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O面面觀 訊息日日新 2020 (下)

  • 全球基改作物栽培變化不大   20-12-26.1

全球基改作物栽培的年度現况,今年度(去年情况)遲到11月底才悄悄地出版。

2019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為1.904億公頃,比2018減少0.62%,減少幅度為歷年來第二高,僅次於2014-2015年的減少1.03%

全球基改作物栽培面積,88.15%在美洲 ,比去年略低,亞澳地區微幅增到10.25%,而中東與非、歐洲僅佔1.6%。顯然都集中在大農制地區。

全球29個國家種基改作物,比2015年的28國多了一國。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等基改 五強就佔了90.8%的面積。除了五強,面積較多的還有巴拉圭(2.2%)、中國(1.7%)、 南非(1.4%)與巴基斯坦(1.3%)

大豆面積下降,玉米上升。抗蟲耐草藥的複合型基改作物面積首次超越單獨耐草藥的。 Source

  • 基編基改有新的意料外改變   20-12-26.2

美國學者新論文報告針對老鼠進行基因編輯,用CRISPR/Cas來切斷特定基因,並加入新的遺傳訊息,這個目標基因當然發生改變,但是作者們發現到新的「預料外改變」。這樣的改變,在沒有發生DNA的改變下,仍然可以遺傳到第十代。這樣的意外作用若也會發生在農作物會發生甚麼後果呢?

基因編輯會發生預料外改變已經是確定的事實,包括目標外的非預期改變,以及目標的非預期改變;新論文所發現的是基因編輯透過甲基化讓老鼠發生「表觀遺傳記號(epigenetic markers)」的意料外改變。

遺傳的因子當然是DMA,但DNA不是一切,還包括DNA內基因的調控。生物的一條染色體有很多基因,但是實際表現出來的不多,所以眼睛細胞的DNA只表現與眼睛有關的基因,不會表現出心臟或腿肌肉的基因。透過DNA外面組蛋白,或者DNA內鹼基的甲基化等作用,就可以調控基因的表現,關閉或啟動特定基因,但不影響原本的DNA,這稱為表觀遺傳(epigenetic)。表觀遺傳在細胞分裂時也可以傳遞給子代細胞。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分子遺傳學學者Michael Antoniou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透過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來改造農作物,是否也會發生這種可以穩定遺傳到後代的甲基化表觀遺傳改變。這很重要,因為改變基因的表現會影響到生物體的生化代謝作用,這樣的作用有時候會影響農作物的表現,甚至於產生新的毒素或者致敏物。Source

  • 孟山都早知道基改毒素問題   20-12-26.3

孟山都30年前就發現植物體的Bt毒蛋白,其毒性比細菌的高出2030倍。

抗蟲基改作物常把細菌的毒蛋白基因(Bt)轉殖到作物身上,讓作物全身產生毒蛋白,蟲吃了就會死掉。

各國政府要求基改廠商進行毒蛋白的健康風險評估。通常廠商直接培養細菌,分離出Bt毒蛋白加到飼料給老鼠吃,幾個星期後檢驗鼠體是否發生異狀。

不過論者認為,這樣風險評估方法是有問題的。同樣的基因,在細菌所產生的毒蛋白,與在植物體所產生的毒蛋白可能有些差異,植物所產生的常會在蛋白質上面再接一些醣分子,因此毒性可能有所不同。

不過,最近德國Testbiotech發現,其實孟山都早在30前,就發現植物體的微量蛋白酶抑制素會提升Bt毒蛋白的毒性達2-20倍。顯然現行的風險評估都沒有考慮這一點。Source

  • 美國通過醫用與食用基改豬   20-12-20.1

美國核准過若干基改動物的上市,最有名的是長得比較快的基改鮭魚,但是市場接受度還有待考驗,而且最近還被法院判決食藥署(FDA)把關有缺失

比較少為人所知的是作為醫療用的基改動物。2009FDA批准的基改山羊,是在其奶中生產可預防血栓的藥物。2015年批准了基改雞,用來取得可作為藥物原料的雞蛋來源。(該等藥物有沒有實際生產,待查)

現在FDA又批准了醫療用的基改豬,不同的是,除了醫療,還核准作為人類食品。這個基改豬又稱為GalSafe豬,由Revivicor公司研發,體內不會含有alpha-gal sugar (半乳糖-a-13-半乳糖,簡稱Alpha-gal)

許多哺乳動物都含有Alpha-gal,但是人體就沒有此物。一般人吃了牛、豬、羊肉,Alpha-gal在胃中被消化掉,不會有問題。美國少數地區的人若被一種蜱蟲(Amblyomma americanum)咬到,蜱蟲中的Alpha-gal進入人體血液中,那個人就會產生抗體,將來吃到含有Alpha-gal的肉品,就會過敏。這算是少見的過敏症,稱為Alpha-gal症候群(AGS)

GalSafe基改豬」是透過基因工程,轉殖一個人類基因CD46,並且把豬細胞膜加上Alpha-gal的蛋白酶的基因除掉,豬細胞不再帶有Alpha-gal。這可讓GalSafe基改豬的器官做為器官移植的醫療功能。一般豬器官拿來做器官移植,主要的問題是因為含有Alpha-gal,移植後人類容易產生排斥作用。GalSafe基改豬將於三年內完成人體試驗,將來應用時會用複製基改豬取得器官

此外,GalSafe基改豬也可以用來生產肝素heparin,這是一種醫療用的抗凝血劑,用來治瞭和預防具有Alpha-gal症候群者靜脈、動脈或肺部的血栓,或者手術前的預防血栓。

不過,FDA指出,尚未評估GalSafe基改豬用來做人類醫療的評估,公司需要先向FDA提交申請,批准後才能用於人類醫學。

當然Revivicor公司也準備推出GalSafe基改豬肉來讓患有Alpha-gal症候群者可以安心食用,不過FDA還沒有針對這些患者進行試驗,就認為對一般人是安全的。 Source

  • 歐洲議會否決五項基改作物   20-12-20.2

歐洲議會於1217日再度票決,否定歐盟執委會的通過一項基改大豆與四項基改玉米的進口作為食用或飼料用。但此議決並無法律約束力。

2015年開始,歐洲議會一共否決51個轉殖項作為食用/飼用,但歐盟執委會照樣通過,對於三件種植申請,執委會則是聽從歐洲議會否決,不予通過。

雖然如此,議會中否決的票數越來越多,而在上訴委員會中,支持通過基改作物審查的會員國卻越來越少。

其實歐盟執委會在其「歐盟生物多樣性策略2030」中表示:要讓歐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上作為全球表率,也要終止出口在歐盟已被禁掉的農藥。在致議會成員的信函上,也說要基於永續性的考量下,提出新的基改審核方式。

歐洲議會中,綠黨/歐洲自由聯盟反對票的領頭者,盧森堡的Tilly Metz指出,執委會承諾要阻擋對環境有衝擊的基改作物,但迄今都未履行,對於在生產國造成環境毀滅,包括破壞雨林的基改作物,還是持續通過其進口。

她還說,歐洲進口那些基改產品當飼料,也可說是毀滅森林的幫兇。那些國家生產基改作物所用的若干農藥威脅到環境與人類的健康,在歐盟是禁用的,這都需要加以終止。歐盟若持續讓境外毀壞自然,就不能夠宣告要領導全球保護自然。Source

按,前述四項基改玉米中,有三項我國已核准進口:MON 89034MON 88017MIR604。被點名的國家,主要是中南美洲,這問題已經好久了,見殺戮農場紀錄片

  • 日本通過基編基改番茄評估   20-12-13.1

日本厚生勞動省以安全沒問題的理由,首次通過基因編輯食品,即含GABA成分的基因編輯番茄作為食品。Sanatech Seed公司同一天向日本厚生勞動省提交了銷售和流通的申請。 報導指出,該基因編輯的過程仍從外部引入其他基因,因此與「基因改造食品」一樣,需要接受日本《食品衛生法》上的安全性審查。有分析認為,即使申請銷售和流通並獲得批准,為了完善供給體制等,要在市場上流通,也需要較長時間。 Source

  • 反基改馬雅婦女獲環境大獎   20-12-06.1

今年高曼環境獎(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的六位得獎主已經出爐,其中墨西哥的Leydy Pech以對抗基改大豆有成而被選上。

()孟山都從2000年開始在墨西哥若干地區進行小規模試驗種植,種的是抗嘉磷塞除草劑基改大豆。隨之墨西哥政府升級為「先遣計畫」,並在沒有徵求居民的同意前,於2012年允許孟山都在六個州生產基改大豆,包括坎佩切州(Campeche)與尤卡坦州(Yucatán)

坎佩切州的山區居住有馬雅原住民,現年55歲的Leydy Pech以養蜂為生,養的是稀有的原生蜂類Melipona beecheii,她參與瑪雅婦人所組成的組織,Koolel-Kab/Muuchkambal,專門倡議有機農法以及農林間作。

Leydy Pech2012六月就與當地蜂農、非政府組織與環保人士組成無基改推動聯盟Sin Transgenicos,並具狀告發政府的通過種植基改大豆,理由是政府與孟山都沒有預先得到居民的同意,違反墨西哥憲法與國際勞工組織的第169號公約。

Pech也同時向研究機構請求協助,來研究種基改大豆對蜂蜜、人體與環境的影響。國立自治大學證實在坎佩切州所產蜂蜜混有基改大豆的花粉,該州Hopelchén的供應水中與居民的尿液中都含有嘉磷塞。

