙利,以及盧森堡,皆已援引防衛條款中潛在性環境危害的理由,停止耕種孟山都的MON810基改玉米。但日前EFSA的基改審查小組則宣佈這項產品對健康與環境都沒有危害。法國的聲明中同時指出五月時有12個歐盟會國去函EFSA,要求EFSA在風險評估時檢查範圍必須涵蓋基改生物對其他形式野生生物的切可能的影響,害蟲是否會因此發展出抗性,以及其他的檢查標準等。Source

  • 反基改運動觀影片線上觀賞    09-07-25.5

以下為基改相關的影片資訊。
The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 一家跨國公司能引起民眾多大的憤怒?他們能造成多大的傷害? 樣品片段
A Disaster in Search of Success
部得獎作品是由印度女性農民導演們所製作而成,描寫了基改棉花在印度、非洲、印尼失敗的情形。
Islands at Risk - Genetic Engineering in Hawaii
部影片突顯了夏威夷被位為「國家與國際性生技與基改研究的犧牲區」的悲哀。農民、教師、法律與醫學專家,以及社區活動成員共同擔綱演出。 樣品片段
Hidden Dangers in Kids' Meals
本套DVD描寫了基改食品對國家庭造成的威脅,共三片。 Source

  • 歐盟基改污染門檻有待斟酌    09-07-21.1

北愛爾蘭穀物交易協會日前表示,歐盟農業部長理事會與歐盟執委會必須在兩個星期內針對進口動物飼料中基改污染零容許度的議題做出決定。德國當局上個月在美國大豆中發現了微量的基改污染,該基改為兩個尚待審核的玉米品種。除非歐盟當局立即做出回應,否則這樣的情形將使美國大豆出口業者,還有其他農產品出口商在將產品賣到歐盟時遭受損失,而歐洲當地的飼料供應商也會因為缺乏選擇而只好從南美洲進口大豆。但因為阿根廷與巴西南部乾旱的問題,今年的大豆欠收,這些南美洲大豆的品質遠遠比不上北美洲。北愛爾蘭穀物交易協會表示他們多年來一直不斷地要求執委會解決這個技術性問題。他們相信,將容許度從絕對的零調整到0.1%所反映出的是正確的決策方向。如果把實際測試時可能發生採樣誤差的情況也一併考慮進去的話,有效容許量應該定為0.3%。就短期而言,歐洲當地的飼料業者能接受這樣的容許量,因為這樣他們就能持續從所有的大豆主要種植地進口大豆。Source

  • 歐盟的基改零污染難以維持    09-07-21.2

一項全新的研究報告建議,歐盟應該儘快接受含有微量基改成分的食品與飼料進口歐洲,否則短時間內食品與飼料的價格便有可能上揚。研究人員表示,問題核心在於各國在基改生物法規以及政治立場上各有差異,因此造成基改作物批准的不同步。由於目前歐盟除了少數官方批准的產品外,不接受任何混有基改作物的農產品。因此即便是今日,全球的種子貿易商在歐盟邊境仍承受著貨品運送可能遭到拒絕的經濟風險。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到了2015年,歐盟境外獲得許可的基改作物種類將成長四倍,達到120種,零容許度所衍生的問題也將越演越烈。

這項研究替歐盟飼料生產商協會的要求做了背書。他們提出的容許門檻是0.9 %。所有尚未經歐盟許可的基改生物,只要其安全性通過驗證機關檢驗,符合世界衛生組織Codex食品標準委員會基改植物指導方針的話,含量在0.9%內的應允許進口。專家指出,當基改大豆生產線的許可不同步時,對歐盟可能會有經濟上的影響。因為歐盟的大豆供應高度仰賴阿根廷與巴西的進口,前者佔全體的42%,後者佔45%。根據這項研究報告,在2015年前,將有9條新的基改大豆生產線加入市場中,其中包括目前正在中國申請批准的抗蟲害大豆。Source

