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O面面觀網站GMO面面觀  訊息日日新 2019 (上)

  • 不可能漢堡含基改豆血紅素   19-06-30.1

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所加的基改酵母菌的產品,被發現可能有健康風險。

吃起來像牛肉,咬下去還可看到紅色汁液流出的不可能漢堡,居然是素肉的!

不可能漢堡四年前開始在紐約上市,曾炫耀一時,但根據紐約時報本月4的報導,這個產品前途黯淡,少人要買。

該素牛肉來自基改大豆蛋白質,與其他素肉不同的是另外加上基改的大豆血紅素(SLH),所以才會有血色跑出來。

大豆血紅素是大豆根瘤部位的成份,美國Impossible Foods公司將SLH的基因轉殖到酵母菌,培養這個基改酵母菌,然後萃取出基改SLH,加到素肉裡面。

該公司宣稱SLH是天然的蛋白質,人類吃千萬年了,完全無害。其實該公司在上市前曾委託試驗基改SLH的健康風險,並把報告提交美國食藥署(FDA)審核。

該報告指出餵食基改SLH後,大鼠體重意外增加,血液也呈現腎臟開始發炎與可能是貧血的徵候。不過公司認為這些結果與健康無關,還是把文件送給美國FDA,申請這個血紅素「一般認為安全(GRAS)」。

因為若獲得FDA的承認,其上市就不要作特別管理。但後來撤銷申請,改成要求該署核發「無問題函no questions letter」。不過食藥署雖然沒有發函,公司卻還是先在矽谷上市販賣。

美國FDA2015年所以沒核發無問題函,主要是因為認為人類從未食用過SLH,是否為過敏源仍未知,公司所呈的資料並未加以釐清。

該公司於是再度委託外面進行試驗,其實也只有28天的短期餵食試驗,但FDA總算不再質疑,因此核發了無問題函,表示沒有進一步的問題要詢問該公司。

要注意的是,根據美國的食品審查制度,「無問題函」不表示該食品一定沒安全問題,函中只表示是公司斷言該產品安全,上市後維持該產品的食用安全,責任在公司,不在FDA

「無問題函」保護的是FDA的免於究責,而非消費者的健康。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基因表現與治療組」主持人Dr. Michael Antoniou,與GMWatch的編輯Claire Robinson聯合發表在GMO Science文章,深入檢討Impossible Foods公司在2017年呈交的報告,發現問題重重。

首先,基改SLH不像會有急毒性,其慢性病風險需要記長的試驗期間以及較多數量的鼠隻,才有辦法下定論。光是這兩點,該報告就不及格了。

其實該公司在2015年的報告中,就發現餵食基改SLH的雌鼠有生殖系統上的問題。

沒吃到SLH的對照組雌鼠,在生殖循環的發情前期,其子宮會充滿液體,但處理組者液體量顯著地減少,子宮重量也較低。

不過在2017年的報告,就沒有發現這種差異。

公司對兩次試驗結果不同的解釋,認為是試驗方法有人為誤差所致,而第一次試驗所發現,體重、血液的異常,公司則認為不具統計顯著性,檢驗項目異常,過幾天常又恢復正常。再者,SLH的有影響程度並沒因為SLH濃度的提高而跟著提高。

Dr. Antoniou顯然沒被說服。他認為,一兩項的測定值或許有機會是人為誤差所致,但不同器官高達九項的測定都出現問體,就難以解釋了,或許是試驗設計上的不足所致。而根據毒理學的研究經驗,毒物的影響不一定是濃度越高作用就越大。

因此他建議至少要做兩年期的餵食試驗,以及增加鼠隻數量,來得到可靠的結論。

此外,不可能漢堡所用的基改大豆原料還有46種不明的蛋白質,佔了27%,都沒有進行風險評估,那也是問題。Source     另參考   

  • 007探員出紀錄片反基改   19-06-30.2

萬人迷的前007探員Pierce Brosnan改演其它角色,還是屢有嘉片問世。現在他又槓上惡企業,片名是《Poisoning Paradise毒害天堂島》。這次對象是基改農藥大企業,不過他不是主角,而是製片,導演是他第二任妻子Keely Brosnan

布洛斯南第一任妻子於1991年過世,2001年與美國記者Keely Shaye Smith結婚。兩年搬回Keely的故鄉夏威夷的可愛島。

兩人致力於環境保護工作,婚前就與自然資源守護委員會(NRDC)、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等機構合作,阻擋墨西哥一家鹽場的建設。婚後也成功地對抗加州海邊液態天然氣場的提議,更幾次參與環境立法的工作。他們致力於環境教育,目前也協助長年好友珍古德博士的「根與芽」活動。

2013年他們得知可愛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作物試驗場所,農藥使用的很兇,最多的竟然116! 而小島面積不大,一共有27所學校距離這些試驗田不到1.6公里。夏威夷居民長期受到基改試驗田的威脅,甚至於某地區生出高比率的畸形兒被認為與農藥有關,居民與環保團體對此相當反彈。

兩人因此在2016年著手拍攝紀錄片《毒害天堂島》,希望能喚起注意,讓公共安全能戰勝企業利益。本片於2018年問世,再多個國際影展放映過,目前(在美國)可到ituneAmazonGoogle Play, 等處下載。

在接受Sustainable Pulse專訪時,Keely Brosnan表示,他們希望這紀錄片能讓所有對食物運動、永續農業,以及對想保護空氣、水與土地的人都看得到。她認為我們需要揚棄仰賴農藥、高度仰賴石油的農業,轉到再生、多樣的農業,來減少溫室氣體釋放,增加土壤碳積,讓土壤恢復健康,增加保水保土的能力,用以對抗氣候變遷。

參考: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別讓台灣成為另一個夏威夷)

介紹影片:之一 

  • 歐基改議題退燒有正確解讀   19-06-30.3

歐洲民調機構Eurobarometer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出爐,聽過食品安全議題的人,其關切的課題,依次為肉品含抗生素、賀爾蒙、或類固醇殘留(44%)、食物農藥殘留(39%)、魚、肉、或乳製品含環境污染物(37%)、食物飲料含色素、防腐劑、或添味劑(36%)、食物衛生情況(32%)、食物含細菌毒素(30%)、動物疾病(28%)、食物飲料含基改成分(27%)、食物含塑膠微粒(21%)、食物飲料導致過敏(20%)、食物接觸到包裝材料(16%)、食物發霉(11%)、農作物惹病害(9%)、食物含納米微粒(8%)、基因編輯(4%)

對此結果,基改陣營相當興奮,GMOinfo.EU表示90%歐洲人反基改食物」的說法是錯誤的,其實歐洲人現在根本不關心基改議題,因為從2010年的66%降到2019年的27%,而關心基因編輯的人更只有4%,因此引伸為現在歐洲人比較能接受基改食品。

(不過2019年最高的數字也只有44%,顯然2010年的66%2019年的27%是無法相比的)

對於GMOinfo.EU解讀,GMWatch的看法剛好相反。文章做個比喻,現在的歐洲人比較不關心塗料是否含鉛,或者牛肉是否含有普利昂蛋白質(Prion),不可以解讀做歐洲人可以接受鉛,或者可以接受含普利昂的牛肉(普利昂是導致狂牛病的元兇)。比較正確的解釋是,經過歐洲的努力,現在的塗料已不含鉛,狂牛病的問題也已消失,所以已經不成為議題了。

同樣的,蘇格蘭的溥之泰1998年發現基改馬鈴薯會使老鼠生長遲緩,免疫系統失調,腸胃細胞病變。

此後,英國超市由Iceland Foods開頭,陸續宣告自家產品不含基改成分。這個風潮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現今歐洲是常幾乎看不到自家產品含基改成分的,除了美國進口的便宜巧克力外。歐洲所進口的大量基改農產品都拿去當飼料用了。因此歐洲已有20年的時間幾乎沒看到含基改成分的食品,當然就不再成為主要的關注項目。

至於基因編輯少人關切,是因為產品還沒在歐洲上市,知道基因編輯是何物的消費者還不多所致。Sources

  • 薯塊三兄弟拒吃基改馬鈴薯   19-06-23.1

鼎泰豐在國內用格子籠雞蛋,在英國卻棄之不用,改採友善飼養的產品,這種對消費者的差別待遇,在幾天前引起民間的非議。台灣消費者被財團看小,差別待遇這口氣實在難以嚥下去。嚥氣啦!!! 請注意,這並不是孤例,基改馬鈴薯Innate就是另一個例子。

美國Simplot公司推出基改馬鈴薯Innate ®,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核准上市供食用,依序為(2014)美國、(2016)加拿大、(2017)紐澳日墨、(2018)馬來西亞。

該公司覬覦台灣市場,甚至來我國設分公司,而在20176月前後向食藥署申請上市許可。食藥署對此產品採取謹慎的態度,迄今尚未公佈審查結果,這一點值得大家喝采。因為馬鈴薯Innate馬鈴薯的研發者就在去年出版專書《潘朵拉的馬鈴薯:最糟糕的基改作物》,指出其健康風險比其他基改食物還高。