有了具體的數據,Pech與無基改催動聯盟就開始針對居民與官員展開教育行動,發起請願、抗議活動,

墨西哥最高法院終於2015年判決政府在和奘住經改大豆前確實應該先與徵求居民同意,隨之墨西哥農糧部也於2017年撤銷基改大豆的核准種植。

Leydy Pech獲得素有「綠色諾貝爾獎」的高曼環境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其他五位得獎者包括非洲加納的Chibeze Ezekiel、加勒比海巴哈馬的Kristal Ambrose、歐洲法國的Lucie Pinson、南美洲厄瓜多的Nemonte Nenquimo、與亞洲緬甸的Paul Sein TwaSource 

  • 基改產品挾超級雜草進日本   20-12-06.2

抗除草劑雜草隨著基改種子入侵日本

進口大豆、玉米等基改穀物,隨著貨櫃車的運送,沿途掉落,讓基改種子自生於路旁,有基因汙染之虞,不但在國外已多紀錄,在我國也已經證實。

不過,這些基改作物種子有沒有真的造成基因汙染,還沒有實證,導致更麻煩的以在後頭,那就是隨著這些種子的進口,更挾帶了抗除草劑的雜草長芒莧(Amaranthus palmeri)種子,進到日本鹿嶋市、博多區、水島港等港口附近,還長了出來。Source

  • 美國種基改由印度進非基改   20-12-06.3

目前僅次於巴西,美國是基改玉米種植大國,國內95%的大豆種的都是基改品種。不過由於國內非基改黃豆需求量增加,因此反而由印度進口榨油後的大豆餅,成為印度非化學榨油大豆餅出輸出最大的國家,大豆炳中的含油量還有6-7% Source

  • 基編基改資訊需向大眾公開   20-11-29.1

美國五月公告新的基因改作物作物管理政策SECURE,預估99%的基因編輯作物在上市前不需要進行風險評估試驗。對此,北卡州立大學學者在SCIENCE期刊撰稿指出,這將會降低消費者對食物的信任與信心。

第一作者Jennifer Kuzma教授表示,很清楚地,消費者想要分辨,那些食物是基改的,那些不是,而研發者與公司也想要讓基因編輯取得公眾的信心,建議建立一套透明化的規則,稱為CLEAR-GOV,讓大家能得知基因編輯與其他基因改造作物的資訊,包括作物種類與品種、改變的特性、改進的品質、該作物生長的地點、該作物生產加工的各項產品。這套制度需要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非營利組織來掌管。

不過英國民間組織GeneWatch認為,透明化相當好,然而其責任不宜由民團來承擔,研發製造者應該負揭露相關資訊的責任。Source

(按,研發製造者是否充分誠實揭露,當然是政府的責任)

  • 基改拜耳強遊說歐盟放基編   20-11-22.1

孟山都推基改作物、嘉磷塞,惡名在外,在2018年被拜耳公司併吞而告滅亡,但是,孟山都惡劣的手段,包括欺瞞消費者、賄絡學者與官員、迫害學者等行徑,會不會讓拜爾也同時吸收,是外界很關切的問題。

最近拜耳作物科學部門總裁Liam Condon的投書就很令人擔憂。

GMWATCH指出,根據歐盟法律,基因編輯作物仍然是基因改造作物,需要審核、標示等管理。但Liam Condon的投書卻表示,將很強力地(very strongly)進行遊說的工作,來改變歐盟法律。

Condon 認為歐洲國家若不讓基因編輯研發進行,非洲國家可能無法克服旱災與水災對農業的傷害。但是他忘掉了,這句話從第一代基轉基改作物時期以來已經講過無數次了,但迄今仍然沒有實現,反而是非基改的傳統育種做到了。 Source

按,調兵遣將轉殖外來的基因都做不到了,利用基編技術改變自己的基因要來抗旱耐澇?希望這位基改公司總裁記取孟山都的過去,不要做得太過火。

  • 基轉與基編基改害農食永續   20-11-22.2

「基因編輯與其他基改作物危及食物系統的永續嗎」

這是新書《Rethinking Food and Agriculture: New Ways Forward》的第13章,由Allison Wilson執筆。(該書另一章)

作者已基改黃金米、抗除草劑基改作物、與殺蟲Bt基改作物為例,指出,這些第一代基改作物(就是「基轉基改」作物)有很多預料外的結果。

抗除草劑與殺蟲Bt基作物都導致超級雜草與超級害蟲的廣泛出現,使得農民用更多除草劑,也需要回頭再用農藥。送到各國申請上市的黃金米由於生長不良、產量差,胡蘿蔔素的含量也不高,基改黃金米的救世宣傳根本遙遙無期。

宣傳基改好處的基改公司或研究者一再表示,基因轉殖雖然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基改植株,但是經過篩選後,這些不良的性狀就會不見,不會上市。但是已上市的MON810玉米,還是有預料外特性,即細胞壁木質素增加而變得更硬,含水率增加,以及含有一個致敏原等。表13-1也列出14個上市基改作物的意料外後果。

作者指出,根據多個研究,已經可以確定,基因編輯(就是基編基改)作物仍然具有許多意料外風險,因此每個基編基改作物都需要一一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特別是各種體學(-omics)的分析。

作者的結論是,理論上基改作物可以提供永續農業所需,但是實務上非常不可能實現。 Source

  • 基編基改把整條染色體弄丟   20-11-15.1

基因編輯嚴重不精準,把染色體給切丟了

色素性視網膜炎是基因突變的疾病,研究者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希望能編輯突變的基因,來達到治療的效果。

不過研究顯示,處理的結果反而會讓該基因所在的第六條染色體丟掉一大半,有時候還整條染色體不見了。在另一條染色體上存在有與該基因類似的基因,也會受到「脫靶」影響。  Source 1   Source 2

  • 認為基改不安全的全球調查   20-11-15.2

台灣排名第八:50%受訪者認為基改食品不安全,略高於全球平均的48%(認為安全者僅11%) 這是美國皮優(Pew)研究所今年的全球調查結果。

認為不安全的依序為蘇俄70%、波蘭67%、義大利62%、印度58%、南韓57%、法國54%、捷克53%、台灣50%、巴西49%、德國48%、西班牙47%、馬來西牙45%、加拿大39%、美國38%、瑞典24%、日本32%、英國,新加坡,澳洲31%、荷蘭29%。全球中值48%。

認為安全的依序為澳洲31%、瑞典28%、美加各27%、印度26%、英國22%、荷蘭20%、日本14%、波蘭,德國,西班牙各13%、馬來西牙12%、台灣,南韓11%、義大利10%、蘇俄9%、法國8%、巴西7%。全球中值13%

這些國家中有在種基改作物的為美國、巴西、加拿大、印度、西班牙、澳洲。  Source

  • 瑞士四度維持對基改的禁令   20-11-15.3

瑞士從2005年就禁用基改產品,從那年開始,已經有三次的重新審查,禁令維持到202112月。

現在瑞士聯邦政府再度票決,仍然要維持禁令到2025年年底。政府的消息指出笑非者與農民都沒有意願取消禁令。 Source

  • 基改鮭魚被美國法院判違法   20-11-08.1

北加州地方法院判決,美國食藥署的核准基改鮭魚全球上市,乃違反《國家環境政策法》的要點,而其單方面裁定基改鮭魚不會危及野生大西洋鮭,則是違反《瀕危物種法》,下令食藥署收回成命,重新審查。

此官司由11個環保、漁類團體聯合提出。Source

  • 基改油菜種子廿年後未消失   20-11-08.2

澳洲隱世小島,塔斯馬尼亞,戲來有農業淨土之美育,早在2001年就宣告禁種基改作物。

然而在1990年代末期,禁令尚未開始前,孟山都與拜耳已在島上進行基改由菜的田間試驗。禁令之後當然試驗就告終止,由於在土壤內油菜種子的活力可以持續相當久的時間,因此過去20年以來,州政府每年都在試驗基地監控基改油菜。

監控發現,即便到現在,還是有若干試驗田可以看到基改油菜自己長出來,顯示要核准基改作物生產前,應該把是否具有入侵性納入考慮。Source

  • 基編基改危害的預測與鑑定   20-10-31.1

基因編輯一篇新論文的摘要:『基因編輯不論在研究、醫療或農業的應用上都是有力的工具,然而,基因編輯結果所產生的分子事件,其範圍被低估,而此科技不論在標靶上或標靶外仍然無法預料其後果。這在醫療、農業或其他應用上會有相當大的衝擊。

本文討論如何組合各種分析方法,期能掌握所有可能的基因體改變,來預料以及檢測基因編輯所發生的事件。其他討論還包括怎樣預防不好的作用,這在評估使用編輯技術的優缺點上是很必要的。所有的應用若要能成功,一定要能預料與驗證基因編輯的結果。』

論文中指出基因編輯所以會有諸多副作用,是因為編輯技術只負責把DNA切斷,然而切斷之後的DNA修補都是由細胞自己進行,無法人為控制,也難以預料會發生怎樣的基因改變。

基編技術應用於動植物農產品上,其無可控制的結果是否會具有風險,仍然不清楚。這樣的變化無常可能會讓主管機關不給通過,也可能會讓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安全性不予信任。

(Anticipating and Identifying Collateral Damage in Genome Editing)Source 1     Source 2

按,由上述的理由,以及我國法規對基改食品的定義,基因編輯產品仍然應該視為基因改造,仍然應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後的上市仍然應加以標示。