  • 基改科技仍然要使用殺蟲劑    09-07-21.3

鼔吹基改科技的高階人員告訴肯亞的經銷商,即使全面種植基改品種,農藥與肥料的營業仍然不會關門,因為基因科技是用各種技術加以整合。棉花是肯亞的重要作物,但受到蟲害的侵襲,殺蟲劑的費用是主要的生產限制因素。該國總統今年通過生物安全法之後,已經可以進行抗蟲基改棉花的試驗。由於支持基改者認為基改可以減少農藥的用量,而使得農藥販賣商擔心抗蟲基改棉會重創農藥的生意。反對團體則認為基改生物不安全,而且會讓基改公司透過專利壟斷種子市場。Source

  • 基改山羊獲准用來產生藥物    09-07-16.1

美國生技公司GTC Biotherapeutics Inc.成為首家獲得聯邦許可准許使用基改動物生產藥物的生技公司。GTC表示,將採用Merrimack Pharmaceuticals Inc.開發的基改山羊來進行生產,他們的山羊能產生一種可以用來治療多發性硬化症與重症肌無力的物質。今年二月時,GTC取得一種名為ATryn的藥物生產許可,該藥物是用來治療遺傳性抗凝血蛋白酵素缺乏症。患有這種疾病的病人在手術或是分娩時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而GTC在製造Atryn時運用基因改造技術使山羊能分泌一種特殊的治療性蛋白質在羊奶中。Source

  • 美定義永續農業基改惹爭議    09-07-16.2

非營利組織The Leonardo Academy正努力制定一套美國永續農業國家性標準,他們是按照美國國家標準學會的規定來定義何謂永續農業。將來標準制定完成後,可能預見的成果之一是食品上出現新的「永續農業」標章,或者可能是制定一套獎勵系統來鼓勵農民減少氮肥的使用。日前,伊利諾州聖克萊爾市舉行了為期兩天的高峰會,有48位標準委員會成員以及15位觀察員出席了這項會議。與會者重新審查了特別小組的意見,並為這項自發性標準制定中幾個關鍵議題的改革奠下基礎。關鍵性的協議包含了以下幾項指導方針建議:

?             標準的制定初期應著重農場內的活動,並持續擴大著眼點,最終目的是將農場外也一併列入考慮的範圍。

?             標準的制定初期範圍應限制在作物生產的部份,但最終其他農產品也將納入標準範圍中。

?             標準應為績效導向,好讓委員會能考慮輸水系統對農業生產,以及未來對供應鏈的影響。

另一項更困難的議題就是委員會應如何處理農民所使用的各種科技,包含農用化學品、整合性的蟲害管理、作物輪作、生物科技與奈米科技等。先前於2007年制定的初步「標準草案」中,使用了有機農業作為永續性的起始點,並禁止任何基改作物的運用。不過這個立場遭到美國農業事務聯合會以及農業部的反對,最終只能放棄草案。委員會的新目標是制定一套基於可驗證度量的新標準,而且任何能增加農業永續性的科技都允許使用。

美國農業事務聯合會管理關係處長表示,有機農業佔美國國內市場比例僅有4%。所以如果僅僅是討論永續有機農業的話,那沒什麼問題。不過如果是要適用到永續農業上的話,那標準的範圍應更加放寬。許多有機擁護者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儘管他們相信制定永續標準讓所有農夫得以使用對達到他們的目標是有幫助的。標準的最終版本預計將在2012年完成。Source

  • 美大有機超商另推基改標誌    09-07-16.3

儘管聯邦法令規定有機生產者必須符合美國農業部有機標準中特定的非基改要求,然而對於非有機產品的基改成份卻缺乏一套標識的標準。目前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 Inc.表示他們將會把貼私用標章的產品送去Non-GMO Project檢驗是否含有基改生物,此舉將在通行於有機與天然食品商店間的驗證制度上另加一套新標準。Non-GMO Project是由製造業、零售業、加工業、批發商、農民,以及其他團體所共同合作組成的非營利組織。他們的產品驗證系統據報導是美國第一個專門用來測試產品是否含有基改成份的檢驗系統。他們的產品驗證計畫(PVP)所使用的驗證程序包含了場內設備的審核、文件為主的複審,以及DNA的測試等來測量是否符合標準。帶有Non-GMO標誌的產品必須通過這一套檢驗程序,以確保高基改污染危險的成分,如大豆或玉米,能透過隔離與檢測的方式達到非基改標準的要求。一旦產品獲得PVP的認可,則等於通過Non-GMO Project的驗證,並能標示Non-GMO Project的合格標誌。第一個帶有Non-GMO Project合格標誌的Whole Foods Market私用標章產品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前上市。Source