其實美國麥當勞在Innate基改馬鈴薯出現時,就已經公開承諾不予採用,其他數家食品業者也跟進。日本雖然已經開放進口,但是不少業者已宣稱不會採用,如麥當勞、肯德基炸雞、摩斯漢堡、樂雅樂、First KitchenSkylarkCoCo Japan等。南韓官方還沒有核准Innate基改馬鈴薯作為食用,但麥當勞、儂特利、또래오래 (ddorar-pear)炸雞店、도미노(domina)披薩店也都紛紛宣告將來不用。

兩年前基改馬鈴薯來台申請時,媒體詢問麥當勞,所得到的答覆使說當下沒有用,卻沒有說將來也拒用。台灣無基改聯盟上個月曾經去函、去電詢問麥當勞在內的幾家大速食店,然而都沒有得到明確的反應。看起來,這些廠商是把台灣消費者看小了。

身為台灣消費者,我們到這些大賣場去,務必要問他們公司,要不要承諾拒用基改馬鈴薯,問到他們公開宣告為止。

現在台日韓三國民間團體,薯塊三兄弟,聯合呼籲簽署拒吃基改馬鈴薯。

為了阻擋基改馬鈴薯的入侵,台灣無基改聯盟展開活動,呼籲大家踴躍上簽署,做為食藥署拒絕核發許可証的堅強後盾: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YIOT_D2MOJcm?edit_requested=true  (供消費者簽署)

此外,萬一食藥署沒能擋住,台灣無基改聯盟也呼籲業者不要進口、不要採用基改馬鈴薯。為了避免消費者抵制,台灣無基改聯盟也準備了平台,供進口、加工、餐飲、零售通路等業者簽署: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WpHE2u6cWGdy60-AHn_hFo/edit  (供業者簽署)

2019新文章,基改產品再進化:台灣新一波食安風險

進一步瞭解基改馬鈴薯:FB 1   FB 2

  • 台灣學者向中國放送談基改   19-06-23.2

美國政府所設立的自由亞洲電台於0620向中國放送「綠色情報員:轉基因大米偷渡上餐桌」,邀請兩位台灣學者談中國發生的基改到米為反偷種上市事件。在中國到米說成大米,基因改造說成轉基因。參考語音檔以及文字檔

  • 川普要求強力推銷基改產品   19-06-23.3

在展開與各國貿易談判之際,川普於6月11日下行政命令,要求行政單位在120天內要提出國內與國際的溝通策略,包括「教育材料」,進一步增強國際對基改產品(公文用語是農業生技產品)的接受度,溝通的對象包括各國決策者、消費者、產業界等。Source

美國對外推銷基改產品不宜餘力是眾所皆知的,我國也是對像之一。見美國遊說我國的2010年證據

  • 雙基因基改玉米難阻蟲抗性   19-06-16.1

美國種抗蟲基改作物,這些作物含有殺蟲毒素(Bt toxin),起初是可以有效對抗特定害蟲,但過幾年害蟲演化出抗性,基改作物就殺不死那些害蟲。這在秋行軍蟲。切根蟲、螟蟲等都有報告。

基改公司對此問題的策略就是轉殖兩種不同的Bt毒素基因,作物產會產生兩種毒蛋白,認為雙管齊下可以有效減緩抗性的發生。不過就算轉殖三個基因來對付切根蟲,推出不多久,就傳出具抗性的切根蟲還是照樣發生

現在已有調查報告證實路易斯安那州北方種下複合性基改作物,害蟲真的還是照樣產生抗性。也有論文指出其失效原因在於害蟲對Bt毒素會有交叉抗性的反應。

所謂交叉抗性,指的是當有害生物對某一物質產生抗性後,對另一個沒有接觸過的物質也同時具有抗性。Source

  • 川普政府更放鬆基改的管理   19-06-16.2

比起許多國家,更不用說歐盟,美國對基因改造食品的管理向來都很寬鬆。

因應基因改造作物的新技術,雷根政府於1986  年推出「生物科技規範整合架構(Coordinated Framework for Regulation of Biotechnology」,其理論基礎是認為基因改造技術與傳統育種沒有兩樣,因此是安全的,不需特別管制。

然而這個行政命令畢竟無法律位階,因此依法還不能對基改生物鬆綁。

1991  FDA設置了政策委員會,並且聘任孟山都公司的人馬Michael Taylor擔任副主委,隔年就在其主導下推出「由新植物品種衍生食品之政策聲明( Statement of Policy: Foods Derived from New Plant Varieties」。將基改作物所產生的新物質視為添加物,但是否可算為無害的GRAS,則讓廠商根據FDA提出的準則去自行檢測。

根據檢測結過若廠商認為符合GRAS,告知FDA後該產品就不用再做任何管制,包括不用標示。

此宣示一方面讓基改食品容易過關,另一方面又維持政府依法評估,有在照顧消費者健康的假象。實則廠商只提供報告書給FDAFDA並沒有要求廠商提供原始試驗數據,也沒有要求其報告需要事先發表,明顯違反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法律規範。(以上見 )

根據這麼寬鬆的規範,怪不得美國官方遲遲不願意進行基改食品標示,引起眾多不滿,好幾個州都自行要求標示,直到2016年7月底國會才立法強制標示,並要求農部於2018年7月開始實施。

即便如此,行政部門的動作仍然很不乾脆,直到2018年年底才公佈辦法,此項命令在20192月生效、卻要等到2022年一月才強制執行,給廠商準的時間未免太久。而該標示辦法仍有不少奇怪的地方,引起很多非議

這幾年基因編輯技術突飛猛進,美國官方認為基因編輯所做出來的農作物與傳統育種沒有兩樣,也不會像過去基因轉殖的產生新蛋白質,因此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表示這類產品不需要經過審核。

歐巴馬總統時代在2017年一月曾經提案要更新1986年以來的規範。

川普上任後認為該新規範仍然會綁手綁腳,增加業者的負擔。美國農部日前已經公佈新草案,草案中甚至於可以讓業者自行認定所做出來的新品項需不需要提出申請。自認為不需要,就可以直接上市。Source

看看美國民間團體怎樣反應吧。

  • 基改鮭雖可上市前途仍未卜   19-06-16.3

美加兩國已核准基改鮭魚上市,不過根據研發公司AquaBounty Technologie,要等到年底美國超市才會買得到。這種基改鮭魚轉殖其他魚種的賀爾蒙基因,魚體內有較多的賀爾蒙,讓基改鮭長得更快。

但是緬因州漁產協會副主席Sebastian Belle表示,該州魚業生產者尚未準備跟進,還要看其他因素的進展,如消費者是否想賣等。協會也認為主管機關對於基改鮭的環境風險評估做得不切實。他們知道養基改鮭具有競爭力,但目前還不想養,將來那就再說吧。

若干中盤商也不想進貨,例如國際鮭魚生產者會幾年前就發表宣言,基於環境因素,堅決反對基改鮭。該會目前的主席Trond Davidsen說,立 場仍未改變。

挪威的魚公司Nordic Aquafarms目前計畫在緬因州籌設全美最大養鮭 場,但他們仍沒有計畫生產基改鮭。Source

  • 基改真菌可以有效殺死瘧蚊   19-06-02.1

馬里蘭大學的團隊,與布基納法索的瘧疾研究實驗室合作,將一種真菌,平沙綠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 進行基因改造,殖入澳洲某蜘蛛毒液的基因,基改菌進入瘧蚊,就會產生毒素殺死瘧蚊。在非洲布基納法索的試驗中,45天內可消滅99%的瘧蚊。研究者強調,基改菌並非拿來滅絕蚊子,而是要遏止瘧疾的傳播。該菌也不會傷害蜂類。

研究者在布基納法索布置一座有植物、小屋、水源和蚊子食材的假村落,並以雙層蚊帳整個包圍,以防止蚊蟲逃逸。然後將真菌孢子與芝麻油混合,抹在於黑色棉片放進蚊帳內,1500隻蚊子在45天後只剩下13隻。

另有學者指出,這方法可能會有效抑制瘧蚊,但還是需要恰當的生物安全規範,卻不要有過度的限制。Source

按,基改菌的使用已有不少案例,通常是在密閉的情況下利用。這種開放式的使用真的還是要小心。

  • 非基改可提升花生品種營養   19-06-02.2

攝食油酸含量高的食物,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的。透過分子標誌選種與非破壞性油份測定儀器,印度育出油中的油酸含量高達80%的落花生新品種。落花生的由本來品質就比較好,但一般的油酸含量也只有4050%

看來杜邦推基改高油酸大豆,根本是多此一舉。Source

  • 內蒙古偷種基改油菜者挨罰   19-06-02.3

中國《財新週刊》在201934日發表周泰來等的「內蒙古基改油菜調查報告」,指出內蒙古自治區在2017年發現韓廣永、白龍兩位所種植的油菜品種4’檢出有Cp4-epsps基因,該基因能夠讓農作物忍受除草劑嘉磷塞,也就是說,4’是抗嘉磷塞的基改油菜品種。這種油菜籽已經銷往中國南方8省。

