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版《消費者報導》2014(01): 20-23
網路版PDF

基改產品的美麗謊言與致命哀愁網路版 五      首頁

基改食品可增加食品營養嗎

改公司與學者告訴我們,基改科技可增加作物的營養素,對消費者好處多多。倘若基改食品沒有其他風險,消費者當然樂於接受;不過基改技術本身有其不確定性,產品有其健康風險,因此基改食品就令人懷疑是否會有得不償失的後果。

基改科技的不確定性是科技本身的先天性缺點。基改公司與學者告訴我們,基因改造與傳統育種沒有兩樣,這句話有99%是不正確的。傳統科技中有一項的確較具風險不確定性,那就是誘變育種,用放射線或化學藥劑來誘導突變,然後選出新品種。不過誘變育種較常用在觀賞植物,很少用在大宗農作物或蔬菜的,大多的作物都是透過傳統的雜交技術來進行育種。

傳統育種並不是落伍的技術,因為現代雜交育種也都採用基因作圖、分子輔助選種等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而且已經創造出許多優良品種(如註 14),這些高科技只是在輔助傳統育種,其所產生的品種並沒甚麼健康風險可言。

基改科技的不確定性在於用入侵式的方法進行細胞遺傳物質前所未有的轉變方式,所造成的突變株嚴格講起來比誘變育種還嚴重,因為轉殖進去的不只是目的基因,包括一個啟動基因;啟動基因會產生哪類具有毒性的蛋白質,是操作人員無法控制的,傳統育種就沒有這樣的困擾。

撇開風險不講,真的需要基改科技來改進食物的營養嗎?對於促進營養的實際情況是,雖然基改人士對這個好處已經講很久,但到目前為止,全球所種的基改作物99.9%都只含忍受除草劑的基因或者殺蟲的毒蛋白而已,根本無關乎營養的提升

以基改「黃金米」為例。黃金米含有胡蘿蔔素,號稱可以解決貧窮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症。黃金米本是獨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但是因為研發所需超過60項的專利技術都在大公司手上,因此大公司就拿此當樣板,宣布要放棄專利,造福開發中國家。

不過,說歸說,真正的實情是,黃金米的推動裡,最重要的健康風險評估需要龐大資金,這些公司不願意進行,因此研發十多年到現在,都還沒有量產,造福民眾之語,也就有如鏡中之花,虛晃一招而已。

實際上,黃金米也不是解決貧窮國家營養不良問題的良方,黃金米只能多提供胡蘿蔔素,而窮人缺乏的營養素可多了;營養學告訴我們,均衡最重要,因此最好、最便宜的策略是鼓勵他們在種稻米時,挪出部分農地,多種各式各樣的蔬果,包括胡蘿蔔,效果會遠比風險未知的基改米更佳。

 

政府基改把關應該加把勁

雖然我國至今尚未開放基改作物的種植,但早已成為基改產品的重要輸入國,特別是基改黃豆與玉米。歐盟、日本、紐澳等先進國家用完整的法律來規範基改產品進口與上市,在我國則僅有零星的行政命令。在為人民健康把關的角度上,這是嚴重不足的。

那麼應如何作為呢?

在立法面上,政府應於法律明文規定,任何含新品項基改成分都須先經審核通過,含該成分的食品或飼料(可能流入食物鏈)才得進口;基改原料進口時,皆需附帶基改成分的識別碼,以便追溯;其次由這些原料作成的任何食品,只要該原料高過0.9%,其產品不論有無包裝,皆需標示方能上市;在執行面上,政府應該加強海關與上市產品的檢驗,檢驗結果應立即公告詳細內容,包括公司資訊。

最急迫需要處理的政策還有:基改黃豆產品因為還不能排除長期性風險的顧慮,因此當務之急是規定校園午餐不得使用含基改黃豆的材料,並且趕快發表政策,期以近年內恢復1960年代國產黃豆生產面積。

不過,食品安全能否確保,其關鍵則在於消費者能否改變自己的消費、飲食習慣,如檢視完整標示、避免風險高的食品……等自保措施,必要時,團結起來向政府與業界施壓。大家一起努力吧!

      上一頁          首頁

 

                                                                                              台大種子研究室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綠色陣線協會            台灣大學種子研究室

GMO面面觀網站