  • 美政府聘人遭批評遊說基改    09-07-16.4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局長日前任命Michael Taylor擔任資深顧問。Taylor曾於1976年到1981年間在農部擔任專職律師,之後離開政府到King & Spaulding法律事務所工作,這間事務所正是代表孟山都的法律顧問公司。後來在1991年到1994年間,Taylor回到政府工作,他在FDA擔任政策副局長,任期三年。根據Marion NestleFood Politics一書中對Taylor的描述說到:

「(在管理局裡)他是屬於那種親業界,專門核發食品生物科技政策的團隊,並且批准孟山都對乳牛使用基因改造的生長激素。他在這些決定中所扮演的角色備受質疑,聯邦總審計局也因此進行調查,不過調查的結果證明他在這些利益衝突的指控上是清白的。」

1994到1996年間Taylor轉移到農業部下的食品安全檢查服務處擔任管理人,隨後回到King & Spaulding短暫地工作一段時間,自1998年起在孟山都公司擔任資深遊說人(公共政策副總裁)。現在Taylor又回到食品藥品管理局。

Taylor對政府處理事務與運作的情形相當清楚,他知道那個單位經費充足(USDA)以及那個單位缺乏經費(FDA)。他也了解法令背後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什麼有些法規已經落時了。他更知道存在於FDA、USDA、環保局(EPA)的間隙,以及各地州政府與地方管理公共健康的機關為何無法共同合作或彼此溝通。Source

  • 歐要中加強基改米出口檢驗    09-07-09.1

歐盟執委會在日前發表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必須加強檢查出口的稻米,輸出到歐洲的稻米不能摻有未經歐盟核可的基改特性。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時,歐盟檢查小組到中國檢查出口管制機關對於抗特定蟲害的Bt-63基改米之相關控管。儘管中國有29個實驗室專門進行Bt-63特性米的控管分析,不過報告中指出,檢查人員缺乏實際簡化的取樣指南,官方的控管實驗室工作人員也缺乏Bt-63偵測上應有的專業知識。中國的檢查機關也沒有向歐盟檢查小組具體說明官方是如何處理非法輸出與謊報方面的問題。雖然有幾個田間試驗在中國國內進行中,目前為止,中國仍未批准商業化耕種基改米。不過,在20062007年間,幾個歐盟國家相繼表示發現進口的中國米中摻有Bt-63的基改米。因此歐盟規定,自20084月起,各會員國政府在中國米抵達海關時,應予以檢查。而輸出到歐盟市場的稻米貨櫃也必須經過官方或官方認證的實驗室驗證,並附上表示該稻米未含有Bt-63特性的分析報告書。歐盟檢查報告同時表示,2008年通報混入基改米的案件數量,在食品及飼料快速警報的運作下,計有14起。相較於2006年與2007年的各11起案例,有些許的成長。另外,輸入歐盟的米與米製品來源裡,中國佔的比例為4~5%Source

  • 美國基改修法消費者有聲音    09-07-09.2

喜好有機食品或無基改成份食品的消費者要注意了,美國農部研擬的新規定將影響到消費者的權益。由於時有未經授權的實驗性作物流入食品供應市場,使得基改實驗蒙上一層陰影的事例發生。如果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消費者將越來越難買到他們想要的食物。最近一次的例子是2006年阿肯色州稻米收成時,發現有一種基改米混入到普通米中。這個特定的基改品種只能在農部指定的地點內種植的,農部人員表示他們無法解釋基改米是怎麼參入普通的商業收成中。早在2005年時,聯邦檢查人員就已經向農部發佈了一連串的警告,表示必須加強基改試驗作物的控管。但農部忽視了這些警告。2008年的新農業法案,要求農部針對聯邦檢查人員的批評制定相關規定。不過農部提出的草案不僅沒有符合要求,反而減少了對基改試驗作物的監管。因此,想要保有食品選擇多樣化的消費者們,應該強烈要求農部制定能100%封鎖試驗性作物的法規。另外,為了支持那些替有機與無基改市場辛勤耕種的農夫們,消費者也應該要求農部對未經授權的試驗性作物流入市場所造成的經濟影響加以調查研究。Source