2017831日和94日,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責令二人停止生產基改油菜,沒收違法種植的6681.28畝和4800畝基改油菜,並各處10萬元罰款。並於2018年開始明令禁種基改油菜。偷種者一旦被發現,剷除後最少還得罰10萬元,情節嚴重的判刑。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盧長明表示,4’可能來自孟山都基改油菜品種GT73,他多年前就聽說有人偷種GT73,但當時未能查證。Source

  • 歐洲科學界等要求嚴審基改   19-05-26.1

針對基改審核,歐洲涵蓋科學界、環保界、食農業界等四十多民間團體聯合署名發函給歐盟執委會,要求1. 不要採用主管機關(歐洲食品安全署)的意見去核准申請中的基改品項;2. 建立更嚴謹的風險評估方法來彌補現行的漏洞;3. 新執委會成立時重新組織主管機構,確定在基改政策上能以保衛健康與環境做為最上位。

信函中指出,歐洲食品安全署的基改審核有若干缺陷,如未能考慮不同基改產品的合併效應,耐除草劑作物的審核沒有採用實際田間多施除草劑下所得到的產品,抗蟲Bt毒蛋白是否導致過敏的試驗未能進行,基改玉米的種植許可沒有考慮基改污染的可能,基改玉米MON87411所產生雙股RNA的安全性上未能有效評估。Source

  • 替基改企業說話勿企圖掩飾   19-05-26.2

替基改企業遊說而企圖掩飾,是科學上最嚴重的罪過

批評科學與科學家是歷史上常見的事,有時批評沒道理,有時是正確的,都只能留待時間檢驗,但批評是必要的。

當然被批評者會不高興,那可以提出理由來加以辯駁。然而,有時後被批評者會反咬一口,說對方是「反科學」。這當然是可能說對了,但也常只是掩蓋自己的心虛。一樣,時間會證明一切。

現在有一個例子,那就是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Kevin Folta教授。他長期公開支持基改科技以及除草劑嘉磷塞,被媒體GMO Answers形容為"獨立"的專家,但2015Nature期刊爆料,說經過調查,Folta拿了孟山都的25千美元。同年,Eric Lipton根據USRTK的挖掘,在2015年於紐約時報報導基改企業如何用錢讓學者鼓吹基改作物的好處,Folta的大名也在其中。

這引起Folta的不滿,上法院告紐約時報與Eric Lipton。但在2019-02法官予以駁回

Stacy Malkan2018年報導,Folta公開表演過喝年年春,不過卻被揭穿他拿了孟山都錢

最近Michael Balter也盯上了Folta,他在推特上說Folta拿了孟山都與拜耳的顧問費。Folta予以回擊,罵Balter是騙子,說他自己絕對沒有替拜耳作顧問。

由於Folta一直否認他拿了杜邦的錢辦事,因此Balter公開了文件,是法律公司Clifford Chance寄給Folta的信,內容是拜耳授權給公司,要聘請Folta擔任顧問以及可能的作證專家,費用每小時600美元,其他花費另計。信中要Folta將收據寄給公司轉交杜邦,由杜邦支付。

更有趣的事,這封信不是寄到學校或家中,地址上寫的是Folta的秘書家。祕書雖然否認有替老闆收信,卻無法說明信上的地址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Folta一直強調他是百分百透明的,但證據會說話。

Balter的一句話很值得回味:「我與其他記者的針對Folta,不表示我們反科學,如他的指責。我們認為他與及類似的科學家在背後替企業講話,腐蝕了科學討論與辯論的過程。假裝很客觀地在評估科學,事實上卻隱瞞,或企圖隱瞞利益衝突,這在科學上是最嚴重的罪過」。Source

  • 基改孟山都官司失利有原因   19-05-26.3

再度打贏孟山都嘉磷塞官司,讓杜邦慘賠20.55億美元的律師是Brent Wisner,他在專訪中透漏一些所以打贏官司的關鍵。這邊摘譯一些。

首先陪審團對原告率書所提的專家證人印象很深刻,專家專家都是世界聞名的,本來就擅長農藥導致癌症方面的研究。然而孟山都方面卻提不出一個這樣的專家,來說服陪審團(說嘉磷塞不會致癌)

再者,在第一個案件(Dewayne “Lee” Johnson)中,律師團因尚未有足夠時間,只能夠提出20%的證據。在這個案件審理時,才能夠全部加以揭露。

在交叉詰問時,他能夠讓孟山都產品安全中心主任Dr. Michael Koch不得不承認,孟山都「鬼捉刀的事跡是不合乎科學誠信的。該事件是孟山都找學者發表嘉磷塞不會致癌的論文,其實裡面是孟山都的意見。

在另外一場交叉詰問,Wisne律師對上孟山都的女性首席流行病學專家,讓她不讀不承認自己並非致癌原因的專業。Source

  • 非基改也可做夜間發光植物   19-05-19.1

二十年前基改科技出現後,有人把螢光基因轉殖到植物,希望植物在缺水時可以發光,幫助農家記住要澆水。

這個技術雖然不是用於食用作物,沒有引起反彈,但卻也沒有真正利用出來。

現在用納米生物技術,把納米微粒粘上植物,已經可以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所產生的物質,轉換成光能,創造出夜間會發光的非基改植物了。(或許可取代庭園的省電燈泡嗎?) Source

  • 德國非基改飼料動物產品夯   19-05-19.2

德國非基改食物協會(VLOGVerband Lebensmittel ohne Gentechnik)進行德國非基改驗證工作,成效相當好,標示非基改食物的產值高達76.5億歐元,其中以牛乳與乳製品最大宗,佔66%。消費者花了14.1億歐元購買非基改飼料養出的禽製品,佔總消費額的18%,其中蛋類就有9億歐元。預估今年會成長11%。養豬部門由於各種原因,就沒有那麼多。

在此趨勢下,飼料公司加入VLOG的數量大幅成長,兩年前只有156家,去年317家,現在已達612家。Source

  • 中國民間檢測米粉含有基改   19-05-19.3

中國杭州一位魏先生買了米粉,還花錢去做基改檢測,證實含有BT63基改成份,已經向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和 12315 平臺線上加以投訴,也向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銷售平臺所在地)和柳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生產地)加以舉報。

他會這樣做,是因為去年有米份業者私下告訴他這回事,然後展開查證的。

按,中國基改稻米Bt63事件是很重大的基改偷種事件,屢被歐洲暫停進口中國米製品。

魏先生指出,就在今年3 21 日,荷蘭通報,來自中國的大米(再次)檢出轉基因成分,拒絕入境。Source

  • 基改企業散佈假消息的手法   19-05-13.1

基改企業贊助的網站 genetic literacy project (GLP) 51日登載一篇文章,標題是說華盛頓郵報指出,使用CRISPR基因編輯出來的作物需要小心地監督管理,弭平消費者關於食品安全的顧慮。(上圖)

看到這標題不免嚇一跳。基因編輯需要監督管理,不就一向是基改反對人士與團體的訴求嗎? 為何GLP會登刊這樣的文章?

可是進去看文章,內容根本沒有提到監督管理這方面的事情,反而都是在強調基改的安全與好處,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對不起,不該這樣罵狗)

到華盛頓郵報網頁搜尋 "CRISPR-edited crops require careful oversight and regulations to calm consumer food safety concerns",並沒看到郵報刊登這樣的文章。

用同樣的字去 google,只得到9項結果(下圖),沒有一個是來自郵報的網站,倒是基改企業養出的網站不少,除了GLP,還有 Bioportfolio也是。

這是假消息的典型作法,創造一則假消息,然後讓友隊去分享張貼,達到宣傳的目的。Source

  • 基改污染立法讓公司要賠償   19-05-13.2

美國奧立岡州議會將審查新草案House Bill 2882,本草案若能立法成功,一般農民的農作物若被鄰田的基改作物污染,將可以控告擁有基改種子專利的廠商,要求損害賠償。

不過廠商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種基改種子的農民已經很盡力在預防對鄰田的衝擊了,而且非基改農田的花粉也會「污染到」基改田,這是雙向的。(咦,這會是問題嗎?)Source

  • 基因孟山都被買今年不遊行   19-05-13.3

由於孟山都去年被拜耳併吞,因此主辦全球袖反孟山都遊行活動的美國組織早就宣告,今年不再辦理。

歷年來都在台北舉辦遊行抗議活動的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也決定今年取消遊行活動,但會於五月舉辦兩次記者會。

首先是下週三的反對增列雜糧的嘉磷塞容許量,再過來會是要求拒絕基改馬鈴薯叩關,以及嚴審基因編輯產品等。

在東京,今年還是有人要辦遊行活動

  • 基因編輯視為基改重大理由   19-05-05.1

基改公司與若干基改研究者認為,基因編輯轉殖外源基因,只是改變原有的基因,自然突變也可能發生,因此基因編輯與傳統育種沒有差別,需要用基因改造的方式來管哩,上市後也不需要標示。