  • 基編基改品監測技術的風波   20-10-31.2

熱中基因編輯的人士常會舉美國Cibus公司全球首發上市的基因編輯油菜Falco™,作為基編產品無法與自然變異者區分,因此不是基因改造也不用審核標示的例子,希望政府不要管理基因編輯的農作物。

這是因為該公司採用基因編輯新技術來開發新品種,拿Falco™油菜廣作樣板來宣傳,表示其基編技術只改變一個鹼基,就可以讓油菜忍受除草劑,而公司後續還會連續推出許多基編作物。 不過今年九月的論文採用一般的定量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就可以檢驗出來是否為Falco™油菜。

論文一發表,Cibus公司馬上改口,說Falco™油菜鹼基的改變,並不是基因編輯的遺傳工程步驟產生的,而是整個研發過程中組織培養的變異所致,因此不是基編產品。

歐洲基改實驗室組織ENGL (European Network of GMO Laboratories)對前述檢測方法也不太有興趣,認為無法確認變異是否為基因編輯所致,因此不能用來作為檢測、鑑定與量化的依據。

對此,GeneWatch表示,根據歐盟基改法律的定義,凡是採用遺傳工程的方式來作出新品種,就算是GMO,與變異從哪一個階段來的無關,因此Falco™油菜當然也屬於基因改造生物。(按,這一點也沒錯,就算Falco™油菜的變異是組織培養來的,然而既然在基因編輯過程有轉殖外來的構築體,就會衝擊到油菜的DNA,就會有各項意料外變異。)

德國非基改食物協會VLOG (German Association for Food without Genetic Engineering)對於GeneWatch的說法表示贊同,因為Falco™油菜是否有進行過基因編輯,可以由文件、追溯制度來查出來。例如該公司提給主關機關的文件、其科學家發表的論文、其專利申請書等都寫出來Falco™油菜就是基因編輯作出來的。而該新測定技術也全都能符合官方主管機構的檢驗準則,若進口油菜摻雜有少量Falco™油菜,也可以檢測得到。

此外,ENGL認為該測定技術需要事先知道對象是經過基改的,若完全沒有透漏是基因編輯作出來的,那個技術就無用武之地。 對此VLOG則表示這個理由不能用來作不對Falco™油菜檢測的理由。 Source
(按,基改公司花大錢去做基因編輯,當然會去申請專利避免被其他種子公司拿去賣,總是會曝光的)

  • 殺蟲基改作物在十年內玩完   20-10-31.3

殺蟲Bt基改作物推出後,就有學者警告害蟲會產生抗性,因此建議設置庇蟲區,就是種Bt作物品種時,也同時種一些非Bt作物品種,讓害蟲可以有安全的地方吃到非基改農作物,生下足夠數量的沒有抗性的害蟲,來與抗性害蟲交配,期能降低抗性害蟲的數量。

一般認為至少需要種20%的非基改面積才夠。然而即便如此,抗Bt作物的害蟲還是越來越嚴重,根據學者發表於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的研究報告,政府應該把庇蟲區的規定擴張兩倍半(50%)才夠。 (參考1 )    (參考2)

但非基改種子種越多,形同基改公司的收入越少,因此那些公司一直反抗擴大庇蟲區的規定,他們的對策是找新的Bt基因來作新的Bt作物,讓對舊Bt毒蛋白有抗性的害蟲吃了新的Bt毒蛋白還是會死掉。

迄今為止,已經有約10種不同的Bt基因用來製造各種殺蟲基改作物,有些基改作物還同時擁有三種不同的Bt基因。 不過即使混產生六種不同的殺蟲蛋白質的基改玉米SmartStax,也在2016年出現有抗性的切根蟲了。

新文章指出,現在又有新的Bt基因Vip3A,其毒蛋白可殺Heliothis zea這種害蟲,稱為玉米穗蟲或者棉鈴蟲。轉殖Vip3A到玉米或棉花就可以控制這種害蟲。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再度讓害蟲產生抗性,因此有學者建議政府規定在美國南方不要種含Vip3A基因的基改玉米,延遲抗性害蟲的出現,讓含Vip3A基因的基改棉可以用久一點。這是因為在南方棉花產業比玉米更重要。

然而基改公司先正達不以為然,認為不需要也不公平。主管機關環保署也不願採納學者的建議,只要求業者做好預警工作,也要求農民徹底執行庇蟲區的規定。 問題是農民根本不願意遵守規定種足庇蟲區。所以有學者悲觀地認為殺蟲基改作物頂多再撐個十年就玩完了。Source 1   Source 2

按,農藥基改公司用殺蟲劑、殺蟲基改作物來對抗害蟲,證實都是短效的,抗性害蟲就是會產生,因此並非長久之計。顧好土壤健康,仰賴生態平衡,才是正途。

  • 基編基改技術學者警告危險   20-10-25.1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e的研發者得到諾貝爾化學獎,但是這個技術潛在的威力可能大到像諾貝爾研發的炸彈一樣。

本文蒐集的若干科學家的警語,例如化學獎得主之一的Jennifer Doudna 就曾說過,該技術的應用會很危險,她嚇到做惡夢,夢到希特勒向她拿CRISPR 的配方。 (按,Doudna在她的大作《基因編輯大革命》中第八章,就認為她研發的技術力道很大,如何妥善駕馭,是人類的最大問題。她在反對美國農部不擬管理基編作物的反對意見中,指出農部開放的理由是要促進研發,然而不予公開的方式喪失透明性,會降低消費者的信任感,實行後可能會有拖遲研發的反效果

頒發諾貝爾醫學獎的機構Karolinska Institute就指出,醫療用CRISPR處理人類細胞,有得癌的風險。有合成生物學之父令譽的哈佛醫學院遺傳工程專家,George Church教授在去年也說過基因編輯是把鈍斧頭(並非剪刀),使用者在用暴力破壞基因體。

雖然有這麼多的風險,但基改企業掩蓋風險真相,只提基因編輯的好處,讓美國與許多南美國家放鬆其管理,幸好歐盟還沒淪陷。Source    更多基編風險

  • 基編基改樹薯育種宣告失效   20-10-25.2

今年1013日中興大學舉辦「作物精準育種國際研討會」,會中有中興大學玉山學者,Prof. Wilhelm Gruissem進行專題演講,他也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植物分子生物學教授。 他的講題是有關基因編輯育種的歐洲管理框架。

研討會手冊中他所提供的摘要也集中於標題的範圍,但是口頭演講時花一些時間介紹他用CRISPR-Case基因編輯技術來做出抗毒素病樹薯的工作。他強調透過基因編輯,很快的時間就做出來,但沒有交代到底有多快。不過綜合討論時有人加以詢問,他是說3(3-5?)

然而他並沒有講出,其試驗是失敗的。這是他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寫出來的:Linking CRISPR-Cas9 interference in cassava to the evolution of editing-resistant geminiviruses. Genome Biology volume 20, Article number: 80 (2019)論文

他們利用基因編輯常用的CRISPR-Cas9系統,配合特殊的引導RNA (可以找到病毒基因AC2AC3),轉殖到樹薯,希望樹薯受到病毒入侵時,可以透過CRISPR-Cas9AC2AC3除掉,讓病毒無法蔓延,因此不會造成病害。

不過他們也指出,用這種方法基改出來的樹薯,不但無法抑制原來的病毒,反而產生全新的突變病毒;這些突變若沒有控制好跑出去,反而可能摧毀整個樹薯產業。

摘自論文: 1.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SPR system fails to confer effective resistance to the virus during glasshouse inoculations. (我們的結果顯示,CRISPR系統無法有效地抵抗溫室時期接種的病毒)

2.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CRISPR-Cas9 virus immunity in eukaryotes given that the mutagenic nature of the system generates viral escapes in a short time period. (我們的研究點出真核生物採用CRISPR-Cas9系統來進行病毒免疫時的風險,即此系統具有誘變的本質,在短期間內可能造成病毒的外逸) *********************************************************

該論文第一作者Devang Mehta還蠻有名的,因為他在20183月的時候寫了一篇埋怨文,文章的大標題是:「為何我就要不再做基改研究? 」。文中指出歐洲有25%的大學正在取消基改研究計畫,部分原因是經費中斷,另外則是厭倦大眾對於基改的批評與抵制。 不過Claire Robinson針對其文章抽絲剝繭,認為,真正的原因在於研究者逐漸認識到基改科技的先天問題、技術上的限制、以及不可控制的風險。這應該是Devang Mehta所以不想再做基改的根本原因吧。 Source

其實14年前孟山都就給了巨款,要美國研究中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研發基改樹薯(用基因轉殖的方式),並且在媒體大肆宣傳基改技術可以解決非洲糧食問題。 可是一直做不出來,還在怪反對基改的人從中作梗。 到了2006年,該中心才承認,作出的的抗病毒品系一下就喪失抵抗病毒的能力。

  • 對抗基改孟山都的英雄辭世   20-10-25.3

演過《斷頭谷》、《神鬼交鋒》、《火線救援》、《越戰獵鹿人》、《蝙蝠俠大顯神威》、《風雲人物》等名片的美國巨星,克里斯多夫華肯(Christopher Walken)最近主演另一新片,Percy,片中最常聽到的字就是種子(Seeds) Percy》描述加拿大農夫對抗孟山都的事件,這個事件咸認為是大衛對抗巨人的經典案例。 剛於上週四過世,得年89歲的Percy Schmeiser,活著看到孟山都的招牌被摘下來。