  • 東京查驗上市基改產品過關    09-07-09.3

未通過安全性審查的基改食品,在日本國內禁止流通於市面上。目前7類作物、98品種的基改作物業已完成安全性審查,並獲准上市。東京都調查市面上是否有未經審查而上市的基改產品,以及含基改原料之產品的標示是否明確,最近發表調查結果。此次調查針對米加工品、玉米、玉米加工品及木瓜等合計97份樣本,其結果全數通過檢驗。由於這些產品都以提供消費者食用為主要目的,故依據『JAS法』及『食品衛生法』,須明確地標示。產品一旦經檢驗查出含基改原物料,若含量在5%以下且非刻意添加者,就是無標示亦予以通過。針對已完成審查程序的基改食品,包括:大豆、玉米等64項農產品及相關133項加工品,雖然有部分產品驗出含基改,但其含量皆為5%以下,故無安全疑慮。從此次審查結果來看,目前日本東京都內並無違法流通之基改食品,也可認為是日方基改安全性審查及基改標示政策成效頗著。Source

  • 日本進口大豆漸趨向非基改    09-07-09.4

日本農林水產省在3月與大豆等油糧相關業者、進口商、國內生產者召開協調會議,決議在2013年時,國家儲備之食用大豆總量31000噸全數皆須為非基改大豆。日本政府所儲備之大豆原本是非基改作物,但1990年代後開始便混入美國進口的基改大豆。以大豆為原料的味噌、豆腐、納豆等食品,雖然要求若使用基改大豆須明確標示以及鼓勵使用非基改原料,但油品、卵磷脂等產品要求卻不甚明確。此次的協調會,面對民眾日漸高漲的反基改意識,決議2009年將儲備量7200噸的大豆改為非基改,往後年年增加,至2013年全數改為非基改。此項決定是針對近年來日本國內日益高漲的食品使用安全的全民期待與對於基改食品之疑慮與危機感,所做的改革。日本綠色和平指出,對於基改作物的安全性,學者與政府之間認知差異極大,其潛在風險難以計算,應該學習歐洲依循「預警原則」,防止基改作物可能造成的危險。另一方面,為支持日本國內農業發展,日本國產農作物應進行永續農法,廣泛流通於市面上來取代基改作物。政府應多方考量,並參考食品安全保障之觀點,訂出真正利於民眾之政策。Source

  • 日本人連署要基改標示修法    09-07-07.1

許多不想吃基改食品的日本國民紛紛連署要求修改基改食品標示法,並在200943日將連署書交給厚生勞動省及農林水產省。日本多數食品都依賴進口,可說是基改食品最多的國家之一。不過調查顯示日本民眾大多不想食用基改產品。如此的差異,乃是因為基改標示不清之故。因此在此次的連署活動提出數點要求:1)所有食品皆須清楚標明是否為基改食品;2)摻雜基改原料容許百分比為5%以下;3)動物用飼料也須標明清楚。此次連署是2007年由『抵制基改食品協會』、『綠色和平』、『Toziba』三個組織聯合發起,並獲得全國108個團體迴響,已收集到168,716份連署。針對標示規範的修正,農林水產省消費安全局企劃課負責官員表示:「若國際上針對規範制定有新的動向,會多加注意檢討」,對於此連署採取消極的態度。為了使每位日本國民能夠自由自主地選擇是否願意食用基改食品,日本反基改的各界人士將持續推動該項法條的修正。Source