不過基因編輯的程序與基因轉殖差不多,都需要設計出「基因構築體」,然後用基因槍等方法打入農作物組織培養的細胞,傳統育種怎麼會有這些程序呢﹖

就算說基因編輯沒有表現外源基因,也不是說基因編輯的結果與自然變異沒有兩樣。

新的論文指出,基因編輯技術所產生的變異,機會比自變異的要高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自然變異、傳統育種的基因改變或重新排列組合,DNA總是有些區域難以發生改變,就算改變,細胞會自行修補。然而基因編輯技術就不分青紅皂白,一視同仁地成功地加以改變。這就是基因編輯不同於傳統育種、自然變異的重要理由。Source 1    Source 2

  • 印度農民違法偷種基改茄子   19-05-05.2

印度哈里亞納邦的法泰哈巴德(Fatehabad district of Haryana)發現有人違法偷種基改茄子,民團體要求政府加以取締,剷除那些作物,並且調查其來源。

印度種子公司Mahyco研發基改抗蟲茄子,於2009年獲得主管機關同意上市,但馬上遭環境部無限期禁止,理由是可能有人體健康風險以及危及生物多樣性。印度是茄子的原生地,地方品種相當多,很可能受到基改茄子的汙染。

印度目前唯一合法可種的是基改棉花。 Source

  • 基改昆蟲迄今都沒成功案例   19-05-05.3

英國生物技術公司Oxitec (已經併入Intrexon公司的名下)研發基改昆蟲,於2009年在加勒比海英屬開曼群島全球首次野放基改埃及斑蚊,企圖控制登革熱。後來也推基改瘧蚊要抗瘧疾,基改小菜蛾、果實蠅、與橄欖蠅等,希望能解決作物害蟲問題。

不過因為技術本身以及環境風險的問題,多數試驗都無法成功。

在馬來西亞、巴拿馬因為效果不好,又有風險與經費的問題(試放30萬基改蚊要價62萬美元),早就宣告停止。在開曼群經8年的試放,2017一份試驗結果報告指出,其效果不佳,已經中斷試驗。

目前只剩下在巴西還有辦事處在運作,雖然試放有在進行,但衛生度仍然堅持要等到試驗結果證實有效,才願意進一步核准釋放。但Oxitec已經關閉Piracicaba市的試驗站。

該公司過去陸續在其他國家宣布要試放基改蚊,分別是哥倫比亞、美國、阿根廷、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波多黎各、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地,則都無法成行。

基改害蟲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例如在美國紐約基改小菜蛾僅短暫很像規模的試放,其後的試驗就遲遲無法進行。亞利桑那州的基改棉鈴蟲試驗也告中斷。西班牙的基改橄欖蠅、澳洲與巴西的基改果實蠅也都沒有執行。

由於比爾蓋茲基金會的贊助,因此Oxitec又看上非洲大陸。為此,非洲生物多樣性組織(The African Centre for BiodiversityACB) 等出版了完整的報告,除前述失敗現狀的描述,還詳細撰寫了基改昆蟲的各項風險,以及相關的法櫃、治理、社會、倫理議題,警告非洲國家勿要聽信基改公司的說詞。Source 1   Source 2

另參考:001002003004005

  • 美國民團反對種植基改板栗   19-04-28.1

美國板栗(Castanea dentata)1900年代開始時,因為引進亞洲板栗,而帶進了栗疫病的黴菌病原,導致美國板栗普遍受到感染。在1980年代,育種家用傳統的回交育種方法,將中國板栗的抗病基因轉入美國板栗,克服了栗疫病,到了2016年,至少種了兩萬多株抗病品種。

研究者利用基因轉殖技術,於2014年做出基改美國板栗,並於2015年申請種植許可。

對此,反對基改樹木的民間團體發起運動,希望能阻止美國第一個基改樹木的商業化。他們最近出版長達49頁的報告,指出基改樹木無法解決複雜的森林生態系問題,更有其他生態上的缺點。Source

  • 基因編輯的基改樹薯會闖禍   19-04-28.2

企圖用「基因編輯」新技術來做出抗病毒的基改樹薯,不但沒成功,反而創造出抗性的新病毒,幸好只在實驗室出現,若種在田間而讓新病毒散播出去,不知會發生什麼後果?

去年8月就介紹過這個研究。現在正式的報告終於刊出來:Devang Mehta et al. 2019 Linking CRISPR-Cas9 interference in cassava to the evolution of editing-resistant geminiviruses, Genome Biology.

其實14年前孟山都就給了巨款,要美國研究中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研發基改樹薯(用基因轉殖的方式),並且在媒體大肆宣傳基改技術可以解決非洲糧食問題。

可是一直做不出來,還在怪反對基改的人從中作梗

到了2006年,該中心才承認,作出的的抗病毒品系一下就喪失抵抗病毒的能力 。  Source

  • 基因編輯的基改植物需審核   19-04-28.3

新興的基因編輯技術,號稱比過去轉殖外來基因更精準、更快速、更省錢,研發者與企業都主張不需要比照基因改造生物的管理方式,不用審核,上市也不用標示。目前美國就是這種態度,日本也有意跟進,但歐盟與中國則持較審慎的觀點,認為基因編輯也屬於基因改造。

現在奧地利、德國與英國五位專家撰文,提出審慎觀點的理由與建議。

新技術即便針是對DNA特定位置進行改變,也不能就這樣說很安全。

所有新的基改技術多少會產生各種意料外的改變。

基因編輯植物尚未有安全使用歷史,不應該免除生物安全評估。

新基因編輯植物迅速出現,難免疏於檢查與去除意料外影響。

歐洲食品安全署(EFSA)應檢討現行的基因改造生物安全評估方法,俾能足夠、合適新的基改產品。

需要建立特定的準則,讓風險評估者可以將心力與資源關注在各別申請項目的特殊點,而且能夠善加利用已有的以及新興的工具。

所有新的基改植物在上市前都需要進行特定的風險評估,包括恰當的分子檢定,用以找出意料外改變,與/或確定並沒有發生不需要的轉基因片段。

除了前述之外,GMWatch還認為,就算針對新基改植物進行詳盡的遺傳分子檢定,仍然無法全部查覺生化組成的改變,這些改變或許會影響到新作物的安全性。因此,除檢查基因序列,還需要做基因表現、蛋白質與代謝物分析。

而且還需進行該等新基改作物長期性動物餵食的毒理學測試。通過後上市時,還是需要標示,萬一發生事故才有辦法追溯。Source

  • 英國民團反基改馬鈴薯試種   19-04-21.1

英國私人基金會資助成立的研究機構Sainsbury Laboratory準備申請基改馬鈴薯田間試驗,引起31個民間團體,以及農人、學者、種苗供應商、零售商的正式抗議,他們要求環境部長不要同意申請。

這些基改馬鈴薯轉殖多重特性基因,但研發單位並沒有考慮多個基因是否引發新的風險(交互作用)。有些品係採用基因沉默術,但這樣的基改產品還沒有健康風險的標準評估方法。

而馬鈴薯一旦種於田間,可能會有種薯留在土壤中,經過多年仍可能發芽產生基改污染。 Source

  • 多本專書在檢討基改孟山都   19-04-21.2

基改孟山都(1901-2018)雖然已經被拜耳買下而除名,但是其「豐功偉業」會成為歷史的重要一頁,因為已經有好幾本書在討論了。

最新的一本() Mitchel Cohen (ed.) 2019 The Fight Against Monsanto's Roundup: The Politics of Pesticides. Skyhorse. (對抗孟山都年年春:農藥的政治學)

較早的一本是2010年出版的(Schurman, R and W.A. Munro) Fighting for the Future of Food: Activists Versus Agribusiness in the Struggle over Bio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olis.  (池思親 2014  把「吃什麼」的權力要回來:掰掰孟山都,世界公民的糧食覺醒運動》。臉譜出版社)

再來是2013年的 (Jason Louv) Monsanto vs. the World: The Monsanto Protection Act, GMOs and Our Genetically Modified Future. Ultraculture Press. (孟山都對抗全世界:孟山都保護條款、基因改造生物以及我們被基改的未來)

2017年,一口氣推出三本。

一、(Helmut Burtscher-Schaden) The Glyphosate Files: Smoke and Mirrors in the Pesticide Approvals Process. Skyhorse. (煙中窺鏡:除草劑審核程序的嘉磷塞檔案)

二、(Mathieu Asselin) Monsanto: A Photographic Investigation. Verlag Kettler.  (相片挖掘下的孟山都)

三、(Carey Gillam) Whitewash: The Story of a Weed Killer, Cancer, and the Corruption of Science. Island Press. (粉飾太平:除草劑、癌症與科學腐敗的故事)