孟山都在1996年推出基改種子後,為了害怕農民自行留種,不繳權利金,因此聯合其他基改公司,於1997年成立檢查團隊,到各處農田取樣蒐證,抓到後就上法院告農民違法偷種,要求賠償。

Schmeiser家族好幾代都種油菜,也都沒有購買基改種子。但或許污染到鄰家基改油菜飄來的花粉,或者馬路上貨車運送基改油菜子掉落在他田間,導致自行留種的種子含有抗除草劑基因,而被孟山都公司控告侵犯專利權。

 2001329日地方法院判決Schmeiser敗訴,需償還孟山都授權費約1萬美元,以及1998年油菜籽收入約75美元。Schmeiser不服上訴,但200294日聯邦法院仍判決 Schmeiser 敗訴。

 最高法院於2004521日再判Schmeiser敗訴,Schmeiser不准再種植販賣含該抗除草劑基因的作物,任何含該基因的種子都需交還孟山都;雙方都得各付訴訟費用;但是Schmeiser不需再賠錢給孟山都。因此雙方都認為自己贏了官司。

20083 Percy Schmeiser在簡易法庭反控孟山都基改油菜污染他的農作物,孟山都後來同意以660元加幣賠償Schmeiser清除基改油菜的費用。 一戰成名的Percy Schmeiser就因此成了反孟山都的英雄,經常受邀在國內外演講,讓大家瞭解農家如何面對基改大企業的專利威脅、生物多樣性如何受到傷害等。

由於Percy Schmeiser的貢獻,他獲得瑞典2007年的正確生活方式獎(The Right Livelihood Award)    Source

  • 阿根廷基改麥國內外有阻力   20-10-18.1

阿根廷率先批准基改小麥的生產上市,主要的目標是要賣給巴西,不過巴西國內情況不太樂觀。

巴西小麥協會Abitrigo做過民調,發現85%的巴西麵粉工廠不想用基改小麥,90%若阿根廷種基改小麥要賣到巴西,他們會停止進口阿根廷小麥。據此該協會發出宣告警告阿根廷不要貿然種耐旱基改小麥,也準備在政府舉行生物安全委員會時提出其立場。

在阿根廷國內,農民並沒有明確地表示意見,農會則有喪失市場與削價的疑慮。目前只有基改公司Bioceres有關係的農民種了6,200公頃基改小麥,其餘的農民相當關切後續發展。阿根廷小麥協會ArgenTrigo則對的意思,認為會提高所有小麥生產者的成本,以及影小道內外銷。 Source

  • 複合型殺蟲基改玉米又失效   20-10-18.2

美國廣種殺切根蟲的Bt基改玉米,不多久切根蟲產生抗性,因此基改公司把數個Bt基因轉殖到玉米,這樣的複合型基改玉米可以產生好幾個毒蛋白,殺蟲的力道更強。

然而沒多久,不論基改公司或者學者都已經證實,切根蟲還是照樣突變出可以抵抗幾個毒蛋白的後代。

論者認為,其實切根蟲就以玉米為主要寄主,因此用生態農法就可以以效降低其危害列如輪作,而非單一作物,用Bt基改特性是走錯路了。Source 1    Source 2

  • 我國不需進行基編基改育種   20-10-18.3

中興大學舉辦作物精準育種國際研討會,由郭華仁報告「作物精準育種在我國的考慮要旨」,以下是摘要。

所謂精準育種,這個名詞的定義隨時間而變。1996年之前講的是用分子標誌來協助回交育種,基因轉殖技術出現後這類育種被稱為精準育種,等到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後,倡議者又認為基因轉殖沒有那麼精準,基因編輯才算。

基因編輯技術號稱相當精準,只改變目標基因,並沒有表現外源基因,因此與傳統育種無異,難以區分,不應視為基因改造,上市前不需風險評估,上市後也無需標示。隨著美國、日本、澳洲等國的表態,我國近幾年做類似倡議的研討會、座談會等也不少。

然而這幾年的研究已經有不少論文指出基因編輯生物除了目標的改變外,仍然會產生四類副作用,包括脫靶效應、意料外主靶效應、干擾基因調控、意料中或意料外插入外源基因等,顯然基因編輯技術也沒有所宣稱的那麼精準,而這些副作用有無環境、健康風險,仍需經過評估才能確定。新檢測方法已經出爐,因此其產品仍舊可以與傳統育種區分。

基因編輯的成果,不論使自身特定基因無法表現,如多數的SDN1,或者顯現外源基因特性,都已在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規範「基因改造」的定義之內。因此在討論我國如何看待利用基因編輯進行作物育種時,仍需視之為基因改造作物來考慮。

台灣基因轉殖研究皆由政府預算支持,公部門自1980年代開始零星投入,1995年政府提出生物技術研發政策後,先後包括木瓜、水稻、馬鈴薯、青花菜、矮牽牛、蝴蝶蘭、菊花、香蕉、鳳梨、文心蘭等皆有所進行。不過農委會於2011年宣告不支持食用作物基改品系的研發。

迄今僅三件基改產品申請環境影響評估。可產生植酸酶的基改稻已被認定未通過。白花基改文心蘭於2013年育成,2015年通過評估,但2020年主管機關仍不准其上市。可抗兩種輪點病基改木瓜的評估則於2015年由研發者撤銷申請。

基改木瓜研發者於1996年造出第一代抗輪點病基改轉殖項,2003年進行田間風險評估,然而同年傳出農家已有種植上市。由於2004年通過《植品種及種苗法》,其中有條文規範基改作物的種植。取得法源,因此同年開始監控市售木瓜,取締兩件違法上市,但此基改汙染事件曾造成木瓜種子外銷的困擾。

近年來有若干基因編輯的研發,以水稻最多,但都僅止於理論上的探討,尚未達可以生產種植的階段。

19962019期間公家機構傳統育種成果相對豐碩,計317個品種申請品種權,其中水稻22個最多,依次為番茄15、文心蘭13、大豆12、棗12個。分子輔助選種在近年也多用於水稻傳統育種,已有四個品種可供種植生產;私人種子公司的蔬菜育種也開始有利用者。

在基因編輯技術的成品仍屬基因改造範疇的前提下,我國針對基因編輯進行農作物育種,仍需站在二十年來的經驗所形塑的政策來思考。在此建議仍維持農委會不鼓勵食用基編基改作物上市,謹慎評估開放非食用基編基改作物上市的本量利分析,以及對我國維持非基改生產國政治經濟地位的利弊得失。

研究機構對於基因編輯在技術上的研究仍應鼓勵,方向宜朝向降低意料外風險的創新方法,以及其產品的有效、低成本檢測等方面進行。

(口頭報告中我特別建議政府,把作物基因編輯育種的經費挪用,轉來讓研究者採用分子輔助選種,加速傳統育種的育成)  Source

  • 新基改殺蟲劑用基因沉默術   20-10-11.1

小心新型的「基因沉默」殺蟲劑

基改公司推出可製造毒蛋白的殺蟲基改作物(Bt),害蟲吃作物會死掉。但是種過幾年後,害蟲產生抗性,Bt作物形同失效,基改公司的策略是讓作物多製造好幾種毒蛋白。各國政府的把關只管各別毒蛋白的風險,多個毒蛋白一齊下肚,對人體有沒有甚麼「雞尾酒效應」就不知曉了。

基改公司最新的產品是推出基因沉默(gene-silencing)的殺蟲劑。這到底是甚麼?

※背景知識(基改作物)   (也可直接跳看 ※「基因沉默」殺蟲劑)

基因沉默也就是RNA干擾術(RNA interferenceRNAi),簡單地說,正常細胞的DNA基因密碼會轉錄出單股RNA,單股RNA再轉譯出蛋白質。反之,RNAi就是合成外來雙股RNA,雙股RNA分裂成為單股RNA,這個外來單股RNA會找出細胞所合成的特定RNA,然後加以破壞,導致原來基因應該合成的蛋白質卻無法形成,形同基因沉默。

基因改造作物就有這樣的例子,比較有名的是Innate馬鈴薯與Arctic蘋果。

Innate馬鈴薯這個基改作物沒有轉殖表現其他物種的基因,而是用RNA干擾技術把馬鈴薯製造酵素給關掉,降低天門冬醯胺與某些還原糖的含量,減少烤後丙烯醯胺的產生。然而,其研發者後來出書《潘朵拉的馬鈴薯:最糟糕的基改作物》,指出這種基改馬鈴薯的健康風險。(另見)

基改蘋果Arctic其最大的賣點就是切片後不會褐化。基因沉默把會讓切片褐化的酵素給拿掉,因此切很久後還能保持原來的顏色()。可能是基於風險,麥當勞就不敢採用這種蘋果。

殺蟲基改玉米MON87411也是採用基因干擾術作出來的()。不過干擾的作用不太一樣。

MON87411所轉殖的個基因中有一叫做dvsnf7,可以讓玉米全身細胞都會產生一個約僅240個鹼基的雙股RNA,切根蟲吃到MON87411的根,就會順便把這特定的雙股RNA吃進去。切根蟲吃到這雙股RNA,會以為是病毒入侵,因此產生自衛反應,企圖要把虛擬的病毒消滅,方法是自行把snf7基因給關掉,結果不是關掉病毒基因,而是關掉切根蟲的重要基因snf7,因此切根蟲就會死掉。然而消費者若吃下玉米中的雙股RNA,會有怎樣的健康風險呢?答案

「基因沉默」殺蟲劑

基改公司現在直接研發人工製造的雙股RNA來做為殺蟲劑,跑最快的是GreenLight Biosciences公司,年底就要向美國環保署註冊。這家公司製作出來的雙股RNA只要噴施在茄科作物的葉片,科羅拉多金花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吃下去,雙股RNA進入金花蟲細胞內,關掉重要的基因,這害蟲就會死掉。

拜耳、先正達也都已在進行這新型農作物殺蟲劑的開發,此外先正達已在去年向美國環保署註冊蜜蜂的「食品添加劑」,這種雙股RNA產品是要用來殺死蜜蜂外部寄生蟲,蟹蟎。Viaqua公司的雙股RNA產品則是要用來克制蝦類白點症病毒,預計32021年上市。

那麼,雙股RNA的殺蟲劑安全嗎?