  • 基改苜宿禁令美法院不解除    09-07-07.2

美國上訴法院624日的判決讓達可塔州資源委員會拍手叫好。法院駁回了基改苜宿禁令的解除申請,表示應等聯邦政府將基改苜宿對傳統作物、環境,以及農田經濟的影響研究完成之後再行審理。達可塔州資源委員會、美國食品安全中心,以及其他相關委員會於20062月針對基改苜宿耕種批准一事聯合提出團訟。後來地方法院法官在審理時,從農民的證詞中發現美國農業部沒有注意到抗除草劑基改苜宿可能會污染到普通苜宿與有機苜宿,批准過程有瑕疵,並於2007年5月判決表示在聯邦政府的研究尚未完成前,應停止耕種基改苜蓿。孟山都公司對此判決感到不滿,上訴後再度遭到第九巡迴上訴法院駁回。同時也是資源委員會會員身份的農民們對上訴法院的判決感到滿意,並表示政府應該更重視農民的聲音。此次第九巡迴法院的判決再度證實了美國農業部在缺乏完整的環境影響說明的情況下批准基改苜宿的決定是錯誤的。而且直到目前為止,美國農業部仍然沒有發表環境影響說明。Source

  • 加拿大農民仍拒種基改小麥    09-07-07.3

加拿大小麥局(CWB)的一項調查發現,加拿大農民反對引進基改小麥,除非市場反應有所改變。CWB針對加拿大西部1,300位農民的年度調查中發現,只有9%的受訪者表示應儘速耕種基改小麥,其他大多數受訪者皆表示不應儘速耕種,除非能證明基改小麥是「對農民有利」以及具有「市場需求」的。有19%的受訪者更表示加拿大根本不應該耕種基改小麥。在被問到是否對於耕種基改小麥感到興趣時,雙方比例相差不大。51%的農民表示沒有興趣,而表示非常有興趣或略有興趣的農民則佔46%。CWB主席認為農民大多是站在經濟的角度來回答問題的。他們知道大多數的消費者並不接受基改食品,所以如果要引進的話,他們希望確保一定能有錢賺。

加拿大農民種植其他的基改作物,特別是油菜。不過小麥的敏感性遠遠大於油菜,因為它直接是人類食品的製作材料,油菜則是壓碎後拿來製作蔬菜油或生物燃料而已。有關基改小麥的爭論在五月時加拿大、美國、澳洲三國聯合發表同步基改小麥製造宣言時再度浮上檯面,其他的農業與環境保護團體則隨後發表了反對聲明。發表於六月份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的一項公共學術研究結果,顯示加拿大農民在2004年時幾乎是壓倒性地反對孟山都抗除草劑基改小麥的引進提案。當時研究人員調查了1,566位牧場農夫,有83%的受訪者不同意商業化開發Roundup-Ready基改小麥。農民們認為基改小麥帶來的利益遠比不上失去市場、受到大企業的控制,以及污染非基改作物的危險性。

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大學博士後研究人員,同時也是研究報告主要撰寫者的Ian Mauro表示,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出市場對基改特性的反應非常敏感,他們的研究發現農民們也對市場風險感到憂心。儘管這項研究是針對Roundup-Ready基改小麥,Mauro相信調查結果同樣也適用於其他的基改小麥品種。不過孟山都公司在加拿大的發言人表示,如今,抗除草劑基改小麥的調查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5年都過去了,孟山都也不再追求抗除草劑基改小麥或其他基改小麥的發展。她對CWB的調查結果並不感到驚訝,因為沒有其他私人公司是以基改小麥的開發著稱。她也表示,在不知道基改生物潛在利益的情況下,要農民做出決定是很困難的。而且市場接受度也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因素。世界最大的農化集團Syngenta AG於今年2月表示,考量到消費者的反彈,他們目前不積極追求基改小麥的發展。Source

  • 傳統育種成績更勝基改科技    09-07-03.1

在歐洲、大部分的亞洲區域,以及部分非洲地區都強烈地反對食品貨架上充斥著基改食品。許多農企業害怕這樣的情形只會愈來愈嚴重,於是試圖以非基改品種來應付。作物科學家、種子公司,與聰明的農夫們使用最先進的科學工具來強化原來的育種,使用傳統方式雜交,培育出高產品種、品質更好更營養的食物,或使作物不受病蟲害與嚴酷的氣候所影響。此新方法不需要用到基因的結合,便能避開十多年來大生技公司與安全性懷疑論者間的衝突。這也部分承認了基改烏托邦即將來臨的宣言是誇大不實的。