  • 非洲組織反對生產基改玉米   19-04-21.3

非洲研究推廣組織,African Centre for Biodiversity (ACB)強烈抗議基改公司Corteva 的向南非申請種植生產三項基改玉米。Corteva公司(杜邦與道禮兩公司合併後分出的公司)所提的包括DAS-40278-9 (可忍受除草劑2,4-D)NK603xDAS-40278-9 (兼可忍受兩種除草劑2,4-D與嘉磷塞)、以及MON89034 x TC1507 x NK603 x DAS-40278-9 (兼可忍受三種除草劑2,4-D、嘉磷塞、與固殺草,以及可殺蟲的毒蛋白)

ACB表示,若開放種植,會加深現有企業糧食系統上的生態不永續以及社會不正義,讓企業控制糧食,更為嚴重。 Source

  • 素肉漢堡含基改卻宣稱自然   19-04-14.1

美國規模最大的天然食品展,第39屆的Natural Products Expo West 2019已經在35~9日舉辦,全球136國超過8萬人與會。不過,有個攤位引起非議,就是美國Impossible Foods公司的素肉漢堡。因為添加了基因改造酵母菌所製造造的蛋白質,因此該素肉具有牛肉風味以及紅色外觀。本來美國官方質疑其風險,但還是搶先上市

後來該公司送出短期老鼠進食試驗結果,食藥署就讓他過關,已經在漢堡王上市。因為該素肉漢堡含有基因改造造成分,屬於基改食品,而在標榜天然食品的展覽會出現,當然會引以非議。

主辦單位表示,參展準則中有提到,添加物只能過用非基改酵母菌生產,沒有提到成分中是否不可以用基改酵母菌生產。只要該類產品在展出時沒有標名是天然食品,就沒有違反參展準則。不過或許需要重新檢討參展準則。 Source

  • 美國小郡禁種基改有新變數   19-04-14.2

美國奧立岡、華盛頓兩州是重要的種子生產基地,特別是奧立岡的威拉梅特谷地(Willamette Valley,也是聞名的酒鄉)為然。該谷地為了維護種子的純淨,對抗龐大基改企業的壟斷,於2014年透過公投立法禁種任何基因改造作物。但最近有政客提議針對該法案作為調,導致禁種基改的現狀受到威脅。

現在該地區又提出新法案HB 2882,針對擁有基改作物專利,或者被授權生產者,若發生基改污染,需要負責賠償,但買基改種子去種的農民不需要負責。Source

  • 烏拉圭非基改黃豆輸往中國   19-04-14.3

中國每年吃下1,500萬噸的非基改玉米,多數是中國自產,而每年進口約9,000萬噸基改玉米,主要作為飼料與大豆油的原料。進口黃豆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為主,第四名是烏拉圭。

烏拉圭最大的黃豆出口國是中國,為了爭取中國的黃豆市場,烏拉圭目前種植1.1萬公頃的非基改黃豆,而且透過研究,採用機械在田間釋放寄生蜂卵來進行生物防治,取代化學農藥。Source

  • 耐草藥基改作物會有新風險   19-04-07.1

煌明伯(已往生)在紀錄片《無米樂》中說,草藥(除草劑)用下去,土壤會壞掉。他寧可用手除,汗流到上衣都可擰出汗水來。這是農家的經驗,相當寶貴。不過,為什麼土壤會壞掉,就有賴科學研究。

科學的研究指出,嘉磷塞會選擇性地傷害土壤中的微生物。新的論文指出,另一種草藥,2,4-D,會降低大鼠血漿的醯基肉鹼含量,並且影響腸道菌叢,顯現其毒性。由於現行的規範,在制定農藥殘留允許值的時候,都還沒有考慮到農藥對腸道菌叢的影響,因此對人體的安全保障有所不足。

美國廣泛種植可忍受嘉磷塞的玉米、大豆,因此嘉磷塞的用量劇增,導致雜草產生抗性。所以基改公司研發新的基改種子,可以忍受兩種除草劑,2,4-D就是其中之ㄧ。因此現在由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除了含有較高量的嘉磷塞,2,4-D也可能會多出來,這可要留意。Source

  • 法國基改油菜污染情勢擴大   19-04-07.2

法國進口油菜種子供種植,但部份受到基改污染(只有0.005%),導致16,000公頃的油菜田需要拔除。二月的時候估計,只有8,000公頃。Source

  • 中國海關明文禁止攜帶基改   19-04-07.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有16項物品禁止攜帶進入中國境內。其中兩項須留意的是:
(
十一) 有機栽培介質。
(
十五) 基因改造生物材料。

**********************************
 (
)活動物(犬、貓除外),包括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栖類、爬行類、昆蟲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動物遺傳物質。

 ()(生或熟)肉類(含臟器類)及其製品;水生動物產品。

 () 動物源性奶及乳製品,包括生奶、鮮奶、優酪乳,動物源性的奶油、黃油、乳酪等奶類產品。

 ()蛋及其製品,包括鮮蛋、皮蛋、鹹蛋、蛋液、蛋殼、蛋黃醬等蛋源產品。

 ()燕窩(罐頭裝燕窩除外)

 ()油脂類,皮張、毛類,蹄、骨、角類及其製品。

 ()動物源性飼料(含肉粉、骨粉、魚粉、乳清粉、血粉等單一飼料)、動物源性中藥材、動物源性肥料。

 ()新鮮水果、蔬菜。

 ()煙葉(不含煙絲)

 ()種子()、苗木及其他具有繁殖能力的植物材料。

 (十一)有機栽培介質。

 (十二)菌種、毒種等動植物病原體,害蟲及其他有害生物,細胞、器官組織、血液及其製品等生物材料。

 (十三)動物屍體、動物標本、動物源性廢棄物。

 (十四)土壤。

 (十五) 基因改造(轉基因)生物材料。

 (十六)國家禁止進境的其他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
Source

*********************************

我國海關的規定,對於動植物及其產品,有些不一樣。

※ 入境報關須知

(一)農畜水產品類,食米、熟花生、熟蒜頭、乾金針、乾香菇、茶葉各不得超過1公斤。

(二)大陸地區之干貝、鮑魚干、燕窩、魚翅各限量1.2公斤,罐頭限量各6罐。

(三)禁止攜帶活動物及其產品、活植物及其生鮮產品、鮮果實。但符合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之犬、貓、兔及動物產品,經乾燥、加工調製之水產品及符合植物防疫檢疫法規定者,不在此限。

(四)為防範非洲豬瘟,保護臺灣豬隻健康,旅客違規攜帶肉製品(含真空包裝)入境,依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451條修正案規定,將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 禁止攜帶物品

(三)野生動物之活體及保育類野生動植物及其產製品,未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許可,不得進口;屬CITES列管者,並需檢附CITES許可證,向海關申報查驗。

(七)其他法律規定不得進口或禁止輸入之物品。
(
註,依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基因改種苗未經核准不得進口)
Source

  • 基改污染事件造成諸多困   19-03-31.1

基改污染影響深遠,最佳政策就是不要種。

加拿大民間團體剛出版一本報告,討論加拿大、美國基改污染事件及其衝擊:《GM Contamination in Canada: The failure to contain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 incidents and impacts》。

主要的基改汙染事件在「GMO面面觀」都有詳細的報導

基改污染導致外銷市場一時的、或永久的喪失,也讓一項作物無法種植,而農民留種工作也會因而中斷。在這些污染事件,受害的農民最無辜,因為他們蒙受損失,有機農家更可能無法生產有機產品。

就算歐盟、日本都曾經提過基改與非基改作物「共存」,希望兩者都能同時生產的策略或規範,但迄今都無法真正執行,日本農家仍選擇不種基改,歐洲大多國家也是一樣。我國農委會過去就表示不開放種基改食用作物,在推動玉米、黃豆復耕時,還用「非基改」來作為訴求。今年在某個專家會議上,農委會高層也再度宣稱不種基改食用作物為既定政策。

這裡介紹報告中所提基改豬所引起的污染事件。

加拿大Guelph大學在1999年研發基改豬,轉殖老鼠基因,增強消化飼料能力,可以減少排泄的磷污染,號稱環保豬。不過因政府遲遲未通過生產,後續經費不足,安大略豬肉工會停止支持研究,因此在2012年已悄悄地將第10代的10隻基改豬全數撲殺。

2002年,Guelph大學在試驗期間按規定要將11隻基改小豬予以銷毀,不知到為什麼,卻送到牲畜化製 場作成飼料,汙染了675噸的飼料。該大學研究長表示,「預料不到會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Source

  • 美國廣種基改斑蝶消失原因   19-03-31.2

美國廣種基改作物,大量噴嘉磷塞除草劑,消滅雜草馬利筋,以之為主要食物的帝王斑蝶族群因而大量減少。這種說法連美國政府都承認

不過最近有篇論文認為基改作物不是主因,論文題目是《Monarch butterfly and milkweed declines substantially predate the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作者用各博物館的採集標本,號稱「證實」帝王斑蝶與馬利筋的數量早在種基改作物之前已經下跌,所以斑蝶的消失與種基改作物無關。論文一出,基改企業所養的媒體雀躍萬分,用來打臉反基改團體。