在學術研究方面,2017年的統合分析指出,這類產品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蜜蜂的基因表現。2019年的論文指出,蜂群內世代間會有這類產品的攝取與交換。

歐盟科學指導委會討論,學者同意因為人類知識尚為不足,這類產品對非目標物種有何影響,目前難以預測。

人類吸入這類產品,到底有何健康風險,完全缺乏研究。在其他哺乳類動物上的研究指出,雙股RNA在體內仍具活性,而且還會將某些基因加以「沉默」。在2017年有研究發現雙股RNA殺蟲劑在哺乳類動物細胞會引起過敏反應。(基因沉默的基改作物有何健康風險,詳前段的四則臉書貼文)

因此,這類產品的上市使用,需要有法規上的管理,而且應納入獨立的、透明的健康與環境風險評估,包括其可能的長期風險。這些產品也需要等同基因改造產品一樣地標示。Source     報告

  • 阿根廷搶頭香准種基改小麥   20-10-11.2

阿根廷搶頭香,批准了基改小麥。 阿根廷所核准的基改小麥HB4是由Bioceres公司提出申請,據說可以讓小麥忍受乾旱。這是全球首次有政府批准基改小麥的上市。 不過Bioceres表示,還要得到巴西的核准,才會在阿根廷推出HB4基改小麥種子,因為巴西是阿根廷小麥最主要的買主。 美國小麥商組織Wheat Quality Council則表示,他們的主顧沒有一家願進基改小麥的。 Source

 按,美國這個基改大國在2004年就由孟山都研發註冊了可以忍受嘉磷塞除草劑的基改小麥,但沒有進一步尋求核准上市的程序,主要的原因在於麵包是美國人的主食,恐怕消費者的全面抵制。 不過十年後孟山都的基改小麥還是引發美國小麥的汙染事件,導致外銷受阻,日本業者甚至向美國、加拿大嗆聲要求不可種基改小麥,否則不進口兩國的產品。

我國十年來年只有三年向阿根廷買入很少量的小麥。

 HB4基改產品是由BioceresArcadia Biosciences合資成立的Verdeca所發展出來,轉殖來自向日葵的基因Hahb-4,該技術首先應用在大豆,IND-ØØ41Ø-5,在2015年得到阿根廷、2017年美國、2019年巴西政府的批准上市。

Bioceres是跨國公司,但主攻南美市場。

  •  進口產品巴基斯坦要管基改   20-10-11.3

巴基斯坦外銷稻米到歐洲,因為被驗出來受到基改米的汙染,因此遭拒收,造成損失。

因此巴國政府準備限制或禁止受到基改汙染的穀物進口到國內。

旁邊印度旁遮普邦的政府也有此意。 Source

  • 種基改棉印度農被農藥傷害   20-10-04.1

先正達農藥汰芬隆(Diafenthiuron),在印度造成傷害,被印度棉農到瑞士巴塞爾告上法院。

先正達是瑞士農企業,但瑞士已在2009年禁止使用汰芬隆這個殺蟲農藥,理由是對人類與環境都有傷害,然而,瑞士仍然允許汰芬隆出口,讓其他國家使用。

根據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A),汰芬隆具吸入性毒性,長期或連續接觸,也可能傷害各器官。

2017年,有52個棉農家庭可能因此農藥的傷害,導致96個傷害案件與兩位死亡。存活的患者可能會有暫時失明、嘔吐、呼吸困難、神經/肌肉疼痛、甚至昏迷數日。

不過根據GMWatch2017年事件報的報導,受害農人可能高達800人,死亡人數約20人。

棉農種的是抗蟲的基改棉,棉鈴蟲吃了就會死掉,照道理是不用噴農藥的。可是後來由於棉鈴蟲產生抗性,基改的Bt毒素殺不死。農民到田檢查即將採收的棉鈴,發現一半棉鈴中都有棉鈴蟲,嚇壞了就拿農藥噴。由於不知農藥的毒害那麼大,因此造成悲劇。

先正達表示汰芬隆的危害應該不大,控告案是政治操作。Source

按,在我國汰芬隆農藥就可以用在小葉菜類、包葉菜類、柑桔類、茶類、梨果類等五類農作物。

  • 比爾蓋茲非洲推基改被吐槽   20-10.04.2

巨富比爾蓋茲的基金會在非洲撒錢推動資本密集的、基改作物與單一化工業農業,被評估報告指出沒有得到其目標

最近非洲宗教領袖根據該報告,聯名要求基金會改變經費運用策略,不要再推廣失敗的科技。

不過該基金會仍一意孤行,繼續撥款康乃爾大學的Cornell Alliance for Science (CAS),進行工業化農業、基改科技的遊說,並打擊生態農業。CAS成立時基金會給了10億美元,現在又再給12億作公關。Source

  • 基轉基改食力誤認基編基改   20-09-28.1

「食力」媒體搞錯了。

近四年來,不少有關基因編輯農作物的演講、座談會、研討會等陸續在國內出現,不論是國內外的講者,絕大多數都偏向於希望政府能夠對若干基編產品排除在基因改造之外,意思就是說不需審查就可以上市,上市後也不用標示。

其實,根據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基因編輯產品還是落在基因改造定義的範疇之內,依法政府不能不管;何況基因編輯還是不精準,還是會有四種副作用,不可不慎。

其實基因編輯就是第二代的基因改造,第一代用的技術稱為基因轉殖,可叫做基轉基改,第二代是基編基改。  (其實許多基編基改技術的前半段也用到基因編輯)

不過食力所推出的這個圖有兩個錯誤。他們拿蘋果、馬鈴薯兩個例子來說明那是基因編輯產品。大錯特錯了,那也是基因轉殖技術中產生雙股RNA的那一招,算是基轉基改。 詳 認識基因編輯(其中第三篇)

這兩個產品會產生不自然的雙股RNA,敢吃嗎?

  • 歐洲八八民團對抗基編基改   20-09-21.1

全歐洲88個公民團體與農民組織聯合發公開信函給歐盟健康及食品安全事務專員Stella Kyriakides,警告歐盟勿要忽視新基改技術的問題,基因編輯仍需要加以法律管理,即管控其安全性,以及上市後需要基改標示。

其實歐洲議會在前年針對歐盟法規的解釋,就指出基因編輯仍屬於基因改造,但信函中指責歐盟執委會未能確實執行這樣的判決。

信中也表示,基因編輯也與過去基因轉殖一樣,無法達到減少農藥與對抗氣候變遷的目標,其技術也仍掌控在大公司手上,就算研發出來新品種,在上市前仍然會被索取龐大的專利授權費。

此外,民團也呼籲執委會要認真執行「從農場到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那可是執委會「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的重點,包括加強目前基改標示,例如基改飼料養出的動物產品也應該標示等。Source

歐盟的「從農場到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之一之二

  • 基編基改學者違反學術倫理   20-09-21.2

明尼蘇達大學的Daniel Voytas以發展出基因編輯技術TALENs聞名。這個技術雖然不似CRISPR-Cas那麼厲害,不過最近他公開了應用CRISPR-Cas的新方法,農桿菌共培快速處理法(Fast-TrACCfast-treated agrobacterium coculture),不再需要透過組織培養,就可以進行基因編輯,該技術已在申請專利之中。這項研發乃是由基改公司Calyxt委託授權大學進行,該公司是Daniel Voytas與他人共同創辦,由他擔任科學主管。然而,新技術才公開,馬上就被發現這位教授違反生物安全守則長達兩年以上。

不論是醫學農學,實驗室進行遺傳工程研究,都需要遵守生物安全守則,風險越高者,安全守則越嚴謹。Daniel Voytas的研發Fast-TrACC是從201710月到201912月,但都沒有向學校申請,該大學的生物安全委員(IBC)以及生物安全辦公室是因為技術公開才知曉有這回事。這顯現美國遺傳工程研發管理的缺失。

這次違規或許沒出現事端,但此風不可長,否者萬一造成重大紕漏,那可不得了。Source

  • 印度基改棉花並非所說的好   20-09-21.3

印度棉花產業從2003年開始採用孟山都的殺蟲基改棉花,號稱不需要噴農藥。

根據農部的數據,2003年棉花產業的殺蟲劑總用量從2003年的1.0萬噸降到206年的4千噸。然後逐漸升高,到了2013年反而拉到近1.2萬噸。

然而棉花基改品種的佔有率在2005年才約10%。顯然殺蟲劑總用量的顯著降低有其他因素,並非基改的功勞,反而當基改佔有率拉高後,殺蟲劑用量在2008年卻逐漸回升,並在2012年以後創新高,應該是害蟲產生抗性,不得不回來用藥吧。

至於2003年以後單位面積平均產量的升高,也不見得單純是基改種子的效果,文章是說肥料也有貢獻。無論如何,印度棉花的單位面積產量都不高,在2017年,只是全球的第32名,這31個國家中只有10個是種基改棉的。Source