在傳統農業技術回春的背後,是許多與生技革命同樣,在基因、電腦化、植物生理學上的突破。傳統育種依然成效良好,有些甚至比基改的效果更好。傳統育種在增進需要複雜基因組的品質方面,例如抵抗特定的蟲害或對抗乾旱時,需要一群能決定植物吸收管理水份的基因。在增進品質上,傳統方式也都比基因改造效果要來得好。瑞士的生技公司Syngenta發現,對抗專門吃光大豆的蚜蟲,最有效的方式是結合許多的技術,先噴灑殺蟲劑,使用分子標誌辨認出大豆自然抵抗蟲害的特性,再將這些大豆彼此雜交,以創造防蟲的新品種。

無需依靠基改的技術,巴西農業機構Embrap的研究人員正試圖培育陸稻新品種,不僅能夠抗蟲害,增加產量,更含有兩倍高的礦物質(鐵、鋅)。德國的生技公司BASF也發表了一項非基改改玉米,能夠對抗寄生性雜草獨腳金StrigaBASF也正在努力培育一種高產小麥,能夠抵抗真菌與乾旱的侵襲。分子標記輔助的育種技術,能夠探測到植物的基因組並增強原有的育種。辨別與追蹤標記能在幾個月內引導出最強的品種,方便研究人員選擇種。這個技術為研究人員節省了不少時間,育種者在創造新的玉米品種時,本來需要十年的,現在只需四年時間。

避開基改的方式也替生技公司省下了不少錢。國際玉米及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玉米育種主任表示,基改花在請律師、申請專利,以及讓新產品通過一連串錯綜複雜的風險把關的花費佔了總成本的90%。無疑地,基改食品的戰場將持續延燒,不過多虧了農業科學最尖端的技術,傳統農業仍然大有可為。Source

  • 基改蚊子抗登革熱已有進展    09-07-03.2

埃及斑蚊是衰弱旅客最大的敵人。埃及斑蚊能生存於寒冷的氣候,在城市生活中繁殖旺盛。國際貿易與都市化讓埃及斑蚊廣為擴展,造成登革熱快速地蔓延。每年有一百個國家,超過一億人受到登革熱的影響,致死率則最高可達20%。目前為止並無疫苗,也沒有解決與治療的方法。

不過,在英國牛津附近的科學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將雄蚊結紮,雄蚊仍然可以交配卻不能繁殖;任何生下來的幼蚊在成長前就會死亡。科學家希望能釋放一大群基改雄蚊進入到野生環境中,尋找普通的雌蚊交配,就能減少埃及斑蚊的總數。針對安全性以及可效性的初步實驗已經在馬來西亞實行。在幾年內,基改蚊就可能在空中飛來飛去。

早在20年前就有人提出基改蚊的想法,不過最近才受到健康機構的重視與支持。比爾蓋茲夫婦基金會贊助了三千八百萬美金在這項研究上。五月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們聚集在日內瓦參加由世界衛生組織所贊助的國際會議,討論全球性試驗指導方針的進行與發展。有些環境團體則對這樣的發展提出警告,一場對抗看來不可避免。不過在對抗世界性的疾病上,環境團體是佔了下風。

登革熱可能只是個起點,研究人員也正試圖扭轉瘧蚊的基因組。瘧蚊是瘧疾的帶原蟲,每年至少有一百萬人死於瘧疾。科學家的想法是,希望能製造一種突變蟲子,擁有超強的免疫能力能夠殺死瘧原蟲,或是能在瘧原蟲中載入外來的基因好抑制牠的發展。