不過,用博物館的標本數目來當作實際數目的指標,可靠嗎?不少學者紛紛加以質疑。

奧立岡州地大學的昆蟲家Tyson Wepprich就指出,作者用來計算的是標本中的鱗翅類昆蟲。這類昆蟲包括蝶類與蛾類,但1950年代後所用的昆蟲捕捉法,會抓到比較多蛾類,但蝶類會漸少。他將數據加以校正,就沒有算到種基改作物之前,帝王斑蝶數量並沒有怎麼減少。Source

  • 中國非基改育種做七彩油菜   19-03-31.3

據報導,中國杭州富陽區農業農村局種子專家團隊的試驗田長出七彩油菜花。這些品種種子來自省農科院,是是採用傳統的遠緣雜交、輪回選擇、定向回交等方式,選育出桃紅、紅橙、深橙、橘黃、翠綠、淡黃、潔白等的非基因改造品種。Source

  • 日本基改政策放寬基因編輯   19-03-24.1

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小組18日發佈報告,指出基因編輯食品不需進行嚴格的安全性審查,只要向政府登記,即可上市銷售。

登記資料包括提供所改變的基因及是否含致敏物質等資訊,以便在發生問題後進行應對並向消費者提供資訊。

日本消費者廳即將研究基因編輯食品上市時的標識規則,並可能在夏天公佈。

順利的話,日本人在今年夏天就可能吃到基因編輯食品。

報告認為,基因編輯食品只是通過遺傳工程手段,編輯物種本身的基因,不轉入其他物種的基因。目前尚未發現基因編輯食品會誘發癌症,或者有其他安全顧慮,因此無需審查。

不過,日本「生活協同組合連合會」認為基因編輯還是可能發生意料外突變,因此應該審核其安全性。

北海道大學的三上直之副教授找了24位民眾,透過充分地學習基因編輯技術之後,只有7位說基因編輯技術有益人類健康,但有23位表示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證實。Source

按,看起來日本對基因編輯食品要採通報後上市,上市時標示的方式,但標示的方式還有待正式決定;對於基因轉殖食品是採取審核通過才可上市,上市時標示為基因改造的方式。

至於田間種植方面,日本一共核准十類農作物,一共153個轉殖向的基改品系(指的是基因轉殖)可以進行田間生產(三大基改種國,依次美國177個,巴西84個,阿根廷77),可是日本農民根本沒有在種。

但針對基因編輯品系的種植,日本政府要採取怎樣的態度,前還不沒看到報導。

  • 中國可能視基因編輯為基改   19-03-24.2

根據美國農部的國外農情報告,中國農業農村部針對基因編輯產品的管理方案還在考慮當中。但該部曾表示,基因編輯產品也落在中國轉改管理法規之內,因此可能也會同樣加以管理,不過可能會對某些基因編輯程序採取較為單純的方式。Source

  • 基因編輯的程序就算是基改   19-03-24.3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基因轉殖(transgnic)都是使用遺傳工程做出來的,與傳統育種不同,都是屬於基因改造,都有其意料外風險。,與美國不同,歐盟傾向於把基因編輯產品視同基因轉殖,同樣列入基因改造產品加以管理。

也就是說,縱然改變目的所造成的影響並無健康風險,但因為政府並沒有審查意料外風險,因此就算上市,也需要加以標示,讓消費者自己決定要不要買來吃。製作過程解說影片:  YouTube   Facebook

  • 印度再降低基改棉籽權利金   19-03-17.1

印度唯一核准種植的基改作物是棉花,該基改棉是孟山都印度分公司在2003年所推出,享受高額權利金。印度政府最後總算在2016年下令大幅降低孟山都基改權利金孟山都雖然抗爭,一度揚言退出市 場,但也無法挽回。

現在印度政府再次砍權利金,也命令降低每包種子的售價。對此已經併購孟山都的拜耳公司表示失望。Source

  • 不宜用基改動物來生產醫藥   19-03-17.2

創造出桃莉羊,後來宣告失敗的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最新宣稱,已製造出基改雞,所產生的基改蛋含有特殊蛋白質,可以用來治療癌症。BBC新聞已在今年128日予以披露。

不過,根據GM Watch 的文章,這已是羅斯林研究第三次宣稱作出醫療用基改蛋了。對於該研究所的發布消息,BBC新聞分別在20052007與今年都加以報導。

GM Watch指出,早在2000年代初期,就不斷有消息,表示用基改禽畜來生產醫療用蛋白質,但迄今都沒有實際生產。主要的原因在於醫療用蛋白質宣要相當純,但將動物特定蛋白質抽取出來,可能會混入病毒,有些病毒還可能有害健康。其次,轉殖某蛋白質基因到動物(植物也一樣),動物在轉譯該基因後,還會加以修飾,導致所產生的蛋白質可能帶有其他副作用,例如成為過敏原等。因此通常藥廠只採用哺乳類(包括人類)的細胞來轉殖基因,在生物反應槽中,用人工培養的方式來培養轉殖細胞,取得醫療用蛋白質,這樣比較單純,避免飼養基改動物來抽取蛋白質所帶來的麻煩。Source

  • 美國基因編輯大豆油悄上市   19-03-17.3

美國政府雖然認為基因編輯並非基因改造,因此不必通過審核,目前美國防檢局也已確認22種基因編輯過的作物不需審核,但作為食用仍需食藥署點頭。

現在,第一個基改編輯作物已經悄悄地在美國上市,那是Calyxt公司推出的大豆BNF No. 164。此大豆用基因編輯關掉脂肪酸相關酵素,防止油酸進一步去飽和作用,可以減少大豆油的反式脂肪,延長儲藏時間。

Calyxt公司表示,美國中西部某些餐廳已經用BNF No. 164大豆油來炸食物,但該公司拒絕透露那些餐廳的店名或地址。Source

(按,與歐盟不同,在美國基因編輯產品不需審核,上市後也不需標示。)

  • 基改耐旱玉米不耐旱不好推   19-03-10.1

孟山都在2010年推出基改玉米MON87460,據說可以產生某種蛋白質,可以確保在缺水時細胞正常,因此具耐旱能力。該公司說這就是氣候智能型農業(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口號很吸引人。不過美國農部在2012年就發現這樣的基改玉米其實效果有

今年初,農部一月份的報告指出,基改抗旱玉米確定不如非基改耐旱玉米。基改耐旱玉米魚2012年推出,到了2016年佔有率才3%,非基改耐旱玉米於2011年推出,2012年就達到近3%,在2016年已達到23%。顯然數字會說話。

在報告中,農部明白地指出,基改耐旱不可行,理由其實在質疑基改的民間團體早已說了很多遍了。報告說,玉米對乾旱的生理反應有好幾套,不同的生育期、乾旱的期間長短、乾旱程度的大小,玉米的生理反應都會不一樣,不是處理(轉殖)一個基因就可以解決的。

其實任何一個作物的耐旱能力,除了受到許多基因的調控,多個基因之間,以及基因與環境之間,還會有複雜的交感反應,因此,只有仰賴田間傳統育種,才能提高耐旱能力。

根據報告,非基改耐旱玉米的選拔,關鍵在於:1. 植株所需的總水量、2. 水分利用效率、3. 收穫指數。而增加根系深度有助於提高吸水量,維持葉片綠色有助於水分利用效率,而每穗粒數可以提高收穫指數。玉米耐旱機制的複雜可見一斑。Source

按:

1.      美國非基改耐旱玉米並不是百分百的非基改,因為美國玉米九成以上種的都是抗蟲、抗除草劑的基改品系。因此基改耐旱玉米是在轉殖抗蟲、抗除草劑的兩類基因上,再轉殖一個「耐旱」基因(現在知道並無耐旱能力),而非基改耐旱玉米可能是把抗蟲、抗除草劑的基改品系拿來做育種材料,用傳統非基改的方法選出耐旱品種。

2.      基因轉殖可以已經過時,現在學術界流行基因編輯,說基因編輯可以育成耐旱品種。不過基因編輯其實也只是處理一兩個基因,還是會重蹈基因轉殖的覆轍吧。

  • 基改鮭魚即將要在美國上市   19-03-10.2

1989年開始加拿大公司研發的基改鮭魚在1996年就做出來,2003年送美國食藥署審核,食藥署在2010-12年間發宣稱該基改鮭無健康與環境風險,2015年正式予以公告核准上市。但國會要求上市前應先處理如何標示,因為當時美國法律還有要求基改食品要標示。因此加拿大雖然比美國還僈核准,卻搶先於2017年上市

由美國農部已經在去年七月公告基改食物標示方法,因此預計在美國會於近期實際上市。Source

  • 巴基斯坦基改茄子蟲害嚴重   19-03-10.3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2017-2018年的調查,巴基斯坦種基改抗蟲茄子,反而遭受害蟲侵襲。

該基改伽宣稱可以殺死茄子茄螟(Leucinodes orbonalis),但IFPRI指出仍有10.6%的基改茄子受到茄螟的傷害。此外,47.1%基改茄的葉片被甲蟲咬,49.3%被薊馬、粉蝨、葉蟬、與蚜蟲咬。該國農部與IFPRI的另一項研究指出,非基改茄施用16-25次農藥,而基改茄為10-15次。

而該國農部部長Abdur Razzaque還是宣稱基改茄成功種植,並沒有任何問題。他還向記者表示希望將積作物產品外銷。不過當記者問他說歐洲不少國家都不進口時怎麼辦,他卻不回答。對於未合基改茄子上市不需標示的問題,他也拒絕回答。

巴基斯坦從2014年開始種基改茄,是孟山都在印度的子公司推出了。不過億噸、菲律賓報現在都還沒開放生產。Source

  • 教美國非基改玉米農省農藥   19-03-03.1

阿肯色州越來越多農家改種非基改玉米,理由是採用的飼養場越來越多。不過種非基改玉米怎麼防除玉米螟這種害蟲呢?