  • 基編基改產品有法可以檢測   20-09-12.1

鼓吹基因編輯技術的公司與學者都說基因編輯很精準,沒有預料外作用,而且若干基因編輯產品只有點突變,無法檢測,也無法與傳統育成者區分。

這些話術近年來一一被打破,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基因編輯可能產生意料外後果,即脫靶效應、意料外主靶效應、干擾基因調控、意料中或意料外插入外源基因等,顯然基因編輯技術也沒有所宣稱的那麼精準。

對於上市後的監測,論者認為只要影足夠的分子資訊,即各種-omics的數據(DNA/ genomicsRNA/ transcriptomicsproteins/ proteomicsmetabolites/ metabolomics),就可以檢查出來。當然這樣的方法叫花錢,也較麻煩。不過最近已有新方法出爐,可以較容易地檢測出來。

美國Cibus公司透過基因編輯改變油菜特定基因的一個鹼基(TGG改成TTG),讓油菜本身的酵素AHAS (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的一個胺基酸發生變化(色胺酸改成白胺酸),無法表現出對硫醯尿素類除草劑(sulfonylureas)的感受性。

該公司將所得到的基編品項與一般品種Clearfield透過傳統回交,得到可以忍受硫醯尿素除草劑的商業品種SU油菜,商品名是Falco™油菜。這是美國第一個上市的基因編輯作物。

由於該基因編輯油菜沒有帶外源基因,因此公司按照美國政府的認定,認為不是基改產品。不過由於申請了專利,因此詳細的基因資訊仍然公開。

美、紐學者就拿原來的基編品項、Clearfield與上市的SU油菜來作桑格測序(Sanger Sequencing),透過他們發展出來的定量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程序,果真能很靈敏、準確地區分出來(見論文圖2)。其方法也得到奧地利環境署GMO分析實驗室的正式確認,該實驗室有得到ISO 17025:2017關於GMO檢測的認證。

論文指出,他們發展出來的qPCR程序可以應用在任何基因編輯生物的檢測。Source  論文

雖然美國重要的ISAAA基改作物資料庫沒有登錄基因編輯作物,包括SU油菜,但在CBD生物安全議定書的LMO資料庫,以及歐洲GMO統一資料庫EUGINIUS都有登錄。

  • 基編基改與基轉基改的差別   20-09-12.2

第二代的基因改造,即基因編輯技術從2012年以來,成為熱門的研究與討論課題,不過在國內,受到的注意相當少。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為了讓大家多一層了解,以便進行討論,已在電子報登出系列文章:

1. 基因改造是什麼?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4990

2. 基因改造的技術(一)基因改造的共同技術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4991

3. 基因改造的技術(二)基轉基改與基編基改的差別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4992
4. 基因編輯的風險與管理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4993

 

  • 非基改的方式可控制登革熱   20-09-06.1

用基改蚊的方法來預防登革熱,到處碰壁。其一 其二

最近美國佛羅里達州官員最近批准了放生7.5億經過基因改造的埃及伊蚊,引起各方反彈。 

其實消除登革熱有好方法,那就是對人體無害的沃爾巴克菌(Wolbachia)。埃及斑蚊染上此菌,就可以對登革熱病原免疫。最近在印尼 Yogyakarta地區得到77%的成功率。 這種方法不會妨礙蚊子族群,因此沒有生態上的疑慮,比基改的方法好多了。  Source

我國也在做這方面的探討: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2601(這報導說「著手培養沃爾巴克氏菌的基改蚊」,那是搞錯了,不去改造蚊,而是讓蚊子染上非基改的沃爾巴克氏菌)

沃爾巴克菌的其他好處

  • 美國一萬八據點不賣基改鮭   20-09-06.2

美國食藥署在2015年正式公告核准基改鮭魚的上市,但業界都表示不販賣。其中包括全國性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Whole FoodsKrogerAlbertsonsAhold, AldiTrader Joe’sHy-VeeSproutsGiant EagleMeijerTarget。其他還有6家海產公司,8家餐廳,以及54家地方零售商,全國門市共有18,000以上的據點  Source

  • 食品進口印度需具證非基改   20-08-30.1

印度食品安全與標準局(FSSAI)最近宣布,從明年元旦開始,以下24種農作物產品及其加工品的進口需要出具進口國主管機關所核發的非基改證明:稻米、小麥、玉米、亞麻籽、油菜籽、大豆、皇帝豆、豇豆、馬鈴薯、紅花、甘蔗、苜蓿、番茄、茄子、甜椒、蕪菁、苦苣、甜菜根、鳳梨、南瓜、甜瓜、木瓜、蘋果,、李子。 

該局目前已在進行立法工作,將來可望在海關加強管理。Source   官方文件

  • 基改鮭美國迄今仍未能上市   20-08-30.2

基改鮭魚是加拿大公司公司花了5000萬美元,約1996年開始,歷時14年才開發出來, 2003年送美國食藥署審核,一直卡關,公司一度面臨破產,後來約半股權被發展基改蚊的公司Intrexon拿下。

美國食藥署在2010-12年間發宣稱該基改鮭魚無健康與環境風險,2015年正式予以公告核准上市。加拿大馬上跟進,並在2018年賣出約5噸。不過在美國目前仍買不到。

原因很多,主要是民間團體認為環境影響評估沒作好,因此告官;畢竟,FDA必非環境保育的主管機關。其次傳統鮭魚養殖業者也反對,許多食品業者還宣稱不賣基改鮭。再者美國基改標示一直未能上路,也是原因之一。Ref 1   Ref 2   Ref 3   Ref 4

最近聯邦地區法院法官Vincent Chhabria的裁決讓基改鮭上市再觸一礁。法官同意民間團體的認為基改鮭環境影響評估不夠確實,表示一但廠商利用FDA認為基改鮭對環境無影響的說法,任意擴張生產可能真的會對環境造成傷害。Source 1    Source 2

  • 基編基改食物的迷思與真像   20-08-30.3

英國線上簡報「基編基改食物的迷思與真像」於99(周三)晚上10(倫敦時間下午3)舉行,可上線註冊

講者:

Dr Michael Antoniou – Molecular geneticist based at one of the major London universities

Claire Robinson, MPhil - editor at GMWatch and co-author of the book GMO Myths and Truths 2018, 4th edition.

英國研發基因編輯作物者希望英國能夠把SDN1這類基因編輯品認定並非基因改造。不過他們不敢直接修改《環境保護法》中對基因改造生物的定義,反而走偏門,想在新的農業法案(Agriculture Bill)中授權環境食物與鄉村事務部授權可以直接更改基因改造的定義,至少讓SDN1可以不用接受基改法律的管理。

這個企圖已被國會否決,不過該部擬於秋季舉辦會議,企圖尋求改變法律的可能。此線上簡報就是希望大眾、民間組織都能清楚瞭解基因編輯的真像,以破解基編專家所灌輸的迷思。

Dr Michael Antoniou也將於1013日參加中興大學舉辦的「作物精準育種國際研討會」,不過人還是在倫敦,透過視訊作25分鐘的發表,但應該會有中文翻譯。該研討會上未正式公告。

Claire RobinsonMichael Antoniou合寫出版有《GMO Myths and Truths》一書,已印行到第4(2018)

******************

按,Dr. Antoniou本業是基因治療,對於基因改造課題涉入極深,是英國政府基因改造生物課題的重要委員,經常為文討論基因改造/基因編輯的風險,近來也研究嘉磷塞危害健康的理論基礎。

Dr Michael Antoniou基本資料:

1. Reader of Molecular Genetics, 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 Head of the Gene Expression & Therapy Group (GETG), Kings College, UCL.

3. Specialised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 structure.

4. Member of the UK Government’s GM Science Review Panel. The GM Science Review formed part of the “GM Nation?” public consultation. (2003~)

5. Co-author of: GMO Myths and Truths: A Citizen’s Guide to the Evidence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nd Foods, 3rd Edition.

6. Research interests: Characterisation of dominant chromatin remodelling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elements and their use in expression vectors for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Molecular profiling (“omics”) tool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ndocrine disruptive capability of low,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doses of key pesticides and other chemical pollutants.