而環境團體也被迫只能用道德上仍有待商確的理由來反對這種可以拯救數百萬計貧民生命的新科技。世界瘧疾患者總數中,有85%來自南撒哈拉非洲,每年至少有75萬人死於瘧疾。北美民眾對基改作物可能感到緊張,但非洲人不會對基改蚊覺得不安。賓州大學生命倫理教授Arthur Caplan說,瘧疾是不同的,因為西方人沒有瘧疾的威脅。如果你跟你懷孕的妻子是在坦尚尼亞或馬拉威的醫院中的話,你就不會為了一些基改蚊子的外流感到擔心。Source

  • 丹麥朝野對基改態度有差異    09-07-01.1

為了解決世界上的飢餓問題,丹麥部長希望基改產品的批准能更加簡易。最初是希望能更快批准基改飼料,後來部長認為基改作物在不用殺蟲劑的情況下也能管理,是一大優點。如果生物科技能讓植物更強壯,讓殺蟲劑的使用更加減少的話也值得注意;在研究與農業方面,如果不立即行動的話,丹麥在製造基改飼料與食物產品方面將落後別的國家,因此希望能展開大眾辯論,來消除丹麥人民對基改的懷疑,而這個想法也獲得丹麥保守黨與社民黨發言人支持。然而,社會自由黨、紅綠聯盟,以及社會人民黨仍持懷疑的態度。關於基改產品批准的部份,社會人民黨對歐盟緩慢的批准程序表示認同。發言人表示,基改產品的檢驗必須徹底地執行,完整的檢驗必須花上一段時間,這是急不來的。突然允許一堆非自然產品的上市,部長是拿環境與人民的健康作賭注。丹麥國家生態協會主席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基改產品能增加產量,動物實驗中也有動物對基改生物呈現負面的反應;要證明基改生物是正面有幫助,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Source

  • 歐洲國家爭取基改作物自主    09-07-01.2

11個歐盟國家要求擁有權退出基改作物的耕種規定,以克服歐盟複雜的決策程序,並解決多年來生技政策方面的僵局。提出的建議是讓各國政府能視情況限制耕種特定種類的基改作物。即使目前尚未有任何的決定,由11個國家所聯合發表的白皮書勢必引發歐洲基改政策的辯論。歐盟執委會已經開始複審兩部主要的生技批准法規,分別是規範基改食物與飼料產品的耕種與進口法規。這白皮書是由奧地利、保加利亞、賽普勒斯、希臘、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斯洛維尼亞與荷蘭共同發表。書中表示,基於目前不甚令人滿意的情況,以及許多會員國內廣大民眾對於基改生物持有負面的態度,此時應尋求新方法來解決基改生物在農業上的使用與授權問題。連署國認為,法律上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一組歐盟相關法規的修正案。應修法讓個別的會員國擁有能在其國境內限期或無限期禁止耕種已授權基改生物的權利。

11個連署國也建議應明列社經標準,好讓各國政府能於該國全境或某些特定區域禁止或管制基改作物的耕種。現在,歐盟基改產品的進口或耕種許可效期長達10年,並在歐盟27個會員國間一律適用。然而,目前只有一種基改作物允許種植,就是美國孟山都公司所開發的基改玉米品種。許多傾向基改的歐盟國家與產業為此感到十分失望,因為他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基改生物獲得歐盟的授權。不過外交人員表示,要改變歐盟在管制內部市場方面嚴格的法規,實行起來是非常困難的。Source

  • 日本研發抗過敏基改米有成    09-07-01.3

新回合的基改食物是要促進消費者的健康,在這方面力求發展的日本研究人員日前發表一項新的基改米研究,用來對抗常見的花粉過敏症。就目前動物實驗的結果看來,新的基改米似乎相當安全。科學家表示,在日本,花粉過敏症已日漸成為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約有20%的人口飽受花粉症之苦,基改米經過設計能對抗日本杉樹粉過敏症。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給兩組猴子餵食蒸熟的米,一組餵食基改米,一組餵食普通的白米,每天餵食,持續26天。實驗結束後,猴子並未呈現任何健康上的問題。初步顯示抗過敏的基改米在安全上是可供消費的。Source

回最新  2009(上)  2008(下)  2008(上)  2007(下)  2007(上)  2006(下)  2006(上)   2005(下)   2005(上)   2004(下)  2004 (上)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