慣行農法下農家長常預防性的方法噴農藥,玉米螟還沒開始肆虐就猛噴,這不但花錢,而且容易造成害蟲抗藥性。

推廣人員教導在玉米田四週設置捕蟲網,然後估計害蟲數量,在數量已達警戒值之前,根本不需施用農藥。Source

  • 孟加拉農民不滿種基改茄子   19-03-03.2

根據UBINIG的調查,孟加拉106個農民在2014-5接受公家種苗,種了基改茄子,隔年只有27%的農民續種,2016-7剩下10%,到了2017-8年只剩下6%

當初接受基改種苗的理由中,54%表示可賺更多錢,52%表示產量會更高,35%說種苗免費,27%說可少用農藥。不過種植的農家只有22%認為不錯,高達66%表示不好,公家試驗機構所說的不是事實。Source

  • 中國政府加強管理基改作物   19-03-03.3

中國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最近就《種子法》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執行,擬定2019年農業基改生物監管的工作方案,發送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等,要求各級政府能確實執行。

2019年工作方案要求針對農業基改生物研發、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等活動進行全面的監管、抽樣檢查。特別是重點地區,如研發育種單位、種子生產調製銷售與進出口企業、以及進口農產品加工企業等,進行源頭管控,並且加強與公安、市場監管、海關等相關部門的聯合監管。

在研究試驗方面,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需要先經審核,通過後的執行需要全程監管,試驗中須檢查安全隔離措施,試驗結束後要檢查收穫物和殘餘物處理及貯存情況。整個機因需進行抽驗防止非法試驗等。

在品種審查登記方面,未獲得農業基改生物安全證書的品種一律不得進行區域試驗與品種審查登記。可以進行區域試驗者研究單位需要檢測基改成分。在種子生產方面,對種子市場、經營店面進行種子、種苗基改成分抽檢,嚴查基改種子非法銷售。

在進口加工方面,嚴查國內進口商和加工企業關於基改生物裝卸、儲藏、運輸、加工過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全面核查各種過程的檔案記錄,全面核查農業基改生物產品採購、加工、銷售等,嚴禁改變用途。Source

  • 非基改大豆進口量去年略少   19-02-23.1

非基改大豆的進口去年略見萎縮()

我國每年進口約250萬噸大豆,主要是大宗進口作為飼料,號稱統豆。但國人直接涉取類黃豆加工品不少,包括豆漿、豆花、豆干、豆皮等,近年來數量約在20萬噸左右。另有進口大豆粉/細粒,其用途包括飼料、基肥/發酵液肥用,有可以當作食品原料,如豆漿粉、麵粉添加、醬油等。

2010年前,直接給人吃的20噸黃豆約只有2萬噸是小包裝食品及黃豆,其餘多由統豆挑選外表較佳者,稱為選豆,給國人食用。這些統豆、選豆在2000年以後,多是基因改造產品。

2010年以後,消費者意識逐漸抬頭,業者因應此趨勢,逐漸增加非基改黃豆的進口。等到2014年立法設置追蹤追溯制度,以及上市標示,非基改黃豆的消費量更見成長。這些非基改大豆的進口可能是以食用為主,飼料用的應該比較少。

由於201412月以後海關開始登錄基改、非基改食品的進口量,可見到2015年進口非基改大豆(包括大豆粒以及大豆粉/細粒)已達71,784噸,2017年更成長到99,279,但是2018年卻下降為80,357,主要是大豆粉/細粒大幅萎縮(A)

非基改大豆粒的進口在2018年為75,276噸,比2017年減少4,168(B),其中以美國減少3,124噸最多,西非多哥共和國減少1685噸次之,澳洲減少923噸再次之,而加拿大反而增加1,271噸。

進口非基改大豆的萎縮主要在大豆粉/細粒,由2017年的19,835價到2018年的5,081,減少了14,754(C),美國與印度分別減少了8,7436,004噸。

為何大豆粉/細粒在2018年的進口量大幅縮減,到底是什麼用途所減少的幅度較大,有待進一步考究。

 

  • 非基改大豆粉去年進口大少   19-02-23.2

非基改大豆的進口去年略見萎縮()

由於海關數據從2015年才區分進口基改與非基改大豆(201412月開始),因此2014年以前(黃底)的數據包括基改是非基改大豆,非基改的百分比有可能在2010年逐漸增加。

就整粒大豆而言(包括破粒),從20072018年,非基改豆都維持每年200-250萬噸,2015年以後;非基改豆多在5-8萬噸(A)。非基改豆價格較高,基改/基改的單價比約為1.71.4(C)

就大豆粉(細粒)而言,在20062014年,每年進口約1,5004,000(不分基改非基改),但是2015年非基改大豆粉(細粒)的進口突然暴增,在2017年高達近2萬噸,而基改者卻不到500(B)。最有趣的是單價(D)。在2015年之前,每公斤大多落在25-40台元,2015年以後,非基改粉者每公斤不到25台元,然而基改大豆粉卻高達3540台元。顯然大豆粉(細粒)的品質除了基改/非基改這一項以外,還其他影響單價的重要因素。

需要詳細暸解大豆粉(細粒)各種利用細目與數量,才能解釋非基改的平均價格高於基改者,以及2018年進口量的突然暴跌。

  • 德法基改油菜田污染要銷毀   19-02-23.3

法國約8000公頃、德國約3000公頃的油菜田慘遭拔除,原因是基改污染。

法國主管機關在去年秋天抽驗種子,發現Dekalb種子公司售出的三批油菜種子受到基改污染。

Dekalb1998年被孟山都購併,去年孟山都又被杜邦買下,因此責任在杜邦。

歐盟准許基改油菜種子作為食用與飼料,但仍不准種植作為商業生產。所驗出的汙染雖然微量,只有0.005%,但仍屬違法。杜邦馬上回收種子,但已經賣出的,在法德兩國種了上萬公頃,這些油菜田依法都應銷毀,杜邦需要付出每公頃2000歐元的賠償給農家。

被銷毀的油菜田依法明年也不能種油菜,因為播種於土中種子可有能未及發芽,明年才發芽,若明年種油菜,仍有汙染發生的可能。Source   (2019-04-05 拜耳宣稱法國銷毀面積增加為16,000公頃)

  • 阿根廷想成基改小麥的先鋒   19-02-23.4

阿根廷企圖成為全球種植基改小麥的先鋒。

美國貴為基改大國,基改小麥研發成功了15年以上,卻因為關係美國人主食,因此就算研發公司孟山都已被買掉,至今美國政府還沒有開放基改小麥的生產上市,反而在2013年發生基改汙染事件

阿根廷國立濱海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del Litoral)學者Raquel Lia Chan從向日葵找到耐旱、耐鹽基因HB4,並轉殖到大豆,在2015年經阿國政府審核通過生產上市,美國於2017年核准作為食用,但最大的買主,中國,尚待審查。

同樣的基因也轉殖到小麥,但是農業部長Luis Miguel Etchevehere基於許多國家拒買基改小麥,貿然生產恐怕喪失國際市 場,因此拒絕核准。麵粉業者與外銷公司也都同樣的想法。

不過科技部長熱中於此基改小麥,因此Macri總統介入,希望各方討論出共識。現在產官學開會協商,已得到具體結論,他們整理產業相關組織的名單準備進行對話,也會與美國、加拿大、澳洲、蘇俄等小麥輸出國協調,希望在國際貿易賞取得順利。Source

  • 基改技術確有意料外的改變   19-02-03.1

基改作物開始種植後,學者質疑其健康風險除了外源基因所表現的蛋白質以外,更麻煩的是因為基因工程所導致的意料外改變,因為無從預期是怎樣的改變,所以更難進行風險評估。

美國Salk Institute學者用最新的DNS定序技術,證實了意料外改變的確很多。論文指出,基因改造技術,透過農桿菌將外源基因轉殖到植物細胞,所做出來的基改植物會讓基因體產生重大的、意料外的後果。包括染色體易位與基因組的許多重新排列,表觀遺傳的改變也會發生,就算DNA序列沒有改變,轉殖也可能導致目標外某些性狀的,可遺傳的改變。這些意料外後果包括基改植物的生長特性、成分等的改變。Source