他的演講深入淺出,相當精采,關於基因編輯方面可以參考:

Introduction to new GM technologies https://www.youtube.cov=azemz8sbiK4&t=35s

其他基改議題有:

1.     Health risks from GMO foods and glyphosate based herbicid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xNFfvZUZA&t=946s

2.     Sources & Mechanisms of health risks - GMO foods & glyphosa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kTJUXVbJM

3.     Dr Seralini's Report on toxicity of GMOs and Roundu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AdtEsVjhg

  • 基改種子抗雙除草劑有官司   20-08-23.1

可忍受兩款除草劑的基改作物Enlist Duo系列在美國遇到一片烏雲。

這是道禮(Dow公司,已與杜邦合併重組,目前叫做Corteva科迪華公司)推出的基改大豆、玉米、棉花,這類基改作物的可忍受嘉磷塞與2,4-D,種植時會用兩種除草劑,也稱為Enlist Duo,於2014年註冊,獲得環保署的許可。但因為道禮沒有提供兩種除草劑健康風險的共同作用數據,因此環保署於2015年向法院申請撤銷許可。後來道禮補提數據後,環保署就再度核准上市,引發民間的不滿,因此向法院提告環保署。

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庭最近做了宣判,說環保署的許可Enlist Duo除草劑無法保障帝王蝶,帝王蝶是依瀕危物種法須要受保護的物種,然而卻又說Enlist Duo的註冊本身是合法的,意指該除草劑品牌仍可上市販售。不過也有法官認為環保署審核所根據的風險評估並非是可靠的,因此質疑其使用許可。這表示官方的把關仍有待改進。Source

  • 基改汙染事件中的水稻傳奇   20-08-15.1

種植基因改造作物,有諸多考慮的面向,其中之一是基改特性可能汙染到非基改作物身上,基因汙染會造成經濟損失。

過去The GM Contamination Register網站收錄全球基改汙染事件,該網站到了2013年收錄了63個國家396個案件,包括我國基改木瓜事件都在內。(已無法上網)

學者分析過該網站的資料,囊括19972013的案件,在2014年發表。

根據論文,引發最多基改汙染事件的農作物是水稻,計134件,佔所有案件的三分之一。第二多的是玉米,98件佔四分之一,而大豆與油菜各約一成。

案件的多寡與種植面積並沒關係,以2005年為例,四大基改作物中,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各佔全球基改作物面積的6024115%,怪的是水稻根本沒有商業生產的紀錄。

基改水稻的基改染事件主要是美國的Liberty Link基改米事件,以及中國的Bt63事件。

在美國是因為種子公司出問題,賣給農民的非基改水稻種子摻到基改水稻種子,種出來的非基改水稻賣到外國時被檢驗出來基改成分。

拜耳公司研發的Liberty Link基改米(LLRICE系列)主要是可以忍受除草劑固殺草,其中雖然有核准生產上市供食用者,但一直都沒有商業生產。被查到的事件以2006年最多,導致外銷受阻。

中國學者研發可產生殺蟲毒素的基改稻Bt63,雖然政府仍不允許上市(所以沒有生產面積的記錄),但研發者卻偷賣給農民種,造成基改稻米氾濫上市,引發外銷困難。在美國,基改米汙染事件比較快平息,在中國則一直沒能完全清理乾淨。甚至於到了2015年仍有外國海關查出

最近英國政府仍發布檢測中國進口稻米的基改檢測準則。Source   另參考

  • 中國海關退回一批基改玉米   20-08-15.2

中國廈門海關予814日查獲美國進口黃玉米含MIR162基改成份,75個集裝箱、共計1313.3噸玉米於當晚退運出境。

報導指出:「據了解,含有MIR162基改成分的黃玉米2010年開始在美國商業化種植,迄今未取得中國農業部進境銷售和使用的許可。但因其價格低廉,自2013年起我國廣東、浙江、山東、福建等多個口岸相繼查獲多起該種玉米違規進口情事,一經發現則須做退運或銷毀處理」。Source

************************

按,MIR162基改玉米是先正達公司的產品,其作用是含有殺麟翅目昆蟲的毒素。根據資料庫,其實中國於2017612日核准作為食用與飼用,但核准期限到今年612日終止。該批貨品是某公司去年12月申請進口的,申請時尚屬合法》。

  • 基編基改造成的基因體異常   20-08-15.3

新論文指出,基因編輯除了目標基因的改變,更會造成許多的「基因體異常」,這些異常很多都是基因編輯獨有的(過去基因轉殖所沒有),因此不但上市前需要審核其風險,更有必要修定審核辦法來處理這些新的基因體異常。Source

  • 基改黃藉武漢肺炎再炒   20-08-09.1

武漢肺炎再掀基改黃金米的廣告 藉著東南亞、南亞國家嚴重的武漢肺炎災情,跨國農化公司與合作無間的研究機構,如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藉糧食充足為理由,再度推展工業化農業,例如舉辦「東南亞後COVID19將來的糧食系統」,希望能增加稻米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的含量。其重點就是基改黃金米。

歷經近20年,基改黃金米總算在闖關菲律賓成功,2019年年底菲律賓農業部核准基改黃金米的生產、加工與食用飼用。當年八月尼也剛核准基改米的田間試驗,而據傳孟加拉也在十一月批准,但尚待證實。

對此,「終結黃金米網絡Stop Golden Rice Network (SGRN)」,認為基改黃金米根本不需要,主要理由有:
1. 吃基改黃金米能增加的維生素A有限,基改米的胡蘿蔔成分在室溫下很快就消失,無法普遍做低溫保存稻米的東南亞國家不適用。

2. 迄今尚未有有效的黃金米的健康風險評估。

3. 種黃金米會汙染到其他稻種。

4. 胡蘿蔔素的食物來源很多。

SGRN以成立七年,在本八月初也舉辦一週的活動。該網絡共有33個民間團體組成終結黃金米網絡,這些民團來自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以及日本的生活協同組合連合会。國際機構有亞太農藥行動網絡PANAP、全球糧食主權人民陣線、與GRAIN等。 Source  基改黃金米歷史

  • 美國民團告發基改標示違法   20-08-02.1

美國食品安全中心等七家民間團體最近向法院遞狀控告美國農部在基改標示規定上涉嫌違法。

我國基改食品的標示,在20143月通過的《食品安全驗證管理法》上取得法源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也隨後在一年內陸續做了完整的規定,其方式應該可說與歐盟者並駕齊驅。在立法與之後行政規範的訂立過程中,多虧田秋堇委員的執著緊盯。

美國是基改大國,基改公司透過強大的遊說能力,美國政府遲遲不肯立法要求基改標示。後來有地方政府受不了民意,率先辦理,美國國會終於在20167月底修法要求農部制定標示方法,並應於20187月開始實施。

世界各國大抵上用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一詞,不過在美國較多人用的是基因工程(Genetically Engineered)

美國農部歷時近兩年才提出規範的草案,在最後期限才公告,而且遲至2020年一月才正式實施,小製造商更可延長一年。

該規範在徵詢期間就已飽受批評

食品安全中心等的遞狀書中主要的論點包括:

農部的用詞捨去美國,包括農部本身,普遍採用的名詞「Genetically Engineered」,而用「Bioengineered」來取代,有違告知消費者的精神。

規範中只將可驗出有基改成份(DNA、蛋白質)的產品才須標示,也違反衝分告知的原則。(按,例如來自基改大豆的醬油、沙拉油等,這在歐盟仍須標示違基因改造。在我國也同樣需要標示,但可以在旁邊加註本磣品不含基改成份)

農部規定,除了產品本身的文字標示,也可以用QR code等電子化標示來取代,這讓無法或不慣使用手基的族群無法分辨是否為基改產品,有違資訊公開法。

Source

  • 英國國會再戰基編是否基改   20-08-02.2

硬拗「基因編輯不是基因改造」,農業法案修正案在英國上議院遭撤回。

英國研發基因編輯作物者希望英國能夠把SDN1這類基因編輯品認定並非基因改造。不過他們不敢走修改《環境保護法》中對基因改造生物的定義,反而走偏門,想在新的農業法案(Agriculture Bill)中授權環境食物與鄉村事務部可以直接更改基因改造的定義,至少讓SDN1可以不用接受基改法律的管理。

這個企圖暫時被擋了下來。

Source 1   Source 2   Source 3

  • 我國食用基改黃豆仍然過半   20-08-02.3

十多年前國人每年吃下20萬公噸黃豆,其中只有1萬噸是非基改的,九成是基改豆。

台灣無基改聯盟於2008年開始倡議非基改,非基改黃豆的進口逐漸增加。

立法院於2014年修訂食品安全與衛生管理法,海關開始將黃豆區分為基改豆與非基改豆。在2015年,進口非基改豆已經達6萬噸,去年為8.5萬噸。國人吃下的黃豆還高於一半是基改的,嘉磷塞殘留的問題尚未解決。

我國國產大豆當然是非基改的,1960年代種植近6萬公頃,後來一路縮減,到2011年剩下55公頃。

近年來農委會推動雜糧復耕,用的口號就是非基改玉米與黃豆。去年黃豆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三千公頃。

  • 基因編輯基改牛再度不精準   20-07-26.1

加州大學動物科學系Alison Van Eenennaam博士曾與Recombinetics合作,該公司用基因編輯做出無角牛,可是號稱精準、不會保留外來基因的基因編輯技術,卻仍然讓該無角牛帶有來自細菌的基因。美國食藥署因此認為基編動物仍需要審核。

其實基編動物做出不少奇怪的後代,包括大舌兔、多一條脊椎的豬等,現在Van Eenennaam博士做出來的雄牛還是有問題,該基編小牛仍帶有外來基因。

雖然在動物的研究已很清楚顯示基因編輯不精準,但是GMWatch表示,多數做基因編輯農作物的研究者卻仍不斷地把錯誤的訊息告訴大家,要大家相信基編作物很精準、沒後遺症,不需政府審核。

他們雖然承認基因編輯會產生意料外的植株,但強辯說可以把意料外的植株淘汰掉。問題是他們都用肉眼挑,但肉眼無法挑出具有導致過敏或其他毒素的變異,要避免這樣的情況,需要先 經政政府審核把關,才能讓研發者認真地挑掉肉眼看不出的變異。Source

  • 歐洲若種基改糾危及蝶與蛾   20-07-26.2

跨國新研究指出,若歐洲廣種Bt抗蟲基改玉米,或者忍受除草劑的基改玉米,將危及歐洲的蝶與蛾。

文章指出,Bt玉米的花粉對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具毒害,若幼蟲出現的時機剛好是玉米花粉大量釋出期,蝶類物種就可能有風險。作者發現有31個種一年中至少有一個世代,有一半的幼蟲會遇到玉米開花期,有69個種其一齡幼蟲出現於玉花粉掉落期。