  • 美國農民回頭種非基改黃豆   19-02-03.2

美國基改黃豆開始退燒,這至少有兩個原因。首先,美國國內對於有機、非基改黃豆的需求增加。在201318 to 34歲的消費者只有25%在意基改食品,但2018年已上昇到35%。其次,國外需求也呈現下降,只要是中國轉向巴西購買基改黃豆。在者,這幾年農家淨收益卻年年減少,生產成本卻上揚4.2%。基改黃豆種子一袋要嫁54美元,但非基改種子才39美元,而所生產出來的黃豆卻賣得更好的價格。Source

  • 基改大種子公司購併新局面   19-02-03.3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副教授Philip Howard長年追蹤種子企業的併購現象,前後發表兩個圖,左邊是2013的狀況,右圖是2018。紅色是農藥化工企業,藍色是種子企業,綠色是其他企業。實線是全部擁有,虛線是部分擁有(與其他公司共有)

2013年,六家農藥化工公司經營基改種子,包括孟山都、杜邦、先正達、拜耳、道禮、與巴斯夫。這六家掌控全球種子國際貿易額的53%

2018年透過併購,局面改為四家,杜邦(併吞孟山都)Corteva (杜邦與道禮合併新成立)、中國化工(併吞先正達)、與巴斯夫。這四家掌控全球種子國際貿易額的61%

Limagrain是法國種子公司,並沒有開發販售基改種子。若干年前他們到台灣,有找過我,想了解國內狀況,看能不能設置研發基地,看準的是東南亞市 場。後來怎樣我就不清楚了。 圖來源  Source

小心,基改成分miRNA會通過胃部,直達腸道,可能為身體吸收而影響基因表現。

過去基改專家說,人的胃部消化能力強,蛋白質全化為胺基酸,DNA全成為核苷酸,因此沒有健康風險。這當然是錯誤的,因為胃對蛋白質的消化能力沒有百分百,更轐用說DNA了。消化DNA的酵素主要存在腸道中。

新的論文指出,腸道中DNA片段會被吸收到血液,存在組織中。這些片段會不會進入人體細胞或者腸道細菌的DNA,而表現其作用,目前是尚無證據。

但是有強烈的證據顯示,來自食物的miRNA就有可能進入身體,在各器官中發揮其作用。不過目前各國政府在審核基改作物健康風險針對蛋白質,並沒有針對miRNA,以及其所可能引發的意料外作用。Source

以基改馬鈴薯innate potato而言,美國、加拿大分別在20142016,墨西哥、紐西蘭、澳洲、日本於2017年,馬來西亞於2018年分別核准做為食用,但都沒有針對miRNA加以審核。歐盟與我國目前尚未決定是否核准。

開發innate potato的研究者說,這個馬鈴薯風險很高,寫書稱之為潘朵拉馬鈴薯

按,基因改造技術有好幾款,其中的基因轉殖(轉基因)再分為兩種,一種會產生蛋白質,另一種會產生miRNA等小片段,這常稱為基因沉默技術,透過新產生的miRNA來把生物體中某個酵素給關掉,innate馬鈴薯就是這樣來的。

2012年澳洲科技研究機構CSIRO發展出基改小麥,也是透過基因沉默技術關掉某醣類酵素,號稱這樣的話,麥子會具有較低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有利於控制血糖濃度。

但紐西蘭的Heinemann博士指出,該基改小麥被抑制的酵素,與人類製造肝醣的酵素類似。因此若該基改小麥的特殊RNA傳到人體而表現其作用,可能導致肝醣製造功能受損。

  • 厄瓜多爾明令禁種基改作物   19-01-20.2

南美厄瓜多爾明令禁種基改作物,但還是有少數農家偷種基改黃豆。經過生態行動組織以及監察辦公室在黃豆產區抽驗,證實確有其事。在監察官的協助下,兩個小農組織向法院提告訴。

法官判決基改作物種植侵犯生命權、健康、工作機會、健康環境、以及自然權,下令農業部採取下列措施:

1.    基改作物全部燒毀;

2.    基改種子充公燒毀;

3.    建立基改監管機制,以防止偷種基改作物;

4.    啟動訓練計畫,教育官員與農人認識種植基改作物的危害;

5.    農業部本網明示「厄瓜多爾無基改國」;

6.    發函給發現基改作物地區的檢察分署,調查非法引入基改種子者。

Source

  • 基改種子的新電影開始上演   19-01-20.3

基改種子有新電影:《THE SEED》。

基改議題的紀錄片有好幾部,《基改,老天爺!GMO OMG》算是比較容易看的,因此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在2014年就用來到處舉辦放映座談會。不過紀錄片通常只能接觸小眾,若能透過電影,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現在美國已經有基改作物的電影出現了,這是演員兼製片David Christopher推出的《THE SEED》。

五代務農的農家,以生產有機玉米為生,雖然沒能賺大錢,但過的是簡單、幸福的日子。直到有一天,鄰農基改玉米的花粉飄過來到落到他家田間,惡夢開始來臨,因為基改公司誣告他侵犯基改種子的專利………Source

典型的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真實故事,剛好大明星克里斯多夫華肯(Christopher Walken)也正在拍另外一部,不過所扮演的「小蝦米」現在已是對抗基改的名人,加拿大的Percy Schmeiser

演員David Christopher雖不是大名星,但卻很有理想,在2015年接受訪問時透露,他是單親家長,為了女兒的飲食下工夫找資料,才知道有基因改造食物這回事,深入挖掘,才決定拍一部基改電影,讓更多人的人了解。他也建議大家多上農夫市集購買,多吃有機食物,避免被大公司掌控…….

**********************

電影本網(可以看到很多支持本電影的組織,如IFOAM) David Christopher

電影預告片:(之ㄧ) https://www.facebook.com/t  (之二) https://www.facebook.com

臉書:電影 David Christophe

  • 紐西蘭基改紅肉蘋果好不好   19-01-12.1

不是紅肉李,這是還沒有完全長大的褐皮紅肉基改蘋果,由紐西蘭植物與食物研究所(Plant and Food Research)Andrew Allan教授團隊研發。這是拿兩個蘋果品種透過遺傳工程做出來的。顏色基因來自紅肉的哈薩克野生蘋果,這個野蘋果花青素含量高,但是果實小,很難吃。因此研究團隊就把該基因轉殖到市 場接受度很高的,好吃的皇家加拉(Royal Gala)紅皮蘋果。

這樣的組合也可以透過傳統育種做出來,問題是蘋果是多年生果樹,播種後要多年才能開花結果,因此,整個育種程序要花上60年。(我想到在台灣,芒果的傳統育種,可以用嫁接的方式,播種後兩年就可以結果)

所以Andrew Allan教授就採用基因改造的方式來進行。問題是紐西蘭對於基因改造研發過程有相當嚴格的管理規範,例如試驗過程需要在特定溫室種植,甚至於不可以在溫室裡面試吃。因此只能把果實刮掉種子,密封經過檢疫,申請獲准送到機 場,運到美國進行試吃。將來能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還在未定之天。 Source

按,這位教授顯然覺得很委屈,在健康風險上,雖然他說能夠做的試驗都做過了,應該沒問題,但是天曉得。若這個紅肉蘋果有什麼意料外的東西出現,不曉得的物質怎麼去做試驗。特別是無性繁殖的農作物,意料外的風險是比較高的,做出基改馬鈴薯,獲准在美國上市的研究者,就寫書指出其危險的所在。Source 1   Source 2

  • 基因編輯的基改蕃茄會很辣   19-01-12.2

番茄有甜味也有酸味,就是沒有辣味。

其實番茄也有產生辣椒素的基因,只不過在演化的過程被「鎻」起來,無法製造辣椒素。現在有公司要用基因編輯這種基改新技術,來解放被鎖起來的基因。

主要理由是番茄比辣椒更容易量產,可用來提煉辣椒素。

想吃辣味番茄的人要多三思。Source

  • 孟山都基改棉花印度有專利   19-01-12.3

孟山都在印度棉花產業佔有90%的種子銷售額,可說賺翻了,主要是宣稱有專利,透過權利金的溢價獲利。不過去年高等法院判違反印度專利法不保護動植物的條文,讓政府大砍權利金的措施有了法律基礎。孟山都對此深表不滿,揚言退出印度市場

不過嘴巴說說,私下還是透過法律來扳回頹勢,現在印度最高法院居然判定孟山都的基改棉籽權利金不沒有違法,被印度孟山都公司認為是印度專利法實質保護植物。   

那就等著看印度民間的反應吧。Source 1    Source 2

 

******************

2018(下)  2018(上)  2017(下)  2017(上)  2016(下)  2016(上)  2015(下) 2015(上)  2014(下)  2014(上)  2013(下)  2013(上)   2012(下)  2012(上)  2011(下)  2011(上)  2010(下)   2010(上)   2009(下)   2009(上)   2008(下)   2008(上)  2007(下)  2007(上)  2006(下)  2006(上)   2005(下)   2005(上)   2004(下)   2004 (上)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