歐洲主要玉米生產國的玉米田中存在普通的雜草,據估計有140個受保護的物種以這些雜草維生,若歐洲廣種忍受除草劑的基改玉米,這些雜草不見,讓期食物減少,也可能對其存活具威脅。Source

  • 歐解禁武漢肺炎的基改產品   20-07-19.1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的情況嚴峻,疫苗與療藥物的研究相當迫切,有些研究涉及基因改造生物或其產品。若按照歐盟的基改生物管理規範,這些治療或預防COVID-19的研究成果很難及時應用,因此歐盟理事會通過執委會的建議,針對含有基改生物的臨床試驗暫時給予解禁,也允許會員國在某些緊急情況下使用含有基改生物或由基改生物組成的藥物來治療或預防COVID-19。只有在WHO認定COVID-19仍屬大流行疾病,或者執委會認定COVID-19仍緊急有礙公眾健康,這項解禁才適用。

該法規僅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將COVID-19視為大流行時,或在委員會仍然認定COVID-19導致的公共衛生仍屬緊急情況下才適用。 Source

  • 胚胎基編基改形同被下禁令   20-07-12.1

說基因編輯很精準,那不是唬人就是騙人的,那麼多脫靶與正靶效應,怎可說精準。

基因編輯不是只影響到一個目標基因,其實會有許多非目標的基因也會改變,所謂「脫靶(off-target)突變」。這已有很多科學論文加以確定,可惜我們這邊的研究者還一直把精準掛在嘴上。

自然期刊在65日刊登一篇對人類胚胎進行CRISPR基因編輯的試驗預報,學者赫然發現,除了脫靶效應外,還出現了許多「正靶(on-target)突變」,目標基因兩旁的多個基因發生了意外的結果,或者是DNA少了一段,或者增添了一段。

對此,柏克萊大學專精於基因編輯的Fyodor Urnov教授表示,這結果就好像火箭升空前就在地面爆炸,簡直是向胚胎基編研發者下達禁令。

該期刊類似的預報文章也正在審核中,如:

自然期刊接著在625刊登一篇報導評論這些新發現,斗大標題是:對人類胚胎進行CRISPR基因編輯,會造成染色體混亂(CRISPR gene editing in human embryos wreaks chromosomal mayhem)。文章指出基因編輯的正規評估研究忽略這些正靶效應,文中引述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Gaétan Burgio的話:正靶效應更重要,卻也更難去除。

針對這些新發展,倫敦國王學院的 Dr. Michael Antoniou表示,在人類胚胎發生的情,也會在植物上出現,但植物基編研究者都只留意脫靶效應,忽略掉正靶突變,即目標基因出現不想要的改變,或者目標基因旁邊多個基因的功能受到影響。

植物基編研究者或許認為可以先把這些具有脫靶、正靶變異的植株給篩選淘汰,但Dr. Antoniou認為,這些篩選都是肉眼看得到的外觀改變,卻沒有進行詳盡的分子篩選,因此無法有效淘汰變異。他建議政府需要將基編產品視為基因改造來管理。這包括上市前審核與上市的標示。 Source

正靶效應也已在基編水稻出現。

Dr. Michael Antoniou可望於十一月參與我國基因編輯的研討會。

  • 基編基改作物的風險與意外   20-07-12.2

基因編輯新報告《基因編輯在糧食與農耕:風險與意料外後果》

這是由原作者增修自2018年版本的再版,作者是Dr. Janet CotterDana Perls,並由Dr. Jonathan Latham協助,Canadian Biotechnology Action Network (CBAN)出版。

報告首先介紹基因編輯技術與其應用,然後引用大量研究報告,說明基編技術的脫靶(off-target)與正靶(on-target)突變,以及這些效應所引起的預料外後果。也有專篇討論基因篇向(基因驅動gene drive)。最後提出應該如何用法規來管理。 Source

  • 日本增訂進口基改成份檢測   20-07-12.3

日本針對進口稻米與木瓜,增訂邊境檢測基改成分的規定。

針對中國進口的稻米加工品,包括磨米粉、米粉等,未加熱或低溫製成者),需檢測63BtNNBtCpTI三項基改成份。木瓜及其簡單加工品,需檢測PRSV-YKPRSV-HN

針對越南進口的稻米,以及包括磨米粉、米粉等加工品,未加熱或低溫製成者,需檢測CpTI。木瓜及其簡單加工品,需檢測PRSV-YKPRSV-HN

針對泰國木瓜及其簡單加工品,需檢測PRSV-SC Source

  • 抗高血壓基改稻米多此一舉   20-07-05.1

中國與日本學者最近聯合發表論文,他們所研發基改稻米,用來餵食患有高血壓的老鼠,可以降低血壓。article

然而早已有更好的方法來生產類似的成分。

血壓所以會提高,是受到血管張力素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作用,把沒有作用的蛋白質轉換成會強烈收縮血管的Angiotensin II (血管張力素II)。因此導致血壓增高。

控制高血壓的治療法之一就是阻止ACE這個轉化酵素的作用,血管張力素II就不會出現。不過西藥中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會有些後遺症,天然的抑制物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許多食物,包括魚、肉、乳、蛋與許多植物都含有天然的抑制物,那是來自蛋白質分解出來的、可以抑制ACE作用的短鏈胜肽,稱為ACEI胜肽,其副作用就較低。ACEI胜肽也稱為抗高血壓胜肽(antihypertensive peptideAHP)

不過食物中ACEI胜肽的含量太低,難以達到降血壓的功效,若要從食物提煉,成本又太高。因此用基因改造的方法,提高生物體ACEI胜肽的產量,就成了兵家必爭的一項研究。

這篇論文把九種合成ACEI胜肽的基因轉殖到水稻,將這基改水稻所產生的稻米拿去提煉ACEI胜肽,然後加入飼料給大鼠吃五週,具有降血壓的效果,也沒有查到有甚麼病變。直接將稻米磨粉後餵食,也略有些效果。

**************

這樣的研究其實並不新鮮,在2019年以前就有另兩篇高ACEI胜肽基改稻米的論文,另外有兩篇論文用的是基改大豆,基改菸草與基改番茄也各有一篇。

不過把這類基改農作物當作治療高血壓的健康食品,其實是有很多問題的。首先,種子或者果實的蛋白質含量會受到環經因素的影響,可說每批食物含量都不同,因此難以計算到底要吃下多少克的基改食物,才有效果。

再者,用基改農作物來作醫療用,有不少需要考慮的地方,例如Rosales-Mendoza學者就提到基改作物對於人類與環境的可能風險,上市前需要徹底地評估,例如該基改作物是否會產生意料外的毒素、過敏原或致癌物質等,而種在田間如何阻止混種,造成基因的布流,汙染到非基改品種。其實種植醫療用基改作物會發生問題,這早就有前例。在2002年,美國生技公司ProdiGene在田間種植可製造avidin的基改玉米,要用來作為蛋白質檢驗用。在機械採首的過程,基改米的種子落在田間,等下一季種植大豆時,那些玉米種子也發芽成長,導致最後所採收的大豆含有少量的基改玉米榖實,因此被美國農部勒令該一萬多公噸的大豆不得再作為食品或飼料,整個大豆需要銷毀,ProdiGene被罰以約300萬美元加以賠償,另外加上250萬美元違規金。該公司在另外一處的種植則是汙染到鄰田的非基改米,公司也另外被罰。

由於這樣的經驗,美國農部後來就對製藥用基改作物嚴加管理,導致來就少有這類基作物的上市。

其實基改技術來作藥用,還是採用基改微生物,在封閉的環境中來生產比較恰當。其實用基改大腸菌來生產抗高血壓胜肽的論文就一大堆,Morales-Camacho就列了21篇,採用乳酸菌的也有2篇,藻類也2篇。

我國這方面的表現也不俗,中興大學與大葉大學的合作研究,採用發酵菌種研發製造抗高血壓胜肽保健食品,已經技術轉移了。

  • 歐亞經濟聯盟基改標示上路   20-07-05.2

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AEU)會員國自2020626日起,產品強制性基改標識規定正式生效。

歐亞經濟聯盟技術法規在20181220日通過《食品標籤技術法規》修正案,要求含基改成分的食品需強制性標識,並設定過渡期直到今年625日。

依該食品標籤技術法規規定:自2020626日起,使用基改生物或通過基改生物技術獲得的食品,其標籤標示為:在歐亞經濟聯盟統一市場流通標識(EAC)旁,以同樣的形狀及大小標示“GMO”標誌(食品中基改成分超過終產品含量的0.9%)。

此外,法規指出:若食品生產商在生產過程中未使用基改生物,且產品中基改生物成分含量不超過0.9%(應是受汙染的偶然成分,且技術上無法消除),此類產品不被視作基改食品,標籤中無需標示GMO標誌。Source

按,歐亞經濟聯盟,亦稱為歐亞聯盟(EEU),是一個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亞美尼亞等五個前蘇聯國家為加深經濟、政治合作而組建的國際組織。

******************

2020(上)  2019(下)  2019(上)  2018(下)  2018(上)  2017(下)  2017(上)  2016(下)  2016(上)  2015(下) 2015(上)  2014(下)  2014(上)  2013(下)  2013(上)   2012(下)  2012(上)  2011(下)  2011(上)  2010(下)   2010(上)   2009(下)   2009(上)   2008(下)   2008(上)  2007(下)  2007(上)  2006(下)  2006(上)   2005(下)   2005(上)   2004(下)   2004 (